?

基于核心素養的微寫作命題研究

2023-06-25 18:10劉暢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1期
關鍵詞:微寫作寫作能力核心素養

劉暢

摘要:本文從微寫作的歷史淵源和現實意義出發,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探討微寫作的教學價值和評價價值,并對近九年北京卷微寫作試題進行梳理總結,發現微寫作試題的命制在總體框架、試題材料和考查能力上基本穩定,近三年微寫作的命題呈現出名著勾連更加靈活、實用文體更加多樣、情境設置更加鮮活的可喜態勢。

關鍵詞:微寫作 寫作能力 高考命題 核心素養

從2014年開始,北京卷寫作部分將以前慣用的60分劃分為微寫作和大作文兩個模塊進行考查,兩部分分值分別是10分和50分。由此,北京卷寫作部分的考查正式進入微寫作和大作文并行的雙軌模式。從2014年到2022年,北京卷的微寫作模塊已經走過了九個年頭。2017年,新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正式出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也逐漸成為教學和評價的重要依據。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微寫作所承載的教學價值和評價價值以及近九年來微寫作命題的章法與得失值得我們重新審視。

一、微型寫作范式的古與今

回溯中國文學發展歷史,從《詩經》中的詩篇、《春秋》中的史傳、諸各家的小文,到兩晉《世說新語》和唐宋詩歌,加上貫穿整個中國文學史的詩文評論和格言札記,這些作品不僅篇幅短小,而且具有很強的審美性和實用性,都可堪稱微寫作的典范。

回望中國高考發展的歷程,微寫作模塊的考查從20世紀末就已見端倪。有的聚焦于記敘描寫,例如1995年要求描寫兩種小鳥的對話,1997年要求描寫小新背雙腿癱瘓的同學上學的情景,1999年上海卷要求以“開考時刻”為題,描寫高考開考時的心情;有的聚焦介紹解說的能力,例如1983年要求為漫畫配解說性文字,1993年要求介紹圓規,1997年上海卷要求考生推薦一部電影;有的聚焦于評論賞析,例如1989年上海卷要求考生對中學生參加各種競賽發表看法;應用類寫作也偶有涉及,例如1990年上海卷要求考生為退休教師寫歡送辭,1995年上海卷要求學生為活動寫消息。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各種傳播媒介與社交平臺紛紛涌現,從世紀初《讀者》《意林》《格言》等雜志興起時,微小說、小笑話的風靡,到貼吧、微博、微信朋友圈崛起后,人們在自媒體上發表觀點、抒發感受,以參與社會生活,厚重嚴整的長篇大論稍顯頹勢,而短小凝練、言簡意深的作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在為傳統文學閱讀和學院派寫作感到悲哀的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這種微型寫作范式的意義和價值。

與此同時,中學寫作教學的諸多問題也日益凸顯。一是學生寫作刻板化、套路化、虛偽化的弊病一直沒有解決,嚴肅莊重的大作文讓學生深感壓力,難以打開心扉,只能為了應付差事,有章法或者無章法地說一些大話、空話和套話;二是學生多方面的語文素養難以在一篇習作中充分發揮,最典型的便是“文體不限,詩歌除外”限制了很多有想法、有才華、有文學追求的同學;三是語文課程作為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在高考這一關鍵的評價環節,如何體現學科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如何讓學科知識與學科能力“活”起來,與生活接軌、為人生服務,讓語言真正成為學生“真實自我的體現”[1],這是需要語文教育者和高考試卷命制者共同思考的問題。

在飛速的社會發展和日漸暴露的教育問題的共同作用下,微寫作作為高考中寫作考查的一部分重回大眾視野。

二、微寫作命題的宗與法

微寫作的回歸,可以說是帶著使命的。特別是在新課標頒布后,微寫作的教育和評價價值值得我們進一步挖掘和審視。

微寫作的教學和評價,都應以語文核心素養為宗——通過微寫作教學提升學科核心素養,通過微寫作命題考查學科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建構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2]而寫作作為學生言語輸出的重要一環,是學生建構和運用語言、實現表達與交流的良好契機,也是增強形象思維和發展邏輯思維的關鍵渠道。至此,微寫作的教學價值就很明確了,即讓學生在完成微寫作任務的過程中,以語言的建構與運用為基礎,力求實現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從而體現語言作為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的獨特價值。而高考作為教學后的評價,同樣承擔著考查、測量的任務,因而微寫作的測量價值就在于,考查學生能否依據特定情境完成語言的建構,能否在此基礎上,展現自己的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微寫作的教學和評價固然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皈依,但另一方面,它也需要作為大作文的補充,解決學生的寫作心理問題、刺激學生的表達欲望,并力求滿足學生對文體多樣、價值多元的需求。因而微寫作在命題的時候,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情境要有鮮活性。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情境是核心素養養成、發展和表現的載體,恰當地選取貼近生活的真實情境,可以激發學生表達欲望,讓學生“意有所欲言”,只有如此方能“出于口為言,出于筆為文”[3],進而解決言不由衷、東拼西湊等假大空的問題。

2.任務要有鮮明性。學生怕寫作、厭寫作的心理現象已經相當普遍,如果微寫作給出的寫作任務是鮮明的,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審題難度和寫作難度,進而減少學生畏難情緒,消解學生與寫作之間的隔膜。

3.文體要有可選性。正如孫紹振所言,寫作教學“一方面要有導向,一方面要自由”[4],而大作文分值大,從測量信度和效度的角度來說,可嘗試創新的空間有限,而微寫作作為大作文的補充,篇幅短小,分值也相對較小,不妨嘗試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和更廣闊的發揮空間,讓真正愛好詩歌的人、真正喜歡思辨的人、真正懂得在生活中積累語文學習經驗的人有用武之地。

4.評價要有進階性。最近幾年微寫作的得分率一般都在70%左右。這意味著于考生而言,偏題很難,高分也很難。而想要在一定范圍內拉開差距,就要明確該題在審題層面、語言層面、思維層面的進階性。

三、微寫作命題的穩與變

縱觀這九年的北京卷微寫作試題,我們不難發現這九年的微寫作試題命制既有穩,也有變。

首先,微寫作命題的總體框架基本穩定。形式上,從2014年到2022年的微寫作試題,無一例外地采用三選一的形式,且三道題相互獨立;字數上,除了2017年要求180字左右,2018年題目①要求120字、題目②③要求120-200字,其他年份的微寫作字數要求均為150字左右或不超過150字;分值上,均為10分。

其次,微寫作試題材料基本穩定。試題內容均取材于學生學習生活體驗、社會生活體驗和學科認知體驗。例如2014年“家長送考”、2015年“家長群”、2020年介紹生活技能、2021年建黨百年主題活動,均取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2015年首都不文明現象、2020年致敬快遞小哥、2022年的核酸兩米線,均取材于學生所熟悉的社會生活;2014年語文學習體會分享、2020年閱讀長篇名著不如閱讀縮寫本和連環畫,2022年閱讀社團招新啟示以及2017-2019年名著的考查,均涉及學生的語文學習經驗。

最后,微寫作考查能力基本穩定。以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學習任務群為參照,微寫作九年來的27個題目,均屬于文學閱讀與寫作、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和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考查學生文學創作的能力、觀點闡述的能力、應用文寫作的能力、情景描寫的能力、事物說明的能力以及對文學作品理解與評價的能力,這些能力考查在試題中基本是“此消彼長”的關系,但無論考查何種能力,其核心均在于考查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查學生能否運用簡練、得體的語言表達自己對學習生活、社會現象的思考。

從微寫作考查能力來看,微寫作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文學寫作類、觀點闡述類、應用文寫作類、情境描寫類、事物說明類、名著理解類。而近九年北京卷微寫作主要考察的有文學寫作類、觀點闡述類、應用文寫作類、名著理解類。這四類微寫作在歷年試題中出現的頻次如以下圖表所示。

通過上圖可以清晰地看到微寫作命題的三個階段:2014-2016年的探索階段、2017-2019年的轉變階段和2020年至今的回歸階段。

2017年,新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頒布,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的出現讓整本書閱讀成為評價環節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因此微寫作試題的命制開始嘗試將名著的考查和微寫作的考查合二為一,因而在2017-2019年這一轉變階段,微寫作是圍繞名著閱讀的考查展開的。

2014-2016年的探索階段和2020年至今的回歸階段呈現出了高度的相似性,抒情文學寫作和實用文本寫作的考查貫穿始終,觀點闡述和名著理解的考查穿插其中。

為什么微寫作命題從2020年開始逐漸與名著松綁,回歸到2014-2016年第一階段的考查范式中?我們不妨統觀這三年的微寫作試題: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以名著閱讀為核心的微寫作中,考查點較為單一,集中在對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理解的考查上,9個微寫作題目中有6個都涉及人物形象的考查;另外,以名著理解為考查內容容易導致情境的缺失,9個微寫作題目中只有1題為考生設置了情境——為名著中的人物塑像,而這一情境對學生來說又是陌生且極不現實的。這種真實情境的缺失可能會讓學生失去表達的欲望,讓學生無話想說;而單一重復性的考查點又會讓學生重回套作、宿構的怪圈,重拾假大空的文風,這顯然有悖于微寫作命題的宗旨和原則。正因如此,微寫作的命題才會呈現出回歸的勢頭。

四、近年微寫作命題的守與進

在2020年以來的回歸階段中,我們看到了微寫作試題命制中很多可喜的變化。

其一,名著勾連更加靈活。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命題,名著固然不應缺席,但微寫作終究還是要思考一個“本位”的問題:寫作能力與名著閱讀,何者是目的?何者是手段?在微寫作考查模塊,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但松綁并不意味著疏遠,盡管2021年延續了2017-2019年轉變階段的名著考查范式,但下面所展示的2020年和2022年的考題,卻創新性地將名著的考查融入議論說理能力、應用文寫作能力的考查之中,既考查了學生對名著閱讀的認識,又守住了微寫作模塊的寫作本位。

有的同學覺得閱讀《紅樓夢》《平凡的世界》等“大部頭”名著太費時間和精力,不如讀縮寫本或連環畫省時省力。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闡述自己的觀點。要求:觀點明確,言之有據。150字左右。(2020年北京卷)

校學生會成立新社團“悅讀會”,要擬一則招新啟事。請你圍繞“閱讀帶來審美愉悅”這一宗旨,為啟事寫一段話。要求:語言簡練,有吸引力。(2022年北京卷)

其二,實用文體更加多樣。無論是在2014-2016年的探索階段,還是在2020-2022年的回歸階段,實用文體寫作一直都是微寫作命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探索階段的寫作任務是分享語文學習體會、勸止不文明行為、為新高一同學提學習建議,而回歸階段的寫作任務是介紹生活技能、設計班級主題活動的核心環節、為學校讀書社團寫招新啟事、設計核酸兩米線標志,兩相對比就會發現,2020年至今的微寫作任務更加生動,涉及到的實用文體也更加豐富多樣,為學生利用語言解決問題、參與社會生活提供了可能。

其三,情境設置更加鮮活。2020-2022年微寫作情境設置一方面更能體現時代風貌,另一方面更加貼近學生生活。2020年要求學生為疫情期間的快遞小哥寫詩,2022年要求學生參與核酸兩米線的設計,均聚焦于疫情防控的社會背景;2021年要求學生以“醒來的瞬間”為題完成抒情表達,這背后是2021年《覺醒年代》的熱播;2020年微寫作要求學生評論以閱讀縮寫本、連環畫取代閱讀原著以求省時省力這一現象,反映的是效率為王、速度至上的快節奏時代中,學生越來越難以沉浸于經典咀嚼品味的現實;2022年微寫作要求學生為讀書社團“悅讀會”擬寫招新啟事,體現了人本主義教育理念盛行的今天,學生多元發展受到重視,各類社團紛紛涌現……

回溯過往,北京卷微寫作九年的發展歷程,同樣是命題專家優化命題的探索歷程。2014年,微寫作在北京卷中的出現是高考作文命題的重要嘗試,時至今日,微寫作命題在引導教學和學業能力評價方面仍具有重要的意義。而放眼未來,微寫作在時代性、生活化、多樣性等方面定將進行更深的開掘,但無論微寫作的命題如何進步,一定要堅守的是寫作能力考查的本位意義和核心素養對命題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漆永祥.“微寫作”仍然是寫作,不是知識問答——再談北京卷語文高考中的“微寫作”[J].中學語文教學,2016(10):12-2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3]葉圣陶.葉圣陶集:第19卷[M].葉至善,葉至美,葉至誠,編.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150-151.

[4]孫紹振,劉曉寧.辯證思維:高考作文命題與寫作的靈魂——孫紹振訪談錄[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0(01):4-10.

猜你喜歡
微寫作寫作能力核心素養
挖掘創造潛能,提高寫作能力
加強互動交流,提升寫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理論思考
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策略研究
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策略研究
微寫作在初中語文中的應用分析
新媒體時代微寫作特征及對策研究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