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的實踐對策

2023-06-26 00:23張艷芳
學周刊 2023年20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初中

張艷芳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國家要求學校教師關注學生素質理念的培養,這便需要各科教師在課程授課過程中積極創新,不斷優化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整體實效性。本文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為研究對象,結合現階段課程發展存在的困境,提出有效的實踐對策,希望能夠有效促進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深入發展,同時為初中教師教學工作創新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初中;思政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0-014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0.048

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期間提到:“教育發展要勇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绷暱倳浀闹v話強調了教育改革要適應當前國內發展的新格局,適應世界文化發展的新變化。我國需要在復雜多變的世界環境下,積極改善教育體系,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展現教育價值,更好地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與建設提供堅實的保障。

隨著二十大的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政府報告中再次提到了教育改革對于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各級教育系統需要以雙減政策為背景,不斷深化改革,重視素質教育教學工作的推進。初中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中不僅要關注學生成績的提升,還要注重知識與實踐的結合,使得學生能夠在社會實踐中感悟法治知識與理念。除此之外,教師要積極結合現代化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課堂開展的實效性。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提升的意義

在初中教育中,道德與法制知識是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保障。教師只有充分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才能夠讓學生在知識學習中有所感悟,進而促進個人綜合素養的提升,培養正確的法治觀念。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案例分析還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此外,初中教師在課程設計中不斷創新授課方法與手段,不僅可以有效提升課程發展實效性,同時還有利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勇毅、自信、拼搏等優秀品質,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未來成長與發展。為了進一步促進雙減政策下素質教育的有效推進,初中教師需要采取有趣的教學方法,創設學習情景,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這對于我國教育事業的深度發展具有重要的推進意義。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優化的原則

(一)契合時代原則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要充分將教育理念與社會發展規律相融合,通過提升教學實效性凸顯課堂價值。在社會發展歷程中,教育實效性與時代發展的契合度越強,則表示教育水平與理念越先進。不同的人群對于教育的需求千差萬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需要展現出與時代的契合性,使道德與法治課堂改革的方式與時代相匹配,以促進初中教育的全面發展。

(二)遵循規律原則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中,改革越深入,內容與方法越復雜,這需要道德與法治課程做好各層級教育內涵之間的有效銜接與融合,使得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夠滿足內外部發展規律,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在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中,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課程創新。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課程內涵式發展,要嚴格按照初中教育要求進行創新與改革。

(三)適應性原則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自適應調節是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教育新時期,復雜的社會環境需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實效性提升方面充分發揮教育在社會思想引導中的指向性作用。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提升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中德育理念融入不夠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發展過程中,學校在教學體系建設方面,通常會注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課程優化讓學生提升分數,為后續中高考奠定一定的基礎。由于在教學建設過程中容易忽視德育與課程的融合,導致學生無法很好地將道德與法治知識和思想意識提升相串聯。在以往教學中,教師通常會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這雖然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論分數,但在快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這一教學目標已經無法滿足德育工作開展的需求。在初中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要注重課堂對于理論知識的灌輸,同時也要借助課程提升思想認知,充分融入德育理念,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缺乏與時代背景相結合

現階段,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體系課程設置上看,很多初中學校過于關注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背誦,這雖然能夠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應試能力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并且,教師在課堂討論、測試等環節,受到以往教育模式的干擾,往往會按部就班地考查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記憶能力,卻忽視了時代背景對于學生思想的影響?,F階段,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體系建設方面,仍然需要做出不斷的改革,從時代發展的背景入手,更好地結合當今教育發展的新變化,提高教學實效性。

(三)課程評價模式較為單一

在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體系發展過程中,雖然近些年很多初中學校紛紛創新教學評價模式,但是仍然有很多學校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程評價中方式過于單一,缺乏實效性,導致學生無法提升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熱情。并且,教師評價的方式主要以學生單純對道德與法治知識背誦的情況作為標準,這使得評價過程過于注重理論,忽視了實操性與趣味性,導致課程評價與現代化教育理念出現脫節的現象。同時,教學評價內容重復性較高,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熱情與參與主動性。

(四)學生學習效果提升不明顯

初中是塑造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教育基地。而在目前的初中學校教學體系建設中,學校通常會以教師為中心開展各項教學任務,這無法很好地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也容易讓學生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緒,不利于個人學習效果的增強。初中學校需要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體系改革方面,以學生實際水平與需求為基礎,進行教學模式創新,使學生能夠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感受道德與法治知識學習的快樂。

四、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提升的優化對策

(一)以“教材延伸”展現課程德育之本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理念指引行動,良好的實踐工作都需要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作為依托。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需要充分做好發展理念建設,將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等新發展理念融入學科理論建設之中,進而實現初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現階段,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是根據我國教育國情以及社會發展的規律進行編寫,其中涵蓋了多元化的德育元素。所以,初中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嚴格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進行教學設計,深入挖掘教材中關于德育的重點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同時,教師也要做好教材延伸工作,通過課程以外的內容讓學生加強對于課本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親情之愛》的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教學引導學生懂得親情的可貴。這一節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需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感悟父母的不易以及構建和諧家庭的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突出本節課的主題,教師在教材講授完畢之后,可以結合本單元活動要求,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陪伴自己的父母共同前往家中長輩的家里進行探望、聊天,以此感悟和諧家庭氛圍的重要意義。利用這種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很好地將課本內容與社會實踐、社會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生活中有所感悟,對個人思想意識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以“時代使命”凸顯課程教學價值

在教育新時期,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需要發揮“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理論體系建設過程中,需要充分查找教育發展的主要矛盾,將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等原則落實到體系建設工作之中。在初中教育中,教師是教育工作改革推進的核心,而高質量教師是高質量教育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新時代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理論體系建設需要以現代教師教育體系為基礎,將高質量發展、創新、協調等理念融入體系建設之中,加快推進教師教育體系的發展與完善,進而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效性。隨著我國各層級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要求教育系統需要結合發展態勢做出改進。在新時期,初中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程建設中需要充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推動體系的完善與建設,并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將思政理念融入課程教學之中?,F階段,思政教育已經成為各級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體系建設需要充分做好與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合貫通,將黨的新教育方針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相統一,進而促進我國高質量人才的培養。二是將師風建設與學科改革相融合。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創新中,做好師德師風建設,能夠幫助初中學校更好地完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體系,加強思想引領,展現初中良好的師德形象。因此,在具體的體系建設方面,初中學校需要不斷改進師德考評制度,建立師德師風長效管理機制,進而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體系完善提供一定助力。三是增強教師專業能力。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教師的專業能力能夠為體系的完善與優化提供堅實基礎。初中學校需要在新時期背景下加強對于教師人才的培養,引導教師科學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創新,發揮教學改革的價值。

(三)以“課程要求”搭建教育評價體系

在現代教育理念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評價體系需要進行全面優化與改革,將立德樹人理念充分融入體系建設之中,堅決杜絕唯分數、唯文憑、唯學歷等不良思想的融入,進而從根本上優化教育評價體系。并且,初中學校要將現代化新教育要求融入評價體系之中,通過開展過程評價、結果評價等多元化評價方式,彌補教育體系建設的空白,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體系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論保障。

隨著教育深化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建設需要主動摸索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并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手段營造優質的學習環境,為初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堅實基礎。首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建設要將分類評價作為主要手段。在初中教育中,教師通過分類評價能夠有效帶動學生參與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并對不同學生實現精準定位,利用分類化培養滿足社會對素質人才培養的多元化需求。其次,將立德樹人與教師評價相融合。初中學校在道德與法治課程建設中,要將高質量教師隊伍作為理論體系優化的重要基礎,可以將教學科研作為導向,通過考評教師的師德情況,推動教師教書育人理念的發展,進而實現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與師德理念的全面提升。最后,在道德與法治教育評價體系建設中,將綜合能力作為學生評價的核心。教師要改善以往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使評價能夠從單一轉為多元,從封閉轉為開放,更好地從學生需求與特點出發,將評價體系建設與學生的全面發展相統一,促進五育并舉。

(四)以“聯系實際”提升課堂學習效果

在初中教育教學工作中,脫離生活實踐的課程無法突出教育的價值。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進行道德與法治的融合設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聯想到自己曾經的一些經歷,加深對于課本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從不同的生活案例中感悟德育理念,形成正確的思想認知。

例如,在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節課《網絡生活》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班上愛上網的同學,通過實際的上網案例進行講述。教師可以讓不同的學生分別講一講自己在空閑時間如何上網,并在網上進行了哪些活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于本節課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將網絡資源相關的知識與本節課的學習聯系起來,更好地感悟網絡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同時結合教師的引導,也能夠讓學生理解應當如何理性上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實踐創新教學的推進,這樣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教育工作中,道德與法制課程不僅有利于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同時對于培養學生優秀的法制觀念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師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創新,注重課堂實效性的提高,這樣才能有效推動當下教育改革工作的開展,以實現素質教育的全面鋪開。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有效促進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發展,同時為初中教師的教學工作創新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

參考文獻:

[1] 王金榮.如何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J].天津教育,2022(26).

[2] 張得強.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的途徑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2(14).

[責任編輯 竇伊沙]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初中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教材研讀思考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