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優化路徑研究

2023-06-28 00:16周元劉暢
大學·課外閱讀 2023年4期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內涵

周元 劉暢

摘? 要: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種實用教育,在培育學生綜合能力、促進產學研深入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課程思政視角下,創新創業教育在課程建設、校內訓練、社會實踐三個方面具有新的內涵?;谛碌男蝿菖c時代要求,面對師資隊伍建設結構不合理、校內實踐平臺功能不完善、價值引領作用弱的問題,高校應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以保障教育教學質量,建立健全校內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強化思想引領,將紅色基因鑄入創新創業教育,促使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關鍵詞:課程思政;創新創業教育;內涵;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2-0079-04

一、課程思政視角下創新創業教育的新內涵

(一)課程建設方面

注重知識傳授的過程更強調立德樹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作為一門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及創業能力的必修課程或選修課程,需分層次、分梯度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適度地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最終實現三者的有機結合,充分適應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需要。培養方案要符合新時代要求,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愛國敬業、品德優秀并具有高質量創業能力的創新型人才。課程建設要緊密圍繞時代背景,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把國情、民情融入理論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把個人夢想融入偉大的中國夢,走好新一代年輕人的長征路。

(二)校內實踐方面

注重本領提升的過程更強調全面發展。校內課外活動是培育學生組織協調能力、決策力與領導力等各項創新創業素質的關鍵平臺,高校應充分整合校內資源,組織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的創新創造活動、創業模擬活動、創新創業賽事活動等,鼓勵、支持學生創辦創新創業類學生組織、協會等,為學生提升本領積極創造條件[1]。鼓勵學生跨學科組隊,開展跨學科研究,不斷注入新鮮活力,在不同思維、知識的碰撞中,開拓更廣闊的視野,促進創新理念的形成和科技成果轉化。組織案例分享會、賽事宣傳講座、創新創業賽事等不局限于知識、技能的訓練,引導學生更關注身體素質、意志品質和道德涵養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社會實踐方面

注重成果轉化的過程更強調思想引領。新時代中國高校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應在更深層次、更廣范圍體現紅色基因傳承,凝練創新創業教育的中國特色,為全球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參考。社會實踐方面鼓勵學生扎根祖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2]。以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為例,其作為一堂最富活力的創新創業課,推動高校與社會資源精準對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對接企業、農戶,在促進就業、提升農戶收入等方面成果顯著,已經成為高校創新創業社會實踐活動的典型案例。作為一堂有溫度的國情思政課,成百上千支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走進延安、井岡山、西柏坡、古田等革命老區,追尋革命前輩偉大艱辛的創業史,傳播不畏艱辛、敢為人先的奮斗精神,在此過程獲得思想淬煉、精神洗禮,為人生明確了奮斗的目標。

二、課程思政視角下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一)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從探索期、建設期再到快速發展期,知識體系、教學形式、教學方法都經歷了多次迭代。部分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多由其他專業課程教師、輔導員、教務科員等組成,這部分教師疲于學習創新創業基礎理論,大多不具有創新創業相關經驗,缺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難以達到創新創業課程建設要求,難以順利開展相關指導工作。目前學界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研究相對較少,缺少科學的、系統的、全面的理論基礎,授課教師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背景,專業認識不夠,很難科學高效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工作[3]。教師把思政元素融入創新創業課程的方式簡單直接,與時事結合度不高、影響力弱、說服力不強,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佳。創新創業教育具有較強的實踐屬性,沒有深厚理論的支撐以及豐富創業或指導創業的經驗,難以寓教于學,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激活課堂活力,導致學生課堂學習、課外實踐參與度不高,學習效果差。

(二)校內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功能不健全

受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的影響,加上配置的資金、師資嚴重不足,校內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形式與內容,僅停留在項目申報、路演答辯、選拔評分等方面,學生僅能夠實現有限的創業本領提升,很難實現全面發展。部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課外活動是固定的訓練模式,流程、考評都是基本一成不變的內容,類似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答卷式”創新創業人才,一旦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隨時爆發的內部管理問題以及多種經濟問題,經常表現出茫然失措的狀態。最為重要的是,部分高校的創新創業課外活動與專業結合度不高,評價體系缺少對學生全面發展的考慮。

(三)創新創業社會實踐活動價值引領作用不明顯

思想接受洗禮,錘煉意志品質,堅定理想信念,把握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的關鍵問題,是創新創業精神建立的根源和原則,更是幫助學生個人成長、成才的不竭動力。一方面,高校的創新創業社會實踐活動缺少紅色精神的融入,未能充分開發、宣傳我國紅色旅游資源,達不到塑造意志品格、實現價值引領的要求。另一方面,部分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形,個人的目標局限,主體意識薄弱,被動思想嚴重,錯誤地理解創新創業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與意義,多關注個人成長與得失,較少關注社會貢獻與精神價值追求。

(四)創新創業課程缺少思政育人元素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價值引領作用不明顯,導致大學生對創新創業認識不到位。雖然大部分高校已經將創新創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但仍有多數在校大學生認為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組建一個創業團隊、創辦一個企業,意識不到創新創業理論學習與課外實踐的過程,就是錘煉個人意志品質,提升個人綜合素質,掌握更多就業技能的過程[4]。另外,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實現有機融合,不能形成協同效應,甚至存在分離情況。從課程建設視角出發,課程內容多以傳授知識為主,課程活動多圍繞提升創新創業技能,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建設成效不足。主要原因是教材內容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的內容;課程設計缺少思政元素的融入,傳統理論灌輸式的思政教育模式不能很好地適應創新創業教育。

(五)校內與校外資源缺少聯動及協調

高校創新創業課程建設及課外實踐活動主要依靠校內導師,在理論研究及知識傳授方面,幫助學生充分了解創新創業學科知識。然而,由于大多校內導師缺少創業經驗,不能幫助學生提高創新創業抗風險能力,導致大量創新創業項目難以應對市場千變萬化的挑戰。校外導師多為賽事評委,給予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的指導較少,不能持續陪伴項目成長,導致許多優質賽事成果,無法在實際運營的過程獲得足夠支持。從課堂理論學習到創新創業精神萌芽,再到創新創業賽事取得一定成果,最終成功運營項目并創辦企業,至少需要授課教師、校內導師、校外導師三人長期有效的合力支持。然而,校內與校外資源缺少聯動及協調,沒有建立長效幫扶機制,導致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課程思政視角下創新創業教育優化路徑

(一)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一是主講教師要強化自學并不斷提高教學能力,清晰把握課程思政的內涵,在教學設計過程有意識地融入思政元素。二是優化創新創業教材的內容,一門課程的基礎是教材,而教材是授課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南針,在教材學習與教案編寫的過程,就可以同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并完善多學科知識結構。三是強化授課教師培訓,挖掘和培養有創業興趣和實踐經驗的教師,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法,組織熱愛教育的企業家、創業者走進校園、走近教師、走近學生,開展課程思政相關主題的創新創業教育講座;鼓勵更多創新創業課程講師走出去,走訪創業企業,了解創辦經歷與運營模式,充分調研并分析總結,結合理論知識進行梳理,提升育人實效。四是考慮專創融合的需要,組建具有豐富創新創業教育經驗和思想政治教育經驗的復合型師資隊伍,梳理匯總有鮮明專業屬性的創新創業案例,組建課程小組對國家政策、課程教材、典型案例深入剖析,進一步優化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五是完善政策及制度,保障師資隊伍建設,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培訓體系,強化崗前培訓并不定期開展相關講座;鼓勵雙創賽事的優秀指導教師參與課程建設,提供配套成果認定及獎勵政策[5]。

(二)建立健全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第一,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創新創業平臺為主要載體,統一部署、科學謀劃“思政+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搭建功能豐富的協作平臺,優化評價體系,將原本單一的評價體系轉變為有德育滲透、價值引領的全面評價,提供課外創新創業理論學習窗口、創新創業培訓窗口、經驗交流及組隊窗口、個人成長記錄及展示窗口等,重視“能力培養”,強化“過程考察”,豐富活動內容并創新評價方式,不唯“項目分數”“項目規?!薄绊椖繝I收”等指標性數據評判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成效。第二,分層次分梯度設置理論學習內容、校內實踐活動,充分考慮學生興趣與能力。興趣是學習的不竭動力,也是影響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采用學生喜歡的“闖關”模式,分階段頒發能力認證證書,讓學生成為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主人公,積極參與到平臺活動及平臺建設當中去[6]。第三,構建形式多樣的社交窗口,組織高校教授、企業專家、學生同平臺交流,借鑒微博、貼吧及其他成功社交軟件的模式,提供創新創業課外實踐專屬的自由分享空間,了解專家學者、創業達人對項目、團隊、個人的要求,引導學生注重個人品質塑造,加強自我修養,實現全面發展。

(三)厚植紅色基因強化價值引領

第一,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通過紅色文化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將紅色文化資源科學地融入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通過解讀歷史事件、閱讀革命英雄事跡、分享革命精神等,激發大學生為祖國建設而努力奮斗的精神,燃起新時代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學習、實踐的熱情。第二,大力弘揚愛國模范創新創業人物。在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等多個校園場所搭建模范創新創業人物故事墻,讓紅色精神融入高校創新創業的大環境;吸引優秀創新創業模范前往學校開展講座,與學生充分交流互動,通過學知識、講故事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從思想上、行動上能夠有所改變,成為一個不僅有創業能力,更有優秀創業品質的大學生。第三,積極與愛國奉獻、有責任擔當的創業型企業建立聯系。梳理創始團隊人物成長的經歷及團隊故事,帶領學生深入企業內部參與實踐,學習創業者吃苦耐勞、團結奮進等優秀創業品質,以身邊人、身邊事鼓勵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探索學習,通過參觀科技型創業企業,鼓勵學生致力于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積極參與學??蒲屑皠撔聞摌I實踐,促進高校成果轉化,引導學生在創新創業社會實踐訓練過程,塑造愛國奉獻、艱苦奮斗、求實創新、開拓進取的優秀品質,成就更為精彩的人生。

(四)深挖課程內涵巧融思政元素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工程,包括諸多教育元素,如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設計的優化和創新、教學方法的實施和拓展等,應充分把握課程設計及內涵,巧妙融入思政元素。首先,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過程設置思政目標,并對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考核內容予以明確,然后結合創新創業實際案例,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7]。其次,高校專家或課程組對思政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契合點進行深入挖掘和探索,優化課程設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就業觀和價值觀。再次,在教學方法方面,教師需要與時俱進,積極地創新和優化高校創新創業課程設計,尋找更多的切入點來融入思政元素,進而最大程度上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及思政教育的融合,最后,教師需要清晰地認識到課后拓展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定期地參加具有鮮明思政內容的創新創業活動,不斷豐富活動形式,以此強化課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五)整合校內外資源形成教育合力

創新創業課程學習幫助學生打牢理論基礎,創新創業課外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強化技能,整合校內外資源形成合力,全方位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成效。第一,在政策、資金上給予支持,分階段科學謀劃創新創業扶持辦法。第二,整合校內外資源,引進創業成功的企業家參與教材編寫、課程建設,不斷完善相應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掌握創新創業基礎理論,理解創新創業規律,強化創新能力與創業抗風險能力。第三,在創新創業賽事訓練、模擬創業、創辦企業的過程,設置校內外“雙導師”制度,“雙導師”對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的構思、制訂、實踐等階段給予幫助。第四,建設數據庫,記錄學生創新創業團隊成長數據,建立創業前、中、后三個階段的長效幫扶機制及監督機制,為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8]。還要高度關注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過程的表現,創新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校專家、授課教師、校外導師多方聯動,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共同參與創新創業課程建設及課外實踐設計的過程,持續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成效。

四、結語

高校在優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完善校內實踐平臺建設、拓寬校外社會實踐渠道的過程,要遵循國家方針政策,堅持守正創新、與時俱進,不斷優化師資隊伍,建立健全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深挖課程內涵,厚植紅色基因強化價值引領,整合校內外資源形成教育合力,強化校內外資源的協同聯動,結合學生的特點,做好學情分析,深挖厚植思政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巧妙合理地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為社會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徐純正. 論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作用[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0):92-94.

[2] 劉少明. 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視野要廣”[J]. 思想理論教育,2020(04):92-97.

[3] 金民卿. 以紅色精神激勵青年創新創業[J]. 人民論壇,2017(30):134-135.

[4] 鄧艷君. 紅色基因融入課程思政建設的三重路向[J]. 思想教育研究,2021(02):111-115.

[5] 顧美霞,歐陽倩蘭. 課程思政視角下的高校創新創業課程建設[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4):71-72.

[6] 吳曉義. “遞階式”創新創業課程的實踐探索[J]. 職業技術教育,2019,40(05):51-54.

[7] 關春燕,何淑貞. 協同理論視閾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體系建設研究[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12):49-51.

[8] 賀騰飛,劉文英. 創新創業教育高地建設的現實困境與發展策略[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2(08):43-49.

(薦稿人:劉玉邦,成都理工大學社會科學處副處長,編審)

(責任編輯:陳華康)

猜你喜歡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內涵
活出精致內涵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挖掘習題的內涵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影響因素及路徑探索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要準確理解“終身追責”的豐富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