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探索

2023-06-28 17:16趙四軍
成才之路 2023年18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協同育人思政教育

趙四軍

摘要:在初中校園中開展協同育人工作,能夠進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實際效果,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但教師在開展協同育人工作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頂層設計完善度不高、欠缺豐富的校園文化建設和受時空限制等。因此,學校應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提出解決措施,促使思政教育、校園文化的深度契合、密切聯系強化,使思政教育實際效果得以提升,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立德樹人;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18-0045-04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項課題“構建學?!笏颊逃w系———初中思政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深度融合的實踐研究”(立項號:GS[2022] GHBZX093)階段性研究成果

初中校園開展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使其具備良好的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而在學校的價值體系中,校園文化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其體現了學校的育人方針和辦學理念,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通過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理論知識相結合,讓教師更好地傳授知識,不僅體現了文化育人的效果,還能使思政教育獲得較好的育人效果。本文對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進行探討。

一、校園文化與思政教育的內涵

1.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并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校訓是學校文化的重要載體,可以從教學風氣、學習風氣和校園風氣中體現出來。校園文化是一個復雜的整體,涵蓋物質、精神、制度等多個方面。從物質層面進行分析,其主要由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兩個部分構成,物質文化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和外在標志,由人創造,又讓人思想觀念的發展受其影響。對于精神層面而言,其主要包括教師和學生認同的思維方式和價值、道德、文化觀念,并在學校紀律、校園風氣和班級風氣等外在形式中體現,在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方面貫穿,對師生關系的發展有深刻影響。從制度文化方面講,其指的是對學生、教師行為規范進行約束和維護正常秩序的各種規章制度和相關文化,是校園文化外在的表現形式。

2.思政教育

初中階段的思政教育主要是從中學思政課程中體現,屬于該階段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能夠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初中階段的思政教育具有生活化、實踐性、人性化的特點,思政教師要全面了解和把握相關內容,并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開展適宜的思政教育課程,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二、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重要意義

1.思政教育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形式,能提高教育實效

初中階段的思政教育的載體是校園文化,其能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一方面,基于協同育人,校園文化和思政教育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豐富的思想政治內容也可以在校園文化中體現,同時思政教育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場域和載體給實踐教學,有利于實現思政教育的多樣化。另一方面,基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能被含有思想政治方面內容的校園文化所熏陶,這有利于提高其參加思政實踐課的積極性,最終使思政教育的實際效果得到強化。

2.引領學生的價值觀

當前,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優勢,是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而校園文化和思政教育兩者協同育人,能引領學生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政教育,學生除了能在思政課堂上學到更多的知識外,還能在課堂之外受到良好精神、思想、信念的影響。在學校學習、生活的過程中,學生會被優秀的校園文化所影響,并讓自己的價值觀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當前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政教育培育學生的不足

1.頂層設計完善度不高

一方面,初中校園文化所屬的管理系統和思政教育不一樣,聯系不密切。這會導致校園文化和思政教育各自發展,沒有交集,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能相互融合,也無法將兩者之間互相促進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除此之外,部分初中學校的整體規劃比較欠缺,使得校園文化僅僅體現在表面,內涵不深刻,不符合當下社會的要求。另一方面,部分初中學校缺乏對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考核和評估,且相關機制不完善,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存在的問題,會讓相關管理工作人員和各個科目教師感知不到共同育人的成績和效果,導致共同培育學生的熱情受到影響。

2.欠缺豐富的校園文化建設

目前,大部分初中學校已經具有發展校園文化的意識,但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系統不完善,設計不具備整體性,讓文化互動的形式、內容比較單一,致使校園文化、思政教育共同培育學生價值的體現過程受到阻礙。一方面,校園活動與思政教育沒有密切聯系。部分初中學校校園文化多由專門的領導小組負責,形式和內容較為固定,使得學生對其并不重視且沒有參與興趣。還有一些初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有系統的設計,也具有新穎的形式和深刻的內涵,參加的人數也較多,但所發揮的作用并不大,如各種主題歌舞比賽、演講比賽等。因此,從整體層面上看,目前的校園文化仍需要改善和優化,并讓思政教育和校園活動的相關內容融合在一起,這樣不僅可以達到活動的效果,還可以培育學生的道德素質。另一方面,部分初中學校沒有先進的校園文化建設考核評價機制,管理者和教師不能及時掌握校園文化的教育效果。由于校園文化活動沒有完善的后勤保障和考核評價機制,管理者和教師會無法感知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對相關活動開展的必要性的認識也相對欠缺。這樣,不僅會使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受到打擊,還會讓活動的舉辦者感覺不到成功的喜悅,長此以往將使校園文化失去意義。

3.校園文化建設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受教育模式、傳統觀念和學生學習任務的限制,部分初中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僅限于校園內部,缺乏外部活動參與,且規定了具體的時間,使得部分學生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時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使得教師無法拓展協同育人的空間。一方面,考慮到學生的安全,部分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均在校園內進行。目前,初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空間范圍多是以校內為主,網絡空間雖然也有涉及,但是范圍狹窄,加之開展學校、家庭和社區三方面共同建設活動需要多人配合、專人指導和充足的資金技術支撐,導致校園文化建設僅存在校園這一層面,不涉及家庭、社會層面。這樣,就使協同育人價值的立體化受到嚴重的限制,影響了學生接受校園文化。另一方面,初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絕大部分均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接受的文化主要為當前的文化,不能充分感知以往的優秀文化,使得文化育人的直觀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4.校園文化建設、思政教育主體分散

目前,部分初中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思政教育主體分散,導致協同育人的目標受到阻礙。一方面,教學目標的嚴格要求以及不斷增長的考核壓力,使得部分教師和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熱情不高。同時,部分管理人員并未意識到思想政治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導致思政教師在校園文化活動中不能將深刻的思想內涵體現出來。而部分學生被動參加校園文化活動,也會對校園文化建設思政教育價值的體現產生嚴重影響。另一方面,學校領導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不同主體沒有進行充分整合,使得每個主體對自己在培育學生過程中的職責不明確。一些領導認為成立校園文化建設小組即可,對各科教師、學生及后勤工作人員等主體促進校園文化活動建設的重要意義并沒有正確的認知,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建設時也沒有將這些主體進行有效整合,導致多個主體一起參與校園文化建議的積極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四、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課程協同育人的路徑

1.改善協同育人的頂層設計

要使校園文化、思政教育共同培育學生的價值得以實現,就需要初中學校對這兩者之間的聯系形式有充分的把握,并對頂層設計進行優化,從而在宏觀上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協調發展。首先,學校管理者應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發展,密切兩者間的關系。學校相關工作人員在對校園文化進行設計的時候,可以借鑒各個年級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力求在校園文化中將各個年級的思政教育內容展現出來,以此拓展教育場域,提高學生參加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思政教師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也可以根據當前校園文化的內容,通過多種方式來共同培育學生的道德素質。其次,學校要設置領導小組,以保證上述規劃可以順利開展,并進一步對雙方的育人作用進行明確,使其能夠朝著相同的方向發展。這就需要學校在成立領導小組時,將思政教師納入其中,雙方共同交流、溝通,以此將兩者之間共同培育學生的方案制定出來,以促進活動的順利開展。再次,學校應對校園文化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教育的考核評價制度予以完善和優化,以評價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以評價促進思政教育,從而讓兩者共同培育學生的優勢體現出來。共同培育學生這項工作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此學校在頂層設計中可將考核評價機制有效融入其中,充分了解學生受到文化熏陶和思政教育的變化,以達到動態觀察最終結果的目標,從而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這樣,才能全面、多角度地推進協同育人的開展,高效實現育人價值。

2.豐富校園文化建設

為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一同培養學生的目標,初中學校需要借助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來促進學生成長。但在舉辦文化活動時,需要遵守其獨特的規范和標準,學校管理者要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組織安排進行全面的協調,并從整體上確保文化建設的有效性和多樣性。首先,學校應該制定一套獨有的校園文化體系,促使學生獲得更多的道德教育知識,并保證這個過程具有多樣性和長期性,進而為雙方共同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奠定基礎。其次,學校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內容要豐富,且形式要多樣,進而為實現協同育人價值提供穩定的載體。思政教育實踐的有效載體是校園文化,學校要緊緊抓住這個基礎,拓展活動內容,并開發新的活動形式,將其與當前的學生思想、生活和學習需求結合起來,不斷開展具有趣味性和意義的活動。比如,每個班級選出10個學生組成小組,教師擔任組長,自行選擇材料來制作?;蘸托F?,并以“思政”為主題,開展黑板報繪制比賽。這個活動不僅能夠將師生合作的創造性發揮出來,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對學校的認同度。再次,學校相關工作人員要為校園文化做好物質保障,確保所有文化活動有效進行,并真正使其對培養學生產生積極影響。具體來說,要從兩個方面加以體現。一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小組成員應通過制定合理的制度來激勵學生個體或群體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使其有機會自己發起和組織各種小型校園文化活動,如班級內的辯論賽、演講比賽等。這樣,能充分將學生作為主體的作用發揮出來,實現文化育人的目標。二是學校相關部門應完善考核制度,全面考慮校園文化活動中是否含有思政內容,以及如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為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發展提供保障,進而實現協同育人價值的最大化。

3.突破校園文化建設時空限制

初中學校要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實現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建設,使校園文化建設不受時空的限制,使校園文化影響的范圍更廣,并使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場域也得到有效拓展。在這個背景下,學校的管理人員和教師要共同努力,利用多種信息技術及家庭與社會的支持,多角度、多范圍地宣傳校園文化,以達到共同育人的效果。從空間上看,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借助信息技術,并結合家庭和社會,可從網絡、社會和家庭三個層面來實現文化育人的目標,使校園文化更具親和力,從而達到協同育人的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學??梢栽诒拘5墓倬W,微課、慕課和思政教育線上平臺設置專門的文化欄目,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文化自信等內容,讓學生在周末、寒暑假等都可以接受文化教育。學校還可以在本校官網中添加文化園區、校史博覽等欄目,讓學生在瀏覽本校官網的時候受到文化的熏陶。學校還可以借助與社區合作、家校合作的方式,組織學生到社區、鄉下去了解有關文化,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與社會發展的聯系,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從時間角度來看,學??梢岳眯畔⒓夹g,對歷史中的文化情景進行設置,并運用虛擬技術讓學生感受文化,使學生的感受從虛擬變為真實,進而使學生切身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樹立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認同感,獲得文化育人的實效。比如,學??梢越柚畔⒓夹g,與當地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開展“重走長征路”系列活動,并為學生創設出具體的情境,使其能夠在活動中體會到共產黨人為了革命事業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精神。這樣,不僅能實現思政教育的目標,還可以充分發揮文化育人的作用,提升協同育人質量。

4.加強文化建設多元主體的密切聯系

一方面,學校應該明確共同育人的人員范圍,建立專門的團隊,以便更好地掌控和把握共同育人的發展趨勢。為此,學校有關領導應對思想政治教育所關系到的人員(包括校園文化建設管理人員、思政教師、班主任、后勤工作人員及學生)、校園文化進行充分分析。同時,學校還要發揮引導作用,擔負起協同育人的職責,對領導小組的各項工作職責和所涉及的主體進行完善與優化,分類劃分各個成員的工作內容和方式,以發揮各個主體的積極作用。例如,思政教師在完成日常教學任務之余,要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并對如何促進校園文化的發展提出寶貴的建議,讓思政教育和校園文化可以融合在一起。學生在學習壓力不大的情況下,可在完成基礎課程之后,發揮個人潛力,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以取得更大的進步。另一方面,學校要采取校園文化建設的獎勵措施,通過多種形式激發教師、學生及后勤人員的積極性,進而使共同育人的價值得到實現。這就需要學校通過合理、科學的激勵方式,采用評獎評優等方式,調動教師、學生及后勤人員積極參加協同育人。比如,學??梢栽O置一些獎項激發教師主動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這些文化活動中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增強集體意識。

五、結語

綜上所述,校園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彼此影響并相互促進,形成了緊密的聯系,能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開展良好的思政教育可以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思想指導,而思政教育則可以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新的思路。在新形勢下,初中學校要與時俱進,將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在一起,促使學生的能力、素質和思想向多個方面發展,并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進而提升協同育人的實效。

參考文獻:

[1]李佳.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實踐路徑研究[J].文化產業,2022(05).

[2]朱小燕.探索思政課與校園文化協同育人創新路徑[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02)

[3]潘治.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實現策略[J].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21(05).

[4]龍隆.初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創新路徑探討[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16).

Exploration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ao Sijun

(Jingchuan County Ruifeng Town Middle School, Pingliang City, Gansu Province, Jingchuan 744300, China)

Abstract: Carrying out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work on junior high school campuses can further enhance the practical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elp students form correct valu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certain problems for teachers in carrying out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work, such as low completeness of top-level design, lack of rich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being limited by time and space. Therefore, schools should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 solu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and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ampus culture, so as to enhance the actual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Key words: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values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建設協同育人思政教育
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討
弘揚雷鋒精神與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由“依附”走向“聯動”:學校與政府協同育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