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福建陸海聯動與鹽業產銷的分區運作

2023-06-28 04:14陳玲
現代商貿工業 2023年12期
關鍵詞:明代

陳玲

摘?要:明代陸域經濟與海洋經濟在陸海商貿中互動互補,福建枕山負海,自然條件的差異造就陸海不同生計取向,并在政府經略與生民經營中實現交互發展。陸海聯動究其根本在于人的活動,群體性格作用其中,商品經濟和港口市鎮的發展亦使陸海聯動的發展成為可能,于閩省之內,區域地力、流域分布的差異引致地區間陸海聯動動力、方向、程度的空間分異。產業視域下,閩鹽是閩省陸海間流通貿易的大宗商品,其產銷運作亦呈現鮮明的陸海交互特征。

關鍵詞:明代;陸海聯動;區域互動;鹽業經濟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2.028

我國海陸兼備,海岸線綿長,海洋要素于經濟社會發展中作用顯著,對海洋這一第二生存空間的拓展為經濟可持續發展之必然。陸海聯動強調海陸域經濟在各產業經濟要素作用下相互補充、有效流動和有序發展。觀之我國古代生民經營與國家經略亦可見海陸諸要素于共振聯動中交互作用??v觀前人研究可見,多以流域為中心線索對之加以分析,自具體產業部門之角度切入則鮮少專門論述,本文自宏觀層面考察明代福建陸海聯動實況,亦自鹽業產銷的具體運作切入,結合探討,于宏微觀之間探究明代福建陸海交互的市場結構與鹽業經濟運作實態。

1?物產之異與明代福建陸海聯動發展的內在動因

福建依山面海,武夷橫阻于西,臺海環于其東的區位特征使之形成獨具特色的空間單元。明代商品經濟發展,經濟作物于福建擴種,陸海間地域分工亦于此過程中凸顯,海陸區位條件更為充分地發揮各自作用,亦密切交互,實現聯動發展。

海陸間由地形、氣候所造就的自然資源即物產的差異是二者得以產生互補性關聯的物質前提?!吧搅执汕鹆陦炑苤?,莫不各有其性之所宜,以備物而致用焉”,海陸差異即如是,多樣化的地形單元與物產結構則造就閩人“依山佃種,瀕海采捕”不同的生計取向?!吧嚼┎?,海利蜃蛤”,于福建,八閩諸地于府際、縣際、甚至各縣地域內部物產差異自方志所載可見一斑。府際間,福州、興化、泉州、漳州“魚蝦蟶蛤,多于稻羹”,延平、建寧、汀州及邵武則處內陸,松杉竹茶及以竹為紙的造紙業亦十分繁盛,建寧府、延平府各縣皆有造紙,“凡造竹紙事出南方,而閩省獨專其盛”,藍靛種植及礦煉窯冶于內陸山區亦更見優勢。邵武府植杉,供給本地公私建筑之用外,亦販賣至沿海四府。于縣域之內亦呈現陸海鮮明的產出差異,以泉州府濱?;莅部h為例,其“氣候因地殊齊。邑有枕山者,有負海者,山有向背,海有盈虛,而氣候因之。故有多風、多陰、多暑、多寒之異”,依山伐木燒炭,于濱海燒蠣殼為灰,“貧民業作之以供衣食”,對山區、濱海資源實現就地取材式利用。于進一步生產而言,依山處冶鐵、制窯,“凡煮鐵,依山為窯,以礦與炭相間”,瀕海則“通利舟楫魚鹽業作以為生”,惠安場“鹵地場團蓋累累焉”,除產鹽外亦捕魚外銷,“賈人常裒而市之,或由海道以達于三山及延建諸郡”,經海運至福州并向延平、建寧等內陸地區發賣。

明代陸海聯動的形成建立于海陸間自然產出差異的基礎之上,其聯動在于人的行為,而其深層動因則亦需從明代閩人共同締造的歷史背景中考量。

經濟現象與地理、歷史共同造就的人文基因有著不可割裂的關聯,經濟行為受地域性格影響,“各地的氣候、物產、交通情況等各不同,于是人亦因地而異”。福建多山丘而少平原,且相對平坦的沿海亦面臨“地多斥鹵”“地瘠而產薄”的尷尬境地,“地狹民稠,逐末之風自盛”即是群體性格對自然環境做出的反應?!罢母F海徼,其人以業文為不貲,以舶海為恒產”,人地矛盾的突出與沿海地力的貧瘠致使濱海人群產生逐末動機,而后引致其經濟行為不得不抽離土地耕作這一單一營生模式,經由水陸運同區域內外產生聯結,商人在此間活躍。

明代閩地方官予以商業以重視。閩人對商業利益的追求及對商業并不排斥的態度亦是促使閩地商業活動及陸海聯動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明代葉春及于《惠安政書》中強調“物產為谷物最切,以桑棉麻絲為重。次可為貨,以市他方,如鹽、布、飴、油,及草木蔬果,水陸牧畜”,雖仍未脫離重本抑末的傳統架構,然由此亦可見葉春及作為閩地方官,于其主觀意識上,在重視農業糧食生產的同時,亦對用以商業交易的地方物產予以重視。于嘉靖《建陽縣志》亦可見,關于建陽縣物貨產出,其文指出“建邑雖無異產,然足以資民用,而盡物曲之利者,導而布之上下矣,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由此可見,明代閩地主政者及文人對商品物貨交易持相對積極的態度,此則決定官商寬虐及商人活動的受限與否,積極態度對商貿及陸海聯動的形成與發展產生正向作用。

此外,沿江沿海港口市鎮的勃興亦為陸海聯動的實現與發展創造可能。閩江、汀江、九龍江、晉江諸河流與綿長的海岸線交疊,串聯起港口、市鎮諸多空間節點,形成閩省內外雙向的物貨集散網絡。如閩東富溪津市位于福安縣22都,舊名亦稱“石磯津”,“魚鹽之貨叢集”,與之相鄰的穆洋市亦為水陸交通暢達之處,二者形成對接作用,“鹽貨從富溪津過者居積于此,蓋廉溪之上游,亦泰順、壽寧、政和、松溪、浦城之喉舌也”,由此可見穆洋市地處溪水之畔,河運發展,可通達閩北多地,既為食鹽販運的重要港口,亦為閩地陸海間至為關鍵的物流集散地及商貿處。

2?閩省陸海聯動特征的空間分異及其影響因素

明代福建陸海聯動的發展呈現出動力、方向與聯動程度的差異,此為何種原因所致?

河流是實現陸海聯動的主動脈,其形態直接影響地區性商品流通軌道的走向,于陸海聯動中則表現為聯動方向的差別,于福建內部,汀州府的聯動方向與其他各府有著截然不同的情勢。閩江、九龍江、晉江、汀江構成福建地區主要流域,是福建內部聯通陸海的紐帶,除汀江外的其他三支河流皆為東西走向,獨汀水南北向,“西三郡水皆朝宗于福,自長樂入海,獨汀水南行……故七郡鹺政統于福轉運,而汀獨食廣鹽”,于水系脈絡、流向上的差異揭示汀州府在物貨鹽糧流通上有別與延、建、邵三府,亦直接導致汀州府于陸海物貨流通通道上同粵贛地區形成的互動尤為緊密。

此外,于陸海聯動的活躍程度上,沿海四府較內陸四府更為熾盛,其因則需自二者區位條件及人地關系所引致的發展需求中把握。

首先,陸海聯動不可缺失的要素在于海洋的參與,濱海四府無疑有著更為便利的海洋區位條件,“沿海地區是面向海洋的陸地,既是向海洋發展的前進基地,又是農業社會經濟中心區外延、輻射的邊緣,具有陸地與海洋的兩重性格”,地理位置上的“邊界”地帶往往成為交互發展即各方要素融通匯合的前沿地與重心?!罢娜獮I海之民,以海上為家,以夷島為商販之地”,沿海民眾在對內對外雙向聯動中具有地理優勢。

其次,沿海與內陸對陸海聯動的依賴程度和向海洋獲取基本生存物資的需求強度亦不同,相較濱海地區而言,閩地內陸諸郡于糧食生產上具有“食山自足”特征,較少依賴其他地區的補充。然于瀕海地區而言則并非如此,“地多斥鹵”的耕作條件使之對海洋資源、空間有著更為強烈的需求,明代福建沿海經濟作物亦廣泛種植,不僅侵占了糧食種植的土地空間,亦使之向外販銷商品、謀求生存發展之資的主觀驅動力增強,其利用海洋資源的積極性高。以泉州為例,“封疆逼狹,物產磽瘠,桑蠶不登于筐繭,田畝不足于耕耘,稻米、菽麥、絲縷、綿絮之類皆仰資吳浙,惟魚、蝦、蠃、蛤之利稍稍稱饒山藪居民”,人地矛盾的突出及耕作產出的不足使泉州在糧食作物及絲縷、棉絮等基礎生活物資上仰賴于吳浙,“民皆航潮米而食,不專恃本土”。相對“食山自足”特征明顯的汀州府等內陸各府而言,土狹民稠難以自足的濱海地區更具謀求陸域營生之外實現海洋經濟利益攫取利用的意愿與動力。

3?依山附海與鹽業陸海產銷的分區運作

鹽產品是陸海商貿交往的重要物資,其產銷運作亦具有鮮明的陸海分工協作特征,自具體產業層面直觀呈現陸海聯動細部面貌。

明代閩省地分八府一州,沿海即福州、興化、泉州、漳州四府及福寧州,依山四府則為延平、建寧、汀州、邵武四府,濱海四府與依山四府在鹽業產銷活動中扮演著截然不同的角色。沿海四府為產鹽區,“福興漳泉,大海為疆,則產鹽之區也”,其所產為海鹽,福建轉運鹽使司下設???、牛田、上里、惠安、浯州、潯美、丙州七處鹽場皆處東部濱海,引海水制鹽。此外,福州府近海島嶼及漳州府漳浦縣亦有產鹽,同安縣洪前鹽泉“小鹽自沙土中出,鄉人淋之煎鹽”,這些零星分布、規模較小的產鹽所在亦皆沿海州縣。

于食鹽行銷方面,明代福建官鹽行銷省境之內,區分東、西、南三路,以居處內陸的西路行鹽區為主要市場腹地,亦即“延建汀邵,重山是庡,則行鹽之界也”,運銷以鹽引為憑,“鹽與引離,即以私鹽論”,嚴禁越市販鹽。明代福建瀕海與內陸地區于產銷鹽運作中身居產鹽與行銷不同角色,此為自然主導下的陸海分區差異,然作為大宗商品的食鹽如何串聯起海陸地域間的具體聯動?

對水運的利用是福建鹽運貫通海陸的主要方式,海船、溪船販運鹽產品,使之流轉行銷于星羅棋布的港口與市鎮間,分司設置亦可見水運在陸海鹽貨行銷中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福建轉運鹽使司下設三分司,即黃崎、水口、南港分司,三者均有面河、面海特征及港口擁簇的特點,水口分司,明初設,掣賣西路官鹽,基址薄狹,倚山面河;黃崎分司設于嘉靖十五年(1536),掣賣東路官鹽,倚山面海;南港分司設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掣賣省城民食,處城外新港口,面河。與此同時,各分司亦皆銜接港口,黃崎分司銜接黃崎港、羅源港、水漈西陂港、秦嶼港、樓前港、文岐港、桐山港,南港分司則對應新港口、壺江港、定海港、北茭奇達港、連江港、梅花廣石港、永福港等港口,水口分司亦為聯通水洋的便捷處。

除此之外,穿行于山間陸路的肩挑度嶺式的人力運銷則是更為靈活細密的方式。閩地多山,水運的發展在原有自然河網的基礎上形成,河道仍以自然岸坡為主,存在河流落差大、吞吐量不穩定等不足,陸路交通則與水運相互補充利用。肩挑度嶺運力雖小,卻無可替代,“八閩多山少田,又無水港,民本艱食,自非肩挑步擔踰山度嶺,則雖斗石之儲,亦不可得”,肩挑度嶺雖艱辛,卻成為八閩對內對外獲取糧食作物的重要途徑。作為以人力為核心的聯動媒介,規模雖小,輻射范圍卻更為靈活細密,且成本較低,為底層私營商販所利用,亦是海鹽散行發賣內陸民食的基本途徑。

于產鹽過程中,陸海間亦實現人員分工協作?!耙郎健薄案胶!泵康脑O置是福建有別于其他省份鹽業生產及灶戶編僉的顯著特征之一,于煎鹽階段,食鹽生產的重要工序之一即用火煎鹵水,該過程則需專門從事煎鹽的直接生產者亦需有供給煎鹽薪柴以作燃料的灶戶。牛田、???、上里三場設依山戶與附海戶分工協作實現鹽業生產,二者名目與職能同其海陸位置相匹配,依山處為灶戶,是提供煎鹽薪柴的專門戶,設總催、團首,附海則為鹽戶,主煎作,直接產鹽,設埕長、秤子加以管理,二者陸海分工明確,于鹽業生產中實現陸海間人員的密切協作。

4?結語

明代福建鹽業產銷的分區運作是陸海物候產出不一的結果,其運作亦呈現陸海聯動的具體內容。明代閩人經濟作物的擴種促進閩地海陸地區進一步開發,陸海間不同的區位條件與商品產出是聯動產生的基礎。群體性格既是閩地陸海間人地矛盾的結果亦反作用于陸海聯動,明代水陸交通的疏鑿及商業市鎮的蓬勃發展亦為明代陸海聯動創造前代所不具備的優勢條件。福建內部陸海聯動的區域差異則主要表現在聯動方向、程度、動力機制等方面,汀州府在福建八府之中有別于其他各府。鹽業產銷的分區運作是陸海聯動的具體產業表現,閩地地分八閩,陸海各四府,鹽業產銷角色亦同各府陸海相對位置契合,海洋為聯動提供基礎鹽產品,內陸則為海鹽行銷的市場腹地,二者經由官府轄制下的行銷運作實現聯動,于福建食鹽生產的煎鹽階段,海陸亦于其中實現分工協作。

陸海聯動是整合區域資源的有效手段,其協同程度與經濟發展迸發力相關聯,適時而動,因勢利導既符合區域經略需求,亦可為民生經營創造大有可為的空間。

參考文獻

[1]陳慧霖,史小麗,李加林.陸海社會經濟關系及其演進研究綜述[J].海洋開發與管理,2020,37(11):8492.

[2]楊國楨.明清東南區域平原與山區經濟研究序論[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5(02):17.

[3]林汀水.明清福建經濟作物的擴種問題[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0(04):5056.

[4]曾日瑛.乾隆汀州府志[M].卷8,物產,臺北:成文出版社,1967:83.

[5]何喬遠.閩書[M].卷6,方域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145.

[6]林開明,林章戡.福建航運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134.

[7]鄭振滿.明清時期的林業經濟與山區社會——福建永泰契約文書研究[J].學術月刊,2020,52(02):148158.

[8]葉春及.惠安政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18.

[9]張岳.嘉靖惠安縣志[M].卷5,貨屬,上海:上海古籍書店,1982:124128.

[10]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M].北京:三聯書店,2001:114.

[11]葉溥.正德福州府志[M].卷8,食貨志,福州:海風出版社,2001:192.

[12]王世懋.閩部疏[M].臺北:成文出版社,1965:49.

[13]馮繼科.嘉靖建陽縣志[M].卷4,戶賦志,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62:300.

[14]陸以載.萬歷福安縣志[M].卷1,輿地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130.

[15]周琍.明清時期閩粵贛邊區的“鹽糧流通”[J].鹽業史研究,2006(03):3339.

[16]楊國楨.關于中國海洋社會經濟史的思考[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6(02):17.

[17]陳夢雷.方輿匯編·山川典[M].卷314,萬里海防總敘.

[18]唐文基.福建古代經濟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502.

[19]陳夢雷.方輿匯編·職方典[M].卷1050,泉州府部匯考六.

[20]謝肇淛.萬歷福建運司志[M].卷1,區域志,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27):612.

[21]黃國信,葉錦花.食鹽專賣與海域控制——以嘉萬年間福州府沿海地區為例[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3):101-108.

[22]張廷玉.明史[M].卷80食貨四,北京:中華書局,1974:1935.

[23]謝肇淛.萬歷福建運司志[M].卷3,秩司志,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28):8.

[24]福建省輪船總公司史志辦.福建水運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22.

[25]胡宗憲.籌海圖編[M].卷4,福建事宜.

[26]李洵.明史食貨志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2:148.

[27]徐展文.漳浦鹽場志[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3:10.

猜你喜歡
明代
明代官員如何發揮諫言監督作用
明代科舉對高考制度改革的啟示
東南亞香藥與明代飲食風尚
明代休寧隆阜戴氏荊墩門的派分、建構及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