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環境下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創新研究

2023-06-30 18:15程海洲王立河陶良如
河南農業·教育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信息化環境職業教育教學設計

程海洲 王立河 陶良如

關鍵詞:信息化環境;職業教育;教學設計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發展成為新時代教育的鮮明特征,當然也成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督逃筷P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中指出:積極推進信息技術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過程、內容、方法和質量評價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適應在信息化環境下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職業教育應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推進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具體來講,職業院校應高度重視信息技術給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著力推進學校信息化教學環境的基礎建設,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積極開發優質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加強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現代信息技術對職業教育教學產生廣泛性、深層次的影響

(一) 改變了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理念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催生了一批新概念、新理論,智慧課堂、微課、慕課、大數據平臺、在線教學、學習支持等一系列教育新形態開始誕生并進入教育教學視域之中,拓寬了教育教學的思路和空間,引發了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的深刻變革,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供了全新范式。同樣,現代信息技術的推廣對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信息化素養,即信息化應用及處理能力、自主創新能力、溝通協作能力等發展要求。職業教育教學應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平臺,為學生搭建多樣化的成長成才通道,滿足學生物質與精神、理論與實踐、學習與生活等多方面的發展需求,以實現學生創新性發展為內在驅動力,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全面提升和生命的自由全面發展。

(二) 推動了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變革與發展

現代信息技術向職業教育領域的廣泛延伸,使傳統的、簡單的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難以為繼,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變革成為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在信息化條件下,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被線上線下、課內課外、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等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所取代,混合型的教育模式成為主流趨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確定性邊界將不存在,師生之間也不再是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單向的、垂直型的知識傳授與被動接受的結構關系,而是基于主體地位平等的、交互性的、共創共生的協作探究關系。因此,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根本轉變,教師不再是傳道授業的解惑者,而成為了啟發者、協助者、引路人,教師對學生學習成長做到尊重、關懷、分享,而不再是干涉和教導,學生真正成為自主學習、自我成長的主體。

(三) 加快了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進程課程

是教育教學的核心領域,教材建設是課程建設的基礎性、關鍵性工程。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廣泛應用,數字化課程建設成為信息化條件下教育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傳統的紙質化課程、直觀性教程被現代視聽教程、程序化教程、精品資源課程、教學機器等取代。正如《教學技術學》一書中明確指出“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根子生長在程序教學和教學機器的土壤上?!盵1]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與網絡技術開始廣泛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并成為一種普遍性的教學工具,為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變革提供更多選擇與可能,職業院校的課程建設開始向數字化、智能化、多媒體化、虛擬化轉變并成為職業院校課程建設的新趨向。

(四) 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由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學會學習、終身學習、數字化學習作為一種發展趨勢成為當代大學生的必備能力。學會學習、終身學習、數字化學習使學生由過去的被動學習方式向主動探索新領域、獲得新知識的學習方式轉變,學會學習能讓學生盡快適應信息技術帶來的各種新變化和新要求,及時掌握各種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把手機微信、抖音、微視頻、在線學習等各種信息技術與專業學習充分結合起來,教師應將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優化組合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促使學生在信息技術與專業學習的融合發展中不斷實現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終身學習、數字化學習是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密不可分的,因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引發各種新思想、新理念、新技術應運而生,職業院校學生如果不能盡快掌握發展變化的信息技術,就無法適應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需求和人才自身成長成才的發展趨勢。

二、現代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的融合困境抑制了職業教育教學的現代化發展

(一) 現代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融合度不夠

現代信息技術對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的影響是全方位、多層面的,從其廣度而言,信息化必然帶來高校教育教學的信息化、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和學生管理的信息化等,形成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一體化的信息管理體系和教育教學體系。從信息技術與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融合的深度上來看,現代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的融合應著眼于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堅持信息技術以服務教學和學生為中心,能夠為教師提供更為自由和廣闊的教學空間和數字化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學習體驗,解決學生發展中的各類思想問題和學習問題。但是,從目前高職業院校的信息化發展與應用的實踐來看,現代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落后于信息技術本身的發展,一些新的信息技術并沒有及時與教育教學結合起來;從廣度上來看,現代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覆蓋面比較偏狹,抑制了教師教學主動性和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潛能發揮。

(二) 教師教育教學的信息技術水平差異性突出

實現教育現代化和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教師的核心地位和關鍵作用不會改變。因此,在信息化條件下,教師對信息化技術的掌握程度和教師運用信息化的教學能力不僅決定著自己的課堂能否讓學生真心喜愛,也決定著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規格。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信息化的理念認知和重視程度有著較大差異,多數教師僅把信息化尤其是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未能深入研究信息化對當前大學生成長規律的深刻影響,更沒有針對學生對信息化時代的特殊需要和關注的熱點問題,來加強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無法有效運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和線上教學平臺創新課堂教學,導致教學內容空乏,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氛圍無趣,無法吸引學生。

(三) 學生科學正確的信息化應用與學習習慣還未完全養成,創新性思維和創造性能力有待提升

眾所周知,現代信息技術的現代化與職業教育的現代化是同步發展的,職業教育的現代化需要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的深度鏈接和融合發展,引領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是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是信息技術與專業學習、個性自由發展相協調的。這樣以來,就對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信息技術的掌握運用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然而,由于職業院校的學生入學門檻低、生源途徑廣、學生素質參次不齊等原因,多數學生基礎理論比較薄弱,自律意識差,學習內生動力和學習后勁乏力,尤其是對創新性能力較強的現代信息技術的掌握與運用滯后,學生信息化素養和信息應用能力落后于信息化自身的發展,無法適應人工智能時代智慧教學、智慧學習的發展需要。

(四) 現代信息技術資源的有效供給與信息技術平臺的支持有待提高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職業教育的主要矛盾是職業教育資源供給的有限性和學習者學習需求的增長性之間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就是不斷完善教育教學資源和學生的學習資源,為教師提供為更寬闊的發展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加自動化、集成化的操作車間和更適切的、智能化的學習環境等,這無疑也對信息技術的支撐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由于職業教育辦學條件所限,職業教育教學的信息資源供給相對不足,雖然多數學校解決了校園網和教師上課所必備的硬件設施,但在軟件建設方面,還不能為教師發展和學生學習提供充足有效的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支持,使信息技術蘊藏的“普世價值”理論內核與職業教育內涵建設的有效需求不相適配。

三、信息化環境下職業教育教學創新實踐路向

職業院校的信息化以創新教學理念為指導,利用信息化技術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反饋等創新與變革,完成從傳統教學向信息化教學的轉變,使教學更科學、學習更有效、課堂更高效,實現深度學習、智慧教育[2]。

(一) 信息化教學的內涵意蘊

信息化教學的內涵主要是指樹立信息化的教學理念,共享共建各類信息化教學資源,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策略及教學方法,利用信息平臺實現評價考核的過程化、多維化。

信息化教學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在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實現教學資源共享,豐富教學手段,統籌安排教學過程的各要素,實現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探究式學習,從淺層學習到深度學習。當前,職業教育強調學以致用,強調學生實踐技能的發展,信息化教學設計可以通過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如虛擬仿真技術、“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等打造智慧課堂,改變單純依賴傳統實訓車間、實驗基地對技能訓練的抑制,釋放出更加豐富的學習場景與實踐技能體驗,創建符合職業教育教學特點的育人模式。

(二) 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創新應用

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創新,必須突破傳統功利化、工具理性觀念的束縛,樹立綜合育人、全面發展的價值目標,加強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過程等整個教學系統的深刻改革。

首先,要樹立以“學生本位”的信息化教學理念?!皩W生本位”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將學生作為教育教學的重心,充分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善于運用信息技術資源滿足學生課堂興趣和多方面的成長訴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引導學生暢游豐富多彩的現代化信息資源激發其探究和獲取新知識的興趣,提高自我學習能力、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從淺層的被動學習走向深度的自我求索,啟發學生進行知識的整合和建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加強信息化教學設計改革創新。教學設計的創新過程明確為三個階段:一是課前階段,應明確課程目標,加強課前導學與知識儲備。課程目標的確定可以采用信息化方法,分析行業大數據,廣泛收集行業動態,把握行業發展方向,使課堂目標與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相一致。課前導學中,教師可利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平臺,在課程開始前通過線上教學資源共享,提前讓學生進行知識儲備和預習,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二是課中階段,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實現與學生的充分互動,如課堂討論、詞云生成等,充分激活課堂氛圍,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實現探究式學習。三是課后階段,使用線上教學平臺發布拓展任務,實現知識與技能的轉化遷移,進一步拓展學生視野,實現深度學習。

再次,實現信息化與學生技能訓練的深層次對接。培養技術技型人才是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也是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定位,提高學生適應新型產業發展的技術技能水平,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與協助。如在技能訓練方面,可以結合信息化手段進行模擬仿真訓練,借助教學仿真軟件還原工作場景,使學生在虛擬工作環境中真實地提高實踐技能。必要的時候,可以結合“互聯網+”及物聯網技術,將合作企業的工作現場實時傳遞到課堂中,讓學生體驗到真實的工作環境[3]。

最后,加強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生考核評價融合創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對學生進行全過程評價,這樣就避免了過去一張考卷定終身的評價方式,實現對學生考核評價體系的全面性和客觀性。一方面,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記錄并統計學生課程全程的學習狀況,如作業完成情況、課堂參與情況、課程互動討論等,使考核評價更具過程性、整體性。另一方面,可以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以教師評價為主,加入生生互評、學生自評,使教學評價真正實現全方位、全過程,更加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此外,可以搭建互動討論平臺,學生可充分展示自己獨特、個性化的見解,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獨創精神。信息化考核評價方式是一種比較合理公正的考核方式,通過多樣化評價及討論,能夠更有效率地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也有利于教師精準掌握學生學情,并及時調整教學安排,提高教學效果。

結語

信息化發展日新月異,瞬息萬變,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需要教師與時俱進,因時而動,不斷強化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與創新運用,不斷運用變化發展的信息化技術改進傳統教學手段,打造信息化的智慧課堂,幫助學生從被動的機械重復和記憶的淺層學習向主動的探究式和協作式的深度學習發展,為培養學生創新性發展能力創造廣闊空間,為職業院校培養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提供高水平的人力資源支持。

作者簡介:程海洲(1982-),男,河南南陽人,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教學;王立河(1967-),男,河南唐河人,通信作者,碩士,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教學。

(責任編輯 董國珍)

猜你喜歡
信息化環境職業教育教學設計
淺析信息化環境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