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體育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路徑

2023-07-04 20:12欒寶英哈剛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6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欒寶英 哈剛

【摘 要】中華體育精神是中華民族對體育精神的凝聚與升華,其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與高校的育人目標、育人理念具有一致性,能夠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動力。因此,高校要積極探索中華體育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傳承中華體育精神,發揮精神的價值引領作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中華體育精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6—149—03

適逢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完美落幕,北京是世界上第一個舉辦過冬夏季奧運會的“雙奧”城市,我國運動健兒在冬奧會上創造佳績、書寫榮光,用行動生動詮釋了中華體育精神。新階段,發揮中華體育精神的獨特優勢,將中華體育精神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用好生動鮮活的時代素材,能夠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為育人工作注入新力量。

一、中華體育精神的內涵

中華體育精神是中國人民結合自身體育事業實際情況,以國內外體育精神為腳本,在體育運動中鑄造的中華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在體育領域的展現與升華,為我國體育強國的建設提供精神支撐,營造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體育社會氛圍。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所凝結成的民族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賦予了體育精神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等鮮明特征,從而形成以“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為主要內容的中華體育精神。

(一)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體育精神最本質的核心,是中華體育精神的根和魂。愛國主義是人們發自內心熱愛與奉獻祖國的一種真情實感,具有強大的凝聚力,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在競技體育比賽中,獎牌不僅僅是運動員個人夢想和價值的追求,更是國家榮譽和形象的展現。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不斷激勵一代代中華體育人以國家榮譽為崇高目標,將個人目標與為國爭光的宏偉壯志緊密聯系在一起,在賽場上不斷突破自己,永不言棄,奪取勝利。中國運動健兒們在歷屆比賽中用拼搏和汗水生動詮釋了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科學求實、遵紀守法的公平競爭精神

體育是科學求實的事業,體育運動向來重視行動,以實際行動去展示結果,煥發中華兒女的頑強意志??茖W求實是中國體育人崇尚實干作風,追求卓越、敢于創新的工作精神。憑借科學求實的精神,中國登山隊在20世紀60年代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中國跳水隊從崛起走向輝煌,成為世界萬受矚目的夢之隊,中國乒乓球長盛不衰,始終走在世界的前列。遵紀守法是中國公民的責任與任務,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石。在體育競技比賽中,遵紀守法是體育精神的最基本的底線要求。為了保證比賽的公平公正,每一位運動員都要遵守體育規則,平等競爭。在每一次比賽過程中,中國體育運動員始終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展現大國風范,尊重規則,公平競爭,拿“廉潔獎牌”,賽出一場場精彩絕倫的體育盛會,展現出中華民族的氣勢與實力。

(三)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集體主義精神

不懼困難、奮勇爭先、團結一心的集體主義精神是中國體育不斷走向輝煌的制勝之寶。中國女排,是中國各體育團隊中成績突出的體育團隊之一,從起點到低谷,從低谷到高峰,女排姑娘們以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集體主義精神締造“十連冠”輝煌,銘刻歷史。排球作為一項集體運動,不僅需要戰術全面、勇于拼搏的優秀隊員,更需要團結協作、并肩作戰的團隊精神。中國女排一直秉承和踐行集體主義精神,每一場比賽,每個人為實現集體的榮譽而努力拼搏,全隊都擰成一股繩,團結一心、敢于拼搏、不屈不撓,向全世界展示了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作為共和國的精神地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中華體育精神的高度凝練。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帶領中華體育精神走向了世界,在各項賽事上不斷創造歷史,續寫中華體育神話。

二、中華體育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意蘊

中國體育健兒在長期歷史發展中所創造出的中華體育精神位于中國體育文化的核心位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動力支撐。將中華體育精神與大學生思政教育進行融合,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擔當體育強國建設重任具有現實意義,是促進新時代高校思政課高質量發展,實現改革創新的內在要求。

(一)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戰略需要

發展體育事業不僅是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的主要抓手,也是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內容。一個國家的體育發展水平也是展現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體育精神在激勵全民族健康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偟膩碚f,實現體育強國的建設就要推進中華體育精神的科學傳播與弘揚,實現體育文化的創新發展[2]。激勵大學生自覺踐行和弘揚中華體育精神,發揮自身優勢,為體育強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二)強化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實需要

高校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思政課是落實這個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價值引領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中華體育精神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精神,是一代代中華體育人將愛國情懷與體育夢想相結合,為了國家榮譽,在不斷摸索中所形成的無形資產,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中華體育精神改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加強和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途徑,一方面可以豐富高校思政課的教學資源,中華體育精神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體育競技中的中華體育精神價值,將體育故事、體育競賽、勵志人物等轉變成思政課的特色內容,為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生動素材,從而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另一方面,可以增強教育實效性,深化教育效果,教育者根據思政課的教學任務及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通過講授體育案例、體育人物、多媒體播放體育競賽等進行案例教學,組織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比賽等進行實踐教學,以提高課程的感染力,增強思政課的教育效果,促進大學對中華體育精神的認同。

(三)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的迫切需要

人才培養是國家富強的長久之計,黨中央高度重視并強調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中華體育精神所表現的愛國主義、公平競爭、集體主義等精神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頑強拼搏信念、團結協作精神,以形成正確的價值追求和行為規范。中國運動員在體育賽場上頑強拼搏,為國家爭得至高無上榮譽的行為,還能激發大學生內心深處的民族自豪感,自覺將個人奮斗融入到中國夢、體育強國夢之中。此外,通過體育運動,人的身心會得到全面的教育和發展。在體育比賽運動中,大學生不僅可以強身健體、增強身體素質,還能夠提高大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不畏艱苦的心理素質,進而促進他們在學習生活中不斷完善自我、塑造自我,實現全面發展。

三、中華體育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路徑

(一)抓好課堂教學主渠道,構建課程思政新體系

課程教育是大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引入中華體育精神的重要載體,對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提升思政教師和體育教師的中華體育精神素養。思政課和體育課是中華體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最相關的課程,所以提高思政教師和體育教師的精神素養也是必不可少的。高??蓪λ颊處熀腕w育教師進行系統化培訓,加強教師對中華體育精神的理論學習,通過系統化的培訓學習來提高授課教師的思想認識,準確把握中華體育精神的科學內容,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其次,將中華體育精神融入課程教學內容。在今年剛剛落下帷幕的北京冬奧會賽場上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中國運動員和勵志故事。教師可將體育精神相關的勵志人物、突出集體、感人故事應用到思政課堂和體育課程中,以增強教學吸引力,提高課程感染力,在潤物細無聲中講好中華民族的故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感受中華體育精神獨特魅力。最后,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同向同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是思政課程的工作任務,也需要其他課程的參與,中華體育精神內涵豐富,源遠流長,不僅僅涉及思政、體育,還與歷史等密切聯系。所以,傳承中華體育精神需要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有機統一,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和教學目標,探尋中華體育精神與課程思政的切合點,著重開發“體育+思政”的教學模式[3],把中華體育精神所彰顯的愛國情懷、意志品質落到實處,從而更好地引領大學生在信念上認可中華體育精神,在行動上踐行中華體育精神。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打造“特色氛圍感”

校園文化作為隱性課程,是學校文化的縮影,中華體育精神作為中華兒女在體育征程中的精神力量,具有強大的思想價值和教育價值。高校應充分利用中華體育精神,以文化育人的方式將中華體育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大學生在無形中受到精神激勵和文化熏陶。首先是以精神文化滲透人心。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具有明顯的價值傾向,將中華體育精神融到校園精神文化之中,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把中華體育精神內容特點結合到高校的辦學思想、校風校訓、規章制度中,起到潛在教育意義,培養大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其次,以物質文化渲染氛圍。為了讓大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中華體育精神,就要營造一個健康向上、輕松愉快的文化氛圍,在學校教學樓名稱、道路建構、形象雕塑、宣傳標語以及體育館設計等方面結合中華體育精神的內容,如在校園走廊張貼體育運動員的畫像、播放競技體育的比賽視頻等方式傳遞中華體育精神的豐富內容,讓在校師生能夠無時無刻感受到中華體育精神的力量,領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華體育精神,達到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以實踐育人為載體,促進知行合一

實踐教育是中華體育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采用實踐教育形式,大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更加直觀、生動地學習中華體育精神。首先,學校要結合教育內容,開展實踐育人活動。體育課不同于其他課程,具有突出的實踐性,其肩負著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歷史重任[4]。教師可在體育課上組織學生觀看國際比賽視頻,感受中國運動員在國際賽場上熱愛祖國、無所畏懼、敢拼敢贏的精神狀態,讓愛國力量從心底迸發。除此之外,教師要引領學生參加體育競賽活動,體育競賽作為體育運動的主要實踐方式,具有強烈的體驗感,學生能夠在比賽過程中激發內心斗志,勇往直前,在親身體驗中獲得思想啟示,以實際行動踐行中華體育精神。

(四)占領網絡主陣地,構建教育新平臺

在互聯網時代下,新媒體正在改變成人們生活的生活方式,而新媒體技術和平臺也為高校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提供了可行性。在此大環境下,高校要發揮互聯網優勢,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點,助力中華體育精神的傳播與發揚。首先 高校應將中華體育精神積極融到短視頻網站中,在抖音、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網站上宣傳體育文化,傳播體育精神,使中華體育精神時時刻刻存在于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指引大學生領會中華體育精神的真諦。其次,運用虛擬現實技術搭建虛擬情景教學平臺,創建現實課堂無法實現的場景,以情景化解決教學需求[5]。通過設立虛擬展廳,展示中華體育精神的歷史發展、榜樣人物、時代故事等,使大學生切身感受中華體育精神的魅力。

四、結語

中華體育精神是體育精神的核心,是體育與優秀傳統文化、經濟、社會方面相融合的崇高精神。中華體育精神所承載的思想精華和精神價值,是全社會的共同財富和價值追求。高校應積極推廣和傳播中華體育精神,發揮中華體育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強愛國教育,弘揚體育文化,傳承體育精神,增強四個自信,提振大學生精氣神,激發擔當作為新活力,努力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會見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N].人民日報,2013—09—01.

[2]辛哲,呂曉東,趙暢,楊揚.中華體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戰略路徑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2(1).

[3]燕連福,程誠,何佳琪.新時代弘揚中華體育精神的三個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2(3).

[4]張學軍,何亞麗.中華體育精神融入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時代意蘊及路徑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2(6).

作者簡介:欒寶英(1997—),女,漢族,遼寧沈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哈剛(1966—),男,回族,遼寧本溪人,教授,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