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來華留學生中國概況課程中開展德育的研究與實踐

2023-07-04 18:09李雪紅席靜前李丹
大學·教學與教育 2023年4期
關鍵詞:課程改革留學生德育

李雪紅 席靜前 李丹

摘? 要:高校面向來華留學生開展德育工作是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發展目標的重要一環。本文從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出發,以中國概況課中開展德育的價值意義為切入點,結合留學生培養工作的特點,從教學內容、課堂活動及第二課堂三方面展開論述德育的實施過程,就如何科學、合理、有效地在中國概況課程中開展留學生德育工作提出策略及建議。

關鍵詞:留學生;中國概況;德育;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1-0093-04

基金項目:本文系西北工業大學2021 年度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在留學生中國概況課程中開展德育教育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1JGZ23)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雪紅(1989—),女,碩士,西北工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國際中文教育;席靜前(1990—),男,碩士,西北工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國際中文教育;李丹(1989—),女,碩士,西北工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漢語中心負責人,研究方向為國際中文教育。

廣義的德育是指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指針對學生群體的道德教育與培養。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留學生是高校學生群體的有機組成,理應被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范疇中。但留學生德育工作普遍存在重視度不高、系統性不強等問題,因此針對留學生德育的研究與實踐迫在眉睫。

一、開展留學生德育工作的價值意義

(一)開展留學生德育是國家相關政策文件的必然要求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明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1]。2020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該文件中多次提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號召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摆呁芾怼迸囵B模式既是當今世界各國開展外國留學生培養所采用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其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2]。以課程思政教改理念為指導,充分挖掘留學生相關課程的德育元素,讓留學生在華期間也能接受系統的良好思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開展留學生德育是培養“知華友華”人才的應有之義

來華留學生是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的重要群體,是中外人文交流的橋梁和文化使者。在我國提倡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留學生文化課程教學的研究已經成為趨勢,打造合理、優質的文化課程更是現實之需[3]。在留學生文化類課程中開展德育可以幫助和引導留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國的制度、文化和發展成就,培養其端正的道德品質和文化觀念,對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國情形成客觀、準確、全面的認識。

(三)開展留學生德育是對當前中國概況課程的有益補充

當前中國概況課程普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在教學內容上“厚古薄今”,對現代中國的發展成就和社會風貌展示不足;第二,在教學模式上多注重知識的傳授,缺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第三,缺乏配套的課外實踐體系,學生難以產生情感共鳴。留學生德育的內容應更具有時代性,教學形式重實踐性,在功能上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這能對中國概況課程進行有益補充。

二、留學生德育的內容與目標

在講授中國文化本體知識的基礎上,留學生德育的內容應側重于中國政治制度、發展成就、中華傳統美德以及現當代社會主流價值觀和公共道德觀念,此外,還應注重留學生跨文化能力、國際視野與全球勝任力的培養。

通過開展留學生德育工作,應達到以下培養目標:其一,形成良好的法治觀念和道德意識;其二,能夠在人際交往、職業道德、待人處世中展現良好的素養;其三,具備包容、認知和適應文化多樣性的意識、知識、態度和技能;其四,能夠在不同民族、社會和國家之間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團結中發揮作用[4]。

三、中國概況課程開展德育的實施過程

德育元素應始終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因此在留學生中國概況課程中開展德育,首先需要對原有教學活動進行調整和優化。具體表現為教學內容的重組、課堂活動的設計、第二課堂的實施、德育元素的融入,最終形成教學內容—課堂活動—課外活動—德育元素“四位一體”的模式(圖1)。

為探究德育元素在各教學環節中的最佳設置,本文針對來華留學生在中國概況課各環節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調研,共有境內外本科及碩士階段留學生362人參與,最終收集有效問卷225份。

(一)教學內容的重組

1. 由內容導向轉為需求導向

課程設置需求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學生需求;第二,社會需要;第三,規定的需求(指教育部門規定學生必須達到的目標)[5]。來華初期是留學生對中國形成初步認識和掌握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時期,在調研數據中可以看出,“社會生活”(64%)與“法律法規”(54.67%)是大多數留學生來華后最需要了解的知識(如表1),這正是因為留學生對生活、文化適應等方面的迫切需求?,F有的中國概況課程教學大多以“中國地理概況”或“中國古代歷史”為開端,內容主要采用“由古至今”的順序安排,難以解決留學生初入中國時的困惑。具備德育功能的中國概況課程應首先滿足留學生的生活需求和學習需求,在此基礎上引導留學生對中國文化建立起積極、正面的看法,促使留學生在人際交往、文化交流等方面遵循良好的行為準則和道德品質。

2. 由“厚古薄今”轉向“古為今用”

在中國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不斷從傳統文化中吸取智慧,使古老的中國觀念煥發出新意,為人類的精神和文化發展作出貢獻[6]。培養留學生形成良好的法治觀念和道德意識,具備文化多樣性的意識和良好的國際視野,都離不開對古代和現代中國的展示和詮釋,而現有的中國概況課程多注重古代傳統文化而忽視當代中國國情。蘊含德育元素的課程既要注重傳統文化,又不能忽視當代中國所取得的成就,使古代優秀文化能為當代所借鑒,注重古今文化的傳承性、延續性。目的是讓學生全方面了解真實的中國,了解中國的復興崛起歷程、當代發展成就和中國和平、友善的國際形象。

例如在“中國傳統服飾”章節中,除了講授本體知識之外,還可加入當前社會再次興起的“漢服熱”“新中式”“國潮”等現象,讓學生了解優秀的傳統元素同樣也“活”在當代,“興”在當代,在品鑒優秀傳統文化的永恒魅力的同時,也傳播我國對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揚精神。

3. 由國情學習轉向國情、本地情、校情并重

留學生了解中國國情都是從了解所在地的特色開始的,之后才逐漸擴大到整個中國?,F有的中國概況課程多局限于某一教材,只對我國概況作整體介紹,缺少對留學生所在省、所在地以及所在校的介紹,而培養了解、喜愛本地與本校的留學生是培養“知華友華”留學生的重要前提,也是留學生德育工作的基礎。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根據地域特色融入了對本地本校的介紹。通過帶領留學生了解當地風土人情及校園歷史、文化等,幫助留學生順利融入當地生活和校園生活,建立“第二故鄉”“第二母?!钡那楦新撓担?]。

4. 由單一的文化講授轉向新時代中國偉大成就的融入

在教學設計中根據課程內容有機融入相關時事熱點,讓留學生在人物事跡和真實案例中更好地了解中國方案、中國成就和中國形象。例如在中國傳統醫療章節加入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舉措;在中國地理概況章節引入治沙造林給全球生態環境改善作出的巨大貢獻;在人口與民族章節加入民族團結所展現的文化融合的面貌、以人為本的宗旨以及脫貧攻堅造福人民的偉大成就等。

(二)課堂活動的設計

一堂經過科學、合理設計的中國概況課程能有效發揮德育的效用,除了固有的知識傳授之外,留學生需要在互學互鑒中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在關于“最受歡迎的課堂活動”調研中,小組討論(72.44%)和個人分享(62.67%)是大部分留學生喜愛的課堂活動形式??梢娏魧W生需要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與個人觀點的表達完成知識的融會貫通,因此根據講授主題在課堂中加入形式多樣、內容有趣的活動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中國飲食文化”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設置豐富有趣的課堂活動,例如餐桌禮儀展示與各國飲食文化分享等,使留學生通過親身感受與交流溝通的方式,真正理解中國餐桌禮儀中蘊含的尊敬與謙讓精神,同時掌握一定的跨文化能力(如圖2)。

(三)課外活動的實施

中國概況課程的知識需要在實踐和體驗中完成內化,但第一課堂受教學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無法為留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F有的文化體驗、參觀等活動大多是即興而為、娛樂為主,缺乏統籌設計和功能性,難以充分發揮德育功能。以德育為導向的中國概況課外活動應在匹配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探索和開拓各類形式的系列活動,注重學生的文化視野、跨文化能力等的綜合培養。在關于課外活動形式的調研中發現,留學生普遍對文化體驗(67.56%)、社會實踐(51.56%)以及實習(40.89%)這三種體驗類活動感興趣,因此親身體驗和實踐所得出的結論更具有說服力和真實性。

例如在“中國飲食文化”一節中,除以往常用的茶文化體驗活動之外,還增加了本地調研活動,帶領留學生參觀當地早市,深入了解當地人民的飲食習慣、購買方式和集市文化,以此拉近留學生與當地真實社會生活的聯系,使留學生親眼見證人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社會富足安定的繁榮景象。

四、中國概況課程進行德育實踐的建議

(一)注重整體協調性

對留學生開展德育時,不能脫離中國概況課程本身的知識體系和教學目標,應以課程知識為主線,選取與其相關的具有價值引領作用的德育元素。在教學中德育元素與文化知識的關系是“鹽溶于水”的關系,兩者相互成就,產生協同效應。

(二)顯性與隱性相結合

在教學中,文化知識的講授與德育元素的體現應做到顯性知識與隱形引導相結合,不能犧牲文化知識強行融入德育元素,德育達到浸潤的程度即可。只有將顯性和隱性教育相結合,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思政教育在中外學生教育中的主導性作用[8]。

(三)多樣性和主導性并重

留學生在接觸中國文化前已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和文化理念,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尊重各國文化的多樣性,加強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溝通。在多元化教學的同時又必須以中國文化傳播為主導,避免出現本末倒置的問題。

(四)營造文化情感共鳴

人類的認知具有共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比如科學家精神、團隊精神、文化自信、愛國主義等。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自身文化,從人類的情感相通點入手,引起學生的文化情感共鳴,做到“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良好的情感共鳴能夠有力促進和深化學生對文化理解,更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

(五)加強跨文化能力的培養

具備足夠的跨文化能力是留學生理解、接受德育的必備能力之一。在中國概況課程教學中,應當注重培養留學生對多樣文化的包容、認識和適應力,以及國際視野下的交流與合作能力,保證學生能夠在多元文化的實際環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并進一步創新和發展,真正促進不同民族、社會和國家之間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團結。

五、結語

本研究從留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出發,探討如何將德育元素合理融入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及第二課堂中,最終形成具有時代性、實踐性、情感共鳴并兼具德育功能的留學生中國概況課程,真正履行“門門課程有思政”和“立德樹人”的時代要求。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EB/OL]. (2014-04-0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2] 馬彬彬,李祖超. 高校來華留學生“趨同管理”培養模式探析[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39(01):62-65.

[3] 楊瑞玲. 留學生“中國概況”課程文化隱喻教學探析[J]. 中國大學教學,2020(07):47-49.

[4] 教育部關于印發《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范(試行)》的通知[J].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8(09):35-50.

[5] 郭萍. 以需求分析為先導建立個性化課程體系——《中國文化概況》設置前學生需求分析[J]. 學理論,2010(30):249-251.

[6] 張西平. 從中西思想對比看中國文化的當代價值[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18,50(01):114-125.

[7] 過國嬌. 在留學生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的教改探析——以“中國概論”課程為例[J]. 文教資料,2019(06):175-176.

[8] 丁文閣. 中外學生趨同化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的強化路徑[J]. 北京教育(德育),2020(06):25-28.

(薦稿人:王治武,西北工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羅欣)

猜你喜歡
課程改革留學生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留學生的“撿”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