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研究

2023-07-04 07:44胡爭光吳亞飛馬林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文化價值實現路徑高質量發展

胡爭光 吳亞飛 馬林

[作者簡介]胡爭光(1973— ),陜西省咸陽市人,陜西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吳亞飛(1985— ),女,陜西省咸陽市人,陜西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馬林(1999— ),女,湖南省岳陽市人,陜西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摘 要]“互聯網+”背景的驅動、大數據生態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快速發展與融合創新,為高等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帶來機遇,也使其面臨著諸多問題。文章基于經濟理性視角的“輸入—過程—輸出”模式和五大發展理念,從微觀教學層面探討高等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評估體系。強調高等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以人為本,滿足學習者的需求;面向市場,打造繼續教育品牌;重塑教育質量觀;制定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教學標準;建設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加強辦學主體監管;推動高等繼續教育信息化實踐。

[關鍵詞]高等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實現路徑;文化價值

[中圖分類號] G728.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8-4649(2023)02-0038-06

Abstract:Driven by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big data ecology and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rings opportunitie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but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also faces many problems. Based on the "Input-Process-Output" model and Fiv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from the micro-teaching level. It emphasizes tha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must be people-oriented that can meet needs of learners, and build brands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which are market-oriented.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quality must be reshape. Formulating teaching standards for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building a high quality teaching staff can be helpful. In order to realiz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to school running subject and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Realization path; Cultural value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繼續教育是面向學校教育之后所有社會成員的教育活動,特別是成人教育活動,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秉h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崩^續教育尤其是高等繼續教育是面向成人的職業后教育,其目的是通過繼續教育使人們不斷獲取與自己職業有關的知識,是對各類在職人員進行知識更新、技能拓展和能力提高而形成的一種高層次追加教育。目前的高等繼續教育包括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和高等非學歷繼續教育兩類,其中學歷繼續教育是指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包括高等院校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非學歷教育是指各級各類技能培訓,如企業培訓、技能培訓等。

隨著國家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我國高等繼續教育已經形成覆蓋面廣、規模龐大、門類齊全的辦學體系,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社會成員對高等繼續教育的多樣化需求,由此高等繼續教育也成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為提升國民素質和國家核心競爭力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互聯網+”背景的驅動、大數據生態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快速發展與融合創新,一方面為高等繼續教育突破時空界限、持續深化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帶來機遇,一方面使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新時代背景下我國高等繼續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和新任務進行整理分析,有利于促進高等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有利于推動新發展理念在教育事業落地生根,促進新發展格局覆蓋到教育行業。

一、高等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模式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是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舉措,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環節。[1]教育的高質量則主要體現在人民對教育發展的滿意度高、獲得感強,以及教育的發展要為各領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高等繼續教育是否高質量發展直接影響著以成人群體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高等繼續教育體系,影響著“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目標完成。胡爭光,等.高等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研究[J].陜西開放大學學報,2023,(2).

而目前我國在教育質量評價上有三種主要模式:一是人文主義視角的學習者中心模式。該模式根植于受教育權是基本人權的理念,從人文主義的角度出發,將教育作為個體的一項基本人權,強調以學習者為本,將促進學習者學習放在教育質量保障的中心地位,高度強調任何“缺乏對人權強有力的、明確的尊重的教育系統不能被稱為高質量”。二是經濟理性視角(全面質量管理視角)的“輸入—過程—輸出”模式。該模式采用經濟學和管理學的觀點,關注教育投入的效率,追求教育產出的質量及教育系統的績效,其基本假設認為教育質量是由一系列投入要素,包括學習者、課程、教師、學校等以及其他背景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三是利益相關者視角的多維社會互動模式。該模式體現的是經濟學、管理學與社會學融合的觀點,強調教育是公共產品,關注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參與、互動及不同訴求,強調相關背景的重要性。

在經濟新常態下,高等繼續教育要實現從辦學理念到發展戰略,從辦學模式到體制機制,從辦學形式到教育對象等多個維度的高質量發展,必須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的要求,加快改革發展,提高辦學質量,推進內涵式發展,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在結合經濟理性視角的“輸入—過程—輸出”模式和五大發展理念的基礎上,借鑒2021年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制并發布的《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本文嘗試將高等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分為教學效率、教學創新發展、招生水平、辦學綠色發展、辦學開放共享發展、政府支持等六個維度,構建出高等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二、高等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困境

隨著知識時代的到來,社會公眾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根據2011-2021年教育部披露的《全國教育事業統計公報》來看,我國高等繼續教育的本??普猩藬到陙矸€步上升,從2011年的218.51萬人上升至2021年的378.53萬人;畢業人數從2011年的190.66萬人上升至2021年的277.95萬人。盡管高等繼續教育招生人數逐年增加,但是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畢業人數僅占高等學歷教育畢業人數的25%,高等繼續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本??浦g的發展不平衡,致使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仍處于較為邊緣的位置。

1.以知識授受為主的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構建新發展格局對高質量的人力資源供給提出了多樣化的要求。隨著終身學習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社會公眾逐漸產生了多樣化的教育需求。然而,目前我國高等繼續教育以知識授受為主的功利性特征仍較為明顯,尚未形成真正的能夠反映市場、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教學方式和觀念;以學費收入為主的繼續教育。

辦學機構受制于學費標準多年不變,存在與市場脫軌,教學資金不足、設施設備落后、師資力量不足、辦學質量難以提升等痼疾。加之部分學校任課教師為高等院校教師兼任,其學術經歷導致他們難以避免地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而輕視職業技能的培養,致使學習者獲得職業技能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2.以照搬照抄為主的教學質量難以回應學習者的訴求。

雖然國家對高等繼續教育給予了極大重視,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促進高等繼續教育發展,但是事實上高等繼續教育相關研究與實踐明顯滯后于學校教育。高等繼續教育,尤其是高等繼續學歷教育,因與本??平逃J节呁?,教學方式和人才培養方案直接照搬照抄高等院校教育;高等非學歷教育則以專題講座作為主要教學方式,重在理論知識的傳授和積累而非職業能力的培養,培養目標定位和教育教學活動之間普遍存在著“脫節”的現象。然而,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數字經濟盛行的當前,堅持“知識本位”的教學質量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辦學機構缺乏對繼續教育在教育體系中定位的清晰認知,缺乏對各行各業學習者教育訴求的深刻把握,缺乏對多元主體的尊重,也難以回應學習者內心真實的學習訴求,無法體現繼續教育的獨特教育價值。

3.以經濟發展水平為主的生源地空間分布難以實現教育發展的均衡。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大舉措。教育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事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對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民眾的基本訴求。然而目前就高等繼續教育本??平逃?,畢(結)業生數最多的地區通常是 GDP 排名較高和人口數較多的地方,如廣東、山東、江蘇、河北、湖南;寧夏、內蒙古、海南、西藏、青海作為 GDP 排名較低的地區,其畢(結)業生數也是最少的五個地區。另外高等繼續教育辦學布局存在著不合理、不平衡的現象。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國高等學校共計3000 所左右,但高等繼續教育院校僅為265所,且多聚集在東部和東南部沿海地區,而西北和華南地區的高等繼續教育院校數量不到全國院校的10%,且西藏地區更是沒有開辦成人院校。

4.以“參照-借用”為主的管理體制難以適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盡管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規范和推進高等繼續教育發展,但是從行政管理看,我國高等繼續教育仍普遍存在著立法缺位、政策缺位和監管缺位的現象。立法上,我國沒有獨立的《成人教育法》,對高等繼續教育的管理一般是參照、借用《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等法律的相關規定。政策上,自1999年高等教育擴招以來,國家出臺了大量的教育支持性政策和扶持性措施,高等職業教育獲得了跨越式發展,但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并沒有獲得對等的支持性政策。直到近5年來,高等繼續教育關于發展方向和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的指引性規定才逐漸增多。監管上,高等繼續教育的辦學機構主要包括普通高等院校、成人高等院校、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三大主體。[2]但在實際辦學過程中,中專學校、各類職業學校、大專學校和其他社會辦學機構也進入到高等繼續教育領域。高等繼續教育到底應納入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的監管范疇還是納入成人教育、繼續教育的監管范疇,始終處于搖擺不定的狀態,且至今未有定論。而大量缺乏資質、辦學能力不足的辦學機構的加入,在增加了辦學機構多元性的同時,也使得高等繼續教育主體的管理處于混亂失序狀態。除專職的成人學校之外,有些辦學主體甚至將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作為副業,對高等繼續教育投入的教學資源有限、教學方式落后。

5.以線下面對面為主的教育模式難以適應信息化賦能教育的需要。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的迅猛發展與應用,促使各行各業加快產業結構轉型。響應信息化時代發展要求、促進教育的變革和創新成為高等繼續教育面臨的新課題。然而目前我國高等繼續教育在新興信息技術運用上仍有較大脫節。許多高校繼續教育的教學方式仍以傳統的線下面對面教學方式為主,尚未搭建切實有效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并開辟線上線教學方式的融合模式;有的高校雖已開通線上教學通道,但線上知識課程僅是對全日制課程的移植,并未給繼續教育模式帶來質的改變,難以應對新時代學習者多樣化學習訴求;多數教師只是淺層次地運用PPT課件或者影音工具進行授課,數字化教學資源有待開發。由于缺乏對現代教育媒介的利用,缺乏對專業領域動態知識的捕捉和傳授,缺乏大數據時代對學科前沿信息獲取渠道的傳授,高等繼續教育的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顯得過于陳舊,遭到教師和學生的詬病。[3]

三、高等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

“十四五”期間將繼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著眼于當代人發展需求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沙掷m發展戰略的實施必然包含著全體社會成員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也蘊含了塑造全民學習、終生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理念。換言之,高等繼續教育必須跟隨新時代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為人民服務,更加重視社會整體和成員個體的不同需求,做到社會整體和成員個體需求的對立統一。

1.立德樹人,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

高等繼續教育的對象是成人。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立足于成人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其身心發展需求,關注其對于學習內容的多樣化需求,更具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個性化地對不同學生進行培養;要多關注新興產業、新崗位對社會成員的需求,重視教學內容的更新換代,適應時代發展的變化,讓學生能學有所成、學以致用。[4]同時要立足于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求,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算法,創新教育教學形式,強化對教學環節的把控和管理,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避免走入“普教化”的誤區,為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進而推動我國教育領域的高質量發展,促使新發展理念在教育領域落地生根。

2.面向市場,探索高等繼續教育品牌化建設。

市場機制能夠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高等繼續教育優質發展,滿足學習主體的要求,助力建設學習型社會,滿足新時代的發展要求。高等繼續教育,尤其是非學歷教育,在面對市場辦學的過程中必須遵循市場規律,充分考慮市場需求的變化,在開展辦學互動過程中注重特色化、品牌化。在項目研發上,高等繼續教育的項目研發要結合社會熱點,提高課程設計的針對性;要在尊重學員意見的基礎上,適當地調整課程設置,提升教學質量和學員滿意度。在市場作用發揮上,高等繼續教育辦學機構可以參考市場營銷學的相關理論進行產品營銷。例如科特勒的6Ps理論,即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促銷(Promotion)、公共關系(Public relationship)、政治權力(Political power)。在學生服務和管理上,高等繼續教育辦學機構需要平衡好學生身份的二重性,一方面嚴肅教學紀律,嚴格把握課程要求,把控好學生畢業或者結課的考核;一方面充分考慮到學生作為消費者的特點,個性化、人性化地做好學員的服務工作,避免僵化刻板。

3.提質增效,重塑高等繼續教育質量觀。

高等繼續教育雖具有市場屬性,但教育屬性才是其根本屬性。高等繼續教育必須遵循教育規律,樹立正確的高等繼續教育質量觀,同時必須遵循管理規律。在教學標準上,高等繼續教育應秉持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這一價值取向,形成統一的入學條件、學制、畢業條件、學分制度等方面的教學標準并加以規范,進而創造相對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在管理體制上,高等繼續教育應堅持以“立規矩”為基本原則,統籌設計學分認證標準、畢業學分要求、學分互認機制,對專業適用范圍、人才培養方向進行科學界定,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規格要求進行明確指引,對課程結構體系、課程設置進行總體規范,對教育教學考核、實踐教學提出指導性要求。與此同時,要以核心素質為依據,完善專業目錄和專業設置管理辦法、頂崗實習標準、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等,充分展示出高等繼續教育的靈活性、包容性和前瞻性。

4.因地制宜,促進高等繼續教育區域協調發展。

高等繼續教育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高等繼續教育要高質量發展,就必須根據不同區域的發展水平設定不同的發展目標,因地制宜地采取管理措施。一方面,高等繼續教育應發揮發達地區的引領作用。如廣東、北京、上海等地區具有良好的生源條件、優質的師資隊伍、規范的辦學機構以及更加先進的教學設施。這些地區可以在保證師資隊伍建設、學科質量、教學質量管理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新媒體等信息技術,使教學活動突破時空的限制,有利于學生隨時隨地接受教育,促進教育的普及化發展,進而推動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創新發展。另一方面,高等繼續教育應改善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辦學水平,保障人才的培養質量。這些地區可以利用開放的優質資源,改善辦學環境的劣勢,在保障教育質量的基礎上尋求創新突破,如通過與優秀的辦學機構合作的方式,吸取優秀的辦學經驗,從中提煉出適合自身發展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5.強基培優,建設高質量的師資隊伍。

《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則明確指出“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需要“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實現教師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等繼續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應該聚力于兩個突破:一是師資隊伍質量的突破。為保障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高質量,必須通過搭建教師發展平臺、組織研修活動、加強在崗師資培訓、共建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等措施提高高等繼續教育師資的整體學歷水平。[5]二是師資隊伍規模的突破。在“互聯網+”背景下,師資規模不足的辦學機構可以通過共享各自本校內的名師課程、聘請優秀教師共享優質師資、引入非高校師資力量等舉措提升師資隊伍水平。[6]

6.統籌兼顧,實現教育管理科學化規范化。

高等繼續教育尤其是非學歷教育面向的對象是社會公眾,即面向市場需求提供服務,因而具有較強的市場屬性,需要通過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則,使得高校與消費者自主達成合作。作為一種教育形式,高等繼續教育 “育人”的公益性特征,使其必須承擔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服務,為國育人的使命與職責。對于高等繼續教育辦學主體來說,要嚴格按照“管辦分離”原則實施“歸口管理”,實現高校內部治理科學化,規范化。歸口管理部門承擔管理職能,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學科院系等承擔辦學職能,各院系發揮學科專業優勢辦學,繼續教育學院與專業學院分工合作,互動共贏。在這種模式下,歸口管理是主要目的和目標要求,管辦分離是基本原則與表現形式。而將多元化辦學機構各自的優勢轉化為學校繼續教育整體優勢,既完善了繼續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又提高繼續教育風險抵御能力,有利于高校繼續教育品牌建設和聲譽提高。對于教育行政部門來說,要建立辦學質量抽查和評價機制,強化教學工作指導和監督,依法依規開展辦學評估檢查工作;要建立工作責任制和追責機制,依法依規處理高校繼續教育辦學過程中出現的違紀違法問題,對評估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罰,確保高等繼續教育的發展環境風朗氣清,保障高等繼續教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7.數字化賦能,推動高等繼續教育信息化實踐。

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提出,教育信息化是“順應智能環境下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效途徑”,要求”主動應對新技術浪潮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推動高等繼續教育現代化,促進高等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以信息技術為抓手,推動高等繼續教育信息化實踐,通過尖端技術,實現專業設置、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的現代化,打造“互聯網+繼續教育”大平臺。專業設置上,實施以市場當下和未來需求作為主導,做好前瞻性預測分析,保證專業設置的有效性。教學模式上,充分利用MOOC平臺,整合教學資源,推進高等繼續教育精品課程、教學實驗平臺等開放共享,推動與科研院所、企業共享教育資源,積極運用企業和高校的虛擬資源突破傳統課程教學、突破統一入學、統一上課的齊步走模式,引入釘釘、騰訊會議等現代化通訊工具增加個性化學習方式。教學手段上,加強師資隊伍運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深度運用科學技術更好地為教學和合作服務,完善繼續教育“學分銀行”制度,建設支持終身學習的繼續教育考試與評價、質量監管體系,形成繼續教育公共信息管理與服務平臺。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EB/OL].(2020-11-30) [2021-03-06].http:∥www.gov.cn /zhengce/2020-11/03 /content_5556991.htm.

[2]黃健.高質量發展高等繼續教育的思考和建議[J].終身教育研究,2021,32(02):9-12+19.

[3]孫磊.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高校繼續教育管理模式的現代化建設[J].繼續教育,2018(8):11-13.

[4]胡慧晶.機遇與轉型:新常態下我國成人繼續教育發展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8(2):69-71.

[5]劉容嘉.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高等繼續教育發展的危機與戰略選擇[J].繼續教育研究,2023(02):6-10.

[6]劉鵬,等.我國高等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研究[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21(02):51-65.

[責任編輯 李 帆]

猜你喜歡
文化價值實現路徑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
中國古建筑的歷史文化價值分析
淺議人民銀行金融穩定職能的實現路徑
國際私法法典化的挑戰與實現路徑
我國學術期刊的價值設定與實現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