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探討

2023-07-04 12:53劉燕
互聯網周刊 2023年11期
關鍵詞:高校教育人才培養互聯網+

摘要:在“互聯網+”的新教育形勢下,高等教育面臨著新的任務,應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傳播、資源共享的特點,將“互聯網+”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積極推進大學課程體系、課堂形式、教學方式、考核方式、教學管理等內容的創新,促進高等教育教學的變革,與時俱進,建立“互聯網+”高等教育教學的新模式,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人本教育”理念,制定并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實踐素養、學習能力等。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教育;人才培養

引言

信息技術的發展是新時代改革的內生動力,互聯網作為科技進步的一項重大成果,在促進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是國家培養人才的一個關鍵階段,應該注重對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創新。將網絡技術運用到高校教育與教學中,既可以使傳統的教學模式發生變化,又可以推動高校教育與教學的內容與方法的革新,從而提升高等教育的整體質量。同時,在“互聯網+”背景下,將網絡技術運用于高校教育,可以有效地改善大學教育資源共享現狀,達到“虛、實相依共存”的教學目的,本文主要探究了關于“互聯網+”教育改革的實質和內涵,并對此提出了一些建議。

1. 關于“互聯網+”的內涵與特征

“互聯網+”是指在“創新2.0”的背景下,以“知識社會”為動力,借助網絡平臺創造的一種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方式?!盎ヂ摼W+”是互聯網思維在實踐中的深化體現,推動了網絡信息時代的發展,并為現有體制下大刀闊斧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凇秶鴦赵宏P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家和地方政府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系列的網絡信息改革工作。從這一意義上說,積極推進“互聯網+”發展模式已經成為我國的一項重要戰略。高校不僅承擔著為社會輸送高端人才的任務,而且在“互聯網+”的新模式中,高校更是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互聯網+”時代,高等教育應進行重新定位,使各專業的學生盡快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以適應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1]。

2. 當前高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2.1 培養人才的理念較為傳統

高等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方向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其中核心內容主要聚焦于國家層面。例如,在民國時代,在戰爭環境背景下,在民族危難存亡的關頭,高校肩負著“培育出一批志向遠大、胸懷天下的有志青年”的重任。在那個時候,在高等學府的教育中,主要是為了培養有先進思想、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才,塑造學生的大無畏革命情懷。當我國處于新中國初建階段,國計民生百廢待興,亟須大批偉大工程的建設者,高校的職責就是要提高大學生的科學素養,增強敬業精神,為新中國的發展培養更多更好、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人才。我國經過改革開放,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后,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了滿足,與此相對應,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對良好文化和健康環境的向往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這一時期,高校的人才培養與建設必須與時俱進。但是,從當前的高校人才培養情況來看,很多教育工作者和教學管理者對這一問題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在新時代背景下,對由于經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所形成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發展的需求,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還在沿用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而沒有對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變革和探索[2]。

2.2 人才培養方式不夠科學

當前,我國高校在培養學生方面,仍以專業課與社會實踐實習為主。在大學的課程設置上,以專業課為主體,在基礎課的教學中,也會適當加入一些人文社科類的課程,但比例不大。學校對“創新創業類”“人文社科類”的自主選修課的投入和重視程度不夠,這就造成了某些專業特別是理工科專業的學生,其人文素養會有一定的教育缺失。在課程教學模式中,仍然使用的是相對傳統的授課方式,沒有更多地將先進的大數據分析和網絡技術引入其中,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十分單一。同時,高校的校園文化活動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缺少一些創新。如果能匹配當代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深度挖掘學生的興趣愛好,借助互聯網技術,能夠進一步消除教育理念的層級差異,舉辦更有時代特色、更有意義的校園文化活動,學生的參與度也會更高。

3. “互聯網+”條件下高校教育教學對策

3.1 深化教育與教學的改革

在“互聯網+”時代,關注和研究高校的教育教學體制,對于高校未來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高校在“互聯網+教學”方面進行了大規模深入嘗試。以MOOC、超星學習通、長江與課堂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豐富的高質量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模式的網絡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得到了廣泛使用,騰訊會議、騰訊課堂、釘釘等網絡會議平臺的后臺運維曾幾度陷入崩盤,“互聯網+”的教育模式在全國范圍內興起?!盎ヂ摼W+教學”在疫情期間,為維持高校的正常教學做出了很大貢獻,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高校教學管理者和教師也在其中收獲了很多“線上線下”聯合辦學的經驗。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師在延續互聯網教學模式,利用網絡APP開展一些非常規教學,這對于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推動有著積極作用。

事實表明,“互聯網+教學”的基本目標不應局限于“網絡授課”,如果只把線下的課堂轉變成網絡直播教學,這就背離了“互聯網+教學”的真實含義?!盎ヂ摼W+教學”應該以互聯網為載體,形成一種高效、便捷的新教學模式,把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為主要目的,在師生之間搭建起溝通的橋梁,創造可以相互交流的學習環境。利用網絡平臺交互的優越性打破師生之間的溝通壁壘,學生更愿意表達自己的思想,將教師從“施教導向”的教學轉變為“學生導向”的教學。師生對于“互聯網+教學”有了更熟悉的認知,也認識到網絡教學的利與弊,更容易把握教學的正反面?!坝眠M廢退”,高校應該繼續延續“網絡教學”的教學模式,不斷探索,不斷打破常規的教學邏輯,充分利用互聯網教學為學生拓展更多的學習空間、提供更多的學習工具。豐富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模式,加快推進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創新[3]。

3.2 轉變教學方式,構建“互聯網+教室”

“互聯網+教學”的規劃藍圖應該發展到什么程度,是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盎ヂ摼W+”的教育模式應該是將“網絡”作為教學的技術基礎,利用網絡的頁面交互開展教務活動、教學活動,當然,這不是指高校線下的教學活動可以被完全取代。對高等教育來說,最好的教育模式是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既能優化教學資源的配置和利用率,還能夠保持傳統課堂教學的優點。

高校的教學管理者可以構建“網絡+課堂”教學模式,簡言之就是“智慧教室”。智慧教室中的“智慧”一詞體現了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包括“智能教育”“智能技術”等,利用課堂的實時交互和算法,能夠實現學生分組探究、課堂信息實時反饋、課堂報告及時生成、集成化網絡教學資源應用等功效,構建高效、便捷、智能的教學課堂。

3.3 運用虛擬模擬技術進行“互聯網+實驗”的實訓教學

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高校的實訓教學必須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核心目標。虛擬模擬技術應用于教學活動,特別是實踐教學,具有很大的潛力和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對于很多理工科院校的實驗教學來說,常常面臨著實驗室規格不夠、實驗成本難以負擔等教學問題,導致高校實驗的教學成效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但在教學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實驗完全可以開展虛擬教學,因此,不受時間、地點且減少實驗成本的虛擬仿真實驗室成為“互聯網+”的教學研究重點,而且,虛擬實驗平臺面向全體師生,為其提供了更多選擇。

“互聯網+實驗”的探索,可以說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次重大進步,不僅可以節省大學的實驗室建設費用,提高實驗的教學覆蓋面,而且還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以前因為實驗條件限制、教學成本等原因不能進行的實驗,現在可以通過“互聯網+實驗”的虛擬教學平臺,讓學生們可以“身臨其境”地進行操作,這樣的創新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使其從被動的學習狀態轉變為積極獲取知識的狀態,培養其主觀學習的能動性。

3.4 以實踐為基礎,大力發展“互聯網+創新”

高校要根據當前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開辟一條更為寬廣的發展之路。創新實踐訓練基地是高校開展“創新實踐”教學的重要依托,但當前高校的企業認識實習、生產實習都存在很大的教學問題,就是“空有其表”,學生們在跟隨企業導師參觀學習的過程中,受到經費和學習時長的限制,往往是“一筆帶過”,“雨過地皮未濕”的教學問題一直存在,未能將創新和實踐落實到位。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創新實踐教學,為學校開拓了教育思路,學??梢月摵掀髽I開展網絡教育創新實踐活動,融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為學生展示更多工作實況、現實問題,讓學生提前了解行業內的就業情況,了解行業發展趨勢,從而獲得更多的實踐經驗,培養自己的創新創業意識,以便更好地應對日益嚴峻的社會就業壓力。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高校以“校內外的實訓基地”為教育教學基礎,針對校企合作進行了廣泛嘗試,在此基礎上,以“產學研”項目為基礎,完成實踐類課程的構建。學生們可以在實訓過程中,理清學習需求和學習目標,同時還可以培養獲取信息的敏銳性。此外,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創新創業計劃,組織協作團隊,參與“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以此來深化鍛煉學生的實習訓練效果,使其不論是走上工作崗位,還是自主創業,都能更快地適應新的角色,更好地滿足時代需要,更好地發揮出自己的價值[4]。

3.5 實行教學與考試分開,推廣“互聯網+考試”

考試一直是中國教育體制內對教學成效、學生能力進行檢驗的重要方式??冀探y一是一種傳統教學、考核模式,教師作為課堂知識的傳授者,同時還肩負著出題的使命。這樣的考試內容具有一定的主觀因素,教師自然會根據教學重點內容制定考試重點內容,還存在著“泄題”的可能性。而考教分離,則是一種對傳統教考合一進行創新的教學質量評估模式,是當前以及未來高校進行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

考教分離,規避了學校教師在教學中的主觀因素影響的可能性,從出題到閱卷、到成績錄入均不由任課教師參與,能夠體現課程教學考核的公正公平,切實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

當然,教考分離的目的和教育培養的目標并不沖突,考試是為了檢驗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養,考試的內容也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范圍。因此,打造全面且具有深度的線上課程題庫十分必要。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環節,例如課前預習、課中答題、課后作業,設計有層級、有深度的教學試題,轉變以結果為導向的教學思路,對學生的階段性學習結果展開一種過程性的考核,利用APP的數據統計特性來完成考核工作。在學期末的考試中,可以從線下教師出題內容、線上課程題庫抽取部分試題組成考核試卷,全過程采用答題卡答題、網絡匿名閱卷,最終將成績歸檔、對考試成績進行大數據分析??冀谭蛛x中涉及的網絡教學也是“互聯網+教學”的一部分內容,應當引起重視。

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的人才培養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這就需要高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而傳統的教育方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無法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身的個性需求表現出來,因此,這就需要更加寬廣、更加開放的學習環境?!盎ヂ摼W+”為高校的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機會和挑戰,構建“互聯網+”平臺,如“互聯網+教學”“互聯網+教室”“互聯網+實驗”等,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在信息獲取與資源分配方面的獨特優勢,使網絡技術為大學的教育與教學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最終實現大學“互聯網+教育”的整體目標。

參考文獻:

[1]申曉騰,王越芬.“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審計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國際商務財會,2021,(13):93-96.

[2]楊嘯,汪玉梅.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新高校人才培養的審視與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20,(9):156-157,162.

[3]戴敏.“互聯網+”時代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動態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43):174-175.

[4]趙慧.“互聯網+”時代下高校計算機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改革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7,(22):200-201.

作者簡介:劉燕,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學。

基金項目:2023年鹽城工學院思政研究會研究項目——教育管理視角下大學治理路徑研究探析(編號:SZ202303)。

猜你喜歡
高校教育人才培養互聯網+
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系統設計研究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