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青年學者要努力提升“三個結合”的重要能力

2023-07-06 03:25嚴書翰
理論與現代化 2023年3期
關鍵詞:三個結合

嚴書翰

摘要:對于中青年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把經典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有機結合起來的能力、把歷史和理論有機結合起來的能力、把黨的理論話語和學科話語有機結合起來的能力。運用黨的創新理論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代表作,即兩個“1·5講話”和“2·7講話”來闡析這“三個結合”,可以得出這個結論:中青年學者提升“三個結合”能力的途徑雖然有多條,但是最根本的途徑是要認真研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代表作,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要義。

關鍵詞:中青年學者;“三個結合”;提升能力的途徑

中圖分類號:G4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1502(2023)03-0005-10

常常有中青年學者提出這個問題:怎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科研水平。其實從因果關系上看,一個人教學科研水平高,這是在他(她)那里體現出來的結果,而不是原因,那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他(她)具備了很強的業務能力。對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而言,把經典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有機結合起來的能力、把歷史和理論有機結合起來的能力、把黨的理論話語和學科話語有機結合起來的能力(簡稱“三個結合”能力)是最為重要的能力。

一、把經典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有機結合起來的能力

對于從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中青年學者來說,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應把它擺在第一條。黨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經典馬克思主義,二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經典馬克思主義就是通常講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它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經列寧所發展的科學理論體系。它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毛澤東說過:“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1]。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盵2]

關于經典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地位和學理價值,對于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而言,是沒有什么疑義的。就是在西方,有些學者不贊成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觀點和結論,但他們都承認馬克思主義是一門理論即學問。而中國共產黨人則認為:“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盵3]

但是應該看到,中青年學者在學習和運用經典馬克思主義方面還存在不足或短板。就“博”而言,不少人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亦稱原著)讀得不多。原著是指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著作,以及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的著作?,F在中青年學者學歷、學位都很高,但是他們中不少人對馬克思主義原著尤其是毛澤東著作讀得不多。就“精”而言,主要是指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回答問題。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對此,毛澤東有許多精辟論述。他指出:“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如果你能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說明一個兩個實際問題,那就要受到稱贊,就算有了幾分成績。被你說明的東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績就越大?!?[4] 815

對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地位,尤其是它的學理價值,認識就不一致了。有的觀點認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就是黨的方針政策的匯總,一般人都看得懂,難以稱得上是科學理論體系,也算不上是一門學問。對于這種觀點我們決不同意,對此還要加以剖析。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地位(即重要性)往大處講,可以說是沒有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就沒有新中國?;蛟S有人會問:不是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其實這兩句話是不矛盾的,中國共產黨怎么來的?它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和民族解放潮流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要義在于“結合”,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才能產生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要進一步發展即與時俱進,也還要不斷推進這“兩個結合”。

本文講的這“兩個結合”更多地以毛澤東為例,因為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內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人。在毛澤東看來,妨礙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主要障礙有兩個,一是教條主義,二是經驗主義。而教條主義是更危險的。在這里必須講講毛澤東在1930年寫的《反對本本主義》。此文共6節,不到6000字。毛澤東對這篇文章情有獨鐘,由于黨在土地革命時期所處的環境極其艱險,在轉戰南北中此文文稿丟失了。毛澤東曾說過,丟失此文我就“像丟了小孩子一樣”,“過去到處找,找不到”。1961年1月,中央革命博物館終于從中共福建龍巖地委1930年的檔案中找到此文的石印本。此文文稿失而復得,毛澤東非常高興。他說:“我對自己的文章有些也并不喜歡,而這篇文章我是喜歡的”。他多次在黨的會議上推薦這篇文章。毛澤東說,此文是為反對當時紅四軍中的教條主義而寫的,那時沒有“教條主義”這個名稱,我們叫本本主義。1961年3月23日,毛澤東還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逐節講解此文的主要內容和現實意義,可見此文在他心中的分量?!斗磳Ρ颈局髁x》雖然不到6000字,但它是毛澤東在中央蘇區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并從哲學高度思考中國革命的經驗和前途的成果,被我國理論界公認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起點的代表作。因為文中包含著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這些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

教條主義是反對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毛澤東對此深惡痛絕,尤其是在延安整風中他對教條主義進行了嚴厲批判。他認為教條主義的認識論根源是主觀主義,教條主義“是共產黨的大敵,是工人階級的大敵,是人民的大敵,是民族的大敵,是黨性不純的一種表現” [4]800。毛澤東還為教條主義者畫像: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澤東在批判教條主義中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這個學風要求把經典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有機結合起來。對此,毛澤東也有許多深刻論述。

毛澤東認為,妨礙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另一個思想障礙就是經驗主義。經驗主義者滿足于已有的經驗,認為沒有必要把理論和實際相聯系,或者口頭說有必要聯系但實際上不去聯系。在馬克思主義者看來,經驗主義者也可以稱之為“懶惰主義者”。因為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這是很不容易的。毛澤東也為這些經驗主義者畫像:“有些同志則僅僅把箭拿在手里搓來搓去,連聲贊曰:‘好箭!好箭!卻老是不愿意放出去?!?[4]819-820在這里毛澤東形象地把馬克思主義比作“箭”,把中國實際比作“的”。他堅決主張“馬克思主義之箭,必須用了去射中國革命之的”。毛澤東深刻指出:這個問題不講明白,我們黨的理論水平永遠不會提高,中國革命也永遠不會勝利。這個結論是毛澤東從中國革命勝利全局高度上來講的。延安時期,毛澤東還從另一角度分析了經驗主義帶來的消極后果。他指出我們的隊伍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過去學的本領只有一點點,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漸漸告罄了。

可能有的人認為,要把經典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有機結合起來這個道理是正確的,沒必要兜這么個圈子來講這問題。其實這并不叫作兜圈子,因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對于我們這個黨而言,只有解決了思想認識(思想路線)問題,才能做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因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的過程。對于中青年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而言,只有認識到把經典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有機結合起來的重要性,才會自覺地去努力提升這種能力,可以說這個結合的能力是中青年學者極其重要的能力(亦可稱之為看家本領)。因此,要提升把經典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有機結合起來(簡稱“第一個結合”)的能力,既要克服認識上的障礙,又要下苦功夫才能做到。

以下再講講與“第一個結合”緊密聯系的另一個問題:什么是理論,怎么看待理論。因為有些學者認為只有難懂或深奧的東西才叫作理論,這個看法不全面。我們不否認有些理論確實難懂或深奧,包括經典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作,比如《資本論》。馬克思自己都認為《資本論》第1卷第1章的“商品”最難懂,因為最抽象,為此馬克思說了一段關于要勇于在科學大道上攀登的名言。但是,我們決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由于不難懂或不深奧就不算是理論。

毛澤東深刻指出:“真正的理論在世界上只有一種,就是從客觀實際抽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的理論,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可以稱得起我們所講的理論?!盵4]817即便是馬克思講的最難懂的《資本論》第1卷第1章的“商品”,也是從實際中來的。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細胞的商品,千百萬人、天天看它、用它,但是熟視無睹。只有馬克思把商品從資本主義社會中抽象出來并加以深入剖析和論證,最終得出資本主義社會要被社會主義社會所代替這個“鐵的必然性”的結論。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資本論”就是“代替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成果,是行動中的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筆者非常贊成這個觀點:用學術講政治。這個觀點好就好在它要求把經典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有機結合起來。這個觀點實際上也是要求中青年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具備“第一個結合”的能力。當然,對這個觀點我們也不能搞一刀切。各個學科貫徹這個觀點的內容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對于有些學科如考古學、史前史學等,則要求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來研究這些學科中的一些問題。但是,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學科,強調用學術講政治,就是要求把經典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有機結合起來,因為從學科體系上看,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學科體系包含了這幾門學科。

二、把歷史和理論有機結合起來的能力

我們通常說的據史立論、論從史出,一般是指寫作的思路和方法,而把歷史和理論有機結合(簡稱“第二個結合”)起來的能力,是一種比寫作思路和方法更為重要的能力。馬克思主義者是非常重視歷史的。恩格斯有句名言:“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我們比任何一個哲學學派,甚至比黑格爾,都更重視歷史?!?[5] 馬克思主義者這么重視歷史,是因為“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承擔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使命?!匾暁v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6]。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用歷史尤其是“四史”來教育黨員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也就是要求他們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要從歷史經驗尤其是一百多年黨史經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深邃的歷史眼光和長遠的戰略考量。

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同行都知道,我們搞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總是同研究規律打交道,總是講大道理,但是,研究規律,講大道理,如果不同闡析歷史過程有機結合起來,規律和大道理等都是很難講清楚的,或是很難讓人心悅誠服的。正如毛澤東深刻指出的:“規律存在于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從歷史發展過程的分析中來發現和證明規律。不從歷史發展過程的分析下手,規律是說不清楚的?!盵7]這段話是很精辟的。一是指出了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具有不同的特點。自然科學的很多規律可在實驗室里得到證明,而哲學社會科學絕大多數規律只能在歷史發展中得到證明。二是指出了史論結合的極端重要性。

中國共產黨人具有重視用歷史來教育黨員干部尤其是青年的光榮傳統。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指出:“歷史告訴我們,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不行,中國除了走社會主義道路沒有別的道路可走”,“所以了解自己的歷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這些歷史,我們要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8]206。鄧小平還指出:“歷史上成功的經驗是寶貴財富,錯誤的經驗、失敗的經驗也是寶貴財富?!盵8]234-235江澤民和胡錦濤在這個問題上也有很多重要論述。江澤民在論述干部教育時指出:“如果不了解中國的歷史,特別是中國的近代史、現代史和我們黨的歷史,就不可能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繼承和發揚我們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光榮傳統,也就不能勝任領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職責?!盵9] 胡錦濤指出:“只有銘記歷史,特別是銘記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中國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過去、全面把握現在、正確創造未來?!?[10]

這里要特別提到黨的歷史上前兩個重要的歷史決議,對這兩個歷史決議中青年學者都要做到了然于胸,因為它們對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個歷史決議是指1945年4月,在毛澤東主持下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一個歷史決議總結了黨從成立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這一歷史時期,特別是黨的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這一時期的正反兩面的斗爭經驗,統一了全黨思想,從而為黨的七大勝利召開和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第二個歷史決議是指1981年6月,在鄧小平主持下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二個歷史決議全面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正確評價了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向全世界宣示我們要繼續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達到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目的,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重要思想理論前提。而第三個歷史決議是指2021年11月,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下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它在全黨“四史”教育中是重點學習的文獻,大家都比較熟悉??傊?,就中青年學者而言,是否具備把歷史和理論有機結合起來的能力,對于他們確立正確歷史觀,以及研究和完成重大課題,都是極為重要的。

三、把黨的理論話語和學科話語有機結合起來的能力

在如何對待把黨的理論話語和學科話語有機結合起來(簡稱“第三個結合”)的能力上,需要講兩句話也就是要講辯證法。

一是黨的理論話語與學科話語之間是有區別的。這是我們應該首先看到的,而且在有的地方這兩者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創立者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有他們的話語體系和話語特點。比如,《神圣家族》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合寫的第一部著作,該書發表于1845年2月。此書的副標題是: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 駁布魯諾·鮑威爾及其伙伴。還有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關于“自然的歷史”和“歷史的自然”等提法。顯然這些話語與黨的理論話語是有區別的,但是這兩者絕不是對立的。

二是黨的理論話語與學科話語是完全可以結合起來的。其依據主要是:第一,黨的理論和學科知識都來源于客觀實際。眾所周知,黨的理論是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經驗總結,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它源于波瀾壯闊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而能夠被稱之為學科知識體系的,歸根結底也是源于實際的。從歷史上看,無論是基礎學科、支撐學科,還是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等,能保留至今,能稱之為學科知識體系的,無不來源于實際。學科知識體系雖然常常與學科領軍人物或帶頭人的名字聯系在一起,但是無論哪一門學科的建立和發展都離不開它們的團隊、教研人員的共同努力。這決定了這兩套話語完全可以結合。第二,哲學社會科學體現意識形態所具有的黨性特點(就是說存在一個站在誰的立場、為誰講話的問題)。西方一些人有意不講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識形態特點,而我們馬克思主義者則毫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哲學社會科學有其鮮明的黨性特點。這也決定了完全可以把黨的理論話語與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話語有機結合起來。這既是加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工作,又是當今中青年學者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

實現黨的理論話語和學科話語的有機結合,要分清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黨的理論話語與學科話語本來就結合得好。比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文獻中的很多話語本身就是學科話語。如,經濟特區、一國兩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協商民主、共同富裕、以人民為中心、經濟新常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發展理念、新發展階段和新發展格局等。這些提法既是黨的理論的關鍵詞,本身又是學科話語。以其中的“以人民為中心”為例,如果僅從字面上看,這個提法似乎與一百多年前西方哲學家提出的人本主義相似,但是兩者之間是有著根本區別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實踐尤其是改革開放和新時代實踐中賦予了“以人民為中心”無比豐富的內涵。毛澤東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9個字來概括黨的性質和宗旨。鄧小平有以“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來衡量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與否的名言。江澤民認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終要落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胡錦濤指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今天,“以人民為中心”這6個字,是對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等言簡意賅的概括。因此,中青年學者要在教學科研中充分運用而且要用好這類原創性話語資源,這是提升把黨的理論話語和學科話語有機結合起來的能力的重要內容。

另一種情況是黨的理論中包含的那些極具特色(或稱“很接地氣”)的話語。比如,“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摸著石頭過河”“發展才是硬道理”等老百姓喜聞易解的話語。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又涌現出不少這類話語。比如,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改革開放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中國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增強陣地意識,敢抓敢管、敢于亮劍;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等。

列寧有句名言:真理是樸實的。所以絕不能把這些在改革開放實踐中涌現出來并已寫入黨的文獻的非常接地氣的話語,簡單地同無學理性畫等號。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該把包含在這些話語中的哲理內涵揭示出來,這是提升把黨的理論話語和學科話語有機結合起來的能力的應有之義。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對“摸著石頭過河”這句話評價很高,他認為從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上看,鄧小平講的“摸著石頭過河”實際上就是講摸索規律。筆者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際上講的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律。

四、提升“三個結合”能力的根本途徑

以上闡析了提升“三個結合”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何提升這“三個結合”能力?當然,這有多種途徑(方法),也就是說這是復數而不是單數,比如,要堅持博覽、重視精讀,并且要把博覽和精讀緊密結合起來等。但是,筆者認為根本途徑就是要認真研讀和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代表作,因為這些代表作極為典型地體現了“三個結合”。限于篇幅,本文僅闡析三篇代表作。

(一)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簡稱第一個“1·5講話”)

在這個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放在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發展史中加以考察。他把世界社會主義500年歷史劃分為六個時間段:空想社會主義產生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并實踐社會主義,蘇聯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國成立后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黨作出進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六個時間段中的一個完整階段并加以全面論述,這對于黨員干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干部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從哪里來(是從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那里來),又往哪里去(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那里去),從而使黨員干部正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源頭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具有令人信服的邏輯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之所以要從世界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講起,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發展講起,就是要說明,黨在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是怎樣經過反復比較和總結,歷史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的;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樣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這部分論述典型體現了把經典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有機結合起來(“第一個結合”),以及把歷史和理論有機結合起來(“第二個結合”)。

(二)2018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簡稱第二個“1·5講話”)

這個講話論述了17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考察和研究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基礎上,繼承和揚棄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等人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提出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給社會主義思想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由此從空想發展為科學??茖W社會主義同工人運動相結合,推動俄國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科學社會主義由此從理論走向實踐。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一批社會主義國家誕生,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并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科學社會主義由此從一國實踐走向多國發展。這段論述生動體現了“第一個結合”和“第二個結合”。

這個講話還從中國歷史上的夏商周講到了民國38年,從中國共產黨成立講到了黨的發展百年歷史,從俄國十月革命勝利講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蘇共垮臺,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講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最后得出了這個深刻結論:“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著今后能夠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并不意味著未來可以永遠輝煌。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盵11]這段論述生動體現了“第二個結合”。

(三)2023年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簡稱“2·7講話”)

在這個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他首先回顧了100多年前,中國的無數仁人志士為實現中國現代化苦苦求索、進行各種嘗試,但都以失敗告終的艱苦歷程。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提到的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和孫中山這4位代表人物,他們“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但都失敗了。因此,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身上。

習近平總書記緊接著論述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新中國成立后,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消滅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制度,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現代化建設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大力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在“2·7講話”中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我們在認識上不斷深化,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本質的認識,概括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在實踐上不斷豐富,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特別是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這部分論述鮮明地體現了“第二個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2·7講話”中強調:“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他還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盵12]這些論述明確指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經典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相結合即“第一個結合”的重大成果。

在這三篇代表作中,習近平總書記還用生動的、很接地氣的話語來闡釋黨的理論中的重要思想或觀點。比如,在第一個“1·5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用“風景這邊獨好”,來表述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但沒有崩潰,反而綜合國力與日俱增,人民生活不斷提高,有力駁倒了“中國崩潰論”。還比如,習近平總書記用“我們千萬不能‘邯鄲學步,失其故行”來闡釋這個深刻道理: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

在第二個“1·5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用“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來闡釋黨要永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的社會革命推進下去,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更加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還比如,習近平總書記用“繩短不能汲深井,淺水難以負大舟”,來表述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干部必須具備把握全局、謀劃發展的戰略能力,并指出這是十分重要的能力。

當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代表作絕不僅僅是這三篇,習近平總書記在其他一些重要場合的講話也是重要代表作,比如,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和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以及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的講話等,限于篇幅僅簡要介紹這三篇,因為這三篇代表作確實是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三個結合”。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0.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5.

[4]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50.

[6]習近平書信選集: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61.

[7]毛澤東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6.

[8]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60.

[10]胡錦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堅持不懈地學習中國革命史 發揚光大黨的光榮革命傳統[N].人民日報,2006-07-26.

[11]習近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J].求是,2022(18).

[12]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N].人民日報,2023-02-08.

Young and Middle-aged Scholars Should Enhance Their Ability of "Three Combinations"

YAN Shuhan

Abstract: For young and middle-aged philosophers and social scientists, the most important ability is to organically combine classical Marxism and Chinese Marxism, history and theory, and the Party's theoretical discourse and disciplinary discourse. The above three combinations are analyzed with the Party's innovative theories, especially the masterpieces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namely the "Two Speeches on January 5th" and the "Speech on February 7th". The conclusion is that although there are several ways for young and middle-aged scholars to enhance their ability of "three combinations", the most fundamental one is to study the masterpieces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nd to deeply grasp its essence.

Key words: young and middle-aged scholars; "Three Combinations"; ways to enhance ability

責任編輯:翟? ?祎

猜你喜歡
三個結合
“三個結合”積極開展懲治“村霸”專項工作
科學運用“三個結合” 創新掛牌督導機制
巧用“三個結合”,提升學生美術素養
語文教學閱讀教學中應指導學生學會“三個結合”
基層建設要搞好“三個結合”
努力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淺談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路
反腐敗路徑選擇視角下的“三個結合”
初中小說教學應注重“三個結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