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史為鑒 開創未來:習近平新時代歷史借鑒觀研究

2023-07-06 03:25楊艷秋
理論與現代化 2023年3期
關鍵詞:新時代

楊艷秋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了“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歷史的啟迪和教訓是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等新思想、新論斷,號召我們“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形成了新時代歷史借鑒觀,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歷史借鑒觀;以史為鑒;開創未來

中圖分類號:D6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1502(2023)03-0015-11

一、“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所蘊含的古今觀

如何認識古今之間的關系,如何看待古今之間的變化,即古今觀問題,是中國古代歷史理論中的一個核心問題,其中以聯系的觀點看待古今變化在中國古代史學思想中頗具代表性。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和致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40周年的賀信等多個場合和講話中,強調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應“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并提出“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1], “歷史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歷史的聯系是不可能割斷的”[2],并多次引用“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等古語,也同樣體現著對古今聯系問題的思考,蘊含著深刻的歷史思維,傳達著極具洞見、以聯系性觀點看待古今變化的歷史觀?!白叩迷龠h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0月31日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時的講話內容,他說:“我們黨的全部歷史都是從中共一大開啟的,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盵3]這一重要表述,進一步將中國共產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緊密聯系在一起,是古今觀在認識中共黨史中的重要體現。

(一)古今聯系的根本所系:“不忘初心”

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特殊性,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的特殊使命,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和建設的目標、宗旨和最終理想等原則不會改變,即使在面臨古今之變時,也一定要得到延續。毛澤東曾將中共一大會址比喻為中國共產黨的“產床”,習近平總書記將其視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和黨的根脈,都是聯系性認識黨成立之后歷史進程的表現。習近平總書記還進一步將時刻牢記中國共產黨建立伊始的“初心”“使命”與“奮斗”,繼承黨的一大的“首創精神”“奮斗精神”和“奉獻精神”與為實現十九大目標任務而奮斗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聯系在一起,將“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二十大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聯系在一起,既申明了中國共產黨永葆本色的堅定信念,也傳遞了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長期不懈奮斗的宣言。

事實上,2016年7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提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盵4]345而在黨的十九大后,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時,習近平總書記同樣指出“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要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5]??梢哉f,新時代有新征程,但在時代的變動中,仍有根本宗旨、目標和原則等的不變與堅守;雖然“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事業是在不斷豐富與發展著的,但初心和最終理想始終是指導前進方向的根本原則。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這些表述無不傳遞著對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其發展歷程雖有“古今之變化”,但存在內在聯系性和一致性的認識,表現出一種重視事物聯系的文化歷史觀?!白叩迷龠h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告訴我們,無論路走得多遠,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性質的中國共產黨,其立黨的初心——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目標不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變,為實現共產主義的最終理想不變。

(二)古今聯系的理論源泉: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識中國歷史

對古今變動的聯系性認識,是近代以來仁人志士探索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一個重要理論視角,特別是在強調社會發展運行具有規律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影響下的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積極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路徑,對這個理論問題不斷進行深入探索。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的李大釗曾明確提出聯系性的馬克思主義古今觀,無限的“過去”都以“現在”為歸宿,無限的“未來”都以“現在”為淵源[6]。毛澤東同樣秉持這種聯系性的古今觀念,他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對于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是有重要的幫助的?!盵7]

習近平總書記的觀點同樣體現著這種古今聯系的歷史觀,他強調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指出:“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升華,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準確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笨梢哉f,中國共產黨人始終踐行著以歷史的、辯證的觀點來認識和看待歷史,始終有著以發展、聯系的觀念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的優良傳統?!安煌鼩v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8],“中華民族創造了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輝煌文明,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造了建設社會主義的輝煌成就,我們應該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創造”[9],這些都體現著這種聯系的歷史觀點。對于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8], “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10]等觀點有著重要的方法論意義,體現著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根本理念。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所蘊含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同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具有高度契合性,“我們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11],這些都是以這一方法論為指導的表述。

以聯系性的觀念看待古與今,不僅源自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要求,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領導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程同樣說明,必須以此看待歷史、把握規律。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一場社會革命要取得最終勝利,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盵12]“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盵13]從毛澤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再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理論內涵無不傳遞著這種聯系性看待歷史和現實的觀念,實踐的歷史印證了這一認識的科學性和真理性。

(三)古今聯系的理論方法:以長時段的思維把握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有規律的,而對這種規律的探尋必須立足于對長時段的歷史進行考察才能得出。這一理論要求我們,必須聯系性地看待歷史,因為人們總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向前發展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2]。否則,不僅無法探討規律,更存在割裂歷史、脫離現實、流于空想的危險。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在整個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才能透視出歷史運動的本質和時代發展的方向?!盵14]這可謂是對歷史唯物主義指導下聯系性認識古今變動的最好注釋,表現出一種宏大的歷史思維,強調把現實放到過去、現在和將來的長時段中去思考,去考察。而要深刻認識、把握規律,并用以指導實踐,同樣需要進行長時段的歷史考察。

中國古代有著豐富且深厚的思想資源,其中以“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古事既察,且復以今驗之”等為代表的認識都揭示出古今之間的可借鑒性,也啟示我們進行長時段歷史考察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在今天強調,“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歷史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等,也揭示出進行長時段歷史考察的必要性。

當然,回顧歷史,進行長時段歷史考察,是有著明確現實指向性目的的,并不是盲目地崇古、復古,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強調歷史學習重要性時所指出:“各級領導干部還是要學一些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知識,特別要深入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共黨史,深入學習世界近現代史和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盵15]認識歷史,將現實問題放到長時段歷史中進行考察,根本目的是把握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是發展的需要,是指導我們今天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進行長時段歷史考察,探尋社會發展歷史規律的根本理論方法。這種理論方法的根本著眼點是科學地探尋社會發展客觀規律,以指導現實的發展與實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間的聯系、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領導人民探索和實踐的歷史經驗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征程之間的聯系都說明,新時代、新征程不僅需要我們立足當代,正確認識和把握規律,以指導未來的發展方向,而且同樣需要我們以聯系的觀點“通古今之變化”來指導實踐?!白叩迷龠h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凸顯了在把握歷史、現實和未來的聯系性關系基礎上認識規律和指導實踐的重要意義,其間所蘊含的“古今觀”的內涵與實質,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研究。

二、“歷史的啟迪和教訓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教科書。今天,不論是世界還是中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面臨許多難題,仍然需要借鑒人類歷史積累的豐富經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素有重視記錄歷史、學習歷史、借鑒歷史的傳統。唐代史家劉知幾評論史學的價值時說:史之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務,為國家之要道。有國有家者,其可缺之哉! [16]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中國共產黨傳承下來重視歷史、借鑒歷史的優良傳統不斷發揚光大。

(一)重視歷史、借鑒歷史是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

重視歷史、借鑒歷史是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重視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的“以史為鑒”思維持久而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中國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尚書》中就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借鑒思想,周公在總結夏、殷滅亡的教訓時提出:“我不可不監于有夏,亦不可不監于有殷”[17]。司馬遷著《史記》總結了前人留下的豐富經驗和智慧:“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鏡也”[18]。宋代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更是為了“監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19],從而有“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20]。漢初,漢高祖劉邦命陸賈“試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敗之國”。陸賈“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劉邦命名曰《新語》[21]。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以及時調整統治政策,實行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的國策,影響了漢初的施政方針?!拔木爸巍笔⑹赖某霈F,與劉邦君臣以史為鑒的歷史觀念和政治思想有著密切關系。唐太宗提出,“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22];他還說:“朕睹前代史書,彰善癉惡,足為將來之戒”[23]?!柏懹^之治”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可歸因于以唐太宗為首的統治集團極其重視歷史經驗的總結。

歷史不但記錄著一個國家的發展軌跡,也給國家的未來發展提供啟示。數千年來,中國歷代先賢探求社會萬象和宇宙萬物的通變之理,從興衰存亡中吸取治亂興衰的經驗教訓,很早就提出了“彰往察來”的思想,早已認識到歷史中蘊含著“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道理。這為一代又一代有識之士治國安邦、資政育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重視歷史經驗的借鑒與運用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

重視歷史、借鑒歷史,是馬克思主義的優良傳統。馬克思、恩格斯曾說:“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盵24]恩格斯指出:“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我們比其他任何一個先前的哲學學派,甚至比黑格爾,都更重視歷史”[25]。正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唯物史觀,第一次系統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為我們正確認識人類歷史提供了科學指南。正如列寧指出的:“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思想中的最大成果。過去在歷史觀和政治觀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種混亂和隨意性,被一種極其完整嚴密的科學理論所代替”[26]。

歷史雖然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但總會以這樣或者那樣的方式在當今人們的生活中重現。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進程中,一貫重視學習和總結歷史,一貫重視借鑒和運用歷史經驗。在黨的歷史上,作出了三次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經驗總結,一次是1945年4月20日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一次是1981年6月27日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一次是2021年11月11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這些決議對正確認識黨的歷史和更好開拓未來具有重大意義。

毛澤東經常講“古為今用”,說的也是要重視歷史,注重借鑒歷史、運用歷史。鄧小平反復強調要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江澤民十分重視學習歷史和借鑒歷史,多次強調黨和國家各級領導干部要注意讀史,高級干部尤其要帶頭這樣做。他說:“一名領導干部不善于從歷史中吸取營養,不可能成為高明的領導者;一個政黨不善于從總結歷史中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不可能成為順應歷史潮流的自覺的政黨;一個民族不善于從歷史中繼承和發展本民族與世界其他民族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盵27]胡錦濤對于學習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也有過很多闡述。他指出:“歷史是一面映照現實的明鏡,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書”[28],“在新形勢下,我們要更加重視學習歷史知識,更加注重用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革命史來教育黨員干部和人民。不僅要學習中國歷史、還要學習世界歷史,不僅要有深遠的歷史眼光、而且要有寬廣的世界眼光?!盵29]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等一系列有關以史為鑒的新思想、新論斷,形成了新時代歷史借鑒觀,不僅賦予了中國史學以新的內涵,也在繼承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發展。

(三)歷史的啟迪和教訓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一個民族的歷史深刻影響著一個民族未來的走向。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五千年文明史在物質、制度與文化等不同層面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會進步的成功經驗,也包括衰亂之世社會動蕩的深刻教訓。我國古代的民惟邦本、德主刑輔、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等思想,都給人以深刻啟迪。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制度,與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傳承有關。當今中國的道路,中國的發展方式,都是從中國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脫離了中國歷史實際,脫離了中國的文化根基,就難以正確認識中國。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盵30]回顧歷史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汲取歷史智慧、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毛澤東多次向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發出學習歷史的號召,他指出:“研究中國黨的歷史,不僅要研究勝利的歷史,也還要研究失敗的歷史。只有經過很多痛苦,才能取得經驗?!盵31]鄧小平指出:“總結歷史,不要著眼于個人功過,而是為了開辟未來。過去的成功是我們的財富,過去的錯誤也是我們的財富?!盵32]272人類歷史表明,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若無視歷史的教訓和啟迪,都將受到歷史的懲罰。早在2011年,習近平就指出:“中國歷史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創業史和發展史。其中既有升平之世社會發展進步的豐富經驗,也有衰亂之世的深刻教訓以及由亂到治的經驗智慧;既有當事者對時勢的分析陳述,也有后人對前人得失的評論總結??梢哉f,在中國的史籍書林之中,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治國理政的歷史經驗?!盵2]2015年9月,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會逐漸久遠,但歷史的啟迪和教訓,不管承認不承認,永遠就在那兒。無論是當年勇敢抗擊侵略戰爭的國家的人民還是當年發動侵略戰爭的國家的人民,無論是經歷了那個年代的人們還是在那個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們,都要堅持正確歷史觀,牢記歷史的啟迪和教訓。歷史的啟迪和教訓是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盵33]他要求用好黨百年奮斗積累下來的歷史經驗,指出:“要更好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必須從歷史中獲得啟迪,從歷史經驗中提煉出克敵制勝的法寶?!盵34]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歷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借鑒往昔,只有從過去的歷史中汲取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才能更好地把握當下、開創未來。

三、“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

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所創造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與制度文明,不但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而且對今天仍然具有重要價值和影響。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如何看待中華文明發展問題,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與弘揚、中華文明未來與發展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

(一)歷史是在前人基礎上的創造

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不能隨意選擇,這是唯物史觀關于社會歷史是一個客觀歷史進程的科學論斷。歷史的客觀性決定,一個國家或民族不能任意選擇自己過往的歷史,只能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參與歷史創造,推動歷史向前發展。正如馬克思所言:“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35],人們只能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走向未來。

今天的中華文明是在五千多年文明基礎上創造和發展的。中華文明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文明并稱最悠久的世界四大文明。但唯有中華文明一直延續到今天。中華文明從未中斷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文明載體的延續和傳承。幾千年來,中國流傳下來的各種歷史文化典籍浩如煙海,其豐富和完備的程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相比。不僅有《史記》《漢書》等歷代史書,還有老子、孔子、孟子、莊子等先賢的思想觀念,以及文學、藝術、哲學等典籍的歷代傳承,一直延續到現在并產生重要影響。

中華文明從未中斷的另一表現是“大一統”思想和社會秩序的延續與傳承。經過春秋戰國思想的激蕩與爭鳴,中國歷史進入了秦漢大一統時期。文景之治、漢武盛世將“大一統”推向新的歷史階段,使國家權力運行、社會治理、行政建置、監督保障等一系列制度取得了重要成就,而且奠定了中國歷代政治制度與國家治理體系的基本框架。因此,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祖先所創造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與制度文明,不但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而且對今天仍然具有重要價值和影響。其中的經驗與教訓、成功與失敗,不僅對于我們今天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借鑒意義,也對個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二)開創未來必須以史為鑒

新中國建立后,毛澤東說過,“我們是歷史主義者,給大家講講歷史,只有講歷史才能說服人”。鄧小平深刻闡明要懂得中國歷史的意義,他指出,懂得中國歷史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總結過去是為了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988年9月5日,鄧小平在《總結歷史是為了開辟未來》中指出:“每個黨、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只有采取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分析和總結,才有好處?!盵32]272江澤民強調:“一個民族的歷史深刻影響著一個民族的現在和未來。今天的中國從歷史的中國發展而來。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史,包含著治國安邦的深刻道理,也揭示了今天我國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要奪取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我們不僅應該懂得中國的今天,而且還應該懂得中國的昨天和前天?!盵36]胡錦濤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強調牢記歷史并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盵37]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闡述“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并將其具體化為“九個必須”?!熬艂€必須”為我們指明過去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怎樣才能繼續成功。 承認歷史、現實與未來的聯系,是為了更好地開創未來,他說:“今天,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盵4]345“九個必須”使我們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更加增強了我們開創美好未來的決心。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還要求我們借鑒歷史,以為今日之警鐘長鳴。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如果不嚴加防范、及時整治,久而久之,必將積重難返,小問題就會變成大問題、小管涌就會淪為大塌方”[38]。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共產黨人的反復告誡,他說:“我們這一代人,繼承了前人的事業,進行著今天的奮斗,更要開辟明天的道路?!盵39]但是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今后能夠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并不意味著未來可以永遠輝煌,“我們決不能安于現狀、貪圖安逸、樂而忘憂,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發有為”[40]。他在為《復興文庫》撰寫的序言中指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們更需要以史為鑒、察往知來?!盵41]

(三)做好今天的事業必須延續民族文化血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也是無窮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盵42]今天的中華民族要繼續前進,就必須根據時代條件,繼承和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21世紀的今天,幾千年來人類積累的一切理性知識和實踐知識依然是人類創造性前進的重要基礎。只有不斷發掘和利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和豐富知識,我們才能更好地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自己,才能更好地開創人類社會的未來。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歷史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都注意汲取其中積極的養分。他因此告誡全黨,中國共產黨人不能做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能做文化虛無主義者[8]。

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升華,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準確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8]?!耙卫砗媒裉斓闹袊?,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盵43]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提到,“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小康”這個概念,就出自《禮記·禮運》,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使用“小康”這個概念來確立中國的發展目標,既符合中國發展實際,也容易得到最廣大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他強調,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44]。因此,要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8]。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充分發揮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今天所具有的偉大智慧,也需要總結發揚、充分運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中國人民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偉大智慧,使之服務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民族創造了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輝煌文明,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造了建設社會主義的輝煌成就,我們應該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創造。中國的昨天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黨用偉大奮斗創造了百年偉業,也一定能用新的偉大奮斗創造新的偉業[11]。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67.

[2]習近平.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在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N].學習時報,2011-09-05.

[3]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184.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345.

[5]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0.

[6]李大釗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8]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5.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48.

[10]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

[1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

[12]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8-01-06.

[13]習近平.開放共創繁榮 創新引領未來——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8-04-11.

[1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423.

[15]習近平.領導干部要認認真真學習 老老實實做人 干干凈凈干事[N].學習時報,2008-05-26.

[16]劉知幾.史通[M].浦起龍,通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17]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卷十四[M].阮元,???北京:中華書局,1980.

[18]司馬遷.史記:卷十八[M].北京:中華書局,1959.

[19]司馬光.司馬溫公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0]司馬光.資治通鑒[M].胡三省,音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1]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七[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2]吳兢.貞觀政要:卷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3]王欽若,等.冊府元龜:卷五五四[M].北京:中華書局,1960.

[2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6.

[2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20.

[26]列寧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1.

[27]江澤民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01.

[28]胡錦濤.會見參加中國抗日戰爭的俄羅斯老戰士代表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5-05-09.

[29]胡錦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進一步認識把握社會歷史發展規律 增強推進改革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N].人民日報,2003-11-26.

[30]習近平.同舟共濟創造美好未來——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8-11-18.

[3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四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607.

[32]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2.

[33]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招待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9-04.

[34]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N].人民日報,2021-02-21.

[3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0-471.

[36]江澤民為《簡明中國歷史讀本》作序? 高度重視學習中華民族發展史[N].新華每日電訊,2012-07-31.

[37]胡錦濤.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5-09-04.

[38]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全黨必須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在新時代把黨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N].人民日報,2019-06-26.

[39]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0-22.

[40]習近平.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3-21.

[41]習近平.在復興之路上堅定前行——《復興文庫》序言(2022年9月20日)[N].人民日報,2022-09-27.

[42]習近平在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時強調? 深入開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活動 為實現中國夢凝聚有力道德支撐[N].人民日報,2013-09-27.

[43]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 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N].人民日報,2014-10-14.

[44]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4-03-28.

Taking History as a Mirror and Creating the Future: Research on Xi Jinping's Conception of Historical References in the New Era

YANG Yanqiu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tanding at the height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been combin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in China and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e has creatively put forward new ideas and new theories, such as "no matter how far you go, you can never forget the way you came along", "the historical enlightenment and lessons are the common spiritual wealth of mankind", and "forge ahead from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bloodline", calling on us to "take history as a mirror and create the future", and formed the conception of historical references in the new era, enriched and developed Marxis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Key words: Xi Jinping; the new era; the conception of historical references; taking history as a mirror and creating the future

責任編輯:劉? ?暉

猜你喜歡
新時代
新時代網絡新聞采訪特點研究
新時代小學教育管理的發展方向及思路創新
基于人才成長的鄉鎮成人教育研究
新時代背景下小學德育管理研究
淺談新媒體環境下電視臺出鏡記者如何做好新聞報道
擱淺的“新時代”,“樸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