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云錦之美 ”博物館研學實踐

2023-07-06 10:54李菡
教育研究與評論 2023年5期
關鍵詞:初中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

摘要: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云錦之美 ,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策劃 “探尋云錦之美 ”博物館研學活動。在研學之前 ,先開設了一節活動準備課 ,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云錦文化 ,感受云錦之美 ;在研學中 ,學生理解云錦豐富的文化內涵 ,探索云錦之美 ;研學后學生傳承和發揚云錦文化 ,展示云錦之美。

關鍵詞 :初中美術 ;博物館研學 ;非物質文化遺產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 (2022年版 )》提到 ,初“中學段的學生要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含義 ,收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資料 ,感悟繼承與發展文化遺產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1]。如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落實這一理念 ,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南京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云錦就是其中一朵絢麗的奇葩。云錦有著1600多年的織造歷史 ,并且已經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南京云錦博物館是目前中國唯一的云錦專業博物館 ,收藏了從戰國以來最具代表性的云錦精品實物以及我國歷代珍貴絲織文物的復制品 ,蘊含著獨特的教育資源 ,也是學習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云錦之美 ,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們策劃了 “探尋云錦之美”博物館研學活動。本次研學活動歷時一個月 ,前期主要利用每周三下午第一、二節的校本課程時間開展校內活動 ,之后利用一個周末的半天時間組織學生到南京云錦博物館實地參觀 ,再利用兩次校本課程的時間完成相關的文創實踐以及活動總結。

一、研前 :初步了解云錦文化 ,感受云錦之美

考慮到學生對南京云錦缺少系統深入的了解 ,在走進博物館之前 ,我先開設了一節活動準備課。課前 ,搜集大量圖片和文字資料制作《南京云錦之美》課件 ,在教室張貼相關的云錦圖片 ,并準備云錦小包、領帶等實物 ,營造了集趣味性、體驗性于一體的教學情境 ,讓學生有機會 “親近云錦 ”。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等形式了解云錦 ,并開展云錦印象討論活動 ,說說自己印象中的南京云錦。接著 ,我介紹了云錦的歷史發展脈絡和相關的工藝及其經典作品 ,讓學生對南京云錦形成初步的認識。學生則小組合作討論 ,提出最想了解云錦文化的相關問題,如南京云錦是怎么做出來的 ,南京云錦的圖案有什么特色 ,古代為什么用云錦做皇帝的龍袍 ,南京云錦為什么被稱為 “寸錦寸金”,如何傳承和弘揚南京云錦文化 ,等等。最后 ,我布置探究任務 :各小組選擇從語文、歷史、地理、音樂等某一門學科角度切入 ,課后利用網絡、書籍等資源搜集相關資料 ,探尋云錦之美 ,為接下來的博物館研學奠定基礎。

二、研中 :理解云錦的文化內涵 ,探索云錦之美

南京云錦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在研學活動中 ,學生可以近距離欣賞云錦實物 ,認識云錦織造工藝,理解云錦豐富的文化內涵。本次研學活動,我設計了兩個任務驅動學生研究。

任務一 :探究南京云錦 “寸錦寸金 ”的原因

南京云錦博物館中有關于云錦的材料介紹,除了各種顏色的蠶絲線 ,還有金絲線、銀絲線、孔雀羽絲線等。實物材料旁邊貼心地展示了制作工藝簡介。例如 ,對金絲線的介紹是這樣的 :金絲線的制作非常煩瑣 ,先通過兩人 3萬多下的輪流捶打把金塊變成金箔 ,然后將其粘在一種特殊紙張上 ,壓緊拋光 ,最后裁成細條 ,剝出金線 ,和蠶絲相互纏繞 ,捻搓成金絲絲線。龍袍使用了大量金線。當學生近距離地觀賞到用金絲線織出的龍袍 ,不禁發出贊嘆。

在長 5.6米、寬1.4米、高4米的大花樓木織機上 ,兩位師傅的座位一上一下。下面的師傅在細致地理各種絲線。木梭子在絲線中來回穿梭。上面的師傅則在不停地提線和理線。他們配合默契 ,機器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音。當聽說兩人合作每天最多只能織出五厘米左右的云錦時 ,學生驚嘆不已 ,又敬佩不已,真切感受到了云錦織造的 “寸錦寸金 ”的價值。

任務二 :探究南京云錦 “逐花異色 ”的特點101

根據博物館講解員介紹 ,“妝花 ”工藝被選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是云錦工藝中唯一不能被機器取代的傳統純手工工藝 ,也是云錦織造工藝中最為復雜的類型?!皧y花 ”紋樣,是指在某種顏色的緞地之上織造出五彩繽紛的彩色紋樣 ,它的特點是色彩絢麗豐富 ,配色多種多樣。在解說員的引導下 ,師生一起欣賞陳列的手工妝花云錦面料 ,其中一塊面料中織滿了各色牡丹 ,每朵牡丹花瓣都有兩到三種顏色織出的漸變效果。一件妝花織物 ,花紋配色可多達十幾種乃至二三十種 ,絲絲入畫、繁而不亂、統一和諧 ,流光溢彩。

在繼續探究南京云錦的圖案、色彩之美的過程中 ,學生也對現代云錦工藝作品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如用云錦工藝創新制作的世界名畫《蒙娜麗莎》、用云錦工藝復制的國畫作品以及用云錦制作的家居飾品等。學生通過研學活動手冊中的研學任務單記錄對云錦的觀察和理解。

三、研后 :傳承和發揚云錦文化 ,展示云錦之美

云錦博物館的研學之行讓學生感受到了南京云錦作為傳統文化瑰寶的意義與價值。如何傳承和弘揚南京云錦文化 ,讓 “寸錦寸金”的南京云錦走進現代生活 ?

我組織學生用云錦團花紋樣來裝點身邊的生活物品 ,在筆袋、書籍封面、水杯、筆筒等物品表面畫上美麗的云錦團花紋樣。在繪畫中 ,學生對云錦圖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設計完成后 ,我們舉辦了一次 “南京云錦點亮生活 ”的美術作品展 ,組織全校師生欣賞 ;利用學校微信公眾號 ,開展 “網上云錦設計評選大賽 ”活動 ,讓全校師生關注和了解云錦 ,讓學生生活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聯系更加緊密。

在這次 “探尋云錦之美 ”博物館研學活動中,我將趣味性、互動性、實踐性融為一體 ,要求學生不但實地了解南京云錦的工藝之美和圖案之美 ,還要探究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內涵。我布置了錄制視頻的任務 ,請各小組的講解員介紹云錦 ,視頻內容會在全校大屏滾動播放宣傳。有小組從語文學科的古詩詞、曹雪芹的《紅樓夢》中提到的南京云錦入手 ,做了如下講解 :

江“南好 ,機杼奪天工??兹笂y花云錦爛 ,冰蠶吐鳳霧綃空 ,新樣小團龍?!蹦阒肋@首詩指的是什么嗎?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京云錦?!敖虾?”點明了云錦的產地,“機杼奪天工 ”則表現出云錦織造技藝的高超。傳說無數的仙女在天上織彩云 ,地上如仙女一般靈巧的織女才能織出云一樣的彩錦 ———云錦。我們熟悉的名著《紅樓夢》中也多處提到云錦 ,如林黛玉的 “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襖 ”,薛寶釵的 “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 ”,賈寶玉的 “江崖海水五爪坐龍白蟒袍 ”,勇晴雯病補的孔雀裘等。

學生將云錦文化與學科知識相融合 ,通過小組探究、搜集整理、匯報展示 ,在分享交流中拓寬了視野 ,提高了審美素養 ,也堅定了文化自信。

本次研學活動 ,將博物館資源與學校資源融通 ,對學校而言 ,有利于優化資源 ,提高課程品質 ;對教師而言 ,積累了很多關于博物館研學活動課程設計和開展的經驗 ;對學生而言 ,有更多機會親近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南京云錦 ,在傳統文化熏陶中感受文物之美 ,感知文化魅力 ,提升了對地方傳統文化資源的認同感和親近感。不過 ,目前所進行的博物館研學活動還屬于探索階段,課程活動體系還不夠成熟 ,積累的經驗也不夠豐富。在和博物館資源的利用和課程體系的設計上 ,我們還要加強與博物館等機構的合作 ,構建更加完善的博物館研學課程。

參考文獻 :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 [S].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2022:70.

(李菡,江蘇省南京市中華中學上新河初級中學。)

猜你喜歡
初中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
實現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初中美術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繡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探析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提高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個性化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