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中經典與時代矛盾的多元調和

2023-07-06 23:00葛夷辰
中學語文(學生版) 2023年5期
關鍵詞:語文教學

葛夷辰

摘 要 中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經典文學作品,學生對這些經典文學作品沒有太多興趣。教學經典和時代矛盾隨之產生,教師需要做充分的教學調研,正視經典文學與學生思想、現實的矛盾沖突,積極引導,作出更多恰當調整與合理解讀,讓更多學生能夠克服心理障礙,自覺接受經典,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關鍵詞 語文教學? 經典文學? 時代矛盾? 多元調和

中學語文經典文學作品的教學遇到許多現實問題。這些經典文學作品的誕生背景與當今學生生活認知距離較遠,學生生長在現代文化環境中,難以理解經典文學作品的內涵,特別是網絡文化的沖擊,消費文化、傳媒技術的廣泛滲透,學生接受到的文學信息更為現代,對學生審美價值觀也造成一定影響,在對待傳統經典文學作品時,學生反應往往比較冷淡。教師要對經典與時代矛盾進行多元調和,促使學生進入經典文學學習中,在親身感受和體驗中建立文化傳承意識和能力。

一、傳統文化與時代思想的調和

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說明經典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語文學科具有諸多歷史使命,傳承文化是責無旁貸的事情,教師要對傳統文化經典作品作深度研究,確定研學目標,對學情作客觀評估,以便作出針對性指導和調和,讓學生自然進入傳統經典文化的學習中。

《故都的秋》堪稱經典散文,其創作背景是學生不熟悉的,教師要從傳統文化傳承角度展開引導,組織學生對文本畫面、描寫手段、主旨情感等進行文學鑒賞。學生平時接受到的信息是多元化的,特別是網絡時代的到來,為學生提供廣泛的信息來源。古代的、近代的、中國的、外國的,多種信息的薈萃,對學生思想和認知帶來一定觸動和挑戰?!豆识嫉那铩贩磻尘笆墙F代的,學生對這個時期發生的事情有一些了解,但占有的信息是零散的,教師要借助媒體播放相關視頻,介紹背景資料,讓學生借助網絡搜集相關素材,參與到集體展示活動中。在信息展示環節,教師設計一些思考問題,組織學生現場做對話交流,課堂研學漸入佳境。

教師對學情有充分了解,推出信息搜集整合活動任務,要求學生借助網絡展開素材搜集,設計一些閱讀交流活動。學生從信息搜集過程中獲得學習啟示,自然形成研學熱情。雖然只是一個信息搜集任務,卻能將學生閱讀主動性調動起來,說明教師作出了適合的調和設計,成功激發學生參與主動性,傳統文化與時代思想的對接自然達成。

二、經典文本與社會問題的調和

經典文本與現實社會問題之間也會產生一些矛盾,甚至會給學生帶來一些困惑。教師要作好教學觀察,對學生閱讀疑問展開深入研究,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時代價值觀、不同群體社會教育環境的不同點作客觀分析和對比,引導學生進行多重對比學習,了解不同歷史不同群體的價值追求,不能人為地進行硬性對接。

《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的雜文,學生閱讀這樣的文本,很容易產生一些關聯性思考,甚至會出現一些觀念上的沖突。如:魯迅先生是民主斗士和革命戰士,面對時弊會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我們現實社會也會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果按照魯迅先生的邏輯,我們是不是要展開同樣的行動呢?教師面對學生的思想困惑展開思考和分析,并對不同歷史和社會背景作對比,讓學生理解魯迅精神的本質和內涵,魯迅先生是典型的愛國主義者,而當時白色統治,官僚是欺壓百姓的黑勢力?,F在社會已經沒有相似的歷史背景,國家政策都是惠民利民的。我們看到社會弊端時,需要用主人翁的身份,從更負責任的角度展開思考,而不是抱怨,更不能產生“抵觸”。學生根據教師引導和啟示,逐漸認識到歷史背景的差異,對文本內容和作者情感有了全新理解。

魯迅作品屬于經典范疇,教師對學生閱讀理解上存在的疑惑展開公開討論,為學生創造深度研學的機會。從學生反饋可以看出,教師解讀是比較到位的,學生能夠跨越時代進行對接性思考。

三、教學形式與現代藝術的調和

經典文本教學很容易陷入慣性思維之中,學生學力基礎、思想認知、審美趨向都帶有時代感,這樣很容易產生一些矛盾。教學形式可以隨時調整和改變,教師要做好教學自查自糾。學生對現代藝術形式比較熟悉,如何找到經典文學與現代藝術對接點,這是解決矛盾的關鍵所在。

蘇軾《赤壁賦》是一篇古代散文,采用“主客問答”形式展開說理。學生閱讀這篇散文時,不僅在閱讀文本、梳理文本、解析文本上存在一些障礙,對作者闡釋的道理也沒有太多興趣,自然難以引起閱讀學習主動性。教師針對這種學情,研究文本內容,組織學生解讀文本,梳理文言現象,掃除閱讀障礙,最后是設計現場演繹活動,要求學生創編課本劇,自行組合成表演對子。學生雖然對文本內容不是很感興趣,但對演繹活動卻是比較期待。教師任務下達后,學生都能夠快速行動,順利進入到演繹準備環節。教師深入課堂,對學生演繹腳本創編、演繹訓練彩排情況進行觀察、指導。經過反復編排訓練,學生課本劇表演順利展開,有助于深化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與人物思想的把握。

教師引導學生將文言經典作品改編成現代話劇、小品進行表演,直接對接學生感知體驗點,效果顯著。學生有自身的審美價值觀,對現代文學表現形式比較有興趣,教師要做好對應調研,及時做出調整和設計,促使學生主動進入到學習核心,在創造性學習和活動中建立學科認知能力。

四、文言文體與現代語言的調和

經典文學有比較固定的表現形式,古代詩詞歌賦有特殊的文體特征,學生閱讀這些文體的確存在一定障礙,自然會消磨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要作好教學設計和組織,推出更多靈活的學習方式,組織一些演繹、游戲、競賽、辯論等學習活動,對經典文本作仿寫、改寫、續寫訓練,創造對接融合機會,提升學生學習經典文學作品的興趣與熱情。

李清照的《聲聲慢》詞圍繞“愁”展開抒情,閱讀時會產生某種“矯情”的感覺,因為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其詩詞創作大多帶有“閨怨”味道,讀者對其情感表達難以形成共鳴,特別是現代高中生接受的信息比較豐富,對古裝劇也有一定接觸,相比之下,李清照的婉約風情顯得有些“保守”,自然不能建立認同感。教師要對學生思維特點作深度分析,結合這首詞的特點進行鑒賞,引導學生從憂國憂民角度感知體驗,從精美詞句方向展開討論,有助于學生找到閱讀切點,激發探究熱情。

教師針對古代文體特點和現代語言風格矛盾展開調和處理,為學生帶來積極閱讀啟示。學生從更高視角看待這首詞,對作者的認識也會更為全面。李清照詞風婉約,但她有崇高的理想,有憂國憂民的情懷,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李清照,她自然高大起來。還有精美的詞句,這也是一大看點,教師從語言鑒賞角度進行引導,同樣可以獲得相應的調和作用。

傳統文化具有經典屬性,學生學習追求時代色彩,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兩種目標追求出現矛盾在所難免。教師要作好深入的教學調研,對經典文本與時代思想矛盾情況作客觀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高中生有比較成熟的思想,教師結合學生思想傾向展開對應指導,使傳統文化經典的魅力展示出來,找到傳統文化經典文學與學生思想價值追求的契合點,促進經典與時代矛盾的有效解決。

[作者通聯:江蘇南通市小海中學]

猜你喜歡
語文教學
分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語文教學要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
語文教學中對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打造務實、創新、高效的語文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