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高段體育訓練中學練賽評一體化策略分析

2023-07-07 09:52張弢周健川
拳擊與格斗·上半月 2023年5期
關鍵詞:體育訓練一體化小學

張弢 周健川

摘 要:小學階段高年級體育教學改革要以學會、勤練、常賽為基礎,建立以體育知識、基礎技能、專項技能為一體的訓練格局。在傳統體育訓練模式下,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課堂訓練,對于課后訓練和課間活動的關注度不足,未能將體育訓練和練習、比賽和評價等環節融合,導致學生的興趣難以被激發,個性發展受阻。對此,本文提出“學練賽評”訓練模式,將體育訓練和訓練環節融合,旨在探索高效率的體育訓練之路。本文將對“學練賽評”的一體化內涵進行介紹,從小學高段體育訓練出發,探索一體化訓練的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體育訓練;學練賽評;一體化

1 “ 學練賽評”一體化分析

1.1“學練賽評”一體化的內涵

所謂“學練賽評”的一體化就是體育學習、體育訓練、體育比賽、訓練評價的融合應用,將其與學校的保障機制融合,訓練階段要注意時間、環境和場地等,評價環節要體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在研究當中,“學練賽評”就是基于核心素養理念,將小學高年級的體育學習、體育訓練、體育比賽和訓練評價四個環節相融合,打造高效的體育課堂,創新小學體育訓練模式。

1.2“學練賽評”的特點

小學高年級體育訓練,應用“學練賽評”訓練模式的特點如下:第一,創新傳統課堂訓練模式,將課內訓練、課外訓練相結合,確保學生在課外時間參加體育訓練的時間和次數,教師運用自身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課外活動的優勢,對體育訓練內容、練習方式、比賽內容等進行合理安排,強化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第二,一體化訓練形式多元化,訓練內容層次清晰,教師可以將課堂學習、體育訓練、體育競賽等進行一體化設計,為學生循序漸進地安排訓練任務,培養專項技能、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身體素質。第三,完善學校體育比賽管理體系,在一體化模式運用中,學??梢蚤_展常態化的體育比賽,利用比賽調動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比賽的快樂,在比賽過程中形成團結、進取、拼搏的精神,將體育訓練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第四,評價過程更為全面,應用“學練賽評”訓練模式,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掌握和體育技能的提升情況,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身體素質、健康狀態等方面進行全面測評。

2 小學高段體育訓練中“學練賽評”一體化策略的應用

2.1“學練賽評”一體化的應用原則

第一,結構性原則。小學高年級體育訓練不僅要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要注重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應用“學練賽評”一體化訓練,教師要注重學生結構化意識的開發和培養,解決體育課堂訓練問題。一體化模式的應用彰顯了生本理念,指導學生通過體育學習,在體育知識、技能之間建立完善的認知,讓課外活動、體育競賽等有機銜接,使學生掌握體育技能之間的規律和聯系,教師對學生的體育活動進行指導,解決以往體育課堂上“重教輕學”的弊端。

第二,全員參與原則。在“學練賽評”應用階段,教師可以安排常態化體育比賽,要求學生盡可能參與,從體育訓練的整體內容考慮,按照高年級學生技能發展規律,面向所有學生設置體育比賽制度,保證比賽收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學生參與比賽有助于其遷移體育知識和技能,將體育技能應用于實踐。無論是體育訓練設計,還是組織體育比賽,都需要教師根據全員性原則,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比賽,盡量保證所有人都能參與其中。

第三,科學設計原則?!皩W練賽評”訓練模式的重點是傳授學生體育知識和健康知識,培養體育運動技能,讓學生對于體育運動樹立正確的認識。一體化訓練模式基于學生發展規律,合理選擇訓練內容,設置訓練流程。教師應依托體育課程,進行學生行為、技能和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和培養,建立上下聯動的機制,讓訓練評價更加多元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2“學練賽評”一體化訓練模式構建

2.2.1 設定訓練目標

第一,認知能力目標。要求學生掌握運動、健身等方面的知識和方法,能夠預防運動損傷,對于青春期保健知識形成初步了解。在運動理論方面,學生要掌握特定的體育動作原理、技術要領、戰術概念、競賽規則等。第二,技能方面目標。在體育訓練過程中,了解運動技術和戰術原理,能夠運用所學戰術參與實踐活動,掌握基礎體能、專項體能等練習方法。第三,情感方面目標。通過訓練,調動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參加訓練活動或者競賽活動時,能夠形成勇于拼搏、自信勇敢和與他人團結合作的良好品質,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培養社會責任。同時,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還要正確看待比賽的結果,學會自我調節情緒,尊重對手,遵守規則。

2.2.2 選擇訓練內容

第一,體育知識,具體包括學生的生活方式、健康行為等。要求學生在學習以后能夠掌握保健知識,了解體育鍛煉常用方法,樹立常見疾病的預防意識,養成健康飲食習慣,了解食品安全知識,能夠預防運動損傷。第二,基礎能力,包括進行體育活動需要運用的跳躍、行走、翻滾、攀爬、投擲的能力。學生參與一體化學習和訓練以后,能夠形成靈敏、速度力量、柔韌、耐力和力量素質,教師根據學生對基本動作規律的掌握情況,選擇不同訓練的方式。第三,專業技能,涵蓋各種球類運動技能,如排球、羽毛球、足球和籃球等,還包括體操、田徑、武術、定向越野等技能。應用“學練賽評”訓練模式,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要體現出融合性的特點,將體育、智育和美育等融合,以學生體育興趣、訓練積極性等作為出發點,將體育學習和體育訓練、體育比賽以及訓練評價等工作相融合,讓學生既能夠學會運動技能,又能夠掌握健康知識。

2.2.3 設置訓練形式

從課堂訓練方面來看,設置訓練形式屬于一體化訓練的首要環節,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體育知識,并學會應用體育技術動作。在此訓練過程中,需要學生通過學習活動,對于體育知識和動作技能形成深刻的理解。教師可以選擇具有趣味性的訓練方式,基于傳統的示范講解,將探究式訓練、游戲訓練、小組合作等訓練方式融入其中。教師在課堂上重點為學生講解體育健康知識、體育技能原理、體育競賽規則、體育戰術運用等內容,將它們與基礎體能競賽結合起來,還要結合課堂學習重點,對課時內容合理分配,評價的設定要基于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培養,根據具體訓練情況做出調整,不斷提高課堂訓練有效性,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體育活動方面來看,活動安排是貫徹體育課程改革“勤練”的關鍵所在,活動設置是體育課堂的延伸與補充。當學生運動量逐漸增多的時候,其能力就會出現質的改變,從而真正掌握訓練技巧。在一體化模式應用期間,體育課外活動包括課間、課后等活動形式。從課間活動組織方面來看,教師要轉變以往的活動組織方式,根據班級和年級差異,劃分鍛煉區域,活動內容主要選擇基礎的體能練習,配合多樣化技術練習。教師還可選擇韻律操來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課后體育訓練活動,可以將班級分為活動小組,由教師為學生提供服務指導,輔助學生鞏固體育技能。在學生訓練階段,可以適當增加練習難度,側重于學生技能訓練,利用趣味化的體能練習,增強學生體能,為其專項技能的提升奠定基礎。

從體育競賽來看,比賽過程是獲取、鞏固體育技__能的過程,同時還能檢驗學生對體育技能掌握情況。體育教師可以根據體育訓練實際需求,合理組織體育比賽,保證全員參與,增強學生的運動體驗感。學??梢詫⒅芪逑挛缯n余時間作為體育比賽組織的專用時間,對一周的體育學習成果進行檢驗。在比賽形式的選擇方面,可以分為訓練類、趣味體能類、基礎技能類,確保比賽內容與教材內容之間高度一致,將比賽作為載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體能和技能水平。同時,在比賽的過程中,學生的人際關系更加和諧,團結合作能力更強,真正達到比賽促練和以賽代練效果,促進學校的體育文化建設。

從訓練評價方面來看,應用一體化訓練模式使評價形式更加靈活,可以選擇過程性評價,還可選擇即時性評價,或者總結性評價。教師根據課堂訓練、課外活動、課余比賽等環節,側重于訓練過程、訓練效果方面的評價。評價內容要契合高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對于其體育技能、健康知識和體育情感進行全面評估,了解所有學生的情況,找到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為后續體育訓練課堂活動、課后活動和比賽活動的優化和完善奠定基礎。評價的應用要具有診斷和促進作用,與訓練流程形成完整的體系,發揮評價的整合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根據知識、能力、行為、健康等方面將評價內容細化,選擇口頭測試、筆試、過程性評價、及時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自我評價、健康測試等方式,設置評價等級,保證評價環節的可操作性。

2.2.4 完善訓練方案

應用“學練賽評”訓練模式,訓練方案共有四個組成部分,一是體育學習,二是體育訓練,三是體育比賽,四是訓練評價。以上環節內容互動關聯、銜接緊密。體育學習根據學校體育課時安排,主要為學生講解體育健康知識、技術動作、體能練習、競賽規則體育戰術、技能考核。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應用探究訓練、小組競賽、游戲訓練等訓練方式,培養學生自學習慣,使其對動作原理和規律形成深刻的了解,明確體育知識和基礎戰術需要配合應用。

體育訓練包括課間活動和課后活動。課間活動每周一到周五上午第一節課結束以后開始,時間30 分鐘,學??蔀閷W生安排韻律操,提高其身體素質,或者選擇技術動作輔助練習,鍛煉學生基礎體能。課間活動根據班級分區進行,通過小組比賽、游戲、小組練習等方式完成。課后活動選擇在周一、周三、周五放學之后,活動時間60 分鐘,重點鞏固學生體育動作的掌握,復習戰術理論,訓練基礎體能、專項體能。課后活動將技能鞏固作為主要內容,配合難度適宜的組合練習,通過專項練習方式完成。學生利用課間活動和課后活動,對運動技能形成了初步了解,注重學生專項技能的培養。

體育比賽選擇在每周五下午課后進行,時間為60分鐘。根據體育訓練需求,設置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短跑等類型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夯實學生技能基礎,感受比賽的趣味性,培養其團隊合作能力和競爭意識,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訓練評價階段是根據以上訓練流程,圍繞知識、能力、行為和健康等方面進行的評價,反饋學生學習狀況,幫助其掌握體育運動技巧。

2.3“學練賽評”一體化訓練保障機制

保障機制的建立是一體化訓練順利實施的軟環境,如果缺乏,就難以保證訓練效果。從政策和制度上來看,教師要在“教會、勤練和常賽”的基礎上,系統化實施學校體育訓練,將課外體育的活動方式加以完善,建立常態化比賽機制,讓課堂體育、課外體育、競賽活動緊密結合。教師針對一體化訓練要求,進行訓練內容的合理設定,妥善處理課堂訓練、課外訓練、課余比賽之間關系,側重于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培養,激發其參與活動的興趣,根據學生表現給出合理評價。除此之外,學校方面需要在一體化訓練過程中提供場地、器材等方面支持,根據訓練需求利用場地,為一體化訓練提供保障。

課題項目:

本文系第14 期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課題“單元視閾下‘學、練、賽、評一體化的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2021JY14-L38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潘巧燕. 健康中國視域下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現狀及策略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22,12(34):165-169.

[2] 羅霞. 新時代小學體育訓練的實踐方向與優化路徑[J]. 教育科學論壇,2022(31):41-43.

[3] 王有余. 小學體育訓練中的“賽”的價值及其訓練建議[J]. 田徑,2022(6):80-81.

猜你喜歡
體育訓練一體化小學
體育訓練教學中的平衡發展
營養健康與體育訓練結合的思考
青少年體育訓練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克里米亞完成入俄“一體化”
緊貼實戰落實《大綱》要求推進航空體育訓練創新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