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知識視野論析

2023-07-10 06:06陳愛香
教育教學論壇 2023年18期
關鍵詞: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

[摘 要] 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知識視野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時事政治和教育教學等知識,有助于提高教師影響力、增強學生獲得感、提升課堂吸引力?;诮處煹鸟R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有待深化、哲學社會科學知識與自然科學知識有待延展、時事政治知識亟待推進、教育教學知識尚待豐富的現狀,教師拓寬知識視野應立足課程制高點以增強拓寬知識視野的責任、研究學理規律以掌握拓寬知識視野的規律、依托教學實踐以增創拓寬知識視野的契機和借助外在勢能以積聚拓寬知識視野的動力。

[關鍵詞] 思政課教師;知識視野;教學知識;教學能力

[基金項目] 2023年度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青年教師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研究”(XSP2023FXZ018);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廳優秀青年項目“新時代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20B063)

[作者簡介] 陳愛香(1984—),女,湖南長沙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長沙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教師隊伍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3)18-0029-04[收稿日期] 2022-10-26

高校思政課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培養大學生的政治素養、思想觀念、道德品質、法治意識的關鍵課程。博大精深的教學內容,對擔當教學主力軍的思政課青年教師的知識視野提出了高標要求。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政課教師視野要廣,要有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1]。這為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加強理論武裝以做好做強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工作,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提供了具體遵循。

一、學理哲思:新時代高校教師知識視野的價值意蘊

視野,即思想或知識的領域。思政課教師的知識視野,微觀上是對思政課教師具體專業知識的要求,即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廣泛涉獵其他哲學社會科學以及自然科學知識;宏觀上是要求教師具備有效教學的綜合知識體系,涵蓋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時事政治和教育教學等知識,是教學內容知識和教學組織與實施知識的統一體,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增強學生的學習獲得感和提升課堂教學吸引力。

(一)優化教師綜合素養,提高教師影響力

教師影響力是教師教育教學實踐中,激勵或改變學生心理與行為的能力,源于教師的知識視野、道德品質、才華能力、感情因素等綜合素養。鑒于思政課教學內容廣泛,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黨建、黨史、國史、國情、黨情、民情,決定了教師影響力的提升有賴于寬廣的知識視野。首先,知識視野能夠賦予教師渾然自成的理論自信?!坝宋鹨?,必先自信”(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三回》)。教師要擁有寬廣的知識視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真學真懂真信真行,才能解決學生的問題并直面難題,講清其所以然,廓清學生思政認知;教師還要博古通今,做到思想有境界、語言有魅力,并具備立足學生視角,尋覓有效教學策略的仁愛舉動,拉近師生距離,引領學生自覺擔當復興大任。

(二)滿足學生主體需求,增強學生的學習獲得感

人的行為總是在心理需要或動機的支配下形成的[2]。學生主動接受學習的關鍵在于對教學有需求,或者教學能夠滿足其內在需要,并且經過學習產生了強烈的獲得感。但在大班教學模式下,學生成長環境、知識基礎、認知能力、思想觀念、品德修養和行為方式具有差異性與動態性[3]。教師知識儲備充足,才能在關注知識本身的教學行動的基礎上,有更多精力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如果只著眼于他教給學生的知識,就無法觀察學生的情緒和興趣,無法注意學生的腦力勞動和注意力的狀況[4]。此外,教師具備多層次、多序列的知識視野確保了教學的多樣化供給,有助于最大化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三)展現真理價值魅力,增添課堂教學的吸引力

內容為王,真理的感召力決定了藝術的感染力[5]。教學吸引力在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透徹領悟,真切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真理在引領人們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過程中的價值與魅力。價值的充分論證是展現真理魅力的前提條件,取決于教師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信息化社會尤其如此。因此,教師只有擁有完備系統的知識體系,才能掌握深挖歷史、對比國際、聯系生活的方法,徹底講清真理背后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深化學生對真理的淺層認識、破除學生對真理的錯誤認知,賦予真理活的生命力,向學生展現真理巨大的價值魅力,教學才能富有吸引力。

二、問題省思:新時代高校教師知識視野的現實狀況

為了針對性地探尋教師高效拓寬知識視野的途徑,我們從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時事政治、教育教學等知識的熟悉程度、更新頻率,以及各類知識對教學需求的滿足度等方面分析青年教師知識視野的現狀。

(一)精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有待深化

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是教師傳道的基本前提,缺此,思政課教學勢必淪為一場膚淺空談,正如不了解善、惡、道德本質等根本問題而進行修身教學一樣,是一種虛偽的教學[6]。筆者在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教學發展現狀調查中發現:有86.6%的教師認為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很熟悉”或“熟悉”,熟悉程度在各種知識中占比最高,表明他們具備較為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但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熟悉程度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滿足其教學的程度并不相匹配,只有59.9%的教師認為其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能夠很好地滿足教學,約有40%的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經典的理解與掌握淺顯化,對理論本質掌握不深入,理論運用生硬,對思想理論領域斗爭的尖銳性和復雜性形勢估計不足,避難就易,不能迎難而上,弱化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魅力。筆者在調查中發現,教師及時更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比例僅為21.4%,可見,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有待積極深化。

(二)廣博的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知識有待延展

要讓通曉學校教學大綱成為教師學識中最基礎的東西,只有當教師的學識比教學大綱的范圍廣泛得多時,他才能成為教育工作真正的巧匠、藝術家和詩人,即廣博的知識決定了教學的藝術性[4]。馬克思主義涵蓋了人類社會諸多科學問題和人文現象,教師尤其要透徹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教學才能旁征博引以增強對理論的闡釋力和說服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性。但筆者在教學知識現狀調查中發現,教師對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知識熟悉程度和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知識滿足教學程度的比例分別為68.8%和50.6%,在所有知識中占比最低,這表明教師拓展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知識的形勢在各類知識中最為緊迫,導致其專業視域狹窄,無法運用大量生動的典型事例和歷史資料,深入淺出地講授教學內容,課堂教學不夠生動形象,削弱了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教學知識調查結果顯示:“總是更新”的教師比例為19.6%。這說明教師對豐富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知識重視不夠。

(三)前沿的時事政治知識亟待推進

在信息化社會,學生總是在對比國際與國內情況時產生疑惑,想要講清這些疑惑,教師必須了解最新的時事政治知識,全面掌握國內外事實、案例、素材,才能在比較中為學生答疑解惑,引導他們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正確看待外部世界,在批判鑒別中明辨是非。當前教師總是更新時事政治知識的比例為34.1%,明顯高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21.4%)、教育學知識(16.0%)和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知識(19.6%)的更新比例,這表明教師對及時更新時事政治知識持認同態度;并且教師對時事政治知識的熟悉程度和時事政治知識滿足教學的比例分別76.8%、56.1%,僅次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表明教師已將時事政治知識作為教學不可或缺的補充或專業知識。但更新的整體比例還比較低,與理論創新進課堂、進頭腦的速度有一定的差距,致使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理論脫離實際、無法根據國情與社情靈活運用理論或廣泛運用社會實踐案例展開理論論證等,時事政治知識亟待推進。

(四)系統的教育教學知識尚待豐富

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社會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的通曉以及是否善于在實際中應用[6]。系統的教育教學知識有助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遵循教學規律,創新方式方法,改進教學實踐,推動課程改革創新。依據思政課青年教師教學知識調查結果,當下,教師總是更新教育教學知識的頻率在所有知識中占比最低(16.0%),表明教師豐富教育教學知識的意識與行動最為缺乏,與教學具有強烈的教學學術性而要求教師懂得系統的教育教學知識,以加強教學研究與創新,形成了顯著差異;此外,教師“很熟悉”或“熟悉”教育教學知識和教育教學知識滿足教學需要的比例分別為73.0%、51.2%,略高于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的比例,表明教師缺乏豐富教育教學知識的意識,導致教師的教學理念尚顯薄弱,教學應變能力與課堂組織能力不強,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的能力弱,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未能兼顧學生特征,導致學生接受興趣不高[7]。

綜上所述,教師的知識視野與新時代思政課對教師知識素養的高標要求之間尚存差距,制約了教學效果。主要原因為:信息技術帶來知識獲取的便捷性,導致教師缺乏有目的、有計劃地拓寬自身知識視野的意識與習慣;思政課龐大的教學知識體系與教師個體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知識拓展力不從心;教師對知識及其拓展規律研究不夠,缺乏高效拓寬知識視野的方法與策略,使知識拓展效率低下。

三、實踐篤思:新時代高校教師知識視野的拓寬路徑

新時代高校教師知識視野拓寬是教師專業化活動,基于教師知識視野及其拓寬的現狀與原因分析,思政課教師要通過增強責任、掌握規律、增創契機、聚集動力等方式,著力拓寬知識視野,扎實打牢理論功底,深入做好宣傳與闡釋工作。

(一)立足課程制高點,增強拓寬知識視野的責任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教學內容是鮮活社會實踐的總結與升華,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黨建、國情、民生,對教師的知識儲備與更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的知識視野是成功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內化為學生思想意識與道德品質的前提條件。為此,教師要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戰略高度,增強拓寬知識視野的責任意識,時刻具備知識不足的憂患意識和拓寬知識視野的謙虛態度,以應對社會實踐發展不斷向思政課教師知識廣博性與精深性提出的新挑戰,確保教學能夠揭示真理背后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幫助學生透徹理解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二)研究學理規律,掌握拓寬知識視野的規律

知識及其豐富發展有其內在規律性,教師掌握規律,才能在既定的時間與精力范圍內高效拓寬知識視野。首先,教師應基于知識的功能,有主次地拓寬知識視野,如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是教學核心內容,是發展和培養理論思維的關鍵,教師將其置于知識拓展的起點,并將其作為重點,有助于闡釋和理解最新理論成果和黨的方針政策。其次,不同知識有其最佳的豐富途徑,教師應在理論闡釋與宣講時,根據不同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既定知識基礎與結構采取最有效的途徑豐富所需知識。即有針對性地拓寬知識視野,如教學無法理論聯系實際時,教師應瀏覽網絡報刊上豐富的時政知識。最后,知識總是伴隨社會實踐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教師要依據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結合自身知識結構和教學任務,用好日常碎片化時間,在常規科研時間內,有計劃地拓展知識,確保理論創新及時進課堂、進頭腦。

(三)依托教學實踐,增創拓寬知識視野的契機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學問題揭示了教師知識的儲備情況,為其拓展知識增創了契機。當教師在教學中無法用專業理論或經典術語闡釋理論政策時,表明其要深入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當理論闡釋難以與現實對接時,表明教師缺乏人文社科知識、時政知識或民生知識。對此,教師首先要通過教學反思,客觀審視教學現狀,找到薄弱知識點加以強化;其次,要抓住教學科目、教學年級、教學對象等教學要素變動的契機,主動補充與這種變化相關的新知識,完善不熟悉但又制約教學效果的知識,確保理論掌握無盲點;最后,在信息技術使知識拓展已生活化的背景下,教師如何在知識的海洋中持續獲取有利于教學、自身和學生發展的有價值的知識,關鍵在于熟悉教學大綱和學生的知識基礎,使之成為評判所接觸的各類知識的價值依據,如此才能精準、高效地提升理論闡釋水平。

(四)借助外在勢能,積聚拓寬知識視野的動力

教師是拓寬知識視野的主體,但離不開外部力量的助推。首先,高校和院系要認識到教師知識視野是提高教學質量、創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抓手,要有目標、分階段做好教師知識視野拓寬的教育與動員,提升教師拓寬知識視野的緊迫感與積極性。其次,高校與院系要善于整合校內外有利于教師拓寬知識視野的各類資源與途徑。如廣開教師使用電子資源的途徑,為教師及時購買最新的理論讀物,針對最新理論成果開展教師研討會、學生宣講活動指導會、征集理論闡釋成果等,促使教師及時學習、研究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最后,高校與院系要針對教師知識視野現狀開展調研,在精準了解教師知識現狀及其拓寬困境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為其提供專業講座與培訓,持續助力教師拓寬知識視野。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13.

[2]楊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M].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77.

[3]陳愛香,姚利民,舒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學情分析能力及其提升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2019(3):68-73.

[4]蘇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長的談話[M].趙瑋,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29.

[5]劉同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亟須解決的五個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7):88-93.

[6]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主體論[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4):48-53.

[7]吳春雷.高校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職業發展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0):70-73.

Analysis on the Knowledge Vision of Young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CHEN Ai-xiang

(Institute of Marxism, Changsha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22, China)

Abstract: The knowledge vision of young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es the knowledge of Marxist theor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and natural science,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so on. It can help teachers improve their influence, make their classes more attractive and let students have more sense of gain.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where the Marxist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eachers needs to be deepened, the knowledge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and natural science needs to be extended, the knowledge of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needs to be promoted urgently, and the knowledge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needs to be enriched, teacher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the curriculum to enhance the responsibility, study the law of theory to master the rules, rely on teaching practice to create opportunities, and with the help of external potential energy to accumulate the power of expanding the horizon of knowledge.

Key words: young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he knowledge vision; teaching knowledge; teaching ability

猜你喜歡
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
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雙向兼任”機制的必要性
高校輔導員隊伍與思政課教師隊伍交流機制研究
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研究
新形勢下高校青年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必備素質
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暑期社會實踐的探索與思考
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與途徑
試論新時期定位思政課教師的三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