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2023-07-10 17:08周艷楊宇亮周穎杰魯春陽
教育教學論壇 2023年18期
關鍵詞:國土空間規劃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周艷 楊宇亮 周穎杰 魯春陽

[摘 要]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改革為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帶來新的契機和挑戰,針對既有人才培養模式難以適應國土空間規劃改革的要求,探索適應新型空間規劃的人才培養模式迫在眉睫。以云南師范大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為例,在剖析人才培養方案定位的基礎上,分析國土空間規劃轉型下人才培養模式面臨的現實困境,提出面向國土空間規劃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路徑,為豐富我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理論教育和實踐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國土空間規劃;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基金項目] 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多尺度視角下城鄉土地市場一體化對城市建設用地擴張的影響及其反饋機制研究”(42101278);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重大項目“‘智能+時代應用型本科高校全面學分制的改革與實踐”(2021SJGLX028);2022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數據賦能視域下高校教師智慧教學能力提升路徑研究”(2022YB0339)

[作者簡介] 周 艷(1986—),女,云南蘭坪人,博士,云南師范大學地理學部講師,主要從事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研究;楊宇亮(1974—),男,云南大理人,博士,云南師范大學地理學部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從事國土空間規劃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3)18-0101-04 [收稿日期] 2023-01-13

引言

2019年5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指出:“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保?]2020年8月,教育部高教司印發《關于啟動國土空間規劃相關領域教學資源建設工作的通知》,全面啟動國土空間規劃相關領域教學資源建設工作。全國高校積極響應國家空間規劃改革,北京大學在地理學下增設國土空間規劃博士點,南京農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開展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專業和學科建設[2]。目前,關于國土空間規劃與人才培養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與改革、課程教學改革、學科專業建設等方面,而人才培養模式則處于探索階段,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3-7]。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與國土空間規劃聯系密切,隨著國家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深入改革和編制工作的全面啟動,對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學科體系重塑及人才培養模式等提出了新要求[8]。國土空間規劃人才培養涉及多學科、多部門和多行業的協同配合,在現有培養模式下,學生的知識結構受學科背景約束,學生的核心技能與應用能力難以適應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要求[3]。因此,探索面向國土空間規劃的人才培養模式迫在眉睫。鑒于此,本文以云南師范大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為例,在分析人才培養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提出面向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的人才培養模式,為豐富相關專業的理論教育和實踐建設提供依據。

一、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定位

2018年,由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編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將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作為地理科學類之下的非師范專業,并對專業知識有如下規定:“立足于人文地理學各分支學科的基礎理論,結合城市規劃的技術路徑與基本方法,以人地關系理論為指導,掌握城鄉規劃專業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保?]由此可見,該專業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對空間秩序的構建有很高的要求。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的空間規劃教育長期以五年制為主,工科教育體系下的城市規劃或城鄉規劃專業的課程設置偏重設計技能的培養,即重視在一定范圍內人為構建空間秩序的能力,總體而言,容易忽略或輕視塑造人工秩序的人地關系這一結構性力量,對宏觀空間的整體性認知較為匱乏,難以應對新型國家空間治理思維下的空間規劃體系變革。因此,在以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為基礎的新的國土空間規劃框架背景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以其人地關系視角,具備天然的宏觀視野與整體認知框架的獨特優勢,能夠較好地適應空間規劃框架重構,其也應當加強工科背景下城市規劃專業的技能訓練,形成具有工科特色的應用型地理專業。

二、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的現實困境

云南師范大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前身為2008年設置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專業,2013年,該專業分為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兩個專業,并于當年開始招生。多年來,該專業立足地理學部的資源與地方需求,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隨著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深入改革,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難以適應新時代空間規劃體系的要求,面臨新的挑戰。

(一)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人才培養目標的針對性有待加強

2021版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愛國進取、創新思辨,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精術業、素質高、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掌握人文地理學與城鄉規劃專業理論和技術方法的研究型和應用型復合人才為培養目標。本專業學生在畢業后5年左右成長為在教學科研單位、政府行政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城鄉規劃、區域發展等與地理科學有關的科學研究和應用及管理的優秀專業人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較為準確,但目標較寬泛,針對“?!钡呐囵B目標還有待加強,以更好地適應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要求。

(二)課程設置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不足

本專業的課程設置分為地理學大類和城鄉規劃學大類課程。由于專業從屬地理科學的特征,主干課程設置偏重地理學,將“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遙感概論”“城市地理學”“城市規劃原理”“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區域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等作為專業核心課程。選修課則體現了一定的工科色彩,主要包括“城市建設史”“建筑學概論”“城市詳細規劃”“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等課程。此外,還開設了“計量地理學”“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等方法類課程。在2021版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中,土地方面的課程僅設有“土地利用規劃”一門,學生的知識結構難以滿足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要求。因此,為適應空間規劃體系改革,需不斷調整和優化專業課程體系。2022版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了“國土空間規劃”“土地資源學”等課程,課程體系設置逐漸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此外,“城市建設史”調整為“人居環境史綱”,強調了城鄉規劃的人居環境構建空間策略的特征,更能夠與人地關系的地理學本位匹配?!熬勐渑c民居”“云南民族文化”等課程,則對應云南復雜的人文地理環境特點,使課程體系設置既體現學科交叉融合,又體現地域特色,為培養帶有工科色彩、能夠服務地方的應用型及復合型專業人才提供了支撐。

(三)學生實踐能力有待提高

2021版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劃CAD”“城市規劃原理”“土地利用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詳細規劃”等課程均設置了實踐學分,但在具體教學中,多數課程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所占課時較少,尤其是“土地利用規劃”課程,由于沒有與課程相配套的機房,實踐教學主要通過布置作業,讓學生提交土地利用現狀圖、規劃圖、基本農田保護和空間管制等圖件,學生的專業動手能力相對較弱,需要加強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國土空間規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但在教學中,以“理論+案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為主,實踐教學環節仍然較為薄弱。在專業實踐課程教學中,人文地理綜合實習和城鄉規劃綜合實習主要以野外實習的方式進行,專業實習基本缺失,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待提高。

三、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一)優化人才培養目標

國土空間規劃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空間規劃轉向背景下,國家需要大量的復合型人才,這也對培養目標提出了新要求:學生應掌握規劃設計、土地科學尤其是國土空間規劃、人文地理學、景觀生態學等學科的專業知識。此外,綜合考慮云南師范大學的區位因素,對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進行優化:培養立足西南、服務西南,為西南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一定貢獻,具備人文地理學與城鄉規劃專業理論和技術方法,富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社會調查實踐經驗,擁有不同的空間規劃思維,能夠在教學科研單位、政府行政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從事規劃設計、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區域發展等與地理科學有關的研究型和應用型復合人才。

(二)構建與國土空間規劃課程體系相適應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國土空間規劃融合了地理學、土地科學、城鄉規劃學、環境科學、生態學等多個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目前,云南師范大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課程設置以地理類課程和工科課程相結合為主,在土地科學方面的課程設置偏少,2021年人才培養方案中僅有“土地利用規劃”一門課程。2022年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取消了“土地利用規劃”課程,增設了“國土空間規劃”課程,選修課中增設了“土地資源學”課程,學科體系設置不斷優化。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中,地理學和土地科學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學生的知識結構中有關土地科學方面的知識儲備相對較少,學生的知識結構受限,核心技能與應用能力難以滿足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要求。因此,在現有課程的基礎上,需要以“國土空間規劃”課程為核心,進一步增設土地管理學、土地信息系統、土地政策分析與評價等方面的課程,將國土空間規劃理論、方法、技術、政策、實施評價及監督管理等相融合,形成與國土空間規劃密切銜接的課程體系?;谥貥嫷恼n程體系,面向國土空間規劃的人才需求,提出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教學改革創新的理念和思路,構建與“國土空間規劃”課程體系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與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相適應的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

(三)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國土空間規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以“土地利用規劃”課程教學為例,在講授土地利用規劃的基本概念、相關理論、土地供需預測、居民點用地規劃、交通水利用地規劃、基本農田規劃和土地整治規劃等相關規劃及具體案例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土地利用基礎數據(脫密處理),布置作業讓學生繪制土地利用現狀圖、規劃圖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技能。國土空間規劃融合了土地利用規劃等相關規劃,涉及多個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導致學生目前具備的土地利用規劃技能難以滿足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需求。因此,2022版人才培養方案中增設“國土空間規劃”課程,替代原來的“土地利用規劃”課程,總學分2.5分(實踐學分1.5分),實踐學分占比有所增加?!皣量臻g規劃”課程教學中,在對學生講授相關概念、理論基礎、國土空間體系框架、具體編制程序、內容等的基礎上,結合目前已公示征求意見的國土空間規劃案例,進行案例分析,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提高實踐技能。云南師范大學需與云南省國土資源規劃設計研究院、昆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等承擔空間規劃編制的單位合作,搭建學生實踐學習平臺。通過實習,學生系統掌握了國土空間規劃專題研究、規劃文本編制及相關圖件繪制等綜合技能,提升了自身的專業核心能力。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增強學生的實踐技能和操作技能,形成兼顧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

(四)基于空間信息科學的國土空間規劃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與工科模式下的城鄉規劃專業相比,立足于地理科學的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具有空間信息科學的學科特色和匹配課程,能夠更好地對應國土空間規劃戰略性、宏觀性、系統性的基本特征,也能夠更好地反映國土空間規劃的科學內涵??臻g信息科學是順應時代脈搏的新興學科,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如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效率、促進公眾參與規劃、提升數據的應用價值等,對于規劃轉型下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一,基于空間信息科學背景構建新的知識結構,培養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獲取、分析、應用大數據的能力,形成大數據背景下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第二,空間信息科學與國土空間規劃密切相關,前者為后者提供數據支撐、技術支持平臺、決策支持等,在空間規劃中應用廣泛[10]。因此,需重點培養學生主動結合空間信息科學的思維與能力,更新學生的知識體系,并應用于國土空間規劃,形成與基于空間信息科學的國土空間規劃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

結語

國土空間規劃改革為地理學培養空間規劃人才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契機,推動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發展。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通過優化人才培養目標、改革課程體系、培養實踐能力、與地理信息科學相結合等方式,形成與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而培養復合型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A/OL].(2019-05-23)[2022-12-13].http://www.gov.cn/zhengce/2019-05/23/content_5394187.htm.

[2]黃夢石,肖少英.面向國土空間規劃的“城市地理學”教學改革研究:以河北工業大學城鄉規劃專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2(39):61-64.

[3]陳逸,周悅,黃賢金,等.中國國土空間規劃人才培養體系建設[J].自然資源學報,2022,37(11):2961-2974.

[4]楊永春,王梅梅,張薇.中國面向國土空間規劃的本科人才培養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21(6):9-14.

[5]武榮偉,李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驗類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大學:教學與教育,2022(8):137-140.

[6]黃賢金.構建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學科體系[J].中國土地科學,2020,34(12):105-110.

[7]趙映慧,左汶軒,姜博,等.面向國土空間規劃的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建設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22(2):24-31.

[8]孫施文,吳唯佳,彭震偉,等.新時代規劃教育趨勢與未來[J].城市規劃,2022,46(1):38-43.

[9]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49.

[10]項曉薇.地理信息大數據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運用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21(5):59-60.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Oriented to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ZHOU Yan1, YANG Yu-liang1, ZHOU Ying-jie2, LU Chun-yang2

(1. Faculty of Geography,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50, China; 2. School of Management,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Pingdingshan, Henan 467000, China)

Abstract: The reform of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major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As the exist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space planning, it is urgent to explore a new talent training mode adapted to the new space planning. Taking the above major from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listic dilemma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ransformation of space plann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path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riented to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major.

Key words: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major;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猜你喜歡
國土空間規劃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改革之路
村域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思考
明確國土空間規劃法律地位的必要性
市縣“多規合一”實現路徑初探
改革備忘
國土空間規劃對重點開發區域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改革創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