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學”線上教學的SWOT分析與思考

2023-07-11 15:34任宗玲李文彥劉小峰趙蘭鳳
科技風 2023年17期
關鍵詞:土壤學SWOT分析線上教學

任宗玲 李文彥 劉小峰 趙蘭鳳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當下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在線教育常態化、規?;l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本文以華南農業大學“土壤學”線上教學為例,采用SWOT分析法,梳理總結該課程線上教學的優勢、劣勢、外部機遇和威脅,探討未來“土壤學”線上教學模式的改進對策,以主動適應新農科建設和信息社會對高等農業人才培養的需求。

關鍵詞:土壤學;線上教學;SWOT分析;對策

隨著網絡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教學模式逐漸成為促進教育公平、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的有效途徑。2020年全國高校迎來了線上教學的高潮,作為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和資源環境科學專業重要的核心基礎課程“土壤學”,也嘗試了一個學期教育在線平臺上的線上教學。

“土壤學”與“地質學”“植物營養學”“植物生理學”“作物栽培學”“生態環境科學”“土地資源管理與利用”等課程密切相關,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起到先導性、基礎性作用[1]。該課程通過理論、實驗、野外實習教學的緊密結合,旨在為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糧食安全和品質、生態環境保護和整治、土壤資源高效利用等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指導。長期的線下教學過程中發現該課程理論知識點繁多,與實踐結合性強,囿于理論課時有限、教學方法單一等方面的問題,較難達到知識點交叉融合、理論與實踐相統一[2]。

此次的線上教學為傳統的“土壤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因此,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梳理線上教學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以及外部機遇(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進而探討未來“土壤學”教學模式的改進對策,助力教學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

一、優勢(Strengths)

(一)打破時空限制,方便學生自主學習

通過教育在線、中國大學MOOC等平臺,教師錄制上傳課程視頻或者在線直播,輔以其他軟件,解決了傳統課堂教學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問題。線上學習時間更為靈活,開放的資源可供學生隨時提前預習、復習回看,方便了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

(二)教學資源豐富,教學途徑多元

當前,在線教學資源十分豐富,許多平臺中已有的兄弟院?!巴寥缹W”在線課程及出版社的電子教材可校際資源共享,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同時,線上教學的活動設置類型及內容形式多樣,可圍繞課程教學知識點,進行實踐案例、交叉學科、思政等元素的拓展補充,組織在線討論、答疑、測評等,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彌補了線下課時不足、知識點松散及講解不透等缺陷。

(三)提升教師業務能力,促進教學發展

對于教師而言,線上教學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首先,為了圓滿地完成線上教學,教師必須學習掌握錄課、設置課程模塊、線上考勤及批閱等多種網絡應用技術,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技能和課堂把控能力。而且在備課過程中,教師還豐富了自身的教學資源儲備,提升了綜合教學業務能力。

(四)實現精細化、同步化教學管理

線上教學的各環節,包括考勤、討論、答疑、作業、測試等,都在平臺上留下記錄,方便教學分析,可以在課后隨時了解每位同學的學習狀態及進度,跟進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在期末教學歸檔時,這些教學記錄可在平臺系統中保存并導出,有效地實現了精細化、同步化的教學管理。

二、劣勢(Weaknesses)

(一)互動性差,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通過對2018級學生的“土壤學”線上教學結果發現,相比于傳統線下教學效果差強人意,考核時發現學生對課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不及線下教學。一方面,線上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的自律性,對于自律性弱的學生,教師難以及時互動交流,督促其學習。另一方面,由于準備不充分,線上教學模式對課程內容的展現與傳達主要依賴于PPT演示與語音講解,對于一些復雜的或實操很強性的內容,難以很好地表達,不利于學生理解,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二)過于依賴網絡技術設備及服務水平

線上教學的有效開展依賴于教學平臺及用戶終端的網絡設備配置水平。2020年大量課程倉促上線,出現平臺網絡擁堵掉線、卡頓延遲等現象。一些邊遠地區的學生,因網絡信號弱、流量受限等問題,學習效果受到影響。同時,線上教學也考驗了教師對該模式的接受程度及平臺操作等相關網絡技術的掌握水平。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適應新的教學模式,還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備課、錄課。而相關的教學管理政策并未合理考慮到線上教學的工作量,因而削減了教師的線上教學的積極性,影響到線上教學質量。

(三)線上資源良莠不齊,質量監控缺位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與自媒體的興起,線上教學資源爆炸式增長,且較多信息碎片化傳播,但優質系統化的資源建設不足。在“土壤學”線上教學備課過程中,教師需花費較多時間甄別網絡文章、視頻等資源的價值取向與觀念導向,且可能出現誤判。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會受到眾多碎片化的、斷章取義、質量參差不齊的網絡信息影響,干擾到教學效果與質量。同時,對于線上教學資源質量的評價、審核和管理制度仍未健全,線上教學環境仍需改善。

三、機會(Opportunities)

(一)教育信息化的國家政策導向

2010年7月國務院正式發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支持和發展教育信息化,第一次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開啟了我國教育發展的新階段。隨后,教育部相繼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2012)、《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2015)、《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2016)、《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2017)、《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2018)、《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2019)、《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教學管理的若干意見》(2022)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中明確指出高校要積極建設線上教育資源[3],深入推進我國高等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組織形式等的創新改革,促進高等教育的優質化和公平化發展。

(二)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支撐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2019年6月我國正式進入5G時代。網絡技術的進步和升級,為在線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基礎保障;電腦、智能手機、Pad等電子設備普及,為在線教學的開展提供了硬件支持;愛課程、學堂在線、雨課堂等一系列平臺,為在線教學的開展提供有效途徑和豐富資源。教育信息化是當下教育發展的新趨勢,而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則為在線教育常態化、規?;l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增長的在線教育市場需求

2020年以來,線上教學已成為當前必備的教學模式,學生和家長都已經逐漸接受并適應了這種教學模式,并逐漸發現其優勢所在。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以及靈活的線上互動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創造性思維和探索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滿足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因而逐漸受到學生和家長的關注和認可,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張。因此,恢復線下教學后,仍有大量學生登錄我校教育在線平臺上開設的“土壤學”課程,至今已被訪問11468次,選課學生約200人,在線討論互動197次,教學反饋效果優良。

四、威脅(Threats)

囿于線上教學互動性差、信息傳遞有效性不足、網絡技術設備及掌握水平參差不齊、線上教學質量監管缺失等原因,線上教學面臨最大的威脅就是教與學的質量問題。從授課角度來看,教師對線上教學的適應性,能否快速熟悉線上平臺使用和掌握線上授課技巧,保障授課內容有效表達和課程互動效果,均會影響到授課質量。2020年“土壤學”在線課程匆忙建設,任課教師花費大量精力學習線上平臺操作、搭建課程建設框架、錄制課程視頻。經過一個學期的準備和上線運行后,逐漸發現線上課程不僅僅是簡單地將線下教學的內容搬到線上,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這些均需要時間來建設、優化、完善,不可能短時間內達到線下授課的成熟狀態。從聽課角度來看,在線學習容易注意力分散,加上無法實時有效互動,大部分學生自律性不強,學習效率不高。加上線上教學無法開展實驗及實踐課程,理論與實踐脫節,更加影響了學習效果。通過2020年“土壤學”線上課程選課的48名同學平時考核和期末考試結果發現,線上準時簽到率平均約90%,線上作業按時完成情況平均88%,考試答題暴露出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程度不如線下教學。

五、對策

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進入2.0階段,現代教育與信息技術將高度融合,線上學習也將成為大學生未來學習的新常態。在此背景下,作為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和資源環境科學專業核心基礎課,優質“土壤學”線上課程建設也勢在必行。通過2020年春季學期的“土壤學”線上教學的SWOT分析,我們發現線上教學模式雖有弊端和挑戰,但是也有其巨大的優勢和機遇,應該因勢利導,調整策略、認真打造、優化創新,從組建線上教學團隊、建設和完善線上教學資源庫、提升教師線上教學技能、落實制度激勵等多個方面,推動“土壤學”線上教學水平的進步,促進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與普及。

(一)組建線上教學團隊,建設和完善線上教學資源庫

線上教學不僅僅是簡單地將線下授課錄制下來,放在線上平臺上,而是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化技術優勢和豐富資源,在基礎教學之上,將不同領域和維度的知識交叉融合及拓展延伸;設計和優化課程內容和結構,搭建平臺課程框架和學習單元;建設線上教學資源庫,包括教學視頻、課件、試題、討論區話題及擴展性學習資源等;通過案例式、項目式教學等方式[4],啟發與引導學生參與線上互動,促進提升學習效果;根據線上教學的過程反饋及結果考核,同步調整完善線上教學平臺建設。而這些工作僅憑授課教師個人在短期內是無法完成的,因此我們組建了一支由6名有著豐富線下教學經驗的教師組成的線上教學團隊。

在教學經驗豐富的團隊負責人牽頭及指導下,明確整體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將原有的“土壤學”課程大綱按模塊劃分為土壤化學、土壤物理學、土壤生物學及土壤地理學四大模塊,由研究領域最接近的老師分別負責相應模塊的教學設計。多次互相討論、演練,集思廣益,豐富教學素材(包括思政元素、應用案例、學科交叉案例等)和教學內容,明確知識點之間的交叉銜接與授課順序,糾正教學中的錯誤及不當之處,思考探索了線上教學創新之路。最終通過團隊的齊力協作,共同重新打造了“土壤學”線上課程。

(二)提升教師線上教學技能,制定保障激勵制度

優質線上課程的建設對教師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有必要積極主動地開展線上教學技能學習。同時,高校應抓住這次教育變革的契機,升級網絡技術設備和采購線上教學平臺資源的同時,組織網絡技術相關培訓,使教師充分掌握線上教學方法、組織形式、手段技巧等方面內容;線上教學團隊中青年教師主動多承擔網絡技術方面的工作,協助老教師更好地完成線上授課;采取激勵措施鼓勵教師開展線上教學建設,制定并完善線上教學監督及質量評價體系,加強對教學內容及質量把關,全面助力高等農業教育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為了支持線上課程建設,我校開展了一系列線上平臺培訓課程,并建立了相應的技術交流群,方便教師及時解決線上教學技術問題。團隊中青年教師積極參與了相關培訓,并在教育在線平臺上嘗試搭建“土壤學”在線課程。隨著不斷嘗試,教師們感受到了線上教學的優勢所在,普遍認識到了建設線上課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于是“土壤學”教學團隊向學校申請立項了在線課程建設項目,在課程設計、錄制、剪輯等方面獲得了大量的專業人員、技術、場地、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同時,學校不僅將線上課程建設項目納入了年度工作量考核,還對線上課程團隊及成員給予榮譽等方面的鼓勵,大大提高了教師開展線上課程建設的積極性。

結語

線上教學是適應時代變革的教學方式,其優勢大于劣勢,不僅可以作為線下教學模式的有效補充,還可為傳統的農業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提升提供良機。首先,我們要正視線上教學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完善線上教學資源,健全線上教學管理體系,積極準備教學內容。其次,我們要遵循“土壤學”專業特點,合理設計教學環節和內容,融入實踐案例和思政元素等,注重學生評判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以及知識交叉融合及拓展延伸的能力訓練,開展內容形式豐富、質量有保障的“土壤學”線上教學。

參考文獻:

[1]谷思玉.農學專業土壤學教學質量的探討[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7(2):9395.

[2]蘇雅樂其其格,范富,馬玉露,等.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主干課程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的創建[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0(4):329332.

[3]于瀟.數字時代高?;旌鲜浇虒W改革的SWOT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2,38(01):107112.

[4]陳立新,朱永林,喬璐.林學專業“土壤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9,7(4):112114.

基金項目:華南農業大學校級教改項目《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的資科專業〈土壤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G20095)

作者簡介:任宗玲(1984—?),女,漢族,安徽馬鞍山人,博士,副教授,從事土壤學教學研究。

*通訊作者:趙蘭鳳(1978—?),女,漢族,山西原平人,博士,高級實驗師,從事土壤學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土壤學SWOT分析線上教學
《土壤學報》2019年度優秀研究論文
《土壤學報》2016年度優秀論文評選揭曉
“互聯網+”背景下中國飲食文化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
線上教學發展狀況與虛擬社群維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混合式教學探討
基于文獻計量學分析2016年環境土壤學研究熱點
海南發展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SWOT分析
P2P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研究
企業運營管理與財務戰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資源發展戰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