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人才培養背景下綜合實踐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潛能的激發

2023-07-11 16:07牛建會王海超呂天舒許樹學
科技風 2023年17期
關鍵詞:社會實踐新工科創新創業

牛建會 王海超 呂天舒 許樹學

摘?要:新工科建設是教育強國建設的引領力量,是面向國家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為了加強地方工科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本文針對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了地方工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主要受創業者本人、學校和社會三方面主要因素影響,闡述了綜合實踐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內在聯系,提出了改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素質的發展對策,尤其是從高校如何利用好社會實踐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使其成為引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推動力。

關鍵詞:新工科;大學生;社會實踐;創新創業

新工科建設正在進入朝氣蓬勃的上升階段,是從百花齊放到茁壯成長的新階段。新工科建設從天津大學的“天大方案”到電子科技大學的“成電方案”再到華南理工大學的“F計劃”這些政策全力推進、日新月異充分體現新工科建設的生命力,對國內外教育界、產業界的未來走向產生了極大影響。但根據教育部最新的數據顯示,僅僅2021年,大學的畢業生就已達到909萬人,再加上還有很多回國就業發展的海外留學生,這使得畢業生就業問題更加困難。在這種背景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愈發重要,激發學生創新創業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些矛盾問題。

一、現狀分析

自2019年以來,畢業大學生就業質量產生了很多“變化”。首先,在工作滿意度方面,大學畢業生工作滿意度水平出現明顯下降,很多畢業生剛入職就有不滿意的想法,大學生雖然能找到工作,就是找一份讓自己滿意的工作還是比較困難的。其次,就業結構方面,大學生畢業就業選擇發生了明顯改變。與之前相比,現在畢業生們選擇繼續學習深造的學生比例大幅提升,大量的應屆生選擇專升本、攻讀研究生;進入普通單位就業尤其非公企業如公司、工廠、設計院等工作的應屆生比例明顯下降;選擇進入體制內、有穩定收入的單位就業如公務員、事業編制的比例小幅增加[1]。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影響因素

(一)學生個人因素

學生們缺乏創業興趣,覺得創業對自己來說十分遙遠,對學校開設的雙創課程也以一種不認真的態度對待[2]。一些大學生并沒有真正認識到開展社會實踐的目的和意義,他們被動地參加寒暑假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參加實踐只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得到一個合格的分數不至于掛科,或是為了在綜合測評中加分,從而在獎學金評定中得到一些優勢,不知道社會實踐對于自身素質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有幫助,不理解學校和老師的良苦用心。

大學生創新創業缺乏目的性,這意味著學生創業沒有方向,這也是當前大學生創業率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3]。當國家出臺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后,這些大學生因專業能力水平不高、對市場環境不了解,沒有形成創業的理念,即使踏上了創業之路,也因為專業基礎不牢,對自己的公司定位不準、對公司經營管理等方面沒有充分認知,導致不能獨立完成創業項目支撐自己創業之路走下去。雖然有遠大的創新創業夢想,卻沒有與之匹配的創業能力。

(二)學校因素

學校的原因也占很大部分,創新創業的教育是一個涉及制度、人員、平臺等多方面的復雜系統,創新創業教育主體和高校與學生、高校與政府、高校與社會、學生與社會等多個方面密切相關[35]??梢哉f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與高校和學生有關,還與社會和國家政策密切相關。在畢業生就業不容樂觀的形勢下,引導學生走上創新創業道路無疑是解決問題的最優解。然而,部分高校對開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等工作不重視,沒有科學的、系統的雙創課程體系,更沒有配套的項目孵化平臺,從而導致很多在校大學生也忽視了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內容,學生得不到指導,或者只是簡單的理論皮毛,最終導致這些大學生沒有形成創業意識。還有部分高校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的主講教師主要是擔任行政工作的老師,并沒有實際的創業實踐經驗,同時也缺乏足夠的知識儲備,在開展創新創業、職業規劃實踐相關內容的教學時,只是以教材理論內容為主重點在理論講解而不是實際創業案例講解,沒有案例分析比對,提供不了創業實踐側的指導,導致課程理論與實踐分離。

(三)社會方面因素

在國家、高校和社會的大力推動下,大學生們的自主創新和創業的意識有明顯的提高,創新的成功率每年也有了大比例的提高,表明當前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新和創業能力的培養發展的潛力還是很大的[68]。怎樣才能把這種潛能真正激發起來,需要我們認真思考。

地方工科高校教育主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使學生畢業后可以獨立勝任崗位工作需要,地方工科高校一直以來堅持的教育方向是能夠為企業、為社會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就目前形勢來看,這樣的培養理念與現在就業形勢不符,以往的高校教育并沒有重視在大學生的思想中培養創新創業的意識,導致在學校的引導下,大學生雙創跟不上時代腳步,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強,創新意識不高,創業成功率較低。

學生創業資金不足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大學生有了要有切實可行的創新創業項目可以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了,但卻發現自己不僅需要自身實力硬,還得有充足的創業啟動資金和必要資源。前者要求大學生利用在大學的時間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但創業資金就需要家庭、學?;蛘呱鐣闹С植拍軐崿F,二者缺一不可。在王章豹等[9]進行的相關調查問卷中顯示:理工科大學生對于“希望得到政府多方面的創新創業政策支持”這一問題有超過一半的學生選擇肯定;“希望提供創新創業資金”,有50%的學生選擇是;“設立專業化的管理、服務和中介機構”,選擇“給予稅收”“銀行貸款”“審批手續等方面的政策優惠”的學生也有30%左右[9]。但從實際情況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社會參與度還不夠,例如,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創新創業活動存有偏見,對其創業實踐不看好,更希望孩子畢業后能進入國有企業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不愿提供太多的資金支持,這就導致大學生難以從家庭中獲得創業的第一桶資金;社會輿論和大眾媒體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宣傳引導不夠,大部分人都不重視大學生創業,不想輕易支持學生創業。

三、綜合實踐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

推進新工科建設,要持續優化新工科教育教學設計。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學習和探索式學習。創新創業教育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理論在高校教學中體現,而實踐主要在實踐課程方面,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高校要為大學生安排2個學分的實踐教學課程,實踐課程不僅能對在校大學生專業知識進行橫向培養學習,具有讓學生從專業理論知識走向實際工程應用,縱向加深學習培養專業素養,而且還能鍛煉學生的心理能力,具有為學生走向創新創業的過渡準備,增強他們的就業競爭優勢等多方面意義。

以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專業為例,按照培養計劃的安排學生會進行金工實習、測量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及畢業實習等與學生專業密切相關的實習課程,作為培養考查學生的重點,在實習過程中可以接觸到實際生產過程,讓學生可以提前接觸到自己的專業,而對專業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為創新創業奠定基礎。

此外,學校還安排了一些志愿服務、助教、助研、助管等工作,學生既鍛煉了能力,又奉獻了愛心。此外有些學生做在校勤工儉學、校外家教輔導等社會實踐活動,除了獲得一定經濟收入之外,可以鍛煉學生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然而,更多的大四學生則是愿意選擇與專業相關的單位實習,在實習的同時,學習更多更深層次的專業知識,提高自身專業素養。

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則[10]。大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增強自身專業素養的同時,不僅可以從中學習到關于行業更深層次的知識,以自己的角度發現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發現創新點。這不但可以使學生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奉獻社會,而且也增加了一個創業者對行業發展走向的關注度。

四、提升學生雙創能力的方法

首先,學校方面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拓寬創業孵化平臺覆蓋面。著重增加實踐性的教學安排,讓課程面向全體在校生,同時社會實踐課程與創新創業理論課程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形成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統一。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發展建設要在教學體制構建、學生自主教育、核心價值培養、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創新創業等方面共同開展,優秀的教學體制是實現學生教育的前提,教育好學生是培養學生成才的關鍵,學生成才有能力有抱負是完成創新創業夢想的基石。因此,增強社會實踐教學比重,讓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與動手能力,是促進雙創體系發展的必由之路。

其次,社會方面對創新創業扶持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更多的支持[11]。政府方面把已出臺的資金扶持政策、各種創業優惠減免措施加以深化落實或為大學生創業出臺更多相應政策,讓大學生創業者不必為創業資金擔憂。同時資金來源要多元化,除了自籌資金外,還可以找金融機構和社會力量的支持,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優惠政策??梢杂上嚓P單位牽頭開辦針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大賽,以專業的角度進行評比,為優秀的創業項目頒發獎勵及資金支持。高校加大資助措施,獎勵那些有態度有想法的優秀創業者,激發大學生的創業和創新精神。

最后,學生要發揮好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要利用好學校開展的創新創業課程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的同時利用綜合實踐的機會,找到自己的創新點,激發自己的興趣,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實現自己的創業理想。

以河北建筑工程學院為例,學校的創新創業指導中心提供了30節免費的職業生涯規劃、創新創業、就業指導等相關的視頻課程。課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實行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協同。創新創業課程內容更聚焦社會發展方向,以國家發展規劃為導向,做到了明確職業生涯規劃具體步驟,構建獨特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倡導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綜合全面地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在高校職業生涯規劃、創新創業、就業指導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怎么引導學生去建立自己的專業發展主體意識,在這一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從“為什么要開展創新創業”“生涯規劃是什么”“如何開展創業活動”這三個方面入手去引導學生。指導老師為學生未來職業走向、自主創新意識、自我素質提升提供幫助,同時還能讓學校低年級同學盡早了解專業,發現自己優勢。對于有想法的高年級同學,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主動去接觸個人理想和找到圓夢的方法,了解當前就業的新導向和就業前景,樹立自己的就業價值觀,促進畢業生滿意就業。

結語

在新工科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應廣泛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教育活動,努力讓50%以上工科專業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真正地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黎昔柒,易顯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要正確處理好五對矛盾[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1,22(03):8789.

[2]劉忠海.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研究[J].秦智,2022(09):115117.

[3]呂玉芬.基于“創新創業”背景下高校學生創業機制和影響因素分析[J].營銷界,2022(03):4345.

[4]高小平.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提升及影響因素[J].大眾標準化,2019(16):7981.

[5]王勝曼,孫曉燕,牛博英.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影響因素調查與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07):3839.

[6]曾君,姚丹,龔麗萍,等.地方本科高校提升雙創教育水平的路徑研究基于“兩大社會實踐金課”視角[J].成都工業學院學報,2019,22(03):9395.

[7]牛建會,步秋軍,劉春蕾.基于教育生態學理論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教育研究[J].科技風,2021(05):177178.

[8]曾陽橋,王偉.“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J].中國市場,2021(17):175176.

[9]王章豹,鄭筱,李楊,等.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及影響因素的調查與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21(02):3038.

[10]陳俊.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協同發展的路徑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18):3133.

[11]陳思慧,陳佳,等.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與對策思考[J].傳播與版權,2018(09):122124.

項目名稱:2021年度中國建設教育協會教育教學科研課題“面向建設行業人才培養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構建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1084);2022年度河北建筑工程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新工科人才培養背景下創意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2022JY001);2022北京工業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新形勢下實施三創教育及《工作實習》課程改革與實踐”

作者簡介:牛建會(1981—?),女,漢族,河北保定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制冷及低溫工程。

猜你喜歡
社會實踐新工科創新創業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設計交叉融合案例教學
新工科形勢下高校二級學院畢業設計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索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實施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