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和浩特“香妃”民間敘事研究

2023-07-12 01:17金鑫張明旭劉佳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8期
關鍵詞:香妃呼和浩特

金鑫 張明旭 劉佳

【摘 要】在清代北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背景下,“香妃”這一源自南疆的地域文化符號于民族徙居與文化互動中移入呼和浩特地區,與地方風物相結合,演繹出獨具特色的民間敘事。作為當地回族民眾歷史記憶的特殊載體,該民間敘事在當隱性傳承中歷經地方正史、稗史的整合與重構,呈現出“和而不同”的歷史書寫。

【關鍵詞】呼和浩特;香妃;民間敘事

【中圖分類號】K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8—042—03

“香妃”依附于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乾隆嬪妃——容妃而生,自清末以來與其相關的民間敘事肆傳于北方多地,如呼和浩特回族坊間中一直流傳著乾隆年間有護送“香妃”的親族定居于郊外“八拜村”的傳說故事。目前學界對“香妃”形象的具體演變有不少精辟的論述,可對散落在北方多地的民間敘事及其背后所承載的社會歷史意義鮮有關注。筆者在總結前人關于“香妃”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歷史文本與實地調查,對呼和浩特“香妃”民間敘事的背景、版本與建構進行解讀。

一、緣起:民族交流的文化衍生

筆者認為呼和浩特回族坊間的“香妃”傳說脫胎于特定的歷史情境之中,結合了歷史之外的文本,其形成與清中葉北方地區的民族交流以及清末“香妃”傳說的播布、耦合息息相關。

在已發現的漢文典籍中,有關“香妃”的早期記述出自光緒年間南疆地區的官員與來疆文人之手,如光緒十年(1884年)由巴里坤領隊大臣沙克都林扎布所繪的《南疆堪界日記圖說》[1]與曾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緒十一年(1885年)旅居新疆的清軍幕僚蕭雄所著的《聽園西疆雜述詩》。二人將位于新疆喀什的阿帕克和卓麻扎(Apak Khojo mazar,為容妃的家族陵寢)寫作“香妃墳”卻并未加以闡釋,可見“香妃”與“香娘娘”在南疆漢語人群中的使用已為約定俗成。而在同一時期的察合臺文文獻《伊米德史》中記載了一則關于美麗少女與散發香味的沙棗樹的故事,其亦與乾隆有關,在南疆的維吾爾族民間流傳甚廣。而清末至民國時期諸野史、詩文與戲劇的渲染是“香妃”成為廣為人知的文化符號的重要原因,也使得有清代新疆民眾徙居歷史或相關文化遺存的北方多地衍生出與“香妃”有關的民間敘事。如北京地區的“寶月樓”“陶然亭”“浴德堂”以及河北承德都有關于“香妃”的民間敘事流傳于世,后經學者考證均為附會之說,與容妃本人無涉。

至于“香妃”傳說能夠扎根于呼和浩特,筆者認為這與乾隆年間該地曾有新疆民眾遷徙于此的歷史有關?!稓w綏縣志》載:“清高宗平準噶爾凱旋,駐蹕于歸化?;孛耠S軍至者一二千人,初居八拜村,乾隆五十四年遷舊城?!薄督椷h通志稿》亦對此有相關記述:“二十四年八月奏捷至京,明年二月,清軍凱旋,回將額敏、和卓、霍集斯、鄂對等皆受封,賜賚有差,其出力回軍之一部,則駐歸化城外赴命,總數不足千人,初居于城東南三十八里之草原,姿其往牧,日久遂成村落,即今之所謂八拜村回回營也。迨乾隆五十四年,以回民既不便返西域(新疆),且解兵籍后,有妻孥而無恒產,又不可令其久占土默特蒙古戶口游牧地,于是由駐防軍、都統等奉命,飭其散居,俾得自由謀生,自此遷入歸化城為民?!盵2]雖然不同史籍中對遷居人數及緣由的記載略有不同,但有關于新疆民眾于乾隆年間定居八拜村的記述是一致的。道光二十六年的一則官府檔案也佐證了其真實性:“據回民馬成恩供稱:‘伊祖馬文魁,原籍哈密國的回子。乾隆年間因本族分家,奉旨發在斯地統大人屬下為民,撥給回回營子八拜村戶口地四塊?!笨梢娗∧觊g確有新疆民眾徙居于八拜村。

這些新疆民眾在遷居之后逐漸流入歸化城,成為呼和浩特回族源流之一。隨著清末“香妃”傳說的影響力不斷提升,自乾隆時期遷徙而來的新疆民眾又承載了當地回族群眾對“香妃”的臆想建構,而護送“香妃”的親族與“八拜村”這一地方風物的結合則體現了民間敘事的講述情境與傳說故事的背景場域二者之交融與統一。

二、演繹:集體記憶的活態整合

呼和浩特回族坊間的“香妃”傳說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至今,其自身頑強的生命力不言而喻,對當地回族民眾的意義亦可見一斑。筆者在實地調查與對民間文學集成及相關研究資料的梳理中發現,呼和浩特的“香妃”傳說有不同版本,具體情節并非完全同一?,F筆者根據記錄時間先后對其進行整理,將所得材料分為兩說,梗概如下:

版本一:“香妃”進京原因不詳,只知有香妃親族于乾隆年間在護送“香妃”進京定居于呼和浩特八拜村,而如今呼和浩特的回族就有“香妃”一族的血脈。

版本二:“香妃”家族在乾隆年間平叛大小和卓有功因而被賜旨入京,選“香妃”入宮。護送香妃入京的“香妃”親族與回兵于歸途中見呼和浩特八拜村一帶水草豐美,土地肥沃,不愿再受千里跋涉之苦便奏請乾隆皇帝以留居于此。乾隆聞奏后賜給他們“一馬之地”讓其安居于八拜村,后遷入歸化城散居。

根據筆者的實地調查,版本一是目前呼和浩特地區流傳度最高且極具代表性與共性的“香妃”民間敘事。而通過對兩個版本整體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各版本中均有關于“香妃”親族于歸途中落戶呼和浩特的表述,這也是被坊間所廣泛認同的,但“香妃”進京的緣由及其人物生平卻各有其說。

筆者認為,各版本間的差異折射出不同時期內故事創作者與講述者對“香妃”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與理解之不同。對于前兩者,筆者在將其與內地流傳的諸“香妃”故事進行對比后,發現二者基本上沿襲了《清史通俗演義》與《春冰室野乘·國朝列女傳》等清末稗史、小說的故事情節,集中體現于“香妃”紅顏薄命的人物形象與其香消玉殞的故事結局。而至20世紀70年代《“香妃”史料的新發現》《“香妃”生父考辨》等考證“香妃”身份的文章不斷涌現,史學界逐漸廓清了“香妃”的歷史原型——容妃及其家族協助平叛的歷史功績,與其他有“香妃”傳說的地區一樣,呼和浩特的回族坊間與學者將歷史之“實”與傳說之“虛”加以結合,衍生出新的內容,版本四即是最好的體現。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呼和浩特回族民眾歷史記憶中的“香妃”傳說在歷史演進中積累了豐厚的地方文化基因,凝結成為具有集體無意識的“文化活體”,而歷史上不斷變幻的“香妃”形象則可以看作被人為建構出的“文化母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外在的母體受不同時代對“香妃”這一文化符號認識、闡釋的不同而不斷發生著變化,內在的“活體”受到“母體”的影響,亦呈現出不同的形態。

三、建構:祖源歷史的重新書寫

筆者發現呼和浩特回族坊間的“香妃”傳說自20世紀20年代始有文本營建,而在80年代地方部門對史志資料進行征集與匯編時出現了大量對“香妃”傳說進行歷史書寫的文章。究其原因,為當時國內“香妃”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當地學者在收集與“香妃”有關的民間敘事時未能對其進行釋疑,于挖掘、梳理祖源歷史中賦予其真實的歷史價值。

榮祥在1957年的《呼和浩特市沿革紀要》一文中記錄了當地回族學者講述的“香妃”傳說:“乾隆五十余年,新疆一帶有些回民因護送香妃娘娘來北京,后清帝賜給一馬之地,就是現在的城南八拜村,因而在該地落戶?!敝?981年《呼和浩特回族歷史及其它》對這一記載進行轉述:“乾隆五十余年,折疆一帶有些回民護送香妃娘娘來到北京,后清帝賜給一馬之地,就是現在的八拜村,因而在該地落戶?,F尚有后人者如通道街居民委員會主任馬惠賢,即香妃本族”[3]1983年《歷史上呼和浩特回族的幾個問題》對這一傳說的版本、細節進行詳述:“乾隆年間,新疆一帶有些回族護送香妃娘娘進入北京后返回,途徑呼和浩特,在城南八拜村落戶……不管傳說如何,香妃親族等二、三百回族在呼和浩特八拜定居,后遷入呼和浩特舊城,確有其事?!?985年《試析回族定居呼和浩特的問題》亦肯定了該民間敘事的真實性:“至于扈從香妃的維吾爾人歸途中留居呼和浩特,說明了呼和浩特回族中也融入了維族的成份?!盵4]同年的還有《“香妃”之傳說與史實——兼談呼和浩特回族源流》:“待香妃平安抵京后,乾隆皇帝便賜給香妃親族銅錘一把,以表示香妃親族為‘皇族。后香妃親族等二、三百人,從北京出發返新疆,當他們來到呼和浩特八拜村時,見這里風光如畫,水草茂盛。于是,他們請奏乾隆皇帝,請求在此定居下來。乾隆皇帝傳旨,決定賜給他們一馬之地,讓他們在八拜定居?!币约啊锻聊鼗鼗貞艨诘販\證》:“香妃死后,護送香妃進京的本族親人和二、三百隨從回民在返回新疆路經過呼和浩特時,決定留居此地?!盵5]

這些考證呼和浩特回族源流的文章將當地回族坊間的“香妃”傳說視為歷史事實,在“香妃”與呼和浩特的回族民眾間建構起長期、穩定的聯系,進一步延續了“香妃”民間敘事的香火。至于所謂“香妃后人”之所云,筆者要指出的是《清高宗實錄》與《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五百四十三·兵部制二》對自乾隆年間分批次遷居于京城的容妃親族與之后因故離京的維吾爾族民眾之數目有清晰、翔實的記載且這些遷移人口均隸內務府正白旗第五參領并歸內務府上三旗統轄,容妃親族也除個別得到封賞外均安置于西長安門路南居住,因此筆者認為其實為逸聞,不足為信史者。但在廣泛的傳播與記錄中,“香妃”已成為承載當地回族人民歷史與情感導向的會說話的“文本”,進入其明確的、特定的現實生活空間,當地回族坊間由此構建出屬于自身的自然空間與文化場域的獨特闡釋體系。

四、結語

“香妃”這一文化符號在經過歷史上各民族間的移動與接觸后,于呼和浩特地區被回族坊間有意識地進行建構,同時在解釋民族源流的敘事體系下賦予其地方色彩,進而濡化為當地回族民眾共同的歷史記憶。地方學者在搜羅與“香妃”有關的民間敘事時未能對“香妃”這一文學作品虛構出的藝術形象加以甄別,將其視為歷史真實納入呼和浩特的歷史發展脈絡之中。筆者以為在有關于“香妃”諸多謎團得以明晰的今天,學界更應按照史學研究的規范對“香妃”的民間敘事進行探索與酌留,以免傳說之“虛”掩蓋歷史之“實”。

參考文獻:

[1]王耀.“香妃”史實綴補[J].國學學刊,2017(3).

[2]綏遠通志館.綏遠通志稿(卷五十七)[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3]劉楨.呼和浩特回族歷史及其它[J].內蒙古社會科學,1981(3).

[4]馬耀圻.試析回族定居呼和浩特的問題[J].寧夏社會科學,1988(6).

[5]白貞.土默特回回戶口地淺證[J].內蒙古社會科學,1985(2).

作者簡介:金鑫(2002—),男,回族,內蒙古呼和浩特人,本科,研究方向為中國民族關系史;張明旭(2002—),男,回族,河南開封人,本科,研究方向為西北民族歷史與文化;劉佳(2000—),女,漢族,甘肅酒泉人,本科,研究方向為民族地區社會變遷與社會發展。

猜你喜歡
香妃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之旅
工商企業管理的知識與操作實例
茶人賴法衛與香妃翠玉
呼和浩特舊居住區更新中袖珍公園的應用探究
姜大同
呼和浩特
美麗的呼和浩特
乾隆為何對香妃一往情深
國產790MPa級高強鋼在呼和浩特抽水蓄能電站中的應用
香妃之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