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養產業視域下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探究

2023-07-12 06:32江志斌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8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摘 要】當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催生了康養產業的誕生與發展。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含著大量的養生元素,符合康養產業發展理念。為提高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有必要在康養產業視域下深入研究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文主要以“中國長壽之鄉”廣西欽州市浦北縣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了康養產業視域下欽州市浦北縣的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出了康養產業視域下欽州市浦北縣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策略以及注意事項,旨在為提升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水平,強化康養產業發展效果提供科學的指導。

【關鍵詞】康養產業;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欽州市浦北縣

【中圖分類號】TS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8—081—04

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提出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活動。為提高健康中國建設水平,可以積極研究欽州市浦北縣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領悟欽州市浦北縣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養生理念。然后,可以立足欽州市浦北縣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其蘊含的養生理念,開發康養產業,便于構建康養產業發展新格局。

一、中國傳統飲食文化與康養產業的關系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為提高人們身體健康水平,改進人們的生活方式,我國則進行了大健康產業布局,著力發展大健康產業??叼B產業是以健康產業為核心,將健康、養生、養老、飲食、醫療、休閑和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為一體的特色項目,對于滿足當代人對健康生活的需求,提升人們身體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1]。由康養產業的含義可知,康養產業與大健康產業的理念具有相似之處。事實上,康養產業的確是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倘若能夠積極發展康養產業,就有助于實現大健康產業發展目標。為此,更加需要重視康養產業,主動激發康養產業發展活力。

養生之道,莫先于食。在發展康養產業的過程中,有必要將飲食作為康養產業發展的切入點。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是由中華兒女在長期歷史實踐生活中形成的獨具養生特色的文化,如古人早就提出了“飲食有節、五味調和、順時養生”等飲食理念。在養生理念的指導下,古人注重食材的新鮮性、食物的營養性與健康性、飲食結構的合理性。當前,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已經被證實是具有養生價值的。為助力康養產業發展,可以探究中國傳統飲食文化,體會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養生理念,感受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魅力。

二、康養產業視域下欽州市浦北縣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

(一)官垌魚全魚宴

浦北縣官垌鎮山泉水水質清澈、無污染。用山泉水養魚不僅可以保證魚肉肥美嫩滑,增強魚肉口感,而且可以增強魚肉營養。而浦北縣官垌鎮也的確使用了山泉水養魚,發揮了山泉水的資源優勢,保證了山泉水養魚的效果。具體如下介紹:追溯浦北縣官垌鎮的山泉水養魚以及制作魚的歷史發現,其自古以來就有“小窩養大魚”的習俗。即當地人會在孩子出生后,在山坡上挖一個僅僅可容納幾條魚的水坑。而養魚的水則是當地的山泉水。通常情況下,主要將草魚放在水坑中飼養。飼養的周期在3—10年左右,有時甚至超過了10年。一般而言,當地人所飼養的魚的重量可達6斤—30斤左右。過去,當地人選擇食用自身所飼養魚的時間不是隨意的,而是具有需要等到孩子人生的關鍵時刻。比如,在孩子升學時,會將所飼養的魚,取出來做菜;或者在孩子結婚時,會食用所飼養的魚。在食用所飼養的魚之前,會邀請賓客,與自己共同慶祝孩子的升學或者結婚。官垌魚的重量相較于其他于魚來講也比較重。正因如此,用官垌魚并非只是出一道菜,而是可以出眾多的菜[2]。如一條重達8斤以上的官垌魚,就至少可以出12道菜。魚頭湯、香酥魚骨、清蒸魚、魚腸煎蛋、剁椒魚頭、魚丸、酥炸魚鱗、魚骨粥等是官垌魚能夠出的菜品。由此可見,當地人用官垌魚能夠制作出全魚宴。由于官垌魚是用山泉水滋養的,當地人制作成菜品口感嫩滑,并且具有一定的養生功效。而官垌魚也由此聞名遐邇,備受當地人喜愛。

官垌魚的聞名遐邇離不開其的制作技藝。官垌魚全魚宴制作技藝注重食材本身的鮮美,因此一般不會以復雜的方式,制作官垌魚全魚宴,而是主要以簡單的烹制方式呈現山泉水官垌魚的自然風味。目前,官垌魚全魚宴制作技藝列入欽州市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以加大對其的保護力度,科學傳承官垌魚全魚宴制作技藝,使官垌魚全魚宴制作技藝綻放出現代色彩。

(二)泉水白糍籺

白糍籺是欽州市浦北縣泉水鎮的傳統特色美食。古時人們在過年前的二十六、二十七會制作白糍籺。一方面,人們會食用白糍籺;另一方面,人們也會用白糍“擺年”(將白糍籺放在家中,跨越新舊兩年)和“敬神”,以期望來年的生活更美好[3]。最初,白糍籺多在過年期間制作食用。隨著社會發展,白糍籺的制作與食用不再僅局限于過年期間,而是在任何時間都可以制作與食用。白糍籺由此成為了人們日常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研究泉水白糍籺這種傳統飲食文化時,就不得不追溯泉水白糍籺的制作材料。最初,人們只是用粳米粉,制作白糍籺。在對白糍籺制作材料的深入研究下,人們發現了糯米粉更具粘性。如果用糯米粉制作白糍籺,就不僅可以更好地豐富白糍籺造型,而且可以保證白糍籺的口感?;诖?,糯米粉與米粉被混合應用在白糍籺制作中。糯米具有補骨健齒、補益中氣、緩解腹瀉的功效,而米粉具有補血益氣、健脾養胃、聰耳明目的功效。而由糯米粉與米粉混合制作成的白糍籺也由此具有了養生功效。

為深化對泉水白糍籺這種傳統飲食文化的認識,還需要探究泉水白糍籺的制作技藝。在制作泉水白糍籺時,首先就需要精心挑選大米、糯米,以增強白糍籺的口感。之后,就需要通過“配米、浸泡、磨成米漿、壓榨成塊、滾水煮熟、攪拌”的程序,做好初期制作工作[4]。然后,需要準備餡料,將餡料包入皮中,并制作成合適的形狀。最后,可通過蒸或者煎的方式,完成白糍籺的制作工序,形成最終的食品。泉水白糍籺制作工藝復雜,正是如此,才制作出了柔軟細膩,口感獨特的白糍籺。2021年泉水白糍籺制作技藝被列入欽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

在大健康理念下,康養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欽州市浦北縣泉水鎮的傳統美食泉水白糍籺不僅口感好,而且制作技藝成為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泉水白糍籺還具有養生功效,這與康養產業發展理念重合。為此,有必要將泉水白糍籺融入康養產業中,打開康養產業發展新局面。

(三)官垌芝麻餅

浦北縣官垌鎮的芝麻餅以香酥的特色而遠近聞名。為了解浦北縣官垌芝麻餅的飲食文化,提高對官垌芝麻餅美食的認識,需要深入研究官垌芝麻餅。官垌芝麻餅是以上好的大米作為制作的主料,以芝麻、酥油、糖等為原料[5]。在制作官垌芝麻餅時,需要精挑大米,選擇品質好的芝麻、酥油、糖等原料。在官垌芝麻餅的制作主料與原料中,大米具有健脾養胃、止瀉痢、助消化的功效,而芝麻則具有護膚美膚、減肥美體、護發美發的功效。在精湛的制作工藝下,官垌芝麻餅不僅香味濃郁、酥脆清香,而且具有養生的功能??梢哉f,官垌芝麻餅既可以滿足當代人對美食味道的需求,而且可以滿足當代人的養生需求。

當今時代,人們非常重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保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完整性,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煥發生機活力。特色飲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構成要素。在文化強國戰略下,特色飲食文化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并且進入了大眾視野。美名遠揚的官垌芝麻餅兼具食用與養生功能。如今,官垌芝麻餅成為了非遺特色美食,備受社會重視。

在《“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實施的背景下,康養產業受到了大眾的關注。官垌芝麻餅是地方特色傳統小吃,也是非遺特色美食,還具有養生的功能。假如康養產業可以圍繞著官垌芝麻餅,形成康養美食產品,打造康養美食品品牌,就容易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從而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四)張黃月餅

浦北縣張黃鎮的月餅制作歷史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張黃鎮開始做月餅。1918年,張黃鎮的月餅逐漸形成了產業。其中,張黃鎮出現了七八家月餅制作工坊,專門制作月餅,以加以售賣,從而賺取經濟收入。1945年是國家抗戰勝利之年。張黃鎮為慶??箲鸬膭倮饾u開始制作兩斤以上的大月餅。1957年張黃鎮成立了人民公社。在此之后,張黃鎮制作月餅的重量隨之增加,如會制作3到5斤的大月餅。而這種大月餅也備受人們歡迎。1982年,張黃月餅被評為廣西中秋月餅第一名。為慶祝此殊榮,張黃鎮制作了兩米大的月餅,在周邊縣鄉巡展,這無疑進一步打開了張黃月餅的知名度?,F如今,張黃鎮持證大小月餅廠家已超過24家,年產值約1億元[6]。

張黃月餅之所以取得如今的成就,與其本身的用料、制作工藝脫離不了關系。用料層面:在制作張黃月餅時,會精心挑選糯米粉,以確保月餅的口感與品質。除此之外,還會選擇土家優質的豬肉、本地芝麻白糖作為餡料。在制作張黃月餅時,需要油與水。為提高張黃月餅的制作水平,當地人民對格外注意油與水的選擇。通常情況下,會選擇一級壓榨的花生油制作張黃月餅。當地的山泉水、井水味道清甜甘洌,而由其制作出的月餅能夠為人們帶來更好的味蕾體驗。因此,會選擇當地的山泉水、井水制作張黃月餅。緩解尿頻、補脾暖胃、補中益氣是糯米粉的功效;養血補腎、預防脫發是芝麻的功效;解毒醒酒、降濁怡神是白糖的功效;降低膽固醇,改善血脂黏稠是花生油的功效;增強免疫力、提高發育水平是山泉水的功效;預防骨質增生,改進貧血是井水的功效。所以說,張黃月餅在提高人們身體健康水平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制作工藝層面:在制作張黃月餅時,首先要制作餅皮,為月餅制作奠定基礎。其中,就需要把糖漿、堿水與面粉混合,并且加入花生油。在制作餅皮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工具攪拌材料。在均勻攪拌好這些材料后,就需要將其和成面團。然后,就需要著手開展月餅的制作工序。即將餡料放入餅皮中,并將餅皮封口。之后,將其放入模具中,使之成形。最后,就需要烘焙月餅。

張黃月餅因制作原料選取嚴格、制作技藝復雜、味道醇厚香甜、功效健康成為了非遺美食項目。而張黃月餅的養生功能與康養產業理念相契合。相信,康養產業通過科學利用張黃月餅的養生功效,就容易走入一條特色發展之路,鞏固大健康產業發展成果。

三、康養產業視域下欽州市浦北縣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策略

(一)發展食品加工行業

制造業屬于康養產業,而食品加工業則屬于制造業。為促進康養產業發展,提高欽州市浦北縣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水平,發揮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養生價值,可以將健康作為食品加工業的發展理念,把握食品加工業發展方向。在發展賦有健康理念的食品加工業時,需要探尋欽州市浦北縣非遺美食。官垌魚全魚宴、泉水白糍籺、官垌芝麻餅、張黃月餅屬于欽州浦北縣的非遺飲食項目。因此,可以圍繞著這些欽州市浦北縣的非遺飲食項目,構建食品加工業發展體系。其中,就需要結合這些欽州市浦北縣的非遺飲食項目,設計養生食品。為保證養生產品的品質,提高養生產品的知名度,有效傳播欽州市浦北縣非遺飲食文化,滿足消費者的養生需求,就需要建立健全食品生產加工標準,規范食品加工程序,切實提升食品品質。除此之外,還需要引進先進的生產工藝,最大限度地確保食品本身的味道。另外,有必要結合食品類型,設計包裝,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二)建設飲食類展示館

康養產業涵蓋文化產業。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使健康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就可以結合欽州市浦北縣眾多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飲食類展示館。如官垌魚全魚宴、泉水白糍籺、官垌芝麻餅、張黃月餅是欽州市浦北縣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建設飲食類展示館時,有必要搜集與官垌魚全魚宴、泉水白糍籺、官垌芝麻餅、張黃月餅相關的歷史故事、制作技藝、原材料等。然后,就需要做好相關資料的歸類整理工作,從而為飲食類展示館建設的順利推進奠定基礎。然后,就可以根據相關資料,逐步建設、完善飲食類展示館。

首先,設計非遺飲食展示方案??梢越Y合非遺美食的歷史故事、制作技藝、原材料、圖片以及視頻等,設計非遺飲食展示方案。以浦北縣張黃鎮的月餅非遺美食為例,可以選擇張黃月餅的圖片,作為非遺飲食展示的重要素材。之后,需要在圖片旁邊簡單介紹張黃鎮由清光緒十一年到至今的發展史,講解張黃月餅的材料與制作工藝,闡述張黃月餅的養生功效等,提高人們對張黃月餅非遺美食文化的認識[7]。其次,設計非遺美食互動方案。在建設飲食類展示館時,可以設計非遺美食互動方案,以促進人們與非遺美食文化的互動,增強人們的參觀體驗感,促進非遺美食文化以及健康理念的傳播。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可以將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VR技術、AR技術等應用在非遺美食制作中,為人們呈現非遺美食畫面,拉近人們與非遺美食之間的距離,讓人們更加了解非遺美食的養生功效。此外,可以采取傳統的方式,增強人與非遺美食的互動性。以欽州市浦北縣泉水鎮白糍籺非遺美食為例,就需要準備關于制作白糍籺的原材料、工具等,使人們深入了解白糍籺的制作工藝。

(三)打造特色康養小鎮

旅游產業是康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康養產業視域下,可以利用欽州市浦北縣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旅游產業。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壓力加大,由此產生了一些疾病。為提高身體健康水平,人們愈加希望改變自身的生活方式。而在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下,許多人樹立了健康的生活理念,并開始注重養生。欽州市浦北縣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養生的功效。為強化旅游產業發展效果,滿足當代人的養生需求,增強當代人的身體素質,可以把欽州市浦北縣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產業相融合,打造特色康養小鎮。

在打造特色康養小鎮前,需要做好小鎮的選址工作。欽州市浦北縣官垌鎮具有官垌魚、官垌芝麻餅這些非遺特色美食,同時還擁有獨具養生功效的山泉水資源[8]。因此,可以將其作為康養小鎮的選址。而在針對官垌鎮打造特色康養小鎮時,可以臨近山泉水,開展特色康養小鎮建設工作,從而深入開發官垌鎮山泉水資源。與此同時,還需要做好特色康養小鎮美食建設工作。一方面,可以科學地創新官垌魚、官垌芝麻餅的制作方法,使之更具有養生功效;另一方面,可以結合官垌魚、官垌芝麻餅的傳統制作手法,開發體驗式美食制作項目,便于游客通過親自制作官垌特色非遺美食,達到陶冶身心的目的。

四、康養產業視域下欽州市浦北縣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注意事項

(一)提升產品品位

在基于欽州市浦北縣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各種康養產品時,一定要注重提升產品的品位。一方面,可以結合欽州市浦北縣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故事、制作工藝、風俗習慣等,挖掘飲食文化資源,以賦予產品豐富的飲食文化。另一方面,需要從健康的視角出發,研究欽州市浦北縣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非遺美食的養生功效。在官垌芝麻餅制作的原料中,大米具有健脾養胃、助消化的功效,而芝麻則具有護膚美膚、護發美發的功效?;诖?,就可以結合官垌芝麻餅的大米、芝麻的養生功效,優化開發設計養生美食產品。

(二)加大宣傳力度

為激發康養產業發展活力,廣泛傳播欽州市浦北縣飲食文化與養生理念,有必要加大宣傳力度。首先,開展線上宣傳活動。在現代社會下,新媒體成為了重要的宣傳工具。為此,可以依托新媒體,開展宣傳活動。比如,可以走入欽州市浦北縣,尋找特色非遺美食,拍攝非遺美食短視頻。之后,可以主打健康理念,制作非遺美食短視頻。然后,就可以借助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平臺,宣傳非遺美食的健康理念。其次,開展線下宣傳活動??梢酝ㄟ^舉辦美食節活動的方式,宣傳非遺美食的健康理念。其中,可以在美食節活動中制作官垌魚全魚宴、泉水白糍籺、官垌芝麻餅、張黃月餅等非遺美食[9]。而在制作的過程中,可以一邊介紹非遺美食文化,一邊介紹非遺美食中蘊含的健康理念,使非遺美食健康理念入腦入心。

五、結語

綜上所述,欽州市浦北縣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所蘊含的養生理念,不僅與當代人的健康生活理念相契合,而且與康養產業的發展理念相契合。為提高當代人的生活質量,保證當代人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必要深入探究欽州市浦北縣特色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所蘊含的養生理念,依托其蘊含的養生理念,積極構建康養產業,促進社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明月,張景熔.清徐縣康養旅居產業發展情況調查[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2(22).

[2]李靜.農村康養產業發展路徑研究——基于湖北鄂州農村的調查數據[J].質量與市場,2022(19).

[3]李曉露.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康養旅游產業驅動因素研究——以江西省贛州市為例[J].黑龍江科學,2022(18).

[4]佚名.攜手科技,打造康養產業新場景——老年人康養應用盤點[J].大數據時代,2022(7).

[5]胡建華,陳慧娟.鄉村振興戰略下縣域康養產業發展優化路徑——以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為例[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22(2).

[6]房紅,張旭輝.康養產業:概念界定與理論構建[J].四川輕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

[7]聶紀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飲食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20(8).

[8][9]汪匯源.我國康養產業現狀及海南康養產業對策研究[J].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20(1).

作者簡介:江志斌(1974—),男,漢族,廣西靈山人,本科,欽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研究方向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傳承戲曲藝術的重大舉措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的問題與對策
試析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中的傳統建筑營造技藝
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研究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策略研究
現今社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探索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繡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