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視角下的達·芬奇

2023-07-12 07:13李錦倫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8期
關鍵詞:個人化職業化自主性

【摘 要】達·芬奇,是一個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名字,但這個名字蘊含著太多的不可思議,以致于我們往往僅限于敬仰,而難以深入認識。因為“業余”,成就了達·芬奇的偉大,也使之成為西方藝術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家。筆者把達·芬奇的藝術生涯粗略地分為三個時期:職業化時期、自然化時期以及個人化時期。不同時期的達·芬奇在藝術上有著完全不一樣的表達,并最終成就為一位無與倫比的畫家。

【關鍵詞】藝術家;自主性;職業化;自然化;個人化

【中圖分類號】G63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8—188—03

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偉大,我們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了解他做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而萊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留下的東西太多,以致于我們會輕易地忽略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達·芬奇留存下來的筆記手稿就多達7000多頁,足以編輯成近百本高質量的專業性書籍,可以說著作等身。其中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包括繪畫、建筑、幾何學、醫學、生物學、地質學、流體力學、天文學、機械設計、鑄造工藝等等。更讓人驚訝的是,在這方方面面的研究中,達·芬奇都取得了創造性的成果。毫無疑問,“完人”或“全能天才”已經成為達·芬奇最重要的標簽。而作為藝術家的達·芬奇,在大眾的面前卻變得越來越模糊。但我們試想一下,在其他的任何領域,其實缺少了達·芬奇都并不會有多大的影響;如果在藝術史上沒有了達·芬奇,那是不可想象的。正因如此,我們完全有必要重新去認識達·芬奇。

達·芬奇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但到底有多偉大?我們并不清晰。顯然,任何的評價都會帶有主觀的色彩。因此,我想用具體的事實得出答案。在世界范圍內,法國的盧浮宮[Louvre]是西方藝術最重量級的藏館,里面收藏的藝術珍品無數,但其中有一件作品卻享有至高無上的待遇——獨立的展區和無法靠近的安保設施。這就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Mona Lisa]。最近在2017美國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油畫作品最終以4億美元落槌,一舉打破了藝術品拍賣價格的世界紀錄,成為史上最貴。這件作品是近些年才被確定出自達·芬奇之手??梢哉f,世界上最重要的作品和最昂貴的作品都屬于達·芬奇,那我們完全可以認為達·芬奇作為一位藝術家是最偉大的。不過,這樣的定論意義不大,因為這并非競技領域,苛求排名永遠是主觀的。但我們可以肯定,達·芬奇是西方藝術史上最偉大的那幾位藝術家之一,而這就足夠了。

達·芬奇不單是偉大的藝術家,更是西方藝術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家。在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的前輩們都只是匠人和生產商,因為他們的作品都必須完全符合委托人的要求。而且這些要求往往會明確地寫進委托合同,以此監督作品的實際效果。至于藝術作品的不可復制性,使模式化的行為被拒之門外。作為藝術家,必須與作品建立起一種“點對點”的私密關系,在只能偶遇的閃光點出現時及時抓住,并使其留在作品之中。物質層面的獨一無二,是孤獨的;情感上的獨一無二,卻能產生美妙的共鳴。藝術無須苛求,只求偶遇,故不可辜負。

顯然,作為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家,創作的“獨立自主”尤為重要。失去“獨立”和“自主”,將失去成為真正藝術家的可能。而達·芬奇,正是第一位實現創作上“獨立自主”的巨匠。

我們可以認為,達·芬奇走上“獨立自主”的創作道路是一種偶然。因為達·芬奇并不是一位職業的匠人或職業的畫家,他是一位擁有很高社會地位的御用工程師。正是“業余”,成就了達·芬奇的“獨立自主”。達·芬奇不需要為了生計而繪畫,更無需迎合委托人的要求。達·芬奇的一生,留下了大量未完成的委托作品,以及多件未按委托人要求進行創作的作品。顯然“我說了算”成就了達·芬奇作為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家的“獨立自主”。也許我們不禁要問,如果達·芬奇僅作為一位畫家,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用在繪畫上,他的成就是否會更高?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但我相信,我們面前的這位達·芬奇已經足夠偉大,以致于更偉大是不可想象的。

達·芬奇一生留下的作品十分有限。正如當今最權威的達·芬奇研究學者馬丁·肯普[Martin Kemp]教授認為,現存世的達·芬奇作品不會超過20幅。而作為一位如此偉大的藝術家這絕無僅有。

為了能更好地理解達·芬奇的藝術及其發展脈絡,我寧可冒著簡單粗暴的風險,把達·芬奇的藝術生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472年正式成為畫家行會注冊成員開始的佛羅倫薩時期,我把這一時期稱為“職業化時期”;第二個階段是從1483年抵達米蘭到1499年被迫逃離,我稱這段時期為“自然化時期”;而第三個階段則是從1500年返回佛羅倫薩到其生命的最后,稱為“個人化時期”。

一、職業化時期(1472—1482)——極致的傳承

1472年,達·芬奇正式成為佛羅倫薩圣路加畫家行會,具有了獨立的行業資質。

作為韋羅基奧[Verrocchio]最出色的學生,達·芬奇肯定接觸到不僅限于繪畫這一個工種,還包括建筑設計與施工、大理石雕刻、青銅鑄造、裝飾品制作、服裝設計等等。但對于這位無比向往高尚職業與體面生活的私生子,達·芬奇最樂于從事的只有繪畫。因為繪畫是匠人們所涉及的所以門類中,最接近腦力勞動的,而其他工種則更像是低賤的體力活。而且隨著透視法、短縮法、明暗法、解剖學等知識性的內容在繪畫中的運用,畫家們便開始了像科學家一樣在工作。

雖然達·芬奇成為了獨立的行會畫家,但他依然樂于留在韋羅基奧那個思想活躍又人才聚集的作坊中工作。正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達·芬奇對于事物的本質及規律充滿了渴望。就如當達·芬奇在作品中要畫出巖石,他便會先搞清楚巖石是如何形成的,在不同地方的巖石又有些怎樣不同的特點等等。達·芬奇一定認為,如果你不去全面了解事物,你就不可能把事物最真實的一面描繪出來。研究,成為達·芬奇繪畫行為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他的繪畫風格及關注點更多地是受到其師傅及前輩大師的影響,而且很快便把繪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是一個精益求精的過程,也是一個在前人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過程。也正是此時的方向和需求太過于明確,以致于受限明顯,即使達·芬奇再出色也只能停留在“匠人”的層面。

這個時期的代表作有兩件,都收藏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的烏菲茲美術館[Uffizi Gallery],一件是創作于1473—1474年的《天使報喜》[Annunciation],另一件是創作于1479—1481年的《博士來拜》[Adoration of the Magi]?!短焓箞笙病繁徽J為是達·芬奇第一幅獨立完成的作品,嚴謹克制,帶有明顯的學徒氣息。如果說《天使報喜》是達·芬奇職業化的開始,那《博士來拜》則是達·芬奇職業化的高峰。達·芬奇在《博士來拜》中使群像人物的構圖實現了前所未有動感,而且又和諧統一,極具凝聚力。這是一件遠遠沒有完成的作品,但卻成為文藝復興盛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學者們廣泛研究和討論。

二、自然化時期(1483—1499)——科學的真實

從決定離開佛羅倫薩起,達·芬奇對待繪畫的態度便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為他已不再是一位單純的職業畫家,而是統治者的御用工程師(1489年正式任命)。行業的固有標準對他已經失去了約束力,達·芬奇的作品逐漸出現更多的個人化元素。達·芬奇也開始享受以自己的標準去評判畫面的效果,而不是委托人的事先要求。

對于達·芬奇而言,在米蘭度過了一段十分幸福的時光,擁有一位理想的雇主和一個廣闊的舞臺。無論是工作的方式還是時間的安排都不會受到太多的限制和約束,達·芬奇可以隨心所欲地去探究和嘗試,甚至天馬行空。他既能為節日慶典制作舞臺及幕布裝飾、為舞會宴會設計服裝;為免除瘟疫而對骯臟雜亂的城市作科學的全新的規劃;還能為獲得公爵的青銅騎馬像的工程而對馬匹進行解剖研究。他的涉及面就像當時最全面的工程師所接觸到的一樣廣泛。因為達·芬奇有著足夠的好奇心,而且極度善于學習。他會向建筑工人請教加固墻體的方法,會找數學家探討關于透視的幾何學問題,還會在大學的圖書館里不知疲倦地查閱資料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達·芬奇的博學深思,對于當時的畫家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雖然達·芬奇在當時的匠人中收入并不是最高的,但他絕對是過得最體面最有尊嚴的一個。他活得就像一個貴族,出門有專用坐騎,身邊跟有隨從,衣著得體且優雅,風度翩翩,氣宇軒昂。

正是此時的達·芬奇第一次實現了藝術行為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畫家的工作也開始由“制作”真正向“創作”轉變。由于作為工程師的專業需要及個人的興趣喜好,達·芬奇對于大自然的了解和研究變得越來越深入,也越來越全面。從而使得我們可以從達·芬奇的作品中獲得更多客觀的信息和更真實的感受。

作為藝術家的重要特質——獨立自主——在達·芬奇的身上初步顯現。

這個時期的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在《最后的晚餐》中,達·芬奇將每個人物的外貌特征都塑造得鮮明個性,栩栩如生。性格特點各異的使徒們,都通過具體的面部表情、身體動態以及明確的手勢,把個人內心的瞬間反應完全地表現了出來。如此生動可信又充滿秩序感的場景,被達·芬奇永恒地定格了下來。

三、個人化時期(1501—1519)——孤獨的傾訴

自逃離米蘭后,這位已富盛名的畫家兼工程師再無安定的生活。他輾轉于佛羅倫薩、米蘭、羅馬,最后于1516年離開意大利,前往法國,并再也沒有回來。就如同18年前抵達米蘭一樣,是達·芬奇人生中至關重要的轉折點。此時,達·芬奇已經年過半百,頭發開始稀疏花白。雖然頭上頂著巨大的光環,但在全新的潮流中已經暗淡了許多。達·芬奇也有了更多的時間獨自沉浸在自己的研究與想象之中。他越來越像是一位古老的圣賢,與當下的紛繁熱鬧格格不入,幾乎沒有人會來打擾他,也沒有人有時間來打擾他。。

雖然達·芬奇逐漸失去了往日的無限風光,但他的藝術卻到達了高于所有同時代人的另一個高度。

在米蘭期間,達·芬奇將繪畫與科學相結合,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最真實的視覺感受。只有真實的物質性存在,才可能傳達真實的情感。在遭遇如此巨大的人生變故后,達·芬奇開始對創作的意義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和思考。作品的公共展示性對達·芬奇而言已經不再重要,他顯然更享受在創作的過程中進行的情感傾述。繪畫能給他帶來足夠的安寧,遠離俗世的紛擾,沉醉其中。

這個時期的代表作有《蒙娜麗莎》。達·芬奇在1503年開始繪制《蒙娜麗莎》,直至生命的最后還一直帶在身邊。這是西方藝術史上最早的一件讓畫中人物與我們觀眾直接四目相視的作品之一,它已經超越了作為一件單純的委托作品的意義,而成為達·芬奇自己的私密伴侶。

要充分了解達·芬奇,這些顯然還不夠。但達·芬奇的偉大已經顯而易見。

參考文獻:

[1](意)瓦薩里.著名畫家、雕塑家、建筑家傳[M].劉明毅,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英)貢布里希.文藝復興:西方藝術的偉大時代[M].李本正,范景中,編選.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0.

[3](意)卡羅·衛芥.達·芬奇傳[M].李婧敬,譯.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

[4](法)丹納.藝術哲學[M].傅雷,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

作者簡介:李錦倫(1982—),男,廣東深圳人,本科,深圳市華中師范大學龍崗附屬中學,教師,研究方向為美術史與美術教育。

猜你喜歡
個人化職業化自主性
法蘭克福書展個人化書籍走紅
關于完善軍代表職業化制度的思考
“尚長榮三部曲”帶來無盡思考——且說個人化藝術創造的價值
英語學習的自主性及其教學應用
實用英語教材與藝術生自主性培養
職業化建設解決村官帶頭乏力問題
發揮主體作用,加強高中數學復習的自主性
中國籃球職業化發展探析
女性形象的個人化書寫——嚴歌苓小說解讀
職業化院長尚無生存空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