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逵的雕塑藝術

2023-07-12 07:13徐燁之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8期
關鍵詞:魏晉雕塑

【摘 要】魏晉時期,北方人民因頻繁和多年的戰爭,而生活艱難。戰爭造成的民不聊生和百姓生活的悲慘迫使社會動蕩。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政治文化的創新,雕塑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獨立于政治和意識形態的藝術。魏晉時期以及南北朝時期的雕塑,經歷了不同時代的發展和演變過程。戴逵是一位具有特殊才能的雕塑家,在這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出生和發展。戴逵的雕塑對中國雕塑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戴逵的雕塑寫實,風格以流暢、柔和、優美為主,出發點是表達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抒情情感。作品反映了魏晉南北三朝雕塑在發展和變化過程中呈現的獨特風格和藝術形式,在當時產生了重要影響。筆者通過梳理戴逵的生平及相關文獻,試圖更好地理解魏晉時期戴逵及其藝術思想在雕塑中的應用。

【關鍵詞】戴逵;雕塑;魏晉

【中圖分類號】J3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8—215—03

一、戴逵生平作品

戴逵(326-396)是中國東晉時期著名的隱逸派藝術家、詩人和哲學家。其藝術是書畫、雕塑、音樂等的巔峰之作。特別是雕塑的六格法規范面部形態塑造方法,成為轉折點,傳承過去,照亮未來,供后人欣賞和研究。東晉的政權中心在南方,沒落北方,士族南遷,朝臣謀權反奪皇位,政權更迭,戰亂頻發,百姓遭苦,學者雅士被動避世。戴逵一生,品格高尚,一生遠離塵世。老年時期在雕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梁思成在《中國雕塑史》中稱贊戴逵是中國某種雕塑的奠基人,在中國雕塑史上發揮了核心作用,許多學者都持這種觀點。

戴逵從小就接受了極好的教育,掌握了樂器和文字。他的老師范宜是一位文學和武術大師,以教授禮儀和易學而聞名。年少時有一天,他出現在瓦官寺,被精通繪畫的齊國左長史王漾看到,他說:“這孩子有繪畫天賦,將來一定會有成就,只可惜我年紀大了,無法看到他的繪畫將來如何發展壯大?!敝心陼r,戴逵游歷江浙一帶,從生活中汲取藝術精華,其山水、人物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由此,戴逵也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 雕塑和繪畫之間的藝術兼容性為后來的雕塑領域奠定了基礎。

東晉時期,各種思想傳播廣泛,風格十分濃厚,這波及到了中國的藝術領域,不僅是各種畫法,還有雕塑方面。張彥遠曾說,早期的雕塑“形制古樸,沒有多少人瞻仰欣賞,從現在存留下的雕塑可以看出那時的風格,后世的晉明帝、衛協都善畫像,然而都沒能畫得惟妙惟肖”。此類雕塑慢慢普及開。戴逵的“既構思巧妙,又善于鑄造此像”和“是南朝此像雕塑的創造者”在中國古代雕塑史上被大眾萬分認可??上倪@種雕塑沒有遺跡可看,但幸運的是,有一些文字記錄了他的造像事跡,可以深入了解戴逵的雕刻能力。

二、戴逵藝術思想概述

(一)儒學思想

儒學思想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東漢以降,時局動蕩,傳統的儒家學說受到影響,逐漸式微。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即戴逵在世的時候,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儒學思想跨越了近三千年的歷史。在這一時期,儒家堅持善、義、禮、智、信的原則,并對形而上學這一原始的基本知識給予了新的改變。戴逵接受了儒學思想,非常重視遵守禮儀規范,他“常以禮度自處,深以放達為非道”。他經常隱居,堅持隱居不問政事,在道德、法律和禮儀方面對自己要求嚴格。他指責他同時代的一些人思想頹廢和奢侈,這也是基于他的核心信念??偠灾?,戴逵是以儒家的思想批判當時種種“越檢”的行為準則,其尊儒思想就明顯可以從中感受到了。

(二)玄學思想

然而,既然玄學是一種人文哲學,在理論上指的是儒家和道家,玄學在理論上與儒學相容,戴逵無疑主張儒學與玄學的結合:兩個概念合二為一。雖然沒有明顯的具體例子表明戴逵參與了清談,但他的儒學思想是存在的。首先,他將儒家和道家的教義,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進行了協調,將儒家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形象,以及尊重自由和自發行動的精神,更新了雕塑理念。在《晉書》的原始傳記中,戴笠被描述為 “好談論”,但仔細閱讀典籍,就會發現沒有關于他參與交談的記錄。

(三)道法思想

道法思想代表了自然、純潔、寧靜、無為的思想,代表了道法自然的思想,代表了與自然的和諧。藝術是一種自由的藝術創作,以表達和實現藝術家的審美感覺、思想和情感,因此,藝術必須使用對象來表達情感、審美感覺和意志。而在這個過程中,藝術必須使用對象。藝術與自然、藝術與道法思想、藝術的相遇 正是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雕塑必須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工作來表達和體現道的藝術精神。 雕塑與道的關系如下,道可以通過物體來理解。相反,道法精神對雕塑的審美欣賞、審美方式和審美體驗有很大影響,這就是道家美學思想對雕塑的影響。道法思想在漢代被部分推崇后,在魏晉時期成為三家并行的思想流派之一。 在清朝和玄宗那里也可以找到道法思想的回聲。戴逵深受道法思想的影響,尤其是他 “依真性而居”的行為,只能用道法思想來解釋,但他的獨處與莊子等人的消極避世截然不同,他懂得“道”的美,非常美。其次,道法思想成為當時社會思想的一部分,道法思想的這種社會取向對戴逵的雕塑產生了很大影響。

三、戴逵的雕塑理念

(一)形與靈并重

魏晉時期的繪畫是通過簡單粗暴的構圖來表達主題和題材,即使有一些好的作品,也大多是草草了事。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西晉,畫家們的“印象”變得更加精確,但他們的技能仍然不足。然而,他們不允許自己被繪畫的 “形式 ”所束縛,而專注于精神和魅力的表達。在此背景下,戴逵考慮并融合了形式的變化和精神的傳遞兩個方面。在這方面,我們不難從顧愷之對戴逵的評論中得出結論。 戴逵的許多作品,如《臨深履薄》《嵇興》《嵇輕車詩》等,都是形神兼備,雖然他對人物的刻畫比較遜色,但已經超過了前人。和他的繪畫一樣,戴逵的雕塑也形成了形式和象征意義的統一?!耙患o與倫比的藝術品,它的雕刻精度超過了一根頭發絲,而且在色彩和雕塑形式等許多方面都做得很精致”,這種細致的技術不僅產生了具體的圖像,而且體現了繪畫中隱藏的魅力,使觀者感到仿佛遇到了一個真實的人。但在當時,繪畫中并沒有形神兼備,顧愷之也為戴逵提出了 “形神兼備”的理論,可以說,戴逵是以 “形神兼備”的藝術理念為目標。

(二)隱居與關懷社會

雖然戴逵過著隱居的生活,但他始終關注著社會,這是由于他的儒家觀點。 這種對社會的關注在他的藝術作品中得到了體現和世俗化。由于戴逵喜歡聽取人們的意見,并根據當時的審美觀設計雕塑,所以他創作的雕塑非常具有鄉土氣息和交流性,能喚起游客的溫暖情感和自然虔誠。這一點在他與庾道季討論雕塑時很明顯,庾道季認為根據老子和莊子的思想觀念,最好的畫風是無味的、粗俗的,而戴逵則持相反的觀點,堅持寫實的畫風。戴逵的雕塑是世俗化的,反映了他的精神信念。

(三)立新與改舊納新

戴逵的藝術作品的特點是不落俗套和創新。由于胡像的粗糙和質樸的雕像最初引起了許多人的拒絕,因為它們太簡單。戴逵大膽嘗試創新和變革,吸收了國外這種藝術的精華,將魏晉時期秀骨清像的美學與國外雕塑風格結合起來,創造了扎根本土的獨特雕塑形式。他還在中國雕塑史上首次在這種造像上使用了漆器。戴逵的藝術創造力可以歸功于他獨立自由的個性和創新意識。正如羅丹所說:“大師,是用自己的眼睛看別人見過的事物,并在這些屢見不鮮的事物中發現美。拙劣的藝術家只會從別人的視線里看待事物?!?/p>

四、戴逵的雕塑藝術分析

(一)雕塑的風格

秀骨清像一詞作為東晉南朝的“風格術語”,一詞最初在藝術領域是用來描述畫家陸探微的繪畫風格的,指的是古代文藝理論的贊美,是對藝術家的藝術風格和特點的一種贊美。值得注意的是,秀骨清像的形象最早出現在東晉時期,當時有一定的背景。在魏晉時期,玄學占主導地位,受到政治壓制的藝術界主張“明言”,這導致了老莊在哲學上的清淡哲學影響。 因此,史料中常說,魏晉時期的文人都很注意自己的體態和外貌,都呈現出纖細的畫面,優雅的服飾,美麗的五官,有的唇紅齒白,都是為了完成自己超凡脫俗的心理,魅力四射,氣質高雅。 在戴逵的這種雕塑中,人們可以看到浮夸的骨骼和清脆的雕像的風格。在考慮他的雕塑設計時,戴逵考慮到雕塑的審美要求與東晉藝術的巨大差異。他經常坐在帳篷里,聽取人們的意見和印象,決定改變,并試圖根據外國藝術的精華進行創新。他根據社會和群眾的審美趨向,采用秀骨清像的藝術形成標準,將造像雕塑改造成瘦臉和修長身材,開創了這種造像雕塑的新風格。戴逵的雕塑藝術是中國傳統藝術和外國藝術融合的一個例子。任繼愈對戴逵的藝術才能和雕塑的成就有如下描述。在魏晉傳統影響下的南方地區,中外文化的融合從戴逵的秀骨清像造像和清代造像開始。這生動地表達了這種藝術中的社會審美標準。

(二)雕塑作品分析

這種雕塑風格以秀骨清像為主,集中體現在少數現存的杰作之一的木雕中。 這些雕像由戴逵在三年內完成。 據《歷代名畫記》記載,這尊雕塑的鑄像有6英尺高。從這份報告中可以看出,戴逵在制作這尊雕塑時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這尊雕塑因其精湛的工藝和周到的構思而被當時的人們所認可,戴逵的努力也得到了應有的肯定。東晉著名居士郗超也被這尊雕塑迷住了。經過東晉和南朝的戰爭,這雕塑在唐朝依然保存完好,并受到了高度贊揚:“東晉時有一位名戴逵、字安道的人,他巧凝造化、機思通贍?!被谝陨纤?,戴逵的雕塑非常精確,與真人菩薩沒有絲毫差別,而且光線和色彩都非常準確,他的水墨、點畫、雕刻和鏤空方面都很有見解,即使在今天技術先進的雕塑藝術中,一個人也很難取得這樣的成就。

(三)雕塑藝術的歷史意義

戴逵的作品有很多類型,但尤其是他的雕塑,他將雕塑中國化了。本節將以戴逵的雕塑為例,分析其個人的獨創性和藝術成就。中國的雕塑和雕刻的發展非常迅速,思想直到東漢以后才傳入中國,而我國的雕塑藝術早在這之前就已經輝煌多彩。魏晉之后,戰爭又起,與春秋戰國時期一樣,這一時期的思想也出現了大爆炸。道法思想和玄學迅速傳播,民間開始流行,甚至引起了朝廷的關注和尊重。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下,中國傳統雕塑在主題和風格上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方面,這種雕塑逐漸成為木雕、石雕和泥塑的主要題材和內容;另一方面,這種趨勢逐漸蔓延到腹地和中原地區,其風格和題材與漢族傳統雕塑相融合,形成了中國特有的雕塑的存在。而正是在這一時期,戴逵出現了。

這種趨勢在魏晉時期形成,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而中國早期的此類雕塑還處于模仿階段。在魏晉時期,這種長期積累終于被納入中國傳統藝術,為后來這類雕塑的完全中國化鋪平了道路。戴逵的創作時期和他個人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筆者認為,戴逵將這種雕塑原有的簡約、堅固與東晉漢人的信念和藝術美相結合,改變了其不和諧的構圖元素,推出了骨架高聳、形象清晰的雕塑特色風格。

總的來說,戴逵在東晉時期雕塑的藝術才華,從他的雕塑代表作和他雕塑的骨架優美、形象清晰的風格可以看出。這種新風格對當時和此后的中國雕塑產生了巨大影響,戴逵的雕塑是中國傳統藝術與外國藝術融合的典范。他在雕塑方面的藝術天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復雜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在他決定隱居后,在鋼琴藝術和繪畫領域留下了藝術成就。 如上所述,作者所描述的戴逵在中國雕塑史上的崇高地位并不是隨意說出來的,他實際上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將他感到親切的外國文化和思想扎根并帶回了中國。 本文通過分析戴逵在中國古代雕塑中的歷史地位和藝術成就,特別是從他的典型雕塑的角度,對戴逵的時代背景和思想背景進行分析,并對其雕塑藝術進行合理解釋。

參考文獻:

[l]孫云飛.東晉雕塑家戴逵繪畫評述[J].文教資料,2010(23).

[2]張光全.論戴逵的雕塑藝術[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2003(3).

[3]黃麗萍.戴逵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9.

[4]蘇文寧,劉靜.東晉戴逵的雕塑藝術造詣[J].蘭臺世界,2014(12).

作者簡介:徐燁之(1998—),女,漢族,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廣西藝術學院,研究方向為雕塑。

猜你喜歡
魏晉雕塑
巨型雕塑
聞一多像(雕塑)
魏晉士人的“身名俱泰”論
我的破爛雕塑
魏晉清談探析
沒落期|魏晉南北朝至唐代
寫實雕塑
雕塑類
魏晉風流,縱是靜坐也繁華……
美人骨——回到魏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