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一帶一路的對外漢語傳播模式創新策略

2023-07-12 09:18劉妍艷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8期
關鍵詞:傳播模式對外漢語創新策略

【摘 要】語言與文化為相輔相成的關系,其中語言還發揮傳承和發展文化重要作用。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語言成為各個國家形象、文化、思想輸出不可缺少方式。漢語蘊含豐富文化信息,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漢語國際推廣。尤其隨著一帶一路順利開展,通過創新對外漢語傳播模式有利于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加深國家間思想文化碰撞。對此,本文則以一帶一路背景為切入點,對外漢語傳播模式創新策略,望給予教育研究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對外漢語;一帶一路;傳播模式;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8—227—03

一帶一路是一項高效配置資源,加速市場深度融合及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的經濟惠利措施。一帶一路建設順應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潮流,在秉持開放、合作、共贏的精神上致力于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與全球自由貿易體系。一帶一路將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時代話語相融合,其中語言與文化交流在推動一帶一路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1]更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重要方式,對外漢語傳播在一帶一路推動下應不斷創新傳播模式,弘揚和傳播體現中華民族核心價值文化,切實提升漢語傳播質量。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漢語教育文化教學意義

(一)對漢語傳播發展意義

一帶一路順利開展彰顯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領域層面展現出的強勁勢頭,尤其與多個國家經濟貿易合作更是取得顯著成果。近年來,一帶一路為文化發展提供驅動力,中國作為歷史文化淵博國家,更應站立于世界發展前端發揮漢語文化優勢,結合漢語文化特征豐富漢語傳播模式,在現代中國發展中融入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結晶,對外弘揚和傳播中華民族核心價值文化。漢語傳播模式需與現代文化發展趨勢相契合,并非提到中國文化就聯想到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或文化習俗。只有緊跟時代發展趨勢下傳播漢語才能有效滿足不同層次與階段文化學習需求。漢語內容因文化教學開展得到豐富,更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漢語發展。對外漢語傳播為動態發展變化過程,只有堅持與時俱進原則才能滿足多元化趨勢下的文化需求。[2]隨著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蓬勃發展,人們思想也能逐漸接受很多新思想,尤其部分文化思想已根植于文化傳播,例如中國古裝電視劇在亞洲和東南亞國家廣泛傳播,在無形中推動中國風俗人情、傳統服飾等文化傳播,也有效豐富對外漢語傳播模式,打破原有學習者固有思想理念中對中國文化錯誤偏見,拓寬文化傳播渠道,提升文化傳播質量。

(二)對漢語學習者意義

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面臨巨大挑戰和機遇,截止2022年4月,已有149個國家與32個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不同國家與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特征,開展漢語教育文化教學有利于提升不同文化圈漢語學習者文化交際水平,解決不同文化圈學習者的本土文化與中國文化間沖突。文化間沒有優劣之分,但因自然環境與地理位置等因素形成文化差異,也對人們跨文化交際成效產生影響。事實上,語言屬于文化現象,很多漢語學習者依舊對當前中國人部分日常行為和用語感到困惑,上述均與中外文化差異有關。[3]所以,在漢語教育中開展文化教學使學習者理解和掌握中國思維表達與生活方式,順利完成跨文化交際。如果在漢語教育中缺少文化教學必然會加大漢語學習者學習和交流難度,影響應用語言知識成效。所以,漢語教育文化教學是學生在日常交際中順利交際客觀需求,有利于減少交際障礙,提升漢語學習者交際能力。

民心相通是順利開展一帶一路倡議關鍵所在,其中語言文化交流互通是民心相通的基礎。相關調查研究指出,漢語學習者學習漢語首要目的即該語言實用性,處于對中國文化了解等非實用性動機則占據少數。無論何種動機,多數漢語學習者在漢語學習中對中國文化了解單單停留于交流工具層面,鮮少了解該文化深層次內涵。也有相關調查顯示,[4]中國歷史典故、傳統建筑、民族風情、地理文化等文化要素對漢語學習者有著較大吸引力,紛紛表示想要深入學習和感悟中國文化。受語言知識難度影響,且學習漢語需花費較多精力與時間,無形中忽略文化知識。尤其初級漢語學習者受語言限制,因學校鮮少設置中國文化內容,難以感悟與眾不同的中華文化魅力。漢語文化傳播者能讓漢語學習者在感悟中華文化中與其語境相融,不僅心靈得到中華文化精神浸染,更滿足學習目標需求。只有充分了解語言規則并在特定文化環境下理解和使用漢語才能獲取情感認同,深層次領略語言及語言間相融合文化魅力。

二、基于一帶一路的對外漢語傳播模式創新策略

(一)運用科技方式,拓寬傳播內容

蓬勃發展的科學技術為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漢語文化創造機遇。具有近五千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蓋無法估量的人文精神,更是人類文明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文化遺產因年數已久,受到歷史人為與自然界侵蝕等眾多因素影響已達到瀕危境地,所以,國家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重現和修復部分已破損的文物。與此同時,媒介融合時代,思維創新追求的是打破常規思維定勢,以謀求思維的新突破。在知識共享、新技術支撐、創新引領等環境下的對外漢語文化數字化創意傳播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重要體現,在傳播中應趨向基于媒介融合、應用互聯和全面有效的感知,實現以思維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和傳播渠道創新等為特征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數字化創意傳播的創新。由此,激發創新意識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數字化創意傳播的核心要素。[5]近年來,刷屏的《唐宮夜宴》,出圈的河南春晚,《唐宮夜宴》被新華社稱是河南的一次“王炸”,14位豐腴的“唐朝少女”在 VR 搭建出的盛唐景象中懷抱樂器,翩翩起舞,彷佛一場“博物館奇妙夜”。節目出圈后,當天河南春晚登上熱搜,得益于新生代網民自發的轉發和推薦,成為微博綜藝晚會欄目類第一,相關話題閱讀量共計25億?!短茖m夜宴》從節目設計來看,數字化創意思維是河南春晚火爆出圈的關鍵要素。節目用5G+AR 的方式“喚醒”優秀傳統歷史文化,將博物館搬到現場,給舞臺表演增添奇幻意境,展現盛世唐朝下的優秀傳統文化,將數字化媒介和藝術性相結合,找到了文化數字化創意傳播的基本點和受眾喜好的最大共通點。

(二)借助網絡渠道,提升傳播效果

微博是一種用戶運用web、手機等方式在個人微博發布短消息方式,可看做博客變體。微博準入門檻低,互動性強,與“快餐時代”人們閱讀和交流需求相符,很多報紙都紛紛開設微博賬號,收獲眾多關注者。編輯與讀者互動可采取微博方式,例如針對對外漢語傳播開設專欄,之后在微博上與廣大讀者互動。微訪談,該報紙提前邀請相關領域嘉賓,確定訪談話題,發布訪談預告,整理訪談問答以及編發訪談新聞。觀眾只需進入微訪談頁面即可與欄目編輯和特邀嘉賓互動,雙方圍繞對外漢語文化交流看法,觀眾和嘉賓重點解答讀者疑問,吸納觀眾意見和建議。除了微訪談,還可采取微直播,該方式類似于網絡直播,編輯可在直播中加入背景資料、超鏈接、圖頻等。需明確指出的是,當觀眾參與直播時需采取添加標簽方式區分直播源播報與網民評論與播報,便于觀眾瀏覽。微直播最為顯著的優勢即強化不同傳播主體與觀眾間互動,尤其現場讀者若能加入播報中則能使直播內容立體化與多元化。

微信平臺已是現代大眾互動交流不可缺少途徑,也獲得蓬勃發展。對外文化傳播主體與觀眾互動時可運用微信平臺,提升互動效果。傳播主體注冊公眾賬號,進入公眾平臺明確公共賬號用戶,再按照相關要求行媒體認證。目前常見公眾平臺賬號類型之一即傳播主體公眾平臺服務時號,可為觀眾提供編輯且高效服務。傳播主體會在用戶訂閱公眾服務號后每月定期為其推送4—6條信息,雙方交流列表內會顯示訂閱用戶信息。訂閱號在用戶訂閱后24h內群發1條信息,傳播主體服務號與訂閱號可結合與觀眾交流情況保證對外漢語傳播內容發布與觀眾反饋相一致,強化讀者閱讀體驗,提升報紙期刊服務能力。

觀眾互動與服務活動在數字媒體時代會影響對外漢語傳播業務類型與發展方向。對外漢語工作者運用微信公眾平臺構建互動社區,觀眾可在社區中發起主題活動并展開相關討論,由此一來,觀眾就全方面參與對外漢語傳播互動,提升觀眾黏性。微社區以數字化形式聚集對外漢語工作者與觀眾,雙方暢談感悟與體驗,在溝通中不斷提升對外漢語傳播水平。所以,對外漢語傳播工作者在新媒體時代需健全完善觀眾信息反饋機制,定期優化工作內容,使對外漢語傳播內容與當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符。此外,對外漢語傳播工作者還可借助新媒體渠道采取問答式互動形式,將問題插入在微信公眾號圖文,觀眾可在下方回答問題,增強對外漢語傳播工作者與觀眾間互動效果。對外漢語傳播工作者借助該功能可與觀眾圍繞特定問題展開深層次互動,觀眾在工作人員提出問題后在下面寫出答案,每個人均可看到作者篩選后的答復,增強互動性。

(三)緊貼傳播對象,創新傳播方式

對外漢語傳播工作者與觀眾在融媒體時代下互動方式依舊發揮不可小覷作用,傳統對外漢語傳播方式不能因新媒體出現而全權否定。在當前形勢下,與讀者書信溝通、面對面交流以及及時召開讀者見面會等依舊能取得顯著成效。傳統互動方式自然、親切、直接且具有貼近性,較易拉近對外漢語傳播工作者與觀眾距離,雙方互動更為細致深入。對外漢語傳播工作者親自接待讀者并與讀者座談可直接了解其要求、建議與意見。通過閱讀讀寫來信、接聽熱線電話以及收集讀者反饋并根據反饋優化工作,依舊為對外漢語傳播與觀眾高效互動方式。例如部分雜志期刊針對對外漢語傳播開辟適當版面刊登部分代表性較強的讀者來信,不僅可有效維系與讀者親密關系,更能塑造報紙/期刊等以讀者為中心正面形象。所以,對外漢語傳播在融媒體背景下需緊貼傳播對象,創新傳播內容。[6]

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著手:其一,理性對待貿易摩擦,確保漢語傳播空間;國家需積極鼓勵企業大膽“走出去”,擴大對外投資規模,使更多人走進其他國家,自然而然會帶動漢語高水平傳播。但漢語傳播中需我國與各國經濟體相融,為漢語文化傳播創造機遇,所以,中國提出金融摩擦升級“一帶一路”倡議,于2014年10月成立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為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支的同時為營造亞洲文化圈與東南亞文化圈提供契機。其二,樹立新型漢語傳播思維,拓寬漢語傳播途徑;國家之間因“一帶一路”建設而加深交流與互動,中國企業市場經貿競爭水平也因此得到提升。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基礎上,其不同層面創新以及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幫扶體現大國寬廣胸懷,在此背景下傳播漢語文化需工作者樹立新型思維,使我國與周邊國家文化等不同層面交流日新月異。世界經濟貿易在全球大環境下仍然受金融危機影響,發展中國家也因此面臨較多的機遇與挑戰,我國需不斷生產高質量產品才能提升市場競爭力。所以,在創新對外漢語傳播模式時需緊貼傳播對象與“一帶一路”倡議目標,通過商品出口推動文化高效傳播。

三、結語

總之,一帶一路實施深化中國與中西亞、非洲等國家在經濟貿易、政治、文化等不同層面合作交流,更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漢語文化朝著國際發展。對外漢語承載意義深厚文化,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不斷健全完善對外漢語傳播體系,合理選取對外漢語傳播內容,提升對外漢語傳播水平,使更多群體能深刻學習中國文化及廣泛參與文化實踐活動,自覺遵守中國道德規范與法律,正確理性看待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展現大國責任與擔當。

參考文獻:

[1]姜宇航.“一帶一路”助力對外漢語傳播的邏輯與路徑[J].傳播與版權,2022(10).

[2]吳憂.“一帶一路”倡議下民族地區高校對外漢語教學現狀及策略——以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為例[J].大學教育,2021(5).

[3]周靜涵.“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對外漢語傳播模式創新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1).

[4]李田心.近五年“一帶一路”背景下漢語國際教育的前沿與熱點——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J].文教資料,2020(27).

[5]楊慧.從阿聯酋“漢語熱”現象看中國對外漢語傳播[J].僑園,2020(7).

[6]李小亞,孫月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我國對外漢語教育合作研究[J].家庭科技,2020(3).

作者簡介:劉妍艷(1985—),女,黑龍江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韓語、對外漢語、來華留學生管理。

猜你喜歡
傳播模式對外漢語創新策略
微信公眾號崛起背后
國際漢語教學的理念方法
網絡自制節目的傳播模式和發展趨勢
淺論對外漢語聽力課教學熱身環節中中文歌曲的應用
互動與互補:《新周刊》微博傳播策略淺析
關于新形勢下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思考和淺談
新形勢下企業干部管理的創新策略探究
國有企業集團內部控制的創新
健康養生文化類電視節目傳播的模式和要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