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弘揚中國民族文化

2023-07-12 09:18康玉琴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8期
關鍵詞:綜合素養教學改革初中英語

康玉琴

【摘 要】伴隨著我國教育領域的不斷發展,以及綜合國力的持續上升,教育工作者們已經開始重視學生在文化學習中綜合素質的不斷發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國學生不僅需要對英語知識展開更加深入的學習,同時也要通過英語課堂,使自身各方面綜合素質得到有效鍛煉。教師通過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英語課堂進行巧妙融合,尋找兩者相通之處,拓展英語課堂內容,宣揚中國民族文化的過程中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不失為是現階段教學過程中非常精巧的設計。

【關鍵詞】初中英語;中國民族文化;教學改革;綜合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8—230—03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已經和初中階段的學生深入接觸了數年,英語知識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個人文化成績,還能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有效鍛煉。中文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語,從踏入系統化的校園學習生活開始,學生的目標就是更加嫻熟的對中文知識進行了解并掌握,在英語學科的學習過程中,融入中華民族文化的過程能夠為英語課堂注入全新的活力,但現階段仍舊有部分英語教師,在將二者文化進行融合的過程中面臨著些許問題,同樣學生群體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本文針對以上這些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通過結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給出幾點具體融合教學方式。

一、通過文化融合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的必要性

(一)能夠有效提升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在新課改教學理念的落實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將視角對準了提升課堂質量,提高英語教學成效,通過將中華民族文化融入英語課堂的方式,能夠使教師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視野得到拓寬,豐富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可以幫助教師增加教學內容的呈現,補足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空余時間,保證英語教學內容能夠利用好有限的課堂時間,順利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能夠較為迅速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英語課堂中教師通常圍繞課本教材展開英語知識教學,面對新時代下成長迅速的初中學生群體,教師在課堂中需要通過調整課堂教學內容,吸引學生對基礎英語知識的學習興趣。而通過文化融合的方式,讓中華民族文化在英語課堂中出現,能夠讓初中學生群體眼前一亮,學生能夠被新鮮的知識調動學習興趣,在新鮮感的刺激下更加專注的跟隨教師學習英語知識,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并且也能夠幫助教師更加順利的開展高效英語課堂,對教師教學內容的優化、課堂秩序的管理都具有較大幫助。

二、中華民族文化在英語課堂中的傳播優勢

(一)有利于改善沉悶的課堂教學氣氛

在以往傳統的英語課堂中,通過英語教材展開教學難免會讓學生被連續性文本閱讀的模式影響,產生一定的閱讀疲勞,課堂氣氛難以得到改善,但中華民族文化的出現,讓單調的英語課堂能夠迅速充滿生機與活力,中華民族文化以豐厚的底蘊散發著無限的文化魅力,學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影響,在課堂中可以具有更多發言的欲望,迅速對英語知識產生共鳴,一些內向、成績差的學生也能夠主動參與交流互動,使課堂氣氛得到迅速改善。

(二)有助于教師培養學生綜合文化素養

現階段教育教學領域對培養學生綜合文化素養極為看重,教師借助中華民族文化,能夠在英語課堂中很好的滲透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熱忱,在這個經濟騰飛的年代,中華民族文化以悠久的歷史沉淀,經久不衰地佇立在世界中,英語知識中西方社會的風俗文化和風土人情固然較為新鮮,但我國學生仍舊需要對我國民族文化的歷史知識進行重點學習,教師借助優質的中國文化,不僅能使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時也能夠使學生通過在課堂中眾多互動環節,深入體會國內外文化知識的差異,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使自身的思維能力、審美能力、語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有助于教師順利培養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讓教師的英語課堂開展更具教育意義。

三、中華民族文化融入英語課堂過程面臨的難點

(一)學生個人學習能力差異明顯

在當前英語課堂中,不難發現初中學生群體內存在著顯著的個體差異,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開始對各類文化知識內容產生興趣,而一些學生的興趣往往基于個人的學習能力,有一些英語學習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英語的過程存在一定困難,當教師將中華民族文化融入英語課堂時,這些學生可能對中華民族文化更感興趣,而忽略了對基礎英語知識的吸收與掌握,這就導致在課堂中優生和差生的差距不斷被拉開,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教師融合中華民族文化提升英語教學效率的工作反而產生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教師教學理念局限于教材

一些初中英語教師常年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在課堂中教師總結了大量經驗,這些英語教師認為憑借傳統教學模式下積累的經驗已然可以順利推動英語課堂的開展。但時代發展的心跳必定會牽動著教育教學領域前行的脈搏,教師一味地使用課本教材進行教學,而沒有在課堂中融入全新的知識元素,那么將很有可能導致課堂學習氛圍受到影響,學生們在這種單一的學習模式下,對英語知識產生厭倦排斥的心理,同時對于教師個人而言,也難以通過英語課堂的開展提升個人執教水平。當學校開展圍繞英語教學相關的教學研討會時,英語教師難以通過分享新鮮豐富的經驗幫助學校推進英語教學的發展,對教師個人工作的順利開展及學校英語教學工作的轉型升級產生了一定影響。

(三)師生交流互動頻率相對較低

傳統英語課堂中,很多英語教師開展教學的過程忽略了和學生進行頻繁的交流互動,一些英語教師為了有效維持課堂秩序,以自身為教學主體,較為重視英語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學生針對課堂提出的眾多問題。一些教師將中國民族文化融入課堂后,憑借自身的主觀意志進行“一言堂”式的講解,久而久之學生面對英語教師容易產生過度的畏懼心理,在課堂上當教師教學過程出現問題時,學生不敢舉手進行指出,在課堂結束后,一些學生積累了部分關于英語知識的疑惑,但也不敢尋求教師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逐漸拉遠,教師無法及時通過學生的反饋調整課堂教學方式,也難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極容易影響初中英語課堂的順利開展。

(四)學生課下學習機會較為缺失

在學生的文化成績學習過程中,預習復習作為非常重要的環節能夠幫助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更加牢固,作為語言類學科,無論是英語還是中文,都需要學生在生活中進行交流實踐,通過實踐過程積累學習經驗。一些家長抱著“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理,當面對課下豐富的英語課外知識時,很多家長盲目的為學生報名補習班、增加課后書面作業,同時讓學生將學習重點放在英語學科中。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設計的一些中華民族文化融入英語知識的內容將難以得到家長群體的配合,學生無法利用所學到的英語知識在生活中結合中華民族文化進行實踐,也就不能體會到英語學習為自身帶來的實際益處,學習目標逐漸盲目,過程被動,主觀能動性不能有效激發,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難以順利培養。

四、初中英語課堂中弘揚中國民族文化的具體策略

(一)利用新媒體資源直觀呈現多樣文化

隨著目前我國媒體領域的不斷發展,現階段眾多新媒體技術已經出現在課堂,來到了教師和學生的身邊,在初中英語教師將中國民族文化融入課堂的過程中,借助新媒體資源的優勢,拓寬民族文化與英語知識融合的呈現形式,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可以更加輕松,減輕部分學習壓力,并借助音頻視頻帶來的試聽刺激,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比如在《To China,with love》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本節課內容涉及到國內外豐富的歷史、人文信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新媒體資源,將新媒體教學平臺中的優質課件提供給學生。學生通過這些課件的學習,能夠感受到英語課堂質量的提升,并且教師的課堂設計工作也能夠得到減壓。通過將一些帶有兩國人文色彩的視頻進行播放,學生們能夠再通過這些直觀畫面的觀看后,對中國文化和國外文化的區別具有更加全面的認知,從而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對中西方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體會中華民族文化蘊含的無限魅力。

(二)組織學生進行文化融合的課堂演繹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與中文都具備著獨特的地域語言文化,不同國家人群使用不同語言進行交流時,思維邏輯也會受到影響。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中,很多學生練習英語的過程通常只是通過書面作業或當堂問答完成,此時教師在課堂中組織學生進行文化融合課堂演繹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堂中運用中英文語言的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運用過程中學生積累的大量經驗不僅可以幫助自身更好的鞏固英語知識,同樣還能讓學生對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進行學習。比如說在《Jennys school life》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場景模擬活動,通過提前設置對話內容,讓踴躍報名的學生扮演 Jenny和他的同學們。在演繹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一些問題進行引導:“同學們能不能說出國外學生跟我們學習的知識內容有什么不同?能不能將我們學習的中華民族文化融入到故事情節中?”等等問題,并且幫助學生熟知、記憶一些與中華民族文化相關的英文注釋,讓學生借助這些單詞進行英文對話練習。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對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具有進一步認識,學習到更多民族文化內容的英文表達方式,并且在英語課堂上鍛煉思維能力,學會舉一反三,能夠以中西結合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國內外優秀的語言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將生活元素結合民族文化融入課本

初中教師在英語課堂中融入中國民族文化的過程是合理的、巧妙的,但由于一些學生個人原因,對基礎英語知識的掌握并不牢固,無法將中國民族文化和英語知識進行聯系,此時教師可以將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生活元素,融合具有特色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行融合講解,幫助學生降低理解難度的過程中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比如在《Food in China》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本章內容直接涉及到中華文化中的美食文化,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展前將一些可便捷攜帶的地方特色美食為學生展示,同時教師可以結合這些特色美食背后的典故,以及典故中涉及的歷史人物,和學生展開分享討論。教室也可以從網絡中搜集國外網友對我國歷史人物以及地方美食的評價,將這些評論以中英文注釋的方式展示給學生。這種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加快速的吸收相關知識,并且逐漸體會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幫助學生逐漸提升民族自豪感,從而更加積極的面對未來的英語、語文、歷史等等知識的學習。

(四)注重家校合作為學生優化學習環境

學習英語知識、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工作不僅僅是教師一人的責任,也不僅限于在課堂中才能展開,學生的家庭環境帶來的影響也至關重要,有很多學生在家庭中缺少家長的積極引導,不論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還是英語學科的基礎知識,學生都沒有自主積極學習的意識,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缺乏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注重家校合作,為學生優化中國民族文化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通過應用英語知識的過程,體會到我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師可以將一些貼合現階段學生學習的紅色知識,通過班級群傳遞給家長,并且在課后作業布置的過程中,教師也著重圍繞中國民族文化設置考題。同時教師也可以更改表現性評價內容,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利用移動設備進行拍攝、上傳等等方式,將記錄下來的生活實例反饋給教師。教師在英語課堂上通過展示、分析反饋的過程對初中學生進行引導。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家長帶領學生在線下進行觀察,比如可以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走進一些名勝古跡,了解中國民族文化的同時在景區中尋找英語知識相關的事物,比如帶有翻譯的導游詞、路標等等。這些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進一步接觸英語知識,并能夠身臨其境的體會我國民族文化的偉大之處,同時讓教師的英語教學過程更加高效,產生一舉多得的效果。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想要有效弘揚中國民族文化,就需要教師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有效調整,在傳統課堂中采取創新措施,借助中國民族文化加速教學進度,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同時也要緊跟新課改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帶來的反饋,對學生提出的關于英語知識和中國民族文化的問題,教師要及時進行解答,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水平,樹立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高洪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山東教育,2021(46).

[2]李江洪.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的意義與策略[J].語數外學習:八年級,2021(8).

[3]顧梅芳.試分析初中英語中英文化差異的對比和教學[J].啟迪與智慧:中,2021(3).

[4]胥偉.初中英語課堂中融入中國文化的教學研究[J].教育藝術,2022(6).

[5]唐小鈴.淺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J].世紀之星:初中版,2021(3).

猜你喜歡
綜合素養教學改革初中英語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如何讓初中英語教學更有效
淺談小學數學教師專業化發展
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策略
“童詩”也精彩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