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圖書館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考

2023-07-12 00:50羅瑜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資源優勢公共圖書館

摘 要:公共圖書館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有著自身優勢和重要作用。近年來,全國各地公共圖書館著力用好圖書館宣傳教育功能,通過閱讀推廣、民族政策宣傳、民族文化宣傳、建立少數民族特色數據庫等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其中,區外自治區的公共圖書館打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館藏資源、創建地方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閱讀推廣活動品牌、將農家書屋打造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主陣地等做法,成效明顯且值得借鑒。廣西公共圖書館主要以公益講座為紐帶,以舉辦展覽為橋梁,以全民閱讀為重點,著力講好廣西民族團結進步故事,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新時代新征程,公共圖書館應進一步加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的文化閱讀推廣力度,深入挖掘民族團結文獻、豐富充實民族文獻館藏,推動加快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更好地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資源優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3.01.011

[中圖分類號]G258;D6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0339(2023)01-0077-06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1]。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核心是引導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增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和法治意識[2]。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3]。公共圖書館文化底蘊濃厚、館藏文獻豐富、受眾范圍人群廣、人流量大,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有著自身優勢和重要作用。

一、公共圖書館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狀

(一)區外公共圖書館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要實踐

近年來,全國各地公共圖書館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著力發揮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優勢作用,用好宣傳教育平臺功能,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

1.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閱讀推廣活動凝聚人心。公共圖書館是服務全民閱讀的重要陣地,圖書館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閱讀推廣活動為途徑,充分利用“世界讀書日”“全民讀書月”和春節、中秋節等節日,開展“弘揚傳統文化·誦讀中華經典”展演、“詩意中國”主題誦讀會、“墨香滿春”燈謎展、“粽情端午”等一系列各族群眾喜聞樂見的全民閱讀推廣活動,通過大力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人心,切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如在“世界讀書日”期間,國家圖書館聯合全國圖書館界共同開展以“讀經典 學新知 鏈接美好生活”為主題的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向讀者推薦“文津圖書獎”書單,設置“文津圖書獎”獲獎圖書展示專架,邀請專家學者推出社科類、科普類主題演講,舉辦“激活經典 熔古鑄今——《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專題展覽”,等等。全國各級各類圖書館同時策劃符合當地實際和特色的“同城共讀”活動等,引導全社會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氛圍,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通過宣傳民族文化與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公共圖書館以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為抓手,向廣大群眾發放有關民族團結的宣傳彩頁,詳細介紹少數民族分布情況和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生活習俗等。充分用好微信公眾號及圖書館內電子屏幕、宣傳展板等載體,廣泛宣傳民族知識、民族風俗、民族政策、民族團結等方面內容。通過多方式、多形式、多維度宣傳,讓各族群眾了解更多民族文化和政策,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民族團結意識。如四川省瀘州市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區,瀘州市江陽區公共圖書館以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為契機,通過讀書分享、知識講座、宣傳展板、官方微信號、LED大屏等方式宣傳民族團結進步知識,吸引各民族群眾積極參與,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營造“民族團結,共同進步”的良好社會氛圍。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朝鮮族圖書館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舉辦民族團結圖片展,內容涉及民族宗教知識、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等專題,現場發放《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解讀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知識手冊》,并提供政策咨詢,讓各族群眾感受到黨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黨在新時代下的民族理論政策,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和理解。

3.注重發揮少數民族特色數據庫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重要作用。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財富,多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是促進民族團結的根本保證。圖書館特色資源具地域特色、文化內涵或學科特點,體現了圖書館館藏的核心價值[4]。如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圖書館將收集到的畬族文化進行整理,建成了畬族文化數據庫,以圖片、文字和視頻的方式記錄和保存畬族風情、畬族工藝、畬族史話、畬族神話,內容涵蓋畬族節慶、舞蹈、服裝、編織、姓氏、語言、神話故事、圖騰等[5]。景寧畬族自治縣圖書館通過將少數民族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并利用圖書館網絡資源平臺向廣大讀者開放,有效促進了少數民族資源傳播和共享。網絡信息智能化時代,公共圖書館依托少數民族數字資源優勢,實現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共享,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重要資源。

(二)區外自治區公共圖書館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要實踐

近年來,新疆、內蒙古、寧夏、西藏4個自治區的公共圖書館主要從豐富館藏資源、創建品牌、打造陣地等方面著手,對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進行了探索。

1.打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館藏資源。通過采購、征集、捐贈、呈繳文獻、自建和購買地方民族數據庫等,大力挖掘民族文化資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館藏資源,這既是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這些地區群眾對文化的需求[6]。如內蒙古自治區圖書館收藏的蒙文文獻、新疆圖書館收藏的維吾爾文及哈薩克文獻、寧夏圖書館收藏的回族及伊斯蘭教文獻[7],都是各館的地方特色館藏。西藏自治區圖書館對藏傳佛教文化、藏族習俗文獻進行整理,在保護與傳承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8]。同時,各自治區圖書館都自建地方特色數據庫資源,將民族特色資源通過數字化展示,提高公共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方便群眾獲取資源,加快信息的傳播。

2 .創建地方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閱讀推廣活動品牌。公共圖書館依托豐富的館藏資源、場地資源、專家學者資源、人才優勢,打造閱讀推廣活動品牌,以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為載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如內蒙古自治區圖書館推出“解鎖塵封的記憶 聆聽古籍的聲音”服務品牌,通過視頻錄制,多渠道、多媒體向讀者介紹館藏珍貴古籍,講述古籍中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在精神,對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3.把農家書屋打造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陣地。公共圖書館積極探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路徑,提高服務效能,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基層延伸,為廣大基層群眾提供良好的精神文化資源。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鞏留縣發揮圖書館資源儲備優勢作用,在鞏留縣建設全國首個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石榴籽”書屋[9],藏書量5 000冊左右,內容涵蓋文學、心理、歷史、自然、科學、農業、法律等類別,并專門設置紅色書籍專架區域,將黨報黨刊以及黨的建設相關讀物作為重要的學習資源,讀者可在書屋內借書、還書,真正享受到便捷的圖書館服務,這一系列舉措吸引了廣大牧民群眾和中小學生參與閱讀。目前,鞏留縣已建成“石榴籽”書屋102個。鞏留縣發揮“石榴籽”書屋閱讀推廣、社會教育、文化傳播主陣地作用,舉辦各類活動402場次,受教育各族群眾達13 000余人,走出了一條講好黨的故事、講好民族團結故事、傳播好黨的聲音,不斷厚植愛黨愛國情懷的新路子?!笆褡选睍莸某晒嵺`,入選中央有關部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

二、廣西公共圖書館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要做法

廣西作為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長期以來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民族關系十分融洽,堪稱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的典范[10]。增強廣西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動力,對地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民族的團結具有重要意義。廣西現有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114家,近年來,各地公共圖書館將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圖書館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內容。

(一)以公益講座為紐帶,講好廣西民族團結進步故事

廣西各地圖書館用好自身民族文化資源優勢,舉辦各類民族團結相關的公益性講座。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通過“走讀廣西·廣西文化”系列講座,邀請專家學者、大學教授帶領讀者領略廣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民族文化保護、民族節慶習俗等內容,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夯實歷史根基。梧州市圖書館、北海市圖書館分別舉辦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為主題的公益講座,通過普及民族團結知識、少數民族獨特的民俗文化、少數民族繪本、制作民族風情掛畫等方式,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帶進校園,帶給青少年兒童,提高青少年兒童對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進步的意識。

(二)以舉辦展覽為橋梁,增進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解

各地圖書館充分用好場館大型展廳及陣地服務的優勢,開展“報刊展”“書畫展”“攝影展”“民族服飾展”“少數民族書籍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紅色故事繪”“英雄人物展”等主題展覽,不斷呈現出文化發展的繁榮,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民族自豪感。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依托本館豐富的報刊資源,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舉辦“感恩黨 跟黨走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民族團結進步館藏報刊展,通過展板和展柜相結合的方式展出實物館藏報刊,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不同歷史時期民族工作的重大事件。同時,展覽還在廣西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同步線上展出,并在全區各市公共圖書館進行聯展,讓廣大讀者以史為鑒,提高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認識水平。

(三)以全民閱讀為重點,擴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宣傳范圍

圖書館持續深入組織開展全民閱讀活動,不斷拓展和深化圖書館的社會功能,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深入推進全民閱讀“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警營、進社區、進景區、進村屯、進驛站”等“八進”共建活動,打通全民閱讀服務“最后1公里”閱讀平臺,擴大全民閱讀覆蓋面和影響力。各地圖書館在共建場所設立全民閱讀圖書站點,同時配置智能化借閱服務,為各族群眾打造一個學習、充電與休閑娛樂相融合的文旅共建閱讀空間,讓各族群眾共享文化精神食糧。柳州市圖書館發揮公共圖書館促進全民閱讀的主陣地作用,到三江侗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常態化開展送書下鄉活動,為各族人民群眾送去黨的方針政策和精神文化食糧,讓各族人民群眾都能感受到民族團結的熏陶,更好地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賀州市平桂區圖書館與平桂區政協合作共建政協委員教育基地,通過在圖書館建立“書香政協·香凝平桂”委員讀書實踐活動中心,向政協委員、機關干部、界別群眾不定期推送有關民族團結的書籍及理論文章,舉辦政協委員讀書實踐活動,搭建網絡課堂,多樣化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此外,圖書館還將民族團結進步宣講活動延伸到少數民族村屯,不斷提高少數民族聚居區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的覆蓋率和知曉率。

三、當前廣西公共圖書館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存在的問題

(一)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閱讀推廣力度不夠大

一是專題推廣活動規模偏小。未能充分整合相關職能部門的資源,沒能形成強大合力。圖書館開展的專題推廣活動基本上是“單打獨斗”,影響力不夠大。二是專題內容推廣活動不多。針對不同群體、不同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閱讀推廣活動偏少,影響了活動參與人員的興趣和參與度。三是專題推廣活動形式不夠豐富。多數是以講座、展覽、讀書分享會等傳統形式開展活動,館內活動多,館外活動較少,推廣覆蓋范圍偏窄。

(二)民族文化史料收集不夠全面

一方面是民族團結進步相關資料收集不夠及時、全面和系統。對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以來,全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民族團結進步發生的重大事件、突出的典型案例、涌現的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等未及時、全面、系統地收集整理、匯編出版、紀實錄影和藝術創作等,對相關資料的保存工作有待加強。另一方面對地方民族文獻挖掘不夠。在征集、整理、收藏地方民族特色文獻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在一些本地具有特色、富有研究價值和民族團結進步密切相關的文獻史料收集整理上應進一步加大力度,比如在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家譜修訂和傳承上的文獻資料征集不多,文字材料記載不夠詳細,導致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系脈絡研究上不夠精準。受條件影響,影像設備以及攝影專業人才缺乏,在一些民族地區舉辦的傳統民族特色節慶活動,如“長桌宴”、“二月二”龍抬頭、瑤族“盤王節”、苗族“蘆笙節”等,沒有及時運用文字、影像、視頻、圖片等形式記錄保存下來,這影響到了相關研究的深入開展。

(三)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程度不高,人才培養亟待加強

新時代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工作滯后,廣大基層群眾不能隨時隨地閱讀民族文化資料。一是圖書館全方位數據庫平臺建設力度不夠。數據庫平臺開發建設工程量大、時間長、投入多、見效慢,過多集中在自治區、市兩級圖書館數據庫平臺的建設上,在縣級圖書館數據庫建設上力量薄弱,通過圖書館數據庫平臺推廣民族文化閱讀工作非常滯后,已試點建好的縣級圖書館數據庫平臺在服務廣大基層群眾工作上發揮作用還不夠顯著。二是圖書館提檔升級迫在眉睫。圖書館在服務廣大群眾閱讀民族文化帶來便利的同時,在館舍環境升級、智能化硬件設施升級、數字化閱讀服務升級等方面比較滯后,在維護設備終端運行上還不能夠做到及時有效。此外,目前圖書館的專業人才比較缺乏,特別是具有高學歷又富有學術研究的人才非常缺乏,從事民族團結進步研究的人才則少之又少。

四、新時代新征程公共圖書館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路徑

在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中,精神文明建設也進入了守正創新、深化拓展的歷史新階段,圖書館的功能不再局限于為讀者提供資料服務與借閱服務,要與時俱進,跳出單純的大型場館、紙質閱讀的限制,拓展形式多樣、快捷有效的多元化閱讀途徑,充分發揮圖書館在收藏、保護、發展和繁榮文化事業上的獨特優勢,廣泛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活動,為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提供強有力支持。

(一)加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閱讀推廣力度

就廣西而言,自治區成立65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區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2017年4月,習近平在廣西視察工作時,對廣西民族團結進步大好局面給予高度評價,對進一步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你們總結好、運用好、發展好民族團結進步的成功經驗,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使各民族心連心、手拉手的好傳統代代相傳?!盵11]

1.部門聯動,形成合力。圖書館作為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先進文化傳播、發展的前沿陣地,可主動聯絡宣傳、民族工作、文化旅游、鄉村振興等相關職能部門,充分發揮各自工作職能優勢和資源優勢,聯合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形成強大的宣傳推廣合力。

2.挖掘民族團結文獻,推進專題推廣。一是對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進行梳理,挑選有關民族研究、民族團結、民風民俗主題的圖書、報刊,以書刊推薦、書報刊展覽的形式線上線下向廣大讀者推廣展示,增強讀者對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在文化認同中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二是對館藏文獻素材進行深度挖掘,制作反映民族團結進步的文字、圖片、音頻、影像等宣傳資料,通過展板和音視頻播放,多方位向讀者呈現多姿多彩的民族團結新風貌。三是將民族團結進步與文明家風家教建設相結合。公共圖書館充分發揮社會教育職能,積極開展各類家風家教主題閱讀活動,助力家庭教育,引領更多的家庭熱愛閱讀,在家庭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全社會發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在廣大家庭中營造民族團結一家親的良好氛圍。

3.豐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形式,拓寬服務半徑。一是舉辦“石榴籽書屋”“石榴籽沙龍”“石榴籽之音”“石榴籽舞臺”“石榴籽講堂”“石榴籽小視頻”等系列閱讀推廣活動,讓“石榴籽”理念和品牌深入人心。二是針對不同的群體制定不同的活動形式。圖書館要充分考慮青少年群體的接受能力,精準推送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讀物和實踐教育活動,小學低年級階段以民族知識啟蒙為主,小學高年級階段以民族知識教育為主,初中階段以民族政策教育為主,高中階段以民族理論教育為主,增加讀物和活動的趣味性,吸引不同階段的青少年群體參與閱讀和活動。幫助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開發適合老年人的閱讀和活動,在全社會不同人群中營造良好的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氛圍。三是通過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繼續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進機關、學校、企業、寺院、社區、村屯等,使宣傳工作更擴覆蓋面、更具影響力、更富有成效性。

(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豐富充實民族文獻館藏

一是廣泛收集民族團結進步事跡材料。中華文化認同及傳承是民族團結之根、和睦之魂。全面總結自治區成立以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廣泛收集民族團結進步先進事跡、典型事例和感人故事,進行整理匯編、藝術創作并廣泛宣傳,使各民族充分認識到和睦共處、友好往來始終是歷史的主流,各民族文化的根深扎中華沃土,使愛我中華、團結進步的種子在每一位民族成員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二是深入挖掘地方民族傳統文化文獻。組織專家學者對本地區世居民族的來源、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經濟生活、宗教信仰等進行系統調查、研究和宣傳,大力實施以農村為重點的文化惠民工程、少數民族文化搶救保護工程、少數民族文化圖書精品工程等,深挖各民族文化“同根”因子,積極培育共有文化,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經常性組織館員認真研究地方民族文獻工作,舉辦各類研討會,交流學習會、外出學習考察等活動,以開拓館員研究地方民族文獻工作視野,積極推進民族文獻挖掘工作。深入鎮村一線開展采風活動,尤其是本地區的民族風俗節慶活動的攝影攝像、圖片等影視資源收集工作,為更新豐富圖書館數據庫提供更多的民族團結進步典型事例。三是做好少數民族古籍的保護、修復和利用。古籍是中華文明綿延數千載的歷史見證,是瑰麗的文化遺產。公共圖書館是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要推進少數民族古籍的保護、修復和有效利用,深入挖掘弘揚蘊含在古籍中的民族團結進步思想內涵,讓書寫在古籍中的文明“活”起來,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三)加快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和人才培養

一方面要加大人力、財力的投入力度,加快向縣鎮兩級開發建設數據庫平臺。重點向縣鎮兩級圖書館數據庫終端建設傾斜,重點培訓縣鎮兩級圖書館館員對數據庫平臺的維護和服務能力,利用網絡數據庫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向基層群眾推廣民族文化閱讀工作,滿足基層群眾精神文化需要,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向基層拓展。另一方面是提高圖書館服務效能。在館舍環境升級、智能化硬件設施升級、數字化閱讀服務升級、維護設備終端運行等方面提質增效,優化館舍環境,提升圖書館內民族團結進步氛圍,完善軟硬件設施,提高設備維護水平,提高民族文化傳播能力,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提質增效。此外,在館員的專業人才培養上,可適度加大對研究民族團結進步的館員的引進和培養,進一步完善規劃,加大崗位實踐鍛煉力度,在館員的培養、評優、評先、評職稱等方面繼續向基層一線傾斜。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黨的二十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學習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22:30.

[2]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學習輔導讀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22:9.

[3]習近平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回信[EB/OL].(2019-09-09)[2022-12-20].http://www.gov.cn/xinwen/2019-09/09/content_5428594.htm.

[4]祁興蘭.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數據庫建設現狀、問題及對策[J].圖書情報工作,2018(16).

[5]劉淑萍.淺談少數民族地區的特色數據庫建設——以“畬族文化資源數據庫”為例[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4(24).

[6]卓尕措.民族高校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的獨特價值及其開發利用研究——以我國13所民族高校圖書館為例[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21(4).

[7]馮云.新時代民族地區圖書館職能定位探討[J].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

[8]馮云.民族地區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提升策略探討——以西藏自治區為例[J].西藏研究,2018(2).

[9]張鞏.情牽萬里 共譜“邊塞新曲”[EB/OL].(2023-01-17)[2023-01-20].http://www.xjgl.gov.cn//xjgl/c114162/202301/37e150386acd4bc4b53ba7c8cdb7f1ba.shtml.

[10]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高舉偉大旗幟共圓偉大夢想奮力譜寫新時代富民興桂的壯美華章[N].人民日報,2018-12-06(10).

[11]匯聚統戰力量建設壯美廣西——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統戰工作綜述[N].廣西日報,2022-09-06(5).

責任編輯:楊緒強

收稿日期:2023-01-28

作者簡介:羅瑜,女,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閱讀推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猜你喜歡
資源優勢公共圖書館
關于利用挖掘陜西文化資源優勢 創建影視強省的調研與思考
河北承德礦泉水(山泉水)資源優勢分析
廣西岑溪切實把石材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紐約州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政策研究
基于圖書獎評選的公共圖書館采訪創新研究
MOOC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探索研究
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實踐與思考
談公共圖書館如何建立自助服務推廣長效機制
發揮高校資源優勢推動唐山創新發展
發揮四川資源優勢,實施中藥產業扶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