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雅”理念下構建“家校社”共同體的實踐研究

2023-07-12 10:08江連芳
當代家庭教育 2023年12期
關鍵詞:德育

江連芳

摘 要:育人為本,而育人應當以德育先行,同時教師德育水平的有效提升又需要學校的努力、家長的配合、社會的支持?,F以提升小學德育教學水平為目標,進行“家校社”共同體的實踐研究,研究過程在“和雅”理念引導下進行,研究方法以理論分析為主,并融合了一些對于教學實踐成果的反思。結果顯示:從“和雅”理念出發的“家校社”共同體生態構建有其必要性,且共同體的構建過程中,家、校、社會分別展示出各自不同的作用,彼此協同之下,針對學生的關愛與保護工作將做得更好。

關鍵詞:和雅理念;家校社共同體;德育;小學工作

【中圖分類號】G62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2-0001-04

當處于義務教育階段時,學校、家庭、各社會機構間進行緊密合作,逐漸變成教育研究者所探討的一項重要話題。在此期間,教師、家長、社區等一些有關者受教育內容的紐帶聯結影響,形成了生態統一體,旨在維護一個有益于學生成長的良性支持環境。在構建這一環境體系時,“和雅”理念的融合,讓多項工作都表現出了這顯著的人性化、人文化特征,在客觀形勢變化后,策略將隨之持續識別和調整,最終保證這種特殊的學習場景能夠在更大范圍內照顧到學生發展需求。

1.和雅德育理念的內涵

所謂“和雅”文化,是彰顯中華精髓文化凝練與整合成果,其中“和”字強調了一種和諧共生的狀態,以和衷共濟為顯著標志的精神,屬于中華傳統民族精神之中的精華所在,同時它也是個人進行修身養性、進行人際交往的一項重要準則,“雅”字強調了一種文雅、高雅的氣質與行為。二者相結合的和雅德育,即把“和雅”文化同德育相關聯,讓師生之間、家校之間,乃至校、家、社三者之間和諧相處,共同營造形成和諧美好的環境,以有效服務于學生發展。

傳統德育側重于機械說教和理論灌輸,這使學生很難真正從心理上認可教育內容,也無法真正得到情感上的共鳴,從而讓理論教育和實踐探索相脫節。與之相比,和雅德育理念下的各種教育形式,則可共同營造形成一種和諧美好的文化氛圍,在不經意間給學生產生思想上與行為上有利作用??紤]到小學階段作為教育起始階段的特殊情況,在這一階段推動和雅德育普及,可以使學生因迅速形成情感共鳴而取得進步,在素養和品質上更加接近于理想教育要求。而為了拓展教育效果,和雅德育既要針對學生,也要全面涵蓋整個學校,所有家庭,以及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這樣才能保證和雅教育得展所長,大有作為。

2.生態構建“家校社”共同體各方行為

(1)學校應展示主體作用

“和雅”理念下,學校應當發揮自身教育主體功能,分別在文化氛圍構建與實踐活動推廣兩方面付出努力。

營造擁有鮮明“和雅”特點的校園文化氛圍是必要的工作。簡而言之,和雅德育只借助教師理論講授不能產生理想效果,如果想使和雅德育真正見到成績,就需要營造和諧文雅的優質校園環境氛圍。在此項要求之下,學校整體及各個班級都需要積極行動。例如,對于學校而言,建設良好硬件基礎設施便是一項必要準備,而在硬件設施中積極融合各種和雅元素,則會使校園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又如,學??梢栽谛S蚍秶鷥韧苿娱_展與和雅文化有關的各類美育活動,以期利用美育帶動德育。此外,學校還應利用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現代技術媒介實行和雅文化傳遞工作,使學生隨時感受到正能量,借以培養足夠完善的優秀人格品質。上述種種做法及其成果,均表明學校的情境氛圍構建努力,將成為其發揮教育主體作用的重要形式。

學校應視教師為主體,班級為單元,構建形成更多實行和雅德育實踐活動之優質機會?!昂脱拧蔽幕瘡纳钪卸鴣?,因此學校和雅德育亦不能只限制于理論方面與環境方面,而是要有融理論和實踐為一體的意識,有效實施多樣性實踐鍛煉,使學生利用實踐活動的契機真正領會“和雅”文化的內涵,并將其內化成為指導自身行為的思想,這樣才會收到較好的雅德育實效。實踐中,各班級教師可基于學生年齡段及認知特點差異,策劃對應的德育實踐活動,借以保證活動的可接受度,以致全面激發他們對德育熱情。以本校為例,各班級教師為強化和雅德育效果,會在學校的倡議下定期開展和雅德育實踐活動,如紀念紅軍長征活動、紀念建黨百年活動等,活動中故事講述、視頻播放、現場體驗等形式,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了學生的高尚情操。

(2)家庭要展現熏陶功能

基于“和雅”理念進行“家校社”共同體生態構建時,家庭的教育熏陶功能應進一步體現出來??紤]到德育的目標之準確、內容之全面、方法之具體,其功能應在學校的牽引下進行。例如,學??陕氏戎贫ê脱偶彝サ臉藴?,統一教師與家長的教育理念,并相應完善家校共育制度,同時開設主題性家長課堂,引導家長完善家庭教育熏陶功能。如本校即以感恩節為契機,組織名為感恩故事會的主題班會活動,在班會開展期間,在網絡中相應地發布了活動動態,并推出家教范例賞析等項內容,以期借此鼓勵親子活動,促進共同成長。又如,家庭成員可以投身于學校所要求的、所組織的其他類型活動,在大隊干部換屆選舉以及家長開放課等活動中展現自身的作用,或者可以在家庭環境中配合學生完成一些以和雅為導向的德育任務等。

(3)社會要突出影響作用

以往的德育活動中,家校共育的概念常被強調,而社會影響作用則往往被忽視,這種做法并不妥當,由于學生早晚要走向社會,因此應當突出社區、社會教育功能與影響作用,給學生創造配合家校教育的理想環境。例如,可通過組建社區教育委員會的做法,以社區為依托,依就近的原則,讓離退休干部、社會知名人士等參與其中,或者協助治理學校周圍環境,抑或配合實施基于學校主體組織各種教育活動等。再者,進行社區教育資源開拓也屬于一種較有社會影響力的常用做法。社區教育資源涉及地理、文化等諸多能夠關聯于和雅德育的因素,因此學??衫猛鐓^進行溝通的做法,挖掘社區和社會教育資源,讓學生享受校外實踐基地的內容支持,從而順利地在活動中體驗,于體驗下成長。例如,學??梢髮W生去區域之中的消防部門、水務部門或者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等進行參觀學習,也可以要求社區居民活動同學校節日活動相關聯,讓在校師生同社區居民用互動的形式開展和雅德育活動,讓他們于更大范圍內做到自身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和科學人文素質有效進步。

3.生態構建“家校社”共同體典型內容

以小學生為對象實施和雅導向的“家校社”共同體德育生態構建,可供選擇的教育內容很多,現僅舉幾例加以說明。

(1)感恩教育——“和雅”的典型

針對正處在身心成長關鍵期的小學生,如果教育失當,將會使之與“和雅”教育要求相去甚遠,例如,學生可能認為來自學校、家長、社會的關愛是理所當然的,不能“和”于周圍的環境,感恩意識變得淡薄。為助其構建形成科學價值觀念,體會到“愛”之偉大,校、家、社需要協同起來進行德育活動,尤其是組織突出“和雅”典型也就是感恩內容的主題活動。例如,從家庭方面來看,家長熏陶學生形成明確的感恩意識是必要的,家長可以從平時生活中的小事著眼,推動孩子的心理積極變化,使孩子在需要長輩幫忙的時候說一聲“請”,而不是使學生認為家長的所有幫助都是應該的。而從學校方面來看,則可以利用組織學生閱讀同感恩相關的文章,使學生懂得感恩父親、學會感恩教師,并推而廣之。最后,若站在社會角度分析,給學生以感恩教育期間,教育者當組織學生融匯于社會環境內,用親身體驗了解周邊人與事,感恩所有看起來普通卻做出不平凡事業的人,如人民警察、消防隊員、清潔工人、服務員、快遞員等。

在德育常態化“閩東之光 敬業篇”學習活動中,學校為更好地用好地方資源,可以組織學生在學習書中敬業榜樣的基礎上,尋身邊敬業榜樣,如到古田縣莊里村聽全國道德模范周炳耀的故事:從洪水中救下一個個處于危難邊緣的村民,自己卻被洪水卷走。促使學生真正感受閩東這塊紅土地,多少仁人志士為發展閩東,以滴水穿石的精神默默奉獻。親臨其境方悟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學會感恩,紫陽少年齊爭“向陽章”。

(2)愛國教育——“和雅”的重點

教師對愛國主義教育進行適應性更強的策略調整,將使教育過程不再抽象與乏味,而這將更進一步體現出其作為“和雅”重點的特征,優化教育方式顯然需要家、校、社的共同努力??梢哉f,德育中,愛國主義是關鍵工作,它在各個階段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項。然而愛國主義教育有其抽象性難題存在,怎樣展現家校社幾者間的協調作用,怎樣使學生真正擁有愛國主義精神是非常需要探討的議題。例如,學校有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必要性,且應當展現出主體功能,首先,組織學生了解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典型性的人與事,引入本地區的愛國故事等,這都是較好的做法。其次,引導學生融入于社會環境內,用當地烈士陵園、博物館等資源條件,促進學生體會愛國主義精神也有一定的可行性。最后,引導學生同家長展開以愛國主義精神為主題的交流,鼓勵家長和學生進行討論也往往會收到較好效果。

“追尋勛章足跡 弘揚閩東之光”是一場以“勛章”為關鍵詞的德育常態化學習活動。課前組織、動員全班同學認真閱讀《閩東革命小故事》一書,聯動家庭通過網絡、觀看視頻等形式,走入社會尋訪、學習各行各業的功勛人物。課上隨著“識英雄,明功勛;讀故事,追功勛;定計劃,學功勛”環節的遞進,學生站在勛章墻前,強烈地感受到了在戰爭年代、和平時期,英雄模范、行業翹楚,他們在平凡中譜寫著不平凡的勛章之光。從而立志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追尋勛章足跡,弘揚閩東之光”。這種沉浸式的活動,家校社協同合作,有效觸動、激發了學生的家國情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環保教育——“和雅”的擴充

和與雅,是面向人文環境的觀念,而將這種觀念擴充到自然環境之中后,同樣具有較好的教育前景,并展現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集校家社體驗為一體的環保教育,將使學生在“和雅”觀念的帶動下,樹立正確環保意識。具體而言,環保目前已經成為人們的一項基本共識和行動,它在德育范圍內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應有之義。在開展環保教育時,應注意站在家校社三個角度,組織學生分別體驗與感受相關問題的嚴重性及解決必要性,從而激勵學生形成全面的、科學環保觀念。比如,引導他們在生活環境下發現“污染源”是一種有效做法,學生將發現工廠排污問題、小區垃圾問題、生活用水浪費問題等。當看到這些問題以后,再將問題拿到學校課堂上來,進行同伴交流與分享,思考并解決此類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將導致哪些危害,以及如何加以解決等。此后可讓他們將已然產生環保問題處理方案與家長實行交流探討,在聽取家長的意見后做進一步完善。事實證明,這種聯系社會與學校、家庭的教育形式,相較于簡單地利用多媒體展示污染圖片開展環保教育的效果更好。

家校社的關注,環保觀念的樹立,走出校園的學生是以主人翁的身份,“發現問題—搜集問題”;回到學?;蚺c家庭中,將“問題分類—問題歸因”,并能夠嘗試將問題寫成調查報告,或以提案的方式呈現;最后家校社三方根據自身的屬性展開環保教育,如學校、社區進行資料展示,開展環保教育,社區向有關部門反應情況,學校和家庭關注進展的同時從自身做起,從小做起。這就是和雅理念下,集校家社體驗為一體的環保教育。

4.基于“和雅”理念生態構建“家校社”共同體的交叉實踐

基于“和雅”理念下生態構建“家校社”共同體時,家、校、社三者應當是互相補充、互相協調的關系,即應當配合另兩方完成相應的德育教育任務。概而言之,若依據《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所提內容,道德建設過程、教育和實踐相結合過程二者具有統一性,所以在“和雅”理念下實施小學階段愛國主義教育、環保教育與感恩教育等方面產生的局限性,均需要基于實踐活動載體而進行,而在此實踐活動范圍內,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等重要道德教育陣地應站在自身角度思考之優勢,配合其他兩個主體,共同提升教育實效性。在此期間,一般可有三種情況值得重視,即以學校實踐為主,由家庭和社區輔助;以家庭實踐為主,由社區給予支持;以社會實踐為主,學校與家庭則適度參與。

(1)學校實踐為主的家校社共同體實踐

若分析小學時期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可看到各類德育實踐體驗活動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教育形式。學校教師可基于道德認知發展理論,針對本階段學生做好科學認知梳理,繼而設計同其道德發展要求相符的具體實踐活動,利用活動實際情境體驗過程,為學生創設親身經歷的條件,讓其獲取既內化于心又外化于行的機會。然而此時應當注意:社會德育實踐活動的進行,所需要的資源不可能完全由學校一力包辦,學校全部給予提供是不現實的。此時家庭與社會的輔助功能便開始表現出來,它們將給以學校為主體創設的德育實踐活動提供支持。例如,學校提供教育場景:有一位鄰居老人在路邊倒了,而“我”又急著給生病在家的媽媽送藥,這時“我”應該做何抉擇呢?這個道德兩難困境的情景演繹,如果能夠在學校教師的引導下,合理置于家庭或社會環境,由家長及社區志愿者提供配合幫助,則會取得相較于只靠學校教師教育更好的效果,此時學生會更切實感受到公德規范,實現公德意識的行為外化。

(2)家庭實踐為主的家校社共同體實踐

在經由學校教師指導之后,家長可基于自身公德認知,進行“周末德育實踐”活動設計,與此同時展現自身的榜樣價值,引導孩子進行德育認識深化。因為家長所設計活動,并不能始終在家庭環境內進行,即有可能涉及家庭之外的各類資源,所以此時社區的支持非常必要。例如,有的家長預備進行名為“周末德育廣播站”的親子活動,要求孩子把周一至周五經歷的印象比較深刻的德育故事或整理出來,然后進行社區廣播。這既需要家長的指導,又需要社區工作人員的支持。為此,應注意到小學生道德認知水平依然處在較低發展階段,其可塑性非常強,因此社區可幫助建立一定的激勵機制,用以滿足學生行為優化要求??偟膩碚f,利用類似的實踐體驗方式,將使學生自覺回顧自身經歷,深化在公共生活規范方面的認知,此亦將對前面述及感恩教育產生促進功效。

(3)社會實踐為主的家校社共同體實踐

社會現實復雜且多變,既有值得學生學習與汲取的德育精華內容,又有需要剔除的封建道德與西方道德文化消極因素,此可對以小學生為對象德育工作承受很大壓力。教育者從“和雅”理念出發,做好“家校社”共同體生態構建交叉實踐努力,應重視社會實踐的教育影響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給學生創造優質的發展空間。實施教育期間教育者應讓他們借助活動體會形式,接受積極社會環境的熏陶,從而體會到人們的思想意識變化,并自覺完成遵守公共生活道德規則的自我教育。在此期間,社區組織需要以教育主體面貌出現,學校和家庭則需要積極參與其中,即利用教師和家長的身體力行、配合協調,激勵小學生做好德育意識的行為外化。以本校為例,學校利用感恩進社區、書香進社區、環保進社區等重點活動,使學生走入生活,走進社會,極有效地拓展學生德育學習區域范圍,在活動中體驗和雅,積累經驗,擁有了比較理想的教育效果。在此期間家庭與學校的有效參與則很明確地顯示出交叉實踐功效。

5.結語

“和雅”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凝練,需要教師和學生持續進行傳承和發展,特別是在小學時期,將之同德育內容及方式聯系起來,能夠營造形成更為和諧雅致的校園文化氛圍,可以對學生的思想進步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而若是放寬視野,進行基于“和雅”理念的“家校社”共同體生態構建研究,則能夠給學生發展創造更廣的空間、更多的機會。本文正是基于這種認知而展開探索,探索過程中突出說明了“家校社”共同體生態構建時各方的工作要點,可供選擇的教育內容,以及當處于共同協作狀態下時,家、校、社多方的協調策略等。此類內容會對廣大一線教師思考與踐行有關課題帶來啟示,未來教師可繼續循此思路展開研究。

參考文獻

[1]黃愛明.和雅課堂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J].教師教育論壇,2018(04).

[2]林偉貞.立德樹人,和雅育人[J].教育觀察,2020(02).

[3]顧惠芬.幸福作業:打開融合共生的教育新世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1.

[4]張永,張艷瓊.家校社合作的反思與重構:基于實踐共同體的視角[J].終身教育研究,2020(03).

[5]龍菲,趙婷婷.關于構建學生核心素養家校社一體化共育體系的設想——以濟南市歷下區為例[J].新校園,2021(06).

猜你喜歡
德育
德育動感操,一舉兩得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讓德育之花在節日文化中盛開
德育無處不在——從生活中挖掘德育資源
對醫學生德育實踐的幾點思考
德育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