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幫助孩子運用優勢應對挫折

2023-07-12 10:08鄭舒
當代家庭教育 2023年12期
關鍵詞:積極心理挫折教育

鄭舒

摘 要:本文羅列家長在過往的挫折教育中存在的誤區,以及孩子遇到挫折的指導方式。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挫折感是當孩子的行動結果與其自我預期有差距時,產生的消極情緒體驗。當孩子將挫折感當成自己的行動信念,將產生一定的無力感,就需要家長及時對其不合理的信念進行一些有效的引導與幫助。本文試從孩子自身的優勢出發教會孩子正確認識挫折與失??;從優勢出發看待挑戰性行為;讓孩子感受到支持和愛;從優勢出發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模式;讓孩子看到家長榜樣的力量;給孩子積極的生命教育;從優勢出發助力長足發展等幾個方面來討論家庭教育中挫折教育的有效策略及方法。

關鍵詞:不合理信念;挫折教育;成長型思維;積極心理

【中圖分類號】G62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2-0005-04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家庭教育變得尤為重要。在過去居家學習的特殊背景下,父母與學齡的孩子的互動變得更加頻繁。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義務為孩子扣好第一??圩?,所以家長亟須掌握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挫折是人們為滿足自己的某種需求,在追求特定目標的過程中,卻遇到了無法克服的障礙,使其需求不能得到及時滿足的情況下,產生一種緊張或消極的反應。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遇到一些挫折,就難以承受,若不及時引導,則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更加明確了家庭在孩子出現問題時也需進行必要的干預與指導,那么如何科學地指導孩子,同時幫助孩子渡過可能出現的一個特殊的困難和挫折。

1.什么是挫折教育

目前兒童面臨“無助感”的困境,其實是“與期待有差距—挫折感—行動力差—消極反饋—認同—消極的自我感知—無力行動”,孩子遇到困難在內心產生的習得性無助是挫折感的主要來源,兒童由于生活經驗的缺乏,對風險預測的能力較弱,在遇到問題之后能采取的應對策略和自身資源較少,從而導致自己的行動與期待有差距,最后失敗帶來的消極反饋導致兒童的主觀能動性被削減,甚至可能由某些情境的反應彌漫為抑郁等消極的心理狀態。

“挫折教育是指讓孩子在經歷的過程中遭受一定的挫折,從而激發他們的潛能和增強他們的心理彈性,以此讓孩子掌握一定的知識,并增強應對挫折的能力”。個體對挫折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情緒,如何引導孩子可以主動地面對、調節挫折帶來的影響,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據上述的“無助感”形成的模型,家長在挫折教育中可以在每個環節都找到合適的教育契機,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幫助孩子從消極歸因的循環中脫離出來,教會他們面對困難能采取的策略或學會如何挖掘自身資源,最終使孩子找到對事件、生活更積極的解釋風格。

2.家庭挫折教育常見的誤區

(1)只重視結果忽略過程

前人的研究發現父母的期待和兒童對自己能力的預測有很高的關聯性,孩子對自己的認識會受到父母的影響,當父母對孩子的期待過高,會使孩子對自己的期待也隨之升高,父母通過對孩子的鼓勵來直接傳遞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孩子在行為和學習方面表現得更好。然而,當今很多家長表示關心孩子就是關心孩子近期的學習狀態或者成績,如果成績好,孩子就會受到大大的褒獎,家長也感到非常光榮和自豪;如果成績不好,可能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加壓。朋友圈中常有家長給孩子報名各種的競賽,選拔類節目,求投票,求點贊。在都是榮譽加身的氛圍中,有很多孩子會覺得“我只有做得完美甚至是只有贏才算是優秀的,有價值的”,他們不能接受失敗和挫折,甚至會因此產生嚴重的羞恥感和挫敗感,讓挫折帶來的負面情緒更加雪上加霜。例如,有的孩子因為一個字寫不好,很生氣,和自己生氣,和家人師長生氣,然后做出撕掉整張紙等外人看來可能有些瘋狂的舉動,這是因為孩子在父母“完美”教育的影響下認定了只有完美表現才是一個好孩子。

(2)錯把挫折教育等于打擊教育

如果在上述兒童“無助感”產生的模型中,消極反饋是最中間、家長最可控的環節。那么我們還要去制作消極的反饋給孩子嗎?早在前面的研究中就發現,多數家長覺得挫折教育就是不能在他人面前夸孩子。家長即便自己心里覺得孩子很優秀,也不會主動表揚,更不會在外人面前夸獎。嚴守“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在孩子接受表揚的時候也急忙推脫,“哎呀,你是沒有看到她在家里練習的狀態,一塌糊涂”。孩子認為自己的實力可能遠不如自己預期,出現錯誤信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孩子對自己所知道和所想象的事件與真實情景并不相吻合,這樣的“挫折”否認了孩子自己可以改變現狀的能力。

例如,在上網課期間,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增加,全方位關注到孩子上課的狀態,于是可能對孩子的表現不甚滿意,可能會脫口而出:“你平時在學校上課也是這樣嗎?這么不認真?”“這道題這么簡單也不會?”各種看似在激勵孩子,希望孩子能意識到不足并奮發圖強的話語,背后隱藏的卻是消極的解釋風格,這種解釋風格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從而產生悲觀的情緒。在家長的言語中,孩子突然變得渺小,本來應該自豪的事卻莫名生出“羞愧感”,從而失去對很多事物的興趣,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

(3)制造挫折,越挫越勇

許多家長認為,所謂的“挫折教育”就是讓孩子不斷地經歷挫折,他們會故意為孩子制造各種困難和逆境,覺得只有讓孩子從小多經歷批評和磨難,未來才會變得更加堅強,但卻忽視了挫折除了可以給部分孩子帶來越挫越勇的動力,更多的是帶來了無力行動這一消極后果。

比如家長讓孩子去參加一個與其年齡不符的“軍事夏令營”;明知孩子會害怕卻一定要他完成的事情;故意讓孩子面對一些未知的困難等,試圖提高孩子的“抗逆力”。其實并不是轟轟烈烈的事才是挫折,也不需要特意而為之。對孩子來說,成長的路上本來就充滿了挫折。比如,一、二年級的學生因為教師的批評,而不愿意或者害怕參加集體活動;三、四年級的學生因為一次沖突,最好的朋友不跟他玩了;五、六年級的學生因為一次考試失利或者作文離題,失去學習信心等,這些都是孩子成長路上大大小小的挫折。而家長需要做的就是陪伴孩子去經歷這個過程,在適當的時機給予一些積極的引導。

3.怎樣進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要增加孩子應對挫折的自我監控能力,從優勢出發去引導孩子增加自身的心理彈性,挖掘身邊可以使用的資源,這個資源可以是社會支持系統的肯定,更來自自身的優勢資源。在的關于大學生挫折教育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對抗挫折可以從學生的認知和行為角度來培養大學生對抗挫折的勇氣和信心。那么在學齡兒童身上我們同樣可以通由這兩個角度入手,去培養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例如理清挫折的原因,采取積極的歸因方式,認識到困難是可以歸因于自我可以掌控的部分,而在行動上家長可以鼓勵孩子積極使用自我的優勢在困難中采取積極的行動。究竟如何教孩子面對挫折,以下是給各位家長的幾條建議。

(1)正確認識挫折與失敗

家長要告訴孩子,挫折和失敗其實是人生中的一部分,甚至也可能會成為值得我們懷念的一個成長瞬間。在學習、生活中如果遇到挫折,要相信這是一件正常的事,只有蹬著這樣一個一個挫折的小石子,我們才能攀巖向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有一些畏難的情緒,這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最終我們決定勇敢地去面對它。另外,培養孩子去獨立面對困難,不是完全放手,更不是突然放手,讓孩子自己直接獨立。放手要建立在孩子有自律自省的能力基礎之上。想要讓孩子完全自律,不去玩手中的筆紙、動桌上的小玩具、抑或看窗外的風景,十分專注地完成作業,這對中年級的優生來說都非常難。因此,家長要考慮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有這種能力,自己對孩子的期待是不是略高了一點?并且自律的評判標準不僅是學習習慣,也可以從生活習慣中觀察。如果孩子對家長說想要獨立時,家長要知道這里可能包含了孩子的氣話與叛逆,但另一面孩子也想要得到家長的幫助,獨立與依賴的心理相互矛盾。這時適時的溝通就顯得非常重要,家長要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可能是方法的引導,也可能是更長一段時間的陪伴。

(2)讓孩子感受到支持和愛,調動內在能動性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語言和態度都要更加溫和,有時候一個肯定的眼神或者溫暖的臂彎都可以緩解孩子應對困難的焦慮和緊張的情緒。比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難過,不管你達沒達到目標,爸爸媽媽都愛你,如果你需要,我們隨時樂意幫忙?!被蛘弑ПШ⒆?,讓孩子在家長肩頭哭一會兒,讓孩子悅納自己的情緒,即使這個情緒可能是負面的,也要正視它。盲目的鼓勵和贊美并不會給人帶來任何的好處,用獎勵來激勵一個行為往往是最消磨孩子的內在能動性的。聆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的努力和成果,比起用一個獎品來得更加有成就感。例如,可以把孩子每個階段的努力制作成一個小視頻,全家人一起觀看,并肯定孩子的付出?;蛘咴谶m當的時候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對其提一些力所能及的要求。例如,在家庭日給孩子分配一些任務,在學習中共同設置一些小目標并督促孩子獨立完成等。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當然在其遇到困難時,爸爸媽媽可以適時地引導其找到合適的解決策略,強調成功是源自每個人的努力和探索。

(3)從優勢出發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模式

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就是在培養孩子的歸因方式,把遇到的困難與挫折歸因于外部,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的,而不是歸咎為自己的能力和品質。引導孩子樹立終生成長的思維模式,失敗或挫折和成功一樣并不會一成不變,即使是失敗,我們也總能從失敗中學到什么。例如,當孩子在學業中受到比較大的打擊,產生了“我怎么什么都不如他人”的念頭時,家長要很小心,孩子對他們目前的處境的歸因如何,是認定自己就是一事無成,干什么都不行,還是我只是在這個事、這個階段需要調整自己的方向。當歸因于后者時,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有能力帶自己走出困境的,而不是沉溺在能力一成不變、一事無成的沮喪中。又如,當孩子獲得成功了,家長是否可以幫助他們規避“固定型”思維的風險,為了維持“成功”而不再輕易挑戰。有些孩子對下回是否能成功并沒有信心,他們認為只要沒有下一次嘗試,就可以維持自己“成功”的形象。這部分孩子同樣需要家長去引導,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的能力都可以不斷成長,也許現在我應對得很好,但依然需要保持努力,也許我會完成不了當下的任務,相信通過不斷學習和積累,終有一天我可以從容應對類似的問題”。

(4)從優勢出發看待挑戰性行為

前文提到成長型思維需要家長去言傳身教給孩子的是積極去適應嘗試挑戰,對那些我們沒有辦法改變的外部因素,例如環境、客觀的時間,學會去適應它。而我們可以控制的內部因素,例如能力、經驗、知識,則可以通過努力練習、學習更多相關知識、向有經驗的人請教等,去改善我們應對挫折的狀態。家長要提醒孩子關注自身的優勢,盡可能將自己的優勢運用到新的挑戰中。例如,當孩子需要參加一次合唱比賽的時候,也許他并不擅長唱歌,但是他有“創造力”的優勢,他可以主動地調整自己在班級合唱比賽中的角色。幫助班級表演呈現形式出力,比起讓他把歌唱好的要求,孩子更能獲得勝任感,當孩子相信自己可以,他不僅在“創意”的部分有收獲,甚至還可以將演唱的部分做得盡可能好。最重要的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是享受、快樂的。

(5)讓孩子看到家長是如何面對挫折的,保持同理心

榜樣的力量,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最優秀的榜樣。家長可以通過改變自己對生活中事件的歸因方式,培養自己積極樂觀的解釋風格,從而影響孩子面對挫折和困難的態度。例如,很多父母在遇到工作不順心的時候,回到家就會不停地抱怨,這樣對孩子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家長可以試著把自己積極應對問題的一面展示給孩子,例如積極去積累能量、保持耐心等應對問題樂觀的心態,這樣孩子的受挫能力自然強。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幫助孩子成長并不是要孩子按照家長給的模子去成長,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盡可能地理解孩子,去引導孩子思考和理解。家長有時會表示“我小時候怎么沒有這些問題”“我從來沒有這樣教過”,于是把成長遇到挫折的責任推給了孩子。家長不能期待孩子能像一個成年人一樣去思考,權衡利弊,孩子可能更看重當前的感受,不開心就想哭、發怒。家長更不能要求孩子在隨時隨地都可以像成人一樣克制。因此,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性格和孩子的情緒爆發點,盡量使用符合其性格的方法引導。如果家長能發現孩子臨近情緒爆發點的時候,可以及時提供幫助,這比起平日的說教來得更有效。如果孩子已經發怒了,家長可以在他們平靜下來以后問他“這是怎么發生的”“下回我們有沒有可能避免”,預設一下如果同樣的情況重復發生會有什么后果,同時溫柔而堅定地告訴孩子雖然不能容忍他不適當的行為,但是爸爸媽媽希望可以幫你一起來改正。

(6)給孩子積極的生命教育

2010年7月29日,國家正式公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戰略主題”中明確提出了“學會生存生活”“重視生命教育”的概念。向孩子普及生命教育,讓孩子清晰地明白所有東西在生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也沒有什么東西比生命更加寶貴。而積極的生命教育意味著,家長要幫著孩子去看到生命的力量與頑強,例如小草出土破除的阻力,又如小小的蝸牛努力地成長。家長要幫助、引導孩子認識到要努力在有限的時間去盡可能地讓自己更加充實,就會有更加積極的生命,即使遇到困難和挫折,要相信那也只是生命旅程中的一小站,會過去的,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要保護好自己的生命,不輕易放棄,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在關注自己生命的同時,要關注他人、大自然的生命,對生命充滿敬畏,尊重所有守護我們生命的人、生物及大自然。積極的生命教育滲透,能讓孩子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理解生命的本質與價值。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的共同學習、互相陪伴前行,關注大自然、關注生命會使孩子擁有更強的責任與擔當意識,樹立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

(7)從優勢出發助力孩子長足發展

孩子的成長有“最近發展區”,當然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其實并不完全相同,那么如何讓孩子能有持續不斷的發展,就需要家長能充分調動孩子的內驅力。內驅力是一種源源不斷的動力,而孩子能愿意這么做一定是他在這個過程中是快樂的、有掌控感的、有收獲的。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边@其實是讓人們要充分認識自己,挖掘自己的優勢并運用自己的優勢呈現出來的狀態。運用優勢助力,孩子在不斷努力中收獲的“心流”體驗,能讓孩子孜孜不倦地向前求索,即使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孩子也更容易積極地尋求幫助和探索解決方法。例如,孩子在求學路上一定會遇到一些學業上的困難,但最終卻有不少的孩子能迎難而上并不斷地突破,我們可以看到敢于突破的孩子一定是發現了某些“特別”的方法,讓他們雖然“難”但是積極,這就是優勢的魅力。

4.結語

積極心理學鼓勵家長從優勢出發而非問題出發去養育孩子,挫折是兒童發展的進程中一定會發生的情況,但積極心理學的角度提醒家長不要等孩子出現問題時再去當“問題解決者”,而是在此之前就要充分幫助他們挖掘自身優勢。當孩子擁有足夠的心理資本時,他們就會在應對困難時有足夠的“心理彈性”,那么從優勢出發養育的孩子將更可能獲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作為家長、師長,有幸陪伴孩子走前面的路,更要用愛去關注,用信任去引導,期待能為他們播下樂觀的種子,從優勢出發教養孩子成為一個堅強、有競爭力、有自信的人。

參考文獻

[1]趙樹賢.兒童抗挫折能力的內涵和學校的“賦能”策略[J].福建教育,2020(49).

[2]黃碩.挫折,孩子成功的催化劑——淺談小學生的挫折教育[J].金田,2013(12).

[3]王怡.基于心理資本理論的大學生挫折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20(13).

[4]龐曉文,王曉明.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小學生挫折教育[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0(14).

[5]單麗敏.培養成長型思維[J].上海教育,2017(14).

[6]周明環.淺析健全人格視域下小學生挫折教育的途徑[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1).

[7]薛曉艷,李明杰.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路徑研究——基于家庭教育的視角[J].新課程,2021(51).

[8]張亭亭.淺析小學生挫折教育的成因及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5(34).

猜你喜歡
積極心理挫折教育
積極心理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大學生挫折心理及其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研究
淺談中職學生成長教育
弱化權勢,和諧共生
中學生挫折教育方法研究
幼兒教育中如何實施挫折教育芻議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小學生感恩習慣培養方法與途徑的研究
積極心理團體輔導促進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