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智時代下復合型會計人才轉型路徑探索

2023-07-12 16:28王雅琦劉文麗
經濟師 2023年6期
關鍵詞:數智化實踐創新

王雅琦 劉文麗

摘 要:數智時代下,新互聯網體系與傳統金融碰撞,催生業態新發展,在貨幣形態、支付方式、會計信息化系統、金融供應鏈等方面自下向上發生了翻天覆蓋的改變。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社會對于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會計人員應與時俱進,直面挑戰。文章從背景、困境、路徑做出分析,助力推動傳統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朝著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關鍵詞:數智化 會計人才轉型 創新 實踐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6-069-03

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元宇宙概念等技術與金融深度融合,引導金融經濟的數智化發展。2014年,我國以比特幣為案例就法定數字貨幣展開專項研究,貨幣的數字化形態開始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法定貨幣數字化的興起預示著會計數智化轉型的必然趨勢,而電子商務模式作為互聯網與金融相匹配的新秀,利用互聯網互通互聯實時的特性,打破時空界限,有序整合海量金融數據,有效配置資源。伴隨著電商模式的出現,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臺興起,并在短時間內迅速占據市場份額,成為社會最主流的支付方式。隨著數智化技術不斷對金融領域的滲透,世界貿易往來數據呈指數級增長。面對爆炸增長的無序數據,依托于數智技術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巧妙應對著,目前該系統正處于高速發展期。數智化會計的另一大特色是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支撐供應鏈金融發展。區塊鏈技術具有不可復制性、不可篡改性、可追溯等特征,與供應鏈的結合突破了傳統產業束縛,消除了信息的不對稱,提高了金融供給側活躍度。

金融科技化的趨勢愈發鮮明,數智化會計轉型也得到了國家高度重視。2021年12月30日國家財政部下發《會計信息化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信息化規劃》)中,不僅對“十三五”時期信息化發展層面給予肯定以及指導,更是強調說明數智化人才培養不可忽視?!缎畔⒒巹潯分刑岬健半S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迭代速度加快,對會計信息化實務和理論提出了新挑戰。運用新技術推動會計工作數字化轉型,需要加快解決標準缺失、制度缺位、人才缺乏等問題?!?/p>

一、會計人員數智化轉型的必要性

(一)傳統會計易與實際業務場景脫軌

傳統會計以財務會計為核心內容,以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為基本會計程序,通過人工手動設置會計賬戶等基本方式對財務數據進行簡單的歸集與核算,最終生成財務報表反映企業內部實際經濟狀況。時代變遷,數智化技術延伸至會計構架內,與傳統會計出現排異反應。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以及錯亂無序的大量數據使得傳統會計無法第一時間對市場中的數據變化做出反應,逐漸暴露出傳統會計信息不對稱、自說自話等問題,無法準確反映市場信息,從而易做出錯誤決策。而通過新型電子商務模式,以會計電算系統、財務機器人等為代表的數智技術能夠有效應對爆炸紊亂的信息流,砍去中間重復環節,實現業財稅技一體化。數智工具代替會計從業人員從事基礎繁瑣環節,節省出大量時間與精力,為會計人員職能重心由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變提供契機,傳統會計人員轉型勢在必行。

(二)新型數智化會計人才供需矛盾明顯

數智時代下,通過鋪建會計信息化框架,以計算機為骨骼,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移動技術、云計算、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血肉,會計電算系統網為經絡,數智化會計人才培養為心臟,為會計行業數智化轉型構筑好核心機能。而社會的變革與人類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萍嫉母镄麓呋鐣淖兏?,社會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人類的進步,促進人類知識體系重塑,形成良性循環。轉換時空,面對數智化時代對傳統會計行業的重構,法定貨幣數字化、會計電算系統優化等現象都表明了信息技術與財務活動的深度融合已是必然,國家對數智化會計人才需求激增。由于我國在數智經濟的轉型方面起步慢、發展緩,會計人才數字化的培養體系不健全,會計人員思想束縛等原因導致目前我國數智化復合型人才缺口大, 數智化人才的供給側短缺與需要之間的矛盾很大。因此,現如今所亟需解決的便是會計人員的轉型。

二、會計人員數智化轉型的困境

(一)國家政策層面

1.人才培養標準缺失和制度缺位。目前,我國會計數智化正處于發展初期階段,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對會計信息化規范方面、內外部監管方面尚未健全,在人才培養標準尚未統一?,F階段,各企事業單位及個體工商戶在進行會計信息化軟件和管理等相關方面對人才培養模式上個性化突出,差異性大,運行配套制度各異,內外部信息不對稱,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國家之間銜接不流暢,對我國政府與行業的監督和管理方面帶來一定的影響,為會計行業數智化的長期發展埋下隱患。

2.數智化人才培養投資周期長。在政府服務層面,培養數智化人才所具備的條件主要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理論方面:數智教育模式的統一。對于教育模式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不斷試錯,在與現實不斷磨合中探索出來的與中國國情相匹配的適合數智化人才成長的大環境。該過程耗時之長,耗精力之多;二是物質方面:數智會計工具的研發。數智化人才的培養是以數智工具為物質支撐。而對于會計電算化系統、財務機器人、區塊鏈技術、元宇宙概念等新興技術的落地以及升級,需要大量的投資資金以及人力物力給予支撐。由于國內相關精密技術的缺乏,需耗費大量資金和資源從發達國家購置,研發經費耗費巨大;三是主體方面,即數智會計人才的學習。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還需要考慮學習者的綜合素質,無論是數智工具和技術的運用,還是會計知識的深入研究,都對學習者提出極高要求。以上三個方面,都表明數智化人才培養的投資周期長,短期內難以有所成效。

(二)學校教育層面

1.教師結構固化。隨著數智元素的滲透,培養會計人才還需考慮到數智化技術知識的傳授。目前,各高校會計領域的教師團隊大多由會計行業的權威人士構成,研究領域集中在會計學。團隊會計知識全面,教學經驗豐富,但對計算機領域涉及不深。倘若團隊直接融合計算機領域專業人士,容易導致教學模式獨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產生割裂感,無法將會計知識與計算機語言有效融合在一起,甚至會造成混亂無序的局面。因此,如何在教師團隊中將會計與數智有機結合成為一大難題。

2.學科建設尚未交叉融合。數智化時代對會計從業人員提出的要求是“業財技”三合一,而現階段我國各高校對會計人才的培養大多停留在傳統會計知識層面,會計學科與計算機學科平行發展。而會計的學習多側重于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占比較少。目前會計人才培養未能與會計行業數智化適配,所培養出的人才并不能適應會計行業的新變化,需要企業額外花費精力去培養所需與信息化相匹配的數智會計人才,造成了資源浪費。

3.教學手段單一。中國人口基數大,改革開放后教育目的以掃盲為主,“填鴨式”教育貫穿整個教育義務體系。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國教育方式轉化為“拔高”?,F階段,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雖以綜合性為主,但依舊延續“填鴨式”教育的陋習,知識的傳播端多以“講授”為主要模式,知識的接收端多以“接受”為主,會計實務模塊占比少。這一模式下的人才培養對知識的吸收多為被動式,不利于知識的融會貫通。同時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僅停留在試卷上,缺乏實踐,無法穩妥處理實際生活所面對的突發狀況。

(三)個人層面

一系列財務會計工具的出現,高效著處理相關基礎核算工作,為人們帶來便利。每一新事物誕生初始伴隨而來的不僅是機遇,還有挑戰。年紀稍大些的會計從業者已完全適應傳統會計行業,加之沒有過多精力繼續大數據等相關知識的學習,無法及時融入數智化會計行業;而年輕的會計從業者在面對會計行業的巨大革新時,難免會產生抵觸情緒。大智移云物區等新型信息技術缺乏配套的系統化教學體系,作為一項新事物,缺少足量的可借鑒的案例經驗,因而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并學習新鮮知識。多重因素的疊加,造成會計從業人員心理方面的壓力,數智化會計人才轉型道路困難重重。

三、會計人員數智化轉型的路徑

(一)規范頂層設計

1.建立標準化的完整制度體系。數智會計制度的缺位是阻礙培養會計數智化人才的一大絆腳石,需要國家政府對會計行業數智化相關方面設計一套全面系統的頂層設計。在財務數智化技術方面,制定一套標準化制度,對線上線下相關環節從內部控制和外部監督兩個方向管控,進行專項管理。同時成立研發團隊,以國家為信用背書,開發一套開源式財務會計程序,在此基礎允許獨創性改造以適應具體交易,實現共性與個性的統一。一方面,起到帶頭作用,吸引各企事業單位加入會計信息管理系統,推動系統全國覆蓋。另一方面,適應時代需求,將會計與數智化的融合推入到新高潮。在數智化會計人員培養方面,可以與企業聯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靈活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蛘哐埰髽I投資,保證人才培養政策完整和資金充足。

2.學習借鑒國外經驗。借鑒國外會計轉型案例,以中國國情為基礎,配合基本經濟制度,建立市場信息公示牌,構建全局式財務共享中心。以立邦中國為例,通過對組織、流程、系統三方面進行更新改造,讓業財水乳交融式發展,規范作業流程,將企業財務與國家財政、銀行、監管緊密聯系,快速流轉信息,降低企業財務風險。

(二)完善差異化人才培養模式

1.升級教師團隊結構。突破單一財會研究學者組成的教師團隊,吸納大數據專業人才,多方面擴充會計信息化教師團隊,實現傳統教師團隊結構升級。同時展開定期培訓、座談會、研討會等多種活動形式,促進各專業領域權威人士集思廣益,充實數智化會計知識體系,為數智化人才的培養奠定傳授基礎。

2.實現學科的交叉融合。以《會計信息化發展規劃(2021—2025年)》為底層政策邏輯,重新定位會計人才培養方向,實現課程創新,破除學科壁壘,將計算機學科與會計學科有機結合。一方面,建立“數智化教育”模式,將大數據、計算機編程語言、區塊鏈、人工智能滲透進會計學的課程,完善學生會計知識體系,提高數字化水平。同時引進財務系統,在學習過程中模擬實時市場,培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會計數智化人才。另一方面,建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變”模式。以財務管理課程為重點,構建系統管理會計體系,提高學生邏輯和思辨能力,培養管理型科技人才。

3.打破填充教學模式。一方面,建立“知識+比賽”模式,通過設立案例分析類、數智化類與財務軟件相結合等相關比賽,讓學生在虛擬市場上感受管理與決策的魅力。另一方面,建立“理論+實際”模式,通過體驗式教育,讓知識滲透進會計實操,讓書本理論“活在”實際生活中。

4.差異化培養會計人才。針對不同市場需求以及個人的綜合素質差異,從多角度培養會計人才。設計多維會計培養模型,以基礎會計培養模式為枝干,細分會計數智研發型人才、業財型會計人才、應用型人才培養等多種模式。學習者可根據自身興趣以及特性,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將市場需求與個人意愿相結合,更有利于為市場各方向輸送相對應的會計人才。

(三)守正創新

1.堅守道德底線為第一準則。在會計行業中,部分條例具有一定幅度性,對會計從業人員的道德和法律要求極高。同時,在會計數智化發展中階段,相關法律法規還在完善階段,這就造成一些會計從業者鉆法律的漏洞,出現不少偷漏稅、中飽私囊的丑聞。作為一名會計從業者,要對自己的職業首先懷揣尊敬的心,以“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為準繩時刻要求自己,堅守初心。

2.實踐創新、直面挑戰。在數智化對會計行業沖擊下,易產生退縮逃避等消極心理。這就需要我們樹立信息化意識,主動接受數智化變化,正確對待人工智能沖擊。積極創新思維,學習計算機編程語言,將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新興技術與會計想融合,進一步適應數智化時代的發展。

3.理論與實踐并行。義務教育模式下的“填鴨式”教育固化思維,讓我們習慣服從,被動學習。教育體系對會計實務的忽略,容易“紙上談兵”式工作。作為一名數字時代的會計從業人員,在學習理解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更應該主動并多進行會計實操,讓理論落地,在實踐中檢驗自身的漏洞,提高自身專業綜合素質。

[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重點項目,“雙一流”背景下MPAcc研究生數智化轉型能力培養探索(課題號:2021JGZD028)]

參考文獻:

[1] 尹興強,李文聰.數智時代的財務會計——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J].工信財經科技,2021(06):129-142.

[2] 付建華.財務數智化基礎研究[J].會計之友,2021(18):2-8.

[3] 張功富,張鈺梁,李夢雪.數智會計人才培養的國際實踐與經驗借鑒[J].管理工程師,2021,26(03):38-45.

[4] 袁秀挺.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發展與規制[J].人民論壇,2021(07):82-85.

[5] 何德旭,姚博.人民幣數字貨幣法定化的實踐、影響及對策建議[J].金融評論,2019,11(05):38-50+116-117.

[6] 林楠.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創新研究[J].新金融,2019(04):51-55.

[7] 章雯華.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功能設計思考[J].財會通訊,2017(01):121-123.

[8] 吳曉求.互聯網金融:成長的邏輯[J].財貿經濟,2015(02):5-15.

[9] 葛家澍.財務會計的本質、特點及其邊界[J].會計研究,2003(03):3-7+65.

[10] 劉開瑞.中國傳統會計文化的若干特征[J].廣西會計,2000(07):24-25.

[11] Hui Gao.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Accounting Talents in Colleges based on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J].Scientific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 Research,2021,3(12)

(作者單位:湖南農業大學商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

[通訊作者:劉文麗。]

(責編:賈偉)

猜你喜歡
數智化實踐創新
煙草商業企業“數智化”精準服務模式研究應用
“數智化”時代會計人才供需情況及短板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