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畫表現手法在壽山石雕中的運用

2023-07-13 14:36楊明
東方收藏 2023年5期
關鍵詞:圓雕線條布局

摘要:中國畫源遠流長,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就有了觀察自然、描繪自然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又逐步產生了繪畫藝術。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界認知的逐步深入,繪畫藝術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而壽山石雕是中國獨有的傳統工藝美術門類,以其特有的雕刻技法和藝術神韻著稱于世。筆者在從事壽山石雕創作時廣泛借鑒了中國畫的繪畫原理,在此就中國畫表現手法在壽山石雕中的運用加以論述。

關鍵詞:中國畫;壽山石雕;圓雕;布局;線條

壽山石雕在創作題材上多以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為主,作品大多表現或遠或近、或濃或淡、或靜或動的自然風光。從雕刻師的創作角度而言,將中國畫的表現手法融入壽山石雕中,無疑是對壽山石雕藝術的又一次突破與創新。近年來,在壽山石雕藝術品市場上,以中國畫表現手法進行創作的作品逐漸增多??梢哉f,在壽山石雕中融入中國畫的藝術神韻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筆者在此結合一些實例進行闡述。

一、主題的選擇

主題的選擇是壽山石雕的創作基礎,也是決定其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的關鍵。選擇好主題,也就奠定了作品成功的一半基礎。

在壽山石雕中,最常用的主題就是風景。選擇好主題之后,就要對其進行深入地研究。如在創作過程中,發現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景物特征與主題不符,那么就需要對原石進行適當修改。當然,在修改過程中要注意保留石材原有的神韻,確保作品能夠體現出中國畫所呈現的藝術精髓。如筆者的作品《荷塘月色》,采用的是壽山山秀園石,原石上紅、灰、黑三色巧妙分布,筆者于其上雕刻萬頃荷塘,石材與題材相交融,呈現霞光映照下的荷塘盛景。如果把這件作品看成是一幅《采蓮圖》,其畫面中心自然是采蓮少女們。船上的少女們吹簫撫琴輕歌助采蓮,人物的神情和細節通過刻刀的精心刻畫,自然逼真,意味無窮。在田田荷葉、艷艷荷花之中,采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使作品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可謂荷香、水秀、人美,這樣的藝術構思是獨具匠心的。這件作品的主題借鑒了中國畫中常表現的荷塘月景,在雕刻時,筆者參考了較多的荷花題材國畫,從中汲取了豐富的創作靈感。

二、畫面的布局

作品畫面的布局安排是整件作品的“骨架”。在創作之前,雕刻師首先要充分理解和掌握這件作品的主題,然后根據主題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構思和布局,設計出作品的基本構圖形式和畫面內容。

中國畫的布局是指畫家在創作時,把物象按照一定的秩序組織起來,并使之互相銜接、互相呼應、互相配合的一種藝術表現方法,具有形象性和綜合性。布局是表現物象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它在中國畫創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國畫在布局上最顯著的特點,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講究章法;二是講究層次;三是講究虛實;四是講究疏密、聚散、向背、起伏等關系。

章法是指一幅畫中各個部分的安排次序,包括主體和陪體、重點和非重點、主要和次要、整體和局部等方面的關系。章法是中國畫布局藝術中最基本的形式法則,要求畫面中的各個部分在空間位置上互相銜接、互相呼應,通過表現畫面的整體美,從而使畫面顯得完整而有氣勢。在布局中,通過物象之間的排列組合來達到畫面氣勢貫通、層次分明、節奏有序、錯落有致等藝術效果。這樣能夠增強畫面的整體效果,使其具有豐富的表現力,給人以美的享受。

國畫布局在構圖上強調“經營位置”,即講究主次分明、相互呼應、相互穿插等,一般都是由上而下、由右至左,或由左至右,或從中間向兩邊展開。整個畫面給人一種主次分明、疏密有致、生動活潑之感。

筆者的壽山石雕作品《陸上絲綢之路》(圖1),其布局就借鑒了國畫。敦煌作為絲綢之路“華戎所交一都會”,猶如今天的國際大都市。絲綢之路出長安、入敦煌后,通過陽關、玉門關南北兩道貫通西域,敦煌因而被稱為“絲綢之路第一樞紐”。該作品以大型壽山山秀園石為創作材料,用立體雕的技法雕刻出唐代陸上絲綢之路的繁榮景象。遠處的月牙泉和紅柳交相輝映,駱駝背上的仕女彈著琵琶、敲著鼓,重現了西域石窟壁畫上琵琶與鼓合奏的場景。另一件作品《桂林山水·漓江》,則取材壽山山秀園石,因材施藝,利用天然巧色立體化雕琢了桂林山水的漓江,白色刻畫成波光粼粼的水面,黑色則刻畫挺拔的群峰,連綿的山光水色讓人傾倒。作品妙就妙在對黑白石色的處理,布局頗具匠心。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寧靜的漓江滿足著中國人對于山水的瑰麗幻想。這件石雕作品猶如一幅不絕的畫卷,在碧波上的一點黑色被雕琢成撐船的船夫,人在景中、景在畫中,呈現出一種“人在畫中游”的詩意。作品中的山水景色宛若天成,布局上山巒為主,小舟是點綴。

虛實是中國畫構圖的基本法則之一。所謂虛實,是指畫面中所表現的物象、景物之間的關系。中國畫講究“計白當黑”“計黑當白”,即用黑白兩色表現出物象的結構與空間關系,虛實相生。它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在布局時要注意各物象之間的互相聯系、互相滲透關系,做到互相依存而不孤立;第二,在處理好物象之間關系的同時,注意表現出畫面的空間關系,使物象在畫面上形成一種虛實相生、變化無窮的藝術效果。

在國畫構圖中,虛實所表現出來的畫面空間關系有兩種:一種是局部中的“實”與“虛”;另一種是全畫中的“實”與“虛”。如畫幅上一部分的空白,叫“虛”;而另一部分則叫“實”。兩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支撐、互為表里,共同構成中國畫布局上虛實相間、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

如筆者作品《龍騰盛世》(圖2)刻畫的三坊七巷中的街就是“虛”的。筆者采用圓雕、高浮雕、薄意等多種技法,雕刻了春節期間三坊七巷的熱鬧場景,細致地還原了南后街街景,飛旋的金龍、熱鬧的群獅表演,與市民游客一同歡度元宵,其樂融融。作品中共有90余個街邊人物,活靈活現。舞龍表演的鏤空花球,也是該作品的一大亮點。觀此作品,宛如置身其中,穿行于熱鬧繁華的街市。

三、線條的運用

線條的運用在表現中國畫意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通過線條來傳達自身思想感情的變化和藝術形象的塑造等。在壽山石雕中,對線條的運用也應根據畫面需要,靈活多變,講究虛實結合、疏密對比、動靜結合,使線條具有動感和生命力。

線條要有氣勢、有力量、有力度,體現出山石的脈絡走向和層次感。要注意線條的節奏變化和韻律感,使作品具有韻律美。如一塊壽山石上所雕出的山崖、樹木等,都應注重節奏和韻律。如筆者的作品《套馬桿》,選取壽山山秀園石為原材料,用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雕刻出蒙古族青年套馬桿的場景。在草原上,青年身著蒙古袍,腳蹬蒙古馬靴,手持長長的套馬桿,策馬追趕著狂飆的馬群。駿馬奔馳在廣闊的草原上,四蹄翻騰,長鬃飛揚。作品利用巧色,讓人仿佛置身于廣闊的大草原之中,將云霧繚繞的遠方映在眼前。作品中的線條如行云流水,從那變化的線條中,觀眾可以感受到風的力量。

四、巧色的利用

中國畫的色彩運用,注重“留白”和“以少勝多”。所謂“留白”,就是留下空白,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這正是中國畫的魅力所在。而壽山石雕中的山水作品也有同樣的理念,在創作中,要留有一定的空白。比如在壽山石雕山水題材的雕琢中,要疏密結合,利用天然巧色進行雕刻,必要時注意留白,也就是不雕刻,保留天然原石的肌理。

如筆者的作品《觀滄?!?,以曹操東臨碣石觀滄海這一歷史事件為主題,結合壽山山秀園石之嶙峋堅硬特質,再現魏武揮鞭之雄風、山島之竦峙。在相石構思上,以黃色突出人物主體形象,戰馬骙骙,戰袍獵獵,生動展現出曹操的豪邁胸襟與凌云壯志。四周綴以豐茂草木,更顯意境開闊、氣勢雄渾。至于石材中大面積的斑駁紋理則不作過多刻畫,以自然之態體現天然之景,達到天工與人意的巧妙結合。又如筆者的作品《國風》,其所雕刻的京劇花旦,是將傳統文化與藝術進行完美結合,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在這件石雕作品中,京劇花旦的造型精美,整體線條流暢、精細?;ǖ┑囊路?、頭飾和臉譜都栩栩如生,仿佛能夠感受到她的靈氣和魅力。作品的色彩運用也較為出彩,京劇花旦為黃色,與底部黑色形成對比。作品營造出了豐富的色彩層次,使整件作品更具立體感和層次感。作品完成后,筆者選擇了拋亞光,讓作品保留最原始的石質韻味,突出藝術性與古色古香的特質。

五、意境的營造

意境營造是一種重要的藝術手法,它是藝術家通過想象來構造作品意境的一種形式,也是藝術家通過情感和構思來表達自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在壽山石雕中,如何營造意境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用簡潔、概括的線條勾勒出畫面;二是用光色表現畫面,即通過對光影變化的運用來表現意境。如筆者的作品《尋夢煙山》就注重突出作品的意境,煙臺山坐落于福州市倉山區梅塢路,位于閩江與福州歷史文化中軸線交匯處,南望五虎,北眺三山,具有“蒼山煙霞、高丘低江”的景色。煙臺山,雖山不高,面積不大,卻有著獨特的人文魅力和厚重的歷史記憶。一座花園、一條路、一棵高高的樹、幾個游園的客人,充滿著生活的氣息,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綠陰下走過張著花紙傘的女郎,映襯著淡淡的晚陽,更增添了作品的詩意……作品以壽山石為載體,通過雕刻手法將充滿“閩都”風情的故鄉記憶轉譯為當代壽山石雕作品,以藝術喚起鄉愁。再如筆者的作品《惠安女》,其靈感源于素有“雕藝之鄉”美稱的惠安,采用壽山山秀園石雕刻出淳樸勤勞的惠安女形象。筆者在創作時始終秉承“順色立意、依形就勢,尋色取巧”的創作理念,采用圓雕、浮雕等多種雕刻技法,讓傳統的海邊生活立體起來:一艘漁船??吭诤_?,旁邊坐著三名辛勤勞作的惠安女,其中兩名正協力編織著漁網,另一名惠安女撬著剛捕撈上來的海蠣;遠處,幾名惠安女正挑著擔子走在石橋上,往被樹木包圍依山而建的房屋走去;再往更遠處看,佇立著極具民俗風情的崇武古城。整件作品采用清晰的構圖和分明的色彩層次,將巍峨雄渾的崇武古城、神奇迷幻的山海景觀、吃苦耐勞的惠安女用石雕技藝呈現出來,營造出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境。再如筆者的作品《古厝情深》,作品根據天然石材色彩刻畫出老少兩位婦女邊洗衣服邊說悄悄話的場景。在背景中,還雕刻有古墻磚和門口老樹,增加了作品的古樸氣息。作品中的老奶奶面露慈祥的微笑,與年輕少婦竊竊私語,讓人感受到一種鄰里和諧的祥和景象。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家家戶戶幾乎看不到洗衣機,家庭婦女基本都是用手洗衣服,因此這兩位婦女在洗衣服的同時說悄悄話,增加了作品的情感交流和親切感。而古墻磚和門口老樹,則讓人感受到一種古樸、安逸的生活狀態。又如筆者的作品《放飛自由》,作品因色取巧,刻畫了一群女子放孔明燈的場景。黑色的石色代表了夜晚的天空,給人以一種神秘而深邃的感覺;紅黃白色的孔明燈則在黑色的天空中顯得格外明亮。筆者在處理時遵循虛實變化、近大遠小的畫理,呈現出一種浪漫和溫馨的氣息。她們向著天空許愿,代表著對未來的美好期待。每一個女子的表情和動作都被處理到位,讓整件作品更加生動。同時,利用巧色雕琢,讓孔明燈的發光效果更加逼真,增強了整個作品的視覺沖擊力。

六、總結

在壽山石雕的創作中融入中國畫表現手法,可以使作品更有詩意。作為石雕藝術創作者,我們要多學習和觀摩書畫作品,汲取其精華,這樣才能創作出更具有意境的作品。

參考文獻:

[1]余凡.中國山水畫內涵與康德美學之比較[J].黑河學院學報,2022,13(12):119-120+177.

[2]孫賀峰.中國山水畫中色彩的應用探微[J].大眾文藝,2022(23):71-73.

[3]鄧振君,徐輝.關于當代山水畫技法的研究[J].美與時代(中), 2022(12):60-62.

作者簡介:

楊明,1975年生,福州人,啟蒙于郭茂康先生,后拜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祖光。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專業,后進入中央美術學院進修。

現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福建省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一級/高級技師、福建省民間藝術家。2021年榮獲“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

現任福建省工藝美術實驗廠第二車間主任、福州壽山石鑒定中心專家人才鑒定師、閩江學院和福建省經濟學??妥淌?、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副會長、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中國壽山石發展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兼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玉·石雕刻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福州市壽山石行業協會副會長等職務。

被授予“福州市首批文藝名家工作室”稱號,多件作品收藏于國家級和省級專業博物館。

猜你喜歡
圓雕線條布局
淺析西周早期圓雕玉鳥飾品
線條之美
對宋代動物形、瓜果形玉佩飾的幾點認識
漫談云浮石雕藝術的雕刻技法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嘉定竹刻傳統技藝研究
VR布局
大可:把線條玩到極致
2015 我們這樣布局在探索中尋找突破
燒腦的線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