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然·實然·使然: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三維邏輯探賾

2023-07-13 04:47謝哲毅吳常柏
兵團黨校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生成邏輯路徑探索時代價值

謝哲毅 吳常柏

[摘要]現代化的變革不僅是社會迭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人自身發展的革命使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當前黨的中心任務。厘清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生成應然、實踐實然和價值使然,有利于應對動蕩世界局勢,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方向,踔厲奮進乘風破浪。溯源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生成邏輯,為探索實踐路徑奠定理論基礎;路徑探尋是新時代背景下繼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實踐向度。中國式現代化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向世界各國展示了一條全新的現代化道路,持續推動著全球治理體系現代化并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生成邏輯;路徑探索;時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D61?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274(2023)03—0041—07

[作者簡介]謝哲毅,男,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吳常柏,男,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研究方向:執政規律與社會整合、學科教學(思政方向)理論與實踐。

早期中國被迫卷入世界資本主義發展浪潮,探索多種改善中國發展前途的道路與方法都以失敗告終。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使無產階級產生主體的人自身發展的意識,并經過中國共產黨領導,一步步探索走向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爸袊浆F代化道路深刻改變了現代化問題的基本版圖”1,打破了西方統治的“現代化模板”。世界歷史的不斷發展與轉變,需以大歷史觀的方法觀察現代化起源歷程、探索路徑與現實價值。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應然、實然和使然,以更高更深層人類文明新形態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奮斗前行的輝煌成就,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行。

一、開啟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之應然:生成邏輯

開啟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發展溯源至進程,呈現的歷史必然性可分為內生性和外壓性兩個方面,根本是傳統性與現代性兩種異質文明的差異。了解中國式現代化歷程首先需要界定“現代化”理論概念,實質是工業化,更確切地說是落后國家實現工業化的進程。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明確的說明,即“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基本表征顯而易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起源特質對其探索路徑及時代價值有著厘清發展脈絡的歷史意義與理論意義。

(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起源的內生性

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內生動力促進了現代化發展。當時的統治者未能正確審視所面臨的外憂內患并提出有效解決措施,制度的腐朽是失敗的根本原因。正如鄧小平所說:“長期閉關自守,把中國搞得貧窮落后,愚昧無知?!?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是鼓舞未來中國革命的重要精神源泉,展現了中國人民反對外部侵略和內部腐朽的覺醒與反抗。

“自強運動”的失敗是中國落后于世界現代化發展大潮的關鍵一步。2洋務運動是早期中國現代化的一次實踐。從現代化角度審視,“洋務”一詞不如“自強”切題,3其本質是“中體西用”,結果只空有一副皮囊而沒有真正屬于中國的現代化意識;只在“器”的層次進行改革,并沒有在“道”即思想層面進行審視與反思,致使現代化探索空有一句口號和一堆“半吊子”工程。

資產階級改良派運動是中國政治現代化的實踐開端。改良派敏銳的嗅覺察覺到帝國主義的野心,提出抵制外來入侵,要求維護國家主權,凡“有不利吾民,有礙各國自主之權者”,皆應廢除。4主張引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近代交通運輸業、發展近代農業以及發展近代工業等一系列趨向現代化的發展,涉及中國現代化的民族化、工業化和民主化三項核心內容。

辛亥革命是中國早期對現代化制度層面的探索。為挽救民族于水深火熱之中,國人關注到孫中山的救國救民方案?!翱茖W的思想方法是近代文化的至寶?!?總結中國現代化遭受的一系列挫折與失敗的原因,孫中山觀西方發展提出“三民主義”,推翻中國持續上千年的封建君主制,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建立中華民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標志著中國現代化在制度層面取得重大突破。6

“五四運動”是思想文化層面探討中國早期現代化的主要線索?,F代化進程中最深層次的變遷是文化的選擇。新文化運動的爭論對于中國現代化進程產生深遠影響?;跁r代考察和文化的民族性,中國馬克思主義者選擇由“西化”到“俄化”的社會主義道路,掀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新篇章。至此,中國現代化發展進入新階段。

(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起源的外壓性

走向社會主義的中國是人民的選擇,也是歷史的選擇。中國現代化發展是世界歷史發展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實現現代化的西方國家提出的多種理論,含有明顯政治隱患并誘導落后國家走西方國家道路。作為世界大國有必要祛魅并驅散現代化進程中迷霧和模糊不清的地方,頂住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外部壓力。中國的現代化是以其獨創性呈現給世界的。

1.世界歷史視域下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世界歷史指人類社會發展各個時代的歷史,各國各民族相互交流滲透一體化的歷史。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源于生產力發展與社會交往,“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以世界性為基礎,各國卷入世界范圍發展后,單獨國家內部矛盾變成世界性矛盾,“一切歷史沖突都根源于生產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8在現代化進程較快的國家啟示下,相對落后國家可大幅縮短發展過程實現跨越式發展。由此可見,本國內部生產力與發展不僅取決于內部環境也取決于和外部的關系。

國內部分手工業經濟轉為現代工業,為走向適合中國發展的社會主義提供了物質前提?!艾F代化不是一個民族性的概念”1,不能僅同本國發展情況對比,是同世界先進水平對比產生的結論。各國間廣泛交流,整個世界的生產活動都發生聯系。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同時在世界歷史中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走向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世界歷史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現代化道路受制于西方殖民主義、帝國主義與霸權主義。十月革命催生了中國先進分子“走俄國的路”這一現代化探索。西方列強不愿看到中國擺脫殖民統治,不希望中國成為另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外部壓力下中國現代化發展愈發困難,不斷試錯與反思最終走向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源于模仿最后超越,建立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體系。西方現代化的早期開啟及全球范圍內生產資料的瓜分,奠定了全球主導話語權與地位。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給人類帶來的并不是無限光明,而是危機。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提及:“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資本的邏輯是無限制地開采自然資源和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主要動力和驅動力。西方列強作為現代化先行者,雖起步早但發展潛能和可持續性弱;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現代化道路。

(三)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形成于傳統性和現代性兩種異質文明沖突

傳統性與現代性并非處于絕對對立中。3現代化進程中兩者同步發展,缺一不可。社會發展中蘊藏著傳統因素,只能在其基礎上創新性發展,不能做到完全丟棄傳統部分。中國現代化發展內生性所呈現的變革是在傳統性基礎上推陳出新、逐漸深化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發展避不開傳統,傳統性所包含的精華與糟粕要善于分辨并靈活運用,才能保證在發展現代化路途上不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中國式現代化演進是歷史和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當今世界的現代化發展,歷史上都有著“西化”的影子,免不了與資本主義特征相糅合。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與西方國家發展不同,是中國歷史文化發展實際要求與必然產物。根本原因在于中國歷史文化歷程源遠流長,社會發展各方面都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與再創造。中國社會的發展針對兩者的關系經過不斷試錯,已能夠用批判的態度對待現代性與傳統性的矛盾。居于世界歷史發展的洪流中依然能夠很好地傳承傳統文化,對任何一個有文明底蘊的國家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

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不僅要從外來文化中汲取現代性的動力,也需在傳統文化中挖掘傳統性的精神價值,反哺于現代化發展。西方現代文化的滲透也要求對本土傳統文化進行變革和保留,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民族文化是現代化發展的內在力量與內生動力,通過一系列適于中國發展實際的轉換,形成中國現代文化,為現代化發展添加“燃料”。傳統的文化不能解決現代化難題,但其中的邏輯思考卻能給予反思。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找尋現代化發展的立身之本和精神支柱。

2.中國式現代化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偉大民族精神。任何一個國家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都離不開與時代的碰撞?,F代化發展的生成邏輯源于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優秀傳統是社會發展中本國現實生產生活中形成的價值體系。中國有豐富悠久的傳統文化,但歷史上的逆發展也時刻敲響警鐘,同樣負載著文化力量并不一定代表能夠借助其豐富底蘊強國富民。

現代化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并將一直持續下去,其根源的動力不能用一次就丟。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而是創造性發展。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的統一是走向更高更遠的現代化道路之精神源泉與不竭動力。

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之實然:路徑探尋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探索充滿了荊棘與曲折,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上從世界現代化發展歷程和中國共產黨百年現代化探索路徑的角度,深入研究這條“新”路是如何形成和發展、開辟和拓展,厘清“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成功創建的獨特經驗。具體而言,了解與闡釋不同時期和階段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現代化探索,既置身于世界現代化歷史發展中,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助于掌握如何借鑒與跨越世界現代化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立足不同發展時期的歷史定位、基本內涵和實踐經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現代化進程中日益復雜的風險和挑戰,推進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接續發展,推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一)開端——新民主主義工業化道路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中國現代化的障礙和困難是什么?國外資本所促成的現代化對中國的影響等問題在當前社會階級探索基礎上如何實現,困擾著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新中國成立之初對中國現代化道路何去何從進行持續探索,創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義工業化道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已進行關于現代化的初步探索,并在軍工企業生產中逐步加深對工業化重要內涵的了解,以及對其復雜性在實踐層面的初步認識。要救當時的中國就要去掉這個“落后”性,踏入現代化階段,但事實并不是一點沒有現代化影子,眾多現代化成分表象中不少抄襲歐美國家現代化的皮毛。伴隨一切正氣的現代化思想不能轉化并普及全國,處處受到阻礙,終究形成“此路不通”的局面。如果要使中國消滅落后氣象,實現現代化,只有將中國經濟進行全盤改造。

黨的領導集體清醒地認識到實現工業化的前提是“統一”,國家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與核心,建立一個統一國家是其必然要求。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報告中指出黨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實現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2。從農業化到工業化漸進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開啟民族復興偉業僅用三年時間恢復社會經濟秩序,源自建立中國現代化道路需立足獨立完整國家的前提。從馬克思主義國家觀和唯物主義歷史觀邏輯基點出發,遵循國家建設和事物發展一般規律,為現代化道路探索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

(二)探索——過渡時期工業化道路

新中國成立伊始,正當中國人民為爭取財政狀況的全面好轉而奮斗時,朝鮮戰爭爆發。此次戰爭也讓國家意識到現代化裝備的重要性,走現代化與工業化道路的必要性。

1953年提出“一化三改”“一體兩翼”的總路線,其主體任務是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早在20世紀40年代,毛澤東提出“我們共產黨是要努力于中國的工業化的”。1954年毛澤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致開幕詞指出,“我們正在做我們的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極其光榮偉大的事業?!?也正是在此次會議上,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戰略目標做出最初規劃與概括?!八膫€現代化”的內涵不斷調整與充實,且凝聚近代中國所有仁人志士特別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心血和愿望。

由于市場機制的調整,并且對產業與市場經濟調整比例的重視也使之愈發協同與協調,所以過渡時期工業化道路取得較好成績。中國共產黨“四個現代化”戰略目標的提出和實踐,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理論準備和實踐經驗,具有重要地位。

(三)發展——四個現代化道路

自“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中國從一窮二白走向工業化與現代化,使構建中國發展的藍圖前后相連,構成一條發展騰飛的鮮明主線?!耙晃濉庇媱澋木幹平涍^不斷完善建構,有四大有利條件:“一五”計劃是以蘇聯援助的重點項目為中心展開;朝鮮戰爭的停止,可集中財力、人力、物力進行五年計劃建設;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確立;經過過渡時期經濟建設,已有一定實踐經驗,可吸取暴露出的不足問題的解決經驗?!耙晃濉庇媱澑救蝿帐歉淖冎袊I基礎極其薄弱的現實情況,優先發展并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戰略決斷。計劃期間正確地處理了積累與消費、生產與生活的比例關系?!?957年,全國居民平均消費水平達108元,比1952年提高24.5%,其中非農業居民為222元,比1952年提高31.7%?!?

中央到地方,干部到群眾,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以極大的熱情投身經濟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為國家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為編制今后國家經濟發展的中長期規劃積累豐富經驗,是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新中國建設的成功實踐證明。立足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經驗,中國開始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四)新階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經過新民主主義工業化探索、過渡時期工業化探索和四個現代化探索,迎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即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探索與發展時期。鄧小平指出:“我們的概念與西方不同,我姑且用個新說法,叫作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中國共產黨清楚地明白現代化發展要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能盲目地進行不符合中國社會發展規律和世界發展大勢的現代化?!艾F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3。

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能忘記原本的路也不能走歪路,要走社會主義道路,要求立足四個現代化基礎,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個歷史決議中提到,“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4。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養分與歷代共產黨人的不懈探索經驗,擯棄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走出一條具有時代價值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三、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之使然:時代價值

現代化的實現是當今世界各國發展的必經之路,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要求。中國人民在不斷探索中找到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我們黨從這個世界大勢中產生,走在了時代前列?!?中國社會的發展建立在人類現代化發展基礎上,沒有照搬照抄現代化國家模式,而是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追尋其源起的內在邏輯與特征有利于理解現代化發展過程及價值意蘊。深入思考社會主義的未來,努力探索現代化道路,尋找社會主義未來發展和復興之路。從生存性、文明性與和平性三個維度極大豐富了中國現代化道路的價值底蘊,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是隨意選擇的,是結合內外動力并且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不管是對中國還是對世界都具有跨時代的價值。

(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發展性貢獻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持續推進中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成就,解決了人口大國的生存性問題,證實其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與世界意義?!靶】瞪鐣ㄔO目標和發展戰略實現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探索的一次歷史性飛躍”。6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人通過不懈奮斗交給人民的滿意答卷。中國的現代化符合列寧的論斷,即這條現代化道路的獨特性質在于找到符合中國國情、遵循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現代化模式,成功地將現代化與社會主義結合起來。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中國政府為解決部分地區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進行大規模的扶貧開發,極大地改變了中國農村的面貌。制定一系列扶貧政策,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存問題與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正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大步邁進。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中也強調:“把脫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再接再厲,繼續奮斗,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1994年起,中國先后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掛念的一直都是農村群眾,六年七次召開座談會,足以看出黨中央對扶貧工作的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柏毨丝趶?012年底9899萬人減到2019年底551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降至0.6%,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

隨著2020年消除貧困任務的完成,中國已提前十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使如此多的人口擺脫貧困,這對中國和整個世界來說意義重大,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人民溫飽和幸福的生存性貢獻,是最基本和最基礎的時代內涵。

(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社會文明形態貢獻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協調的現代化?!薄拔镔|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發展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育,中國歷史形態具有超穩定性,其“深層結構”源于文化的積累。世界資本主義文明盛行但此文明具有階級屬性,且馬克思指出“新的工業的建立已經成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問題”4。如何在世界全球化與逆全球化思潮并行中尋求屬于中國的文明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給出了答案,為世界貢獻全人類共同價值。事實證明,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文明行為不是最終形態,其文明價值只為社會主義社會的文明新形態創造物質基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并且代表未來世界所向往的文明形態。

“人類現代化的道路確證了人類文明演進的不同樣式和不同類型?!?盡管現代性由于不同國家文明演進程度的不同與類型差異,于文明危機中居焦點核心位置,但依舊判定現代性是全球化的主導性價值?,F代性在中國社會中的發展源于中國社會對現代性的內在文化阻滯力與推動力。反過來證明內在的文化阻滯力與推動力來解釋現代化進程的滯后與發展,經得起推敲。對文化要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某種意義上現代化進程中社會轉型的背景、以人自身現代化為宗旨的日常生活建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促進現代性的生成是行之有效的。

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迅速,多領域全方位地突飛猛進給予現代化文明活力,多方面的現代化成就也使人民精神層面得到極大滿足??萍歼M步促進日常生活中的文明演進、創造性轉變和創新性發展。同時也為世界上其他國家提供并展現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全新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文明性貢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世界大發展有著不可言喻的時代價值,拓寬了世界社會主義大發展的實踐路徑。

(三)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世界和平性貢獻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具有維護世界和平的時代貢獻。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踔厲奮發的進程中,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現代化提供嶄新模式,為提升馬克思主義全球意識形態話語權、拓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路徑、創造人類文明形態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了新的時代貢獻。

動蕩不安的世界格局與外部環境日趨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提出“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凸顯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和平之蘊、和平之意。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世界各國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①現實表明世界和平與健康發展需要各國共同維護。

中國式現代化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道路指引,倡導全球問題由世界各國共同治理,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吧鐣允侨祟惖母咎卣?,共同體是人類的生存基礎?!雹谥袊浆F代化道路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全人類共同價值以求解決世界難題貢獻中國力量,倡導世界和平與全人類發展。開辟人類文明新形態,推動人類社會長期和平發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和平性理論價值與時代價值。

責任編輯:劉昌龍

猜你喜歡
生成邏輯路徑探索時代價值
習近平全面從嚴治黨思想的邏輯理路
儒家廉政思想的基本內涵、生成邏輯及其現代境遇
高校語文教育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路徑探析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時代價值、核心思想與哲學意蘊
論亞里士多德的中庸正義觀及其時代價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設的時代價值探析
法治中國視域下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育
試論標志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新路徑
警務監督對警民關系的影響研究
論職業教育的生成邏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