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實踐研究

2023-07-16 06:58劉曉霞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網絡平臺教學管理高校學生

趙 瑩,劉曉霞

(牡丹江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牡丹江 157000)

傳統教學模式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理念落后、教學機制不健全,以及網絡建設不完善等缺陷,使得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為了妥善解決這一問題,高校需引入“互聯網+”理念,借助信息技術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以及多元化的信息流通渠道,全面提升學生教育管理效率。實際工作中,應從教育管理團隊建設、構建教育管理共同體、優化教育管理環境等方面入手,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探索與高校育人目標相一致的實踐路徑,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1 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

1.1 教育理念滯后

部分高校在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沒有結合當代大學生實際情況以及社會發展對于人才需求的變化,導致教育理念與教學實踐脫節。有的高校仍沿用行政化教育管理方式,忽視了當代大學生的差異化發展[1]。教育理念落后導致部分高校過于注重管理而忽視服務,無法體現大學生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體地位。

1.2 學生教育管理網絡平臺建設不完善

隨著信息技術的逐漸普及,大部分高校已經意識到了信息技術對于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實際工作中積極嘗試建立學生教育管理網絡綜合治理平臺。但是由于管理人員對網絡平臺建設缺乏足夠的了解,導致學生教育管理平臺在實際建設過程中表現出一系列問題。第一,高校內部學生教育管理網絡平臺未能與外部環境實現有效聯接。實際工作中,一些高校為了降低學生教育管理網絡平臺建設難度,只注重學生在校園內的各種管理工作,忽視了社會、家庭對于學生的教育管理價值,沒有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綜合性管理體系,平臺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第二,學生教育管理平臺功能未被充分利用。部分高校負責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員不熟悉網絡平臺的各種功能,不能有效運用學生教育管理網絡平臺中的各項教育資源,在實際工作中未能按照互聯網思維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第三,網絡平臺教育效果未能達到預期。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高校建立的網絡平臺缺乏公信力,未能對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進行有效引導。

1.3 教育管理團隊業務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團隊專業能力不足,也是影響學生教育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部分高校在打造教育管理團隊過程中,忽視了人員配置的重要性,部分教育管理團隊成員對于“互聯網+”概念認識較為淺顯,沒有形成互聯網思維。例如,輔導員在開展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沿用傳統的管理思維以及管理方法,針對學生群體進行單向的知識灌輸以及理論說教,未形成服務意識,沒有積極嘗試了解當代大學生對于思政教育的實際需求,導致輔導員所開展的各項工作與學生教育管理實際目標脫節。

2 “互聯網+”思維給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2.1 機遇

2.1.1 教育管理載體的革新 “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迎來了積極的轉變,教育載體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校內教育管理平臺、微信公眾號、“易課堂”等網絡平臺的出現,彌補了傳統的線下學生教育管理缺陷,有效擴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一方面,學生教育載體中的管理內容變得更加直觀。利用5H技術以及對線上教育載體UI界面的優化,使教育管理相關信息具備了更為優秀的閱讀體驗,實現了教育管理內容與當代大學生閱讀習慣的深度綁定。另一方面,在教育管理載體革新背景下,大學生接受教學管理信息的方式變得更加靈活,智能移動終端能夠隨時隨地登錄校內教育管理網絡平臺,完成信息獲取、教育管理信息檢索、填寫個人信息、疑難問題反饋等,全面提升了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2]。

2.1.2 教學管理方式創新 與傳統學生教育管理媒介相比,線上管理平臺具有更強的交互性,各種管理信息的流動不再是單向灌輸,逐漸轉變為啟發與引導,讓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接受高校管理者提供的各種服務與管理制度,實現了管理者與學生的雙向交流。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實際需求,有選擇地接受教育信息;管理人員也可以通過雙向交流機制及時了解大學生需求,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

2.1.3 教學管理內容得到充實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學生教育管理信息共享平臺中傳播的信息也在不斷更新,有效保證了信息的科學性與及時性,確保學生能夠及時了解最新的教育管理動態。此外,基于“互聯網+”思維開設的學生教育管理網絡平臺依托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等先進的技術,其信息容量、覆蓋范圍不斷擴大,覆蓋學生在校園以及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各個領域,使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全面。

2.2 挑戰

依托“互聯網+”思維建設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網絡平臺,在教學管理內容、教學管理方式以及教學管理載體等方面實現了全面優化。但是在充分肯定“互聯網+”思維對于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產生的積極影響的同時,也要注意“互聯網+”思維給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帶來的挑戰。

2.2.1 對傳統教育方式產生的威脅 從宏觀層面來看,教育管理網絡平臺的搭建,使大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渠道獲取信息,而信息流通渠道的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傳統校園信息傳播媒介的生存空間。傳統信息傳播載體的權威性與專業性受到挑戰。

2.2.2 對教育管理團隊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傳統的校園管理工作處于相對封閉的環境之中,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較為單一,教育管理工作者很容易在傳播信息過程中樹立“威信”[3]。而教育管理網絡平臺的出現,使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更為豐富,教育管理團隊想要繼續保持其權威性,推動各項教學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就要不斷提升管理團隊綜合素養,不僅要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知識,還要形成互聯網思維,以當代大學生習慣的方式開展教學管理工作。此外,網絡使得新聞熱點事件以及各種校園輿情事件發酵速度加快,這對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反應與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新模式構建

“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學生教學管理生態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呈現出多元化、交互式特點。這種背景下,學生教育管理的內容、途徑以及教學機制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任務從傳統的“管理事務”向“育人”過渡;教學管理覆蓋范圍也突破了校園的限制,由校園內部延伸至社會;教學管理主體由傳統的以管理者為中心,過渡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管理機制由傳統的事后管理轉變為全過程管理。隨著網絡的發展,一套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教學管理人員進行適當引導,家庭、社會、校園多方協同,線上線下教育載體緊密聯動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新模式逐漸形成,如圖1所示。

圖1 “互聯網+”視閾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新模式

“互聯網+”視域下新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更加符合學生的需求。第一,新模式突出了學生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即以學生干部隊伍為核心,鼓勵大學生開展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第二,新模式下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專業課教師、教務處工作人員以及輔導員等共同協助大學生開展自我管理。第三,以高校育人目標為核心,打破傳統的教育管理邊界,依靠種類豐富的教育管理線上平臺,搭建具有高互動性以及高開放性的協同育人新模式,積極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專業課教育、通識教育以及校園文化教學等多項教學任務的深度融合,建設多途徑、多部門、多要素的新型教育管理框架,確保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目標與社會發展對于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的實際需求同向同行。

4 “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新模式實踐路徑

基于高校教育管理實際情況,充分把握“互聯網+”思維給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依托“互聯網+”視域下教學管理新模式,從教學理念、工作機制、環境建設以及師資隊伍優化等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實踐方案,使學生教育管理新模式在實踐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4-5]。

4.1 更新學生教育管理理念

學生管理網絡平臺的出現,使得校園環境更加復雜多變。在這種背景下,高校要積極更新學生教育管理思想理念,深化對于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認知,以新思維、新理念為“互聯網+”視域下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

4.1.1 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育管理理念 “互聯網+”視域下,大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更加豐富,視野也更為開闊。高校教師要認清自己在教學管理工作中的職能定位,自覺養成服務意識,通過為大學生提供各種學習服務的方式,引導大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教學管理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要充分尊重當代學生的個體差異,以更為開放、包容的心態開展教學管理工作。利用當代大學生熟悉的新媒體平臺與其進行深度溝通,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在校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以辯證的視角審視學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因地制宜,實現個性化管理、精準化管理。

4.1.2 更新教育管理育人理念 將思政教育與通識教育融入教學管理工作過程中,以實現全方位育人目標?!盎ヂ摼W+”視域下,新媒介、新技術不斷涌現,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更新育人理念,將“互聯網+”思維融入日常教學管理、行政管理以及學生管理工作之中。例如,在構建“易課堂”“云課堂”過程中,加入“一鍵式”服務功能,將食堂、圖書館、宿舍、教學樓、室內體育館以及實訓基地等區域納入學生管理網絡平臺,實現對于大學生校園活動軌跡的全程跟蹤,利用大數據技術篩選其中有價值的數據信息,構建覆蓋范圍更廣、渠道更為多元的育人體系。

4.2 完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機制

4.2.1 打造數據管理系統 高校管理者要積極嘗試調動教學資源,打造完整的學生管理數據庫。幫助相關工作人員在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能夠快速準確了解學生個體的學習狀態以及心理狀態,發揮大數據技術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價值。在打造數據管理系統時,高校要對校內外信息進行集中整合,打破傳統學生教育管理框架的信息壁壘,實現校內校外信息的互聯互通。在構建學生數據管理系統時,高校要積極嘗試與地方企業以及政府相關部門開展合作,豐富管理系統內的數據類型。同時,高校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強大的數據篩選與分析功能,針對學校內部資源進行優化。將行政部門數據與各個院系的教學數據進行整合分類,打破不同專業之間信息溝通屏障,實現學校內部信息資源的集中整合,提升高校內部教學資源共享效率。

4.2.2 打造信息分享平臺 基于“互聯網+”思維構建線上線下教學平臺,為高校師生討論研究課題、分享學習心得提供了安全、綠色的網絡環境。利用“線上討論+線下實踐”的方式,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趣味性。高校借助信息平臺,定期向大學生推送時政熱點新聞,并從不同視角對新聞熱點事件進行多角度的解讀與討論,在此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以及通識知識,提升大學生綜合素養,引導大學生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以及價值取向。

4.3 提高教學管理團隊綜合素養

為了更好地運用“互聯網+”進行教學管理,高校要對教師積極開展培訓以及實踐活動,鍛煉教學管理團隊綜合能力,打造一支思想先進、專業能力突出、職業態度端正的優秀隊伍。一方面,高校要積極組織教學管理團隊成員進行網絡技術培訓,通過系統性的理論以及實際操作,提升教學管理團隊成員的信息技術水平。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建立互聯網思維,明確線上教育管理與線下教育管理的區別,加強溝通交流能力以及數據分析能力,能夠從平臺海量的數據中,了解大學生的學習現狀以及職業規劃傾向,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管理工作。

5 結 語

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與“互聯網+”的融合,成為高校管理工作發展的主要趨勢。高校需深刻意識到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面臨的實際問題,抓住“互聯網+”對于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機遇,通過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完善教育管理機制、提高教學管理團隊綜合素養等方式,提升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效果,落實“三全育人”目標,切實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實現高等院校的社會價值。

猜你喜歡
網絡平臺教學管理高校學生
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及作用發揮探索
教學管理信息化問題研究
一種基于5G網絡平臺下的車險理賠
新時期高中教學管理改革與實踐
談教學管理的藝術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網絡平臺打開代表履職新視窗
小議高校學生違紀處分制度
依托網絡平臺,構建學習評價新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