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批評視域的《再別康橋》解讀

2023-07-17 12:19劉昶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3年5期
關鍵詞:再別康橋

劉昶

摘 要 英美新批評活躍于20世紀中期,是在文學理論發展的轉折時期出現的一種重要的理論,它對文學作品本身表現出一種深刻的、近乎虔誠的關注,其中尤以詩歌作為關注的焦點。本文以20世紀中國現代詩歌經典《再別康橋》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張力、悖論、反諷、含混、隱喻等手法,利用細讀法解讀詩歌背后的意蘊,探尋詩人的內心世界,以期探索《再別康橋》的最佳教學內容。

關鍵詞 新批評 《再別康橋》 細讀法

《再別康橋》選入統編高中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下冊。這首經典名篇有很多的解讀資源,但是太多的資料反而會干擾到教學,讓許多教師教學時不知從何入手。在強調文本細讀和教學有效性的今天,筆者試圖從英美新批評的方法出發,運用細讀法尋找解讀新詩的突破口,進而創新教學形式。

一、新批評理論概述

新批評這一形式主義文論派別發端于20世紀20年代的英國,30年代在美國形成,并于40、50年代在美國獲得長足發展,達到鼎盛期;60年代以后漸趨衰落,但它帶來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新批評派崛起之前,19世紀末的西方文學批評主要是實證主義和浪漫主義,實證主義文學批評只注重作家個人的生平與心理、社會歷史與政治等外部因素對文學的影響,而浪漫主義的文學批評則強調作家主觀情感的表現,這兩種批評都忽視了對文學作品本身的研究,新批評派的崛起正是對這一傾向的反撥。

“新批評”理論強調以作品為中心,對作品的語言、意象等進行嚴謹細致的文學分析?!靶屡u”遵循的準則就是細讀法,細讀就是將文學文本作為一個整體,從而發現文本中所蘊藏的各種矛盾沖突,進一步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的經典之作,具有語言凝練、節奏整齊、押韻自然、句式嚴謹的特點。因此我們可以用細讀法品讀這首詩歌,幫助讀者搭建詩歌意象之間的聯系橋梁,從而探討詩歌的根本所在。

二、運用新批評解讀《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中,詩人選取了多種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云彩、金柳、軟泥青荇、清潭、浮藻、天上虹……這些意象內涵豐富,蘊藏作者的所思所想。在此,筆者運用細讀法來解讀這首詩。

1.第一節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奔由舷乱痪?,這一節共用了三次“輕輕的”這樣的疊詞,疊詞的使用渲染出輕快的基調,表現了詩人對康橋溫柔細膩的情感。雖然整首詩節奏輕快,但其蘊藏的感情深重,而且,一“走”一“來”形成張力,雖然詩人已經離去,但他的思緒無時無刻不想回到這里,這種張力使詩歌情感更加細膩,強化了詩歌的表意功能。

“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痹娙溯p輕地與云彩作別,我們不禁思考,詩人為什么要和云彩作別?云彩真的只是代表著西邊的云彩嗎?是否還有別的象征意義呢?結合中國傳統詩歌中,“云彩”象征了灑脫和飄逸的情懷,飄忽不定、難以把控的離別情懷。那么詩人與“云彩”作別,也許就是暗示自己要結束漂泊生活,與康橋的老師、同學、朋友、風景做一次最后的告別。雖然表面上看來瀟灑飄逸,聯系后文看,我們知道詩人內心是充滿不舍的,表面的灑脫和內心的不舍形成鮮明的張力,將告別的愁情寄托在“云彩”意象之中,增強了詩歌的語言表現力,更加凸顯出詩人告別康橋的不舍與惆悵。

2.第二節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边@句話運用了隱喻的手法,將“金柳”比作“新娘”,將柳樹擬人化,給讀者呈現出新娘如扶風弱柳的婀娜多姿?!敖鹆庇谩敖稹眮硇稳萘鴺?,一方面是指夕陽的余暉照射在柳樹上,柳樹仿佛染上了一層金色。另一方面是因為這個“金”字還有更深的含義,金色在英國詩人的心目中常常是一種美好的、高貴的色彩。例如鄧恩的名詩《臨別莫悲傷》:“因此,我倆和一個靈魂,雖然離開,卻還沒有造成裂痕,而是像黃金展成金箔,薄如空氣?!痹谶@個比喻中,“黃金”用來突出戀人之間“高貴”“堅韌”的感情。徐志摩在這里用“金”來形容柳樹,給“新娘”或者說“愛情”披上了莊重的色彩,表現出徐志摩對愛情的向往和對情感堅韌的歌頌。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笔紫确治鲆幌?,“波光里的艷影”是指什么,聯系上文我們可以知道,是指柳樹倒映在水中的影子,柳樹的影子用“艷”來形容,而且這樣的艷影在詩人心頭蕩漾,不得不讓人聯想到詩人內心深處有一個一直忘記不了的愛人,這一節顯而易見是有一些愛情的因素在里面的?!笆幯币辉~體現了“復義”的理念,既寫出柳樹在河中的倒影蕩漾在水中的實景,同時又寫出詩人內心的激動之情,也許是對康橋的依戀,對師友的不舍,也可能是要離開這個地方,對即將開啟的新生活的期待所引起的內心蕩漾。

3.第三節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边@一句中,“招搖”這個動詞運用得非常巧妙。用“招搖”來修飾“青荇”,青荇就如同是個小姑娘,有了柔美的身姿、可愛調皮的性格。調皮可愛的青荇在水里盡情招搖,也許還暗含著詩人渴望留在這里的這一層含義。聯系到新批評理念,這里呈現了語言的表現張力,“招搖”不僅呈現了自身含義,而且擴展了詞語的含義,造成了詩歌語境的扭曲,從而形成嶄新的語境。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彼菸⒉蛔愕?,但詩人卻說甘心做一條水草,那詩人為什么甘心做康河的一條水草呢?這里運用到了隱喻的手法。作者就要離開康橋了,但內心的不舍讓詩人寧愿做一條康河的水草,這樣就可以永遠留在康橋。當然這樣的愿望是難以實現的,卻更加表達出詩人渴望留下而不得的難以言喻的情感,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與感染力。

4.第四節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边@一句運用到了否定加肯定的結合?!扒迦焙汀疤焐虾纭眱蓚€毫無聯系的詞語在詩人的筆下組合到了一起。我們可以展開聯想,一般潭水都是碧綠的、清澈的、透亮的,而天上虹是五彩斑斕、熠熠生輝的。但詩人為什么要把榆陰下的潭水比作天上虹呢?一方面,可能與當時的觀賞時間有一定的關系。傍晚,在夕陽的映襯下,河邊樹的影子倒映在潭水中,就如同天上的彩虹。聯系下一句深入思考,這一句應該有更深刻的含義,“天上虹”與下一句的“彩虹”,詩人想借助“彩虹”來表達自己那如同天邊的彩虹一樣絢麗多彩的夢想。這里運用了隱喻的手法,委婉地表達出詩人內心的夢想。

“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碧独锏那迦褂持焐系牟屎?,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將人帶入了夢一般的意境之中?!叭嗨椤笔且粋€動詞,聯系上一句,揉碎在浮躁間的是潭水,詩人將這一灣潭水盡情揉碎灑落在浮藻里,飽含著詩人滿腔的不舍與懷念。他將自己的情感揉碎在這浮藻里,沉落在這一灣潭水中,沉淀著他那彩虹一樣絢麗多彩的夢?!安屎纭边@一意象在這一節中反復出現,它代表著希望。這里的“彩虹”含蓄地表達出詩人對自身情感的美好憧憬,期望能實現自己彩虹般的夢。

5.第五節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薄皩簟币辉~更加肯定了上面的猜測。在這里詩人就是來尋找他那彩虹般的夢,由“尋夢?撐一支長篙”,詩人由淺入深,進一步探尋自己回憶的更深處。在回憶的潭水里,撐起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更青處”也就是向回憶的深處挖掘,也就是對往昔生活的回憶、留戀?!奥荨笔菍懘挠蝿?,但其實也意指對往昔歲月的追憶。詩人在康橋的生活是充滿希望的,每天都過得很充實,他回憶這樣的生活,也希望能留在康橋。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痹诨貞浝镉螝v了一番后,詩人的腦海里已經裝滿了過去生活的回憶?;叵脒^去,他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實的,對明天懷著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輝”來比喻那時的生活,詩人對過往生活的追憶之情不言而喻,同時也表明詩人對之前生活的滿意與不舍?!霸谛禽x斑斕里放歌”這一句描繪出一幅動態美景。詩人想放聲歌唱,贊頌過去的生活。聯系上文,詩人將“榆陰下的一潭”的靜態美和“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的動態美相結合,使畫面的對比更加強烈鮮明,采取了動靜結合的寫作方式,使文本呈現出獨特的藝術張力。

6.第六節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痹娙饲懊鎰傉f要放聲歌唱,抒發內心的情懷,可突然又寫不能歌唱,這是為什么呢?原來詩人要離別了,而且還是“悄悄的”,這就比放聲歌唱更痛徹心扉。詩人用“悄悄”代替了“別離的笙簫”,“笙簫”是用來形容音樂和聲音的,但詩人將“悄悄”比作笙簫,一靜一動反襯出離別之際的靜謐,同時也隱喻了一種求而不得、遙不可及的美好人生理想。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一句用到兩個“沉默”,難道詩人真的要沉默下去嗎?其實,詩人是在極力克制內心滿溢的感情,內心卻充滿著不舍?!俺聊币辉~有著張力的意味,愈是離別,愈是沉默;康橋是沉默的,詩人的告別也是沉默的。但沉默之處并不沉默,離別之景中蘊含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理想,這反映出詩人內心飽滿卻失落的情緒,以及依依惜別的惆悵之情。這句詩還運用了感嘆號,這一標點符號本身就帶有強烈的情感,以此,更深切地表達出詩人對往昔歲月的懷念和告別康橋時內心的不舍與苦寂,這一感嘆號也將詩歌情感推向了高潮。

7.第七節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鼻耙还澑星殇秩镜搅藰O致,緊接著這一節又回歸淡然。在這一句中,用到了兩次疊詞“悄悄的”,不由讓人聯想到第一節的疊詞“輕輕的”,那么從首節“輕輕的”到尾節“悄悄的”。疊詞的表達不一表現出詩人的心境變化,“輕輕的”一詞主要是強調動作尤其是腳步聲,不要有太多聲響,不要有太多的告別。而“悄悄的”這一詞更加側重于心情,悄悄地走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這說明詩人現在是下定決心要離開了,他悄悄地走了,不去打擾那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那天上虹,就讓詩人悄悄地走吧,雖然不舍,但離別的結局是不能更改的,即使很懷念,但還是要繼續向前。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薄霸撇省边@一意象在第一節中同樣也出現了,詩人說他不帶走一片云彩,云彩本身就是不能帶走的,詩人卻用夸張的手法強調說“不帶走一片云彩”,并且是“悄悄的”,也許詩人只想自己靜默退場,不愿意自己的離開打擾到心愛的康橋。就算在這里充滿了美好的回憶,可日子總歸要向前走,詩人也看得很明白,十分灑脫地離開,不帶走一片云彩。

英美新批評理論是一種重要的文本解讀方法。它所提出的“悖論”“反諷”“張力”“隱喻”等概念,對于今天的詩歌乃至小說文本的解讀均具有較強的實用意義。但隨著文學作品的豐富與時代的變化,這一批評理論的優缺點也更加凸顯。新批評強調以本文為基,導致了過多地關注文本,研討文本,從而忽視文本之外因素的影響,例如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等,這樣的解讀與分析無法做到全面深刻。因此,語文教學不僅需要對文本進行細讀,同時也要運用知人論世等理論進行文本解讀,只有這樣,才能更全面深入地解析文本。

[作者通聯:湖北大學文學院學科教學(語文)專業2021級]

猜你喜歡
再別康橋
淺析詩歌翻譯中的移情——以《再別康橋》韓譯本為例
基于UMU平臺的語文互動教學探究——以《再別康橋》一課教學為例
解讀徐志摩作品《再別康橋》的畫面美
重溫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認知詩學理論對《再別康橋》的賞析與解讀
《再別康橋》賞析
《再別康橋》主題淺析
《再別康橋》中抒情美感的品讀探究
論述《再別康橋》中意象的象征意義
論《再別康橋》詩歌意境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