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技術要點研究

2023-07-19 19:24齊輝
種子科技 2023年11期
關鍵詞:高產栽培

齊輝

摘 ? ?要:玉米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擁有較長的種植歷史。近年來,隨著玉米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玉米種植技術逐步創新,玉米年產量顯著提升。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技術結合玉米種類和特點,突破了傳統種植方法的限制,能夠促進玉米植株完成光合作用,為其提供更加充足的營養物質,實現玉米高產種植目標。文章簡要論述了玉米矮化密植高產的原理,重點探討了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11-0035-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3 ? ? ? 文獻標志碼:B

在我國北方地區,玉米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借助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技術,不但能從根本上提升玉米的年產量,還能為廣大農民帶來更大經濟收益,為人們提供質量更高的玉米產品,推動我國種植業和農業穩定發展。

1 玉米矮化密植高產的原理

為了提高玉米植株抵御極端天氣的能力,降低其倒伏程度,農戶可以適當采用較為先進的種植手段,提升一定范圍內的種植密度,借助高質量的播種手段以及科學的方法開展施肥工作,保證種植區域內都有足量的種子[1]。此外,農戶還可以在玉米固定的生長周期內,向植株噴灑一定濃度的生長藥劑,移除染病植株,增強田間的透光程度,保證玉米在生長過程中整體高度一致,完成增產增收目標,確保農民獲取更高的經濟收益。

玉米在實際生長過程中,其發育速度較為緩慢,向玉米植株噴灑生長激素,通過增加密植程度的方式提升農田的整體性,實現玉米增產增收。與沒有噴灑藥劑的植株相比,噴灑后的玉米在外觀方面主要體現在體長較短、矮化程度較明顯、葉片呈深綠色、根莖部位較扎實、結穗量合理。在作物生長末期,綠葉增多更有利于完成灌漿操作,提前5 d左右成熟,即使遇到極端天氣也不會發生倒伏。

2 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2.1 挑選品種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步驟在于挑選品種。挑選品類時需要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則,深度了解農田所在地的地理環境、溫度濕度、農耕手段等因素,選取最佳的播種品種。挑選的品種應具備一定抗倒伏、抵御病蟲害及抗旱抗寒能力,且年產量較高、外部擁有包衣的種子為首選,降低因選種不合理導致植株無法存活的可能性,避免影響玉米作物的產量和品質[2]。利用殺蟲藥水、保護藥劑等化學藥劑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以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確保植株健康生長,為幼苗存活和產量提升提供有利條件。沒有進行包衣處理的種子,可以利用高脂膜拌種技術,加快種子的生長速度,提升產值。

2.2 選擇土地

玉米具備極強的適應能力,對種植區域內的土壤要求不高,不管是在黏性土壤、黑土地,還是在草甸結構的土壤中都可以順利破土。但是,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根部位置需要足量的營養物質和水分,這樣才能確保其生長發育穩定,因此合理的土壤環境十分重要。

要實現高產,種植地土壤層必須足夠肥沃厚實,最佳厚度應保持在1 m以上。此外,土壤結團程度應在30%~40%,農田中土壤密度保持在50%以上,水分充足不黏膩,通透性較強,不存在結塊現象,這種農田的固水保墑能力極強,土壤中還富含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種植區域內土壤中的有機物質應在2%左右,氮元素在15%以上,磷元素保持20 mg/m2,鉀元素控制在130 mg/m2。各類微量元素比例適中,才能確保玉米在生長過程中獲取足量的營養,避免玉米因肥料不足出現衰敗的情況。

另外,還需要確保土壤的酸堿度適中,雖然玉米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但是酸性過量或堿性超標的土壤會對植株生長產生影響。當土壤的pH值低于7時,可以添加適量石灰粉;當pH值超過7時,需要施加定量調和藥水和農家有機肥料。為玉米植株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利于增產增收。

2.3 處理種子

選擇在晴朗天氣晾曬種子,確保玉米種子的成活率和發芽率。晾曬結束后用藥劑浸泡和攪拌種子,浸種應在常規的溫度條件下,將種子浸泡在清水中,能夠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將種子浸泡在化學藥水中拌種處理,拌種的目的在于幫助種子抵御農田中存留的病菌和害蟲。針對資源較為豐富的種植戶,盡量選擇購買經過包衣的種子,因為這類種子具備極強的抗病蟲害能力。

2.4 整理土地

應選擇地勢平緩、營養物質豐富的土壤種植玉米。農田周邊還應增設較為先進的澆水灌溉設備。結束種植地的選擇工作后,整理土地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正常情況下,農民對田間土壤進行深翻處理,翻耕操作可以在初春時節或秋天完成[3]。當前茬農作物收獲后,應第一時間完成滅茬處理,在初秋深松土壤。整地工作能夠改善田間土壤結構及提升土壤儲水能力,實現固水保溫目的。

2.5 科學確定播種時間

種植區域的自然條件是影響玉米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因為田間氣候和天氣變化會給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長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必須結合種植區域的田間氣候,科學有效地擬定最佳的玉米播種時間。正常情況下,地勢平坦的種植區域的播種期應定在每年4月初,山區的種植期應在4月中旬,高原地區則應選擇在5月初。農戶在耕種過程中,還要重點關注當地的天氣變化情況。如在春季播種玉米時,當地溫度超過12 ℃,就可以開展播種操作;若溫度較低,不可進行耕種處理。因為氣溫不達標,土壤中的溫度較低,種子在此種環境下種植會出現凍死凍傷現象,造成種子的發芽率較低,即使成功發芽,幼苗也較弱,容易感染病蟲害,影響其產量和質量。在我國北部地區,通常每年4—5月是玉米作物的集中種植期,但是近年來,隨著該區域春季較晚來臨,耕種期也要適當延后,需要結合當年的具體情況決定。結合土壤中的溫度開展播種作業,一旦條件不允許,可以對農田進行適當澆水,在自然環境適宜的狀態下播種,確保在種植期限內完成玉米種植工作。

2.6 改進技術

玉米年產量會隨著品種的更新發生變化,雖然近年來我國玉米產值有所提升,但是由于玉米種植技術創新不足,限制了玉米產業發展。通過分析和對比數據可以得出,玉米的最終產值受到農田面積、結穗量等因素影響,在特定的環境中,提升區域內玉米種植的數量,結穗量也會隨之增加[4]。雖然植株顆粒數等數值發生變化,但是結合作物的種類和特點,借助矮化手段后,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環境,增加單位面積中的植株數量,區域內的作物總量也會隨之變化,提升玉米品質。當前我國北部某地區的農民已完成了相關試驗,從相關試驗數據看出,農民在某年增加了田間單位面積內的植株數量,雖然在成熟期果實重量減輕,但是年產量提升約20%。

2.7 利用藥劑

目前,市面上較為常見的玉米生長調節劑有健壯素、矮壯素等,選擇時應結合植株的結穗數量和實際生長高度,先在小范圍內開展試驗操作,提升其應用效果。選擇合適的藥劑后,確定施藥時間也尤為重要,否則不利于玉米矮化密植高質栽培。噴灑藥劑較早會對植株的正常生長產生影響,較晚則效果不明顯。為避免結穗期延長,在操作過程中應注意玉米拔節結穗位置。一般狀態下,玉米結穗部位在第13片葉片位置,玉米結穗部位變化受種子的品類和生長速度等因素影響[5]。農民可以調配一定濃度的健壯素水溶液,將其均勻噴灑在農田中。選擇藥物噴灑時間與玉米葉片數量有關,當植株生長出第12片葉子時,可以進行施藥。這一階段的結穗位置會明顯降低,擁有較為突出的矮化作用,但會對雄蕊的健康生長產生干擾;在大喇叭口階段噴灑藥物,會導致結穗位置上部分葉片縮減,雄蕊的長度也會發生變化,矮化效果明顯,因此在大喇叭口階段噴灑藥物效果更好。針對花粉含量過少的植株,可以在生長初期利用清水調配化學藥劑,均勻噴灑植株表面,盡量避免2次噴灑等情況出現,以免干擾幼苗正常生長。還要注意的是,不得與其他藥劑混合噴灑,如果在上述操作結束4 h內突發極端天氣,需要適當降低噴藥量。

2.8 查缺補漏

當玉米幼苗順利破土后,農民需要在固定的時間周期內開展檢查處理,查缺補漏,確保農田中植株的數量達標。玉米長出4片葉片時,需要開展定苗處置工作,選留生長最佳的幼苗,保證田間玉米幼苗茁壯生長。

2.9 合理密植

在大田玉米矮化密植時,農民需要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生產狀態、土壤中營養物質含量、植株的特點、管理能力等關鍵因素,明確植株的密植程度,確保田間玉米植株健康生長。通常情況下,緊密性較好的玉米密植數量為75 000株/hm2,分散式玉米植株密植數量約為60 000株/hm2,緊密程度較差的植株密植數量約為63 200株/hm2。

2.10 間苗定苗

玉米進入幼苗階段,針對少苗情況應在第一時間補種處理,要確保田間的幼苗高度一致。玉米葉片數量為5片時完成間苗工作,拔出染病或生長較差的植株,確保留存植株健康生長。

2.11 施肥作業

在玉米生長階段,需要施加一定濃度的肥料,以提高玉米產量及質量。在施肥時,農民需要根據不同種植手段選取相應的施肥方法。針對應用移苗等技術栽培的玉米植株,可以在農田中施加農業有機肥,肥料中氮、磷、鉀等元素的含量應保持在20%左右。在整理地塊過程中將養分施入土壤中,增強農田肥力;針對應用密植手段種植的植株,可以在整地過程中加入適量肥料,肥料中的各類營養物質應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2.12 中耕除草

中耕能夠有效提升農田中土壤的蓬松度,粉碎土壤中的結塊,達到增溫增濕的效果,確保玉米植株的根部茁壯生長。農田中的雜草生長速度過快勢必會與玉米爭搶營養物質、水分,抑制作物的光合效果,尤其在玉米的幼苗期影響更加顯著。因此,農民需要在第一時間去除雜草,可以結合中耕拔除部分雜草,還可以利用毒性較低的化學除草劑除草,效果顯著。但是在藥劑除草的過程中,要重點關注操作手段,保證施藥充足且均勻,避免過量或遺漏。

2.13 田間管控

1)結穗期。一是需要在該階段再次施加肥料,并在施肥過程中翻動田間的土壤,將肥料翻動至玉米的根部位置,能夠提升農田肥力,確保植株根部獲取足量的養分。二是完成上述操作后還需要為植株注入足量的水分,滿足玉米生長過程中的水分需求。盡可能避免利用槽灌的方式澆水,借助人工澆水的手段。完成上述操作后,需要為植株填土,降低玉米倒伏情況發生概率,從根本上提升玉米年產值。三是玉米進入大喇叭口期時,可以在葉片位置噴灑適量的生長激素,保證玉米茁壯生長。

2)間苗期。一是當植株順利生長出第1階段的葉片時,農民結合幼苗長勢進行補苗處理。如果田間玉米幼苗數量過多,可以采取優勝劣汰的原則移除部分幼苗,保證玉米合理密植,確保其獲取足量的養分,順利完成光合作用,促進玉米健康生長。二是當植株長勢較差時,適當追肥,保證其穩定生長。

2.14 增產舉措

當玉米進入結穗期后,受各方面因素影響,植株會出現生長速度較慢、總體偏弱的情況,如抽絲授粉程度較低、不易生成花苞亦或是籽粒無法成熟等,如果發現玉米出現空稈現象,需要在第一時間移除。進入抽穗期之前可以分階段除掉患病、生長速度慢的植株[6],確保農田中植株的透光度,降低土壤中營養物質的流失速度,使作物穩定生長。

如果植株的雄蕊部位長勢較好,可以采取人工方式等比例去雄。通常利用分行技術進行操作,雄蕊去除量應占總體的30%左右。在結束授粉工作后,當花絲位置水分高速流失后,移除攜帶3片左右葉片的雄穗,促進植株光合作用,加快灌漿速度。

2.15 病蟲害防治

春季種植的玉米需要重點防治螟蟲和蚜蟲,秋季播種的玉米主要防治蛾類害蟲。防治病蟲害應選取毒性較低、效果明顯的藥劑,例如甲維鹽等。此外,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地老虎、紅蜘蛛、黑粉病等病蟲害也較為常見。農民需要重點關注植株的生長情況,如果感染相關病害,需要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可以借助化學、人工等手段,全面開展防治工作,降低病蟲害大面積擴散的概率,確保植株正常生長,實現大田玉米高產。

3 結束語

運用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技術,不僅能夠有效提高玉米作物的品質,還能提升產量。玉米實際種植過程中要科學選種、確定合理的種植時間、利用有效的手段完成田間管理工作等,保證玉米在生長階段獲取足夠的營養物質,同時還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推動農業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玲,劉云偉.彌勒市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集成技術[J].云南農業科技,2014(6):30-32.

[2]王茂武,戴銀富.塔額墾區春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技術[J].農村科技,2010(2):4-5.

[3]劉晶.淺析玉米高產種植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3):17.

[4]何德芬.淺析肥東縣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園藝與種苗,2019(5):61-62.

[5]初立霞.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業工程技術,2017,37(29):56.

[6]張學紅.河南省夏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農家參謀,2015(3):32-33.

猜你喜歡
高產栽培
試論綠豆高產栽培技術
玉米綠色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北方玉米高產栽培關鍵技術
有機食葵高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