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病蟲害發生原因與防治技術探討

2023-07-19 05:15劉峰
種子科技 2023年11期
關鍵詞:病蟲害防治玉米產量

劉峰

摘 ? ?要:我國是農業大國,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種植區域分布較廣,但玉米生長過程中容易發生病蟲害,造成產量和質量下降。種植人員要不斷加強對玉米病蟲害的研究,對不同品種、不同地域的玉米采用合適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文章闡述了玉米種植中常見的病蟲害類型,分析了其成因,提出了多樣性的防治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玉米;病蟲害防治;產量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11-0119-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5.13 ? ? ? 文獻標志碼:B

玉米是我國種植面積較廣的農作物,具有產量高、環境適應能力強等特點。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和農耕技術進步,玉米產量不斷增長,但病蟲害問題仍較為嚴重,不僅會造成玉米減產,還會影響玉米質量,降低種植戶的收入水平。在此背景下,人們逐漸認識到玉米病蟲害問題的嚴重性,對其開展大量研究,制定了有效的解決對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玉米產量及質量。

玉米栽培過程中會受到氣候、土壤、病蟲害等多方面影響,其中病蟲害影響程度最嚴重。近年來,在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的基礎上,國家對農作物種植給予了高度關注,推動了農作物種植技術的創新發展,強調為人們提供健康的食物,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損害。

當前,在玉米栽培管理中,很多種植戶的科學種植意識較差,多采取經驗式、傳統式的管理措施,導致玉米容易感染各種病蟲害,無法提高產量,甚至絕產絕收。因此,分析玉米病蟲害形成的原因,采用科學合理的防治技術對提高玉米產量和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 玉米種植中常見的病害類型

1.1 大斑病

大斑病是一種常見的病害,其病原體是一種具有較高生存能力的真菌,可以通過菌絲的形式粘附在殘留的玉米組織上越冬,從而對玉米生長造成嚴重影響。大斑病在玉米生長過程中隨時可能發生,并通過氣流傳染給其他玉米,最終影響玉米質量和產量。大斑病從玉米根部向上感染,染病初期玉米根部會出現灰黑色的斑點,隨后蔓延至玉米莖稈、玉米葉,最后形成紡錘形的黃褐色病灶。在潮濕的地方,菌斑會出現發霉現象,玉米根部會出現不規則的斑點并腐爛。溫度為18~25 ℃、濕度為90%的情況下,特別是連續多云天氣時,要特別注意預防大斑病。

1.2 病毒病

病毒病是預防和治療較困難的病害類型,病毒性病害主要有短縮病和矮花葉病2類。病毒病是由環境因素造成,主要傳播途徑是昆蟲,具有發生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等特點,難以控制[1]。感染病毒病后玉米植株矮小、生長不規則、不能抽雄結穗,導致土壤養分流失。若發現病毒病,要立刻確診病害類型,制訂具有針對性的處理對策。

1.3 青枯病

青枯病也是一種較難控制的病害,由多種真菌混合感染引起,具有很強的暴發性,感染后5~7 d植株就會死亡。青枯病發生原因較多,如田間澆水不當、氣候條件惡劣等。青枯病多發生在玉米乳熟期,發病初期葉片會變成黃褐色,根部會腐爛,導致玉米植株矮小、萎縮。在玉米栽培過程中要做好排水工作,科學確定藥物劑量配比,注重田間環境的保護與管理。不同區域的玉米發生青枯病的原因有很大差異,所以種植人員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對癥下藥。

1.4 瘤黑粉病

瘤黑粉病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病害,發病率較高,會為害玉米葉片、莖稈、穗等部位。染病后,玉米植株上會長滿不規則的瘤體,這種瘤體被一層白色或灰色的膜覆蓋,里面有大量的乳白色汁液,玉米成熟后汁液逐漸發黑,腫塊也會硬化[2]。玉米的包膜一旦破裂就會釋放出一種叫做“冬孢子”的黑色粉末,越冬后孢子在合適的溫度和濕度下會重新發芽。

1.5 穗腐病

穗腐病是一種影響作物生長的疾病,由不同種類的病原菌引起,如伏馬菌素等,對人類和動物都有一定的危害。人類長期食用含伏馬菌素的玉米,會大大增加患癌癥的風險。感染穗腐病后,玉米穗頭、中段會變色,失去光澤,內部空虛,貯藏后會生長出多種顏色的菌絲和分孢子,散發著難聞的味道。

2 玉米種植中常見的蟲害類型

2.1 蚜蟲

蚜蟲是一種雌雄同體的害蟲,繁殖速度很快。在高溫、高熱的環境下蚜蟲生長迅速,長時間降水會使小型蚜蟲難以生存。在蚜蟲數量過多、天敵數量不多的情況下,容易大面積暴發,所以要加強對田間環境的保護,避免單一種類的昆蟲過多。在幼蟲期,蚜蟲以玉米新葉為食,附著在玉米葉子和莖稈上,使玉米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導致玉米葉片變黃,嚴重時會造成玉米死亡。蚜蟲是造成玉米生長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病毒的傳播媒介,會引起多種疾病,從而對玉米產量造成影響。

2.2 玉米螟

玉米螟是一種常見的鉆蛀性害蟲,通常在玉米幼苗期鉆進植株內汲取養分,使玉米莖稈斷裂,停止生長。玉米螟1年繁殖1~6代,在高溫地區,玉米螟的為害最為嚴重。玉米螟的控制方法和蚜蟲控制方法基本一致,要在冬季徹底根除[3]。

2.3 紅蜘蛛

紅蜘蛛的繁殖能力較強,擴散速度較快,會從玉米中汲取養分,對玉米生長造成嚴重影響。紅蜘蛛初期會在玉米葉子上留下白色小點,嚴重時葉子會慢慢變黑,最后枯萎。紅蜘蛛會減少玉米籽粒,進而降低玉米產量。

2.4 黏蟲

黏蟲是一種常見的地上害蟲,是雜食性暴食害蟲,幼蟲吸食玉米葉片、穗軸,但不食葉脈。黏蟲暴食期間,會將葉肉啃食干凈,導致玉米植株死亡,顆粒無收。另外,黏蟲具有危害面積廣、遠距離遷飛等特點,會對玉米生長造成嚴重影響。

3 病蟲害形成的原因

一是玉米品種抗病蟲害能力較差,大多數玉米品種容易感染大斑病、玉米螟、蚜蟲等。雖然針對不同的病蟲害問題研究出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品種,但是玉米在各個區域的抵抗能力存在差異,因此推廣效果不理想。

二是玉米需要連作,致使病蟲害防治受到阻礙。連作方式為病蟲害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栽種果樹會加重玉米桃蛀螟的形成,秸稈還田、淺耕等操作會增加病蟲害數量,因此玉米病蟲害問題難以得到徹底解決。

三是玉米病蟲害的基數較大。玉米種植面積持續增加,為病蟲害提供了生存環境,玉米螟和地下害蟲數量不斷增多,致使病蟲害防治難度越來越大。

四是氣候原因。氣候條件為玉米病蟲害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部分地區降水量大、氣候潮濕,病蟲害發生概率較高,治理難度大。

五是人類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蟲害發生概率。種植戶為了獲得更高產量,通常會使用大量化學農藥,久而久之使病蟲害出現較強的抗藥性。發生病蟲害后,如果未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不僅會導致病蟲害數量增加,還會嚴重影響玉米生長速度,降低玉米產量與質量,為種植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六是大自然中有很多病蟲害的天敵,但由于人們過度捕捉或大量使用農藥,致使天敵數量驟減,病蟲害不斷繁殖,進而影響農作物生長。

4 玉米種植中常用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4.1 農業防治技術

農業防治技術是根據玉米生長規律研究的技術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

一是種植人員要結合當地氣候、濕度、溫度、土壤等條件選擇合適的玉米品種,尤其要選擇具有優良抗病能力的品種,深翻玉米種植田地,減少土壤中的病菌量。

二是種植人員要結合當地的氣候、玉米病蟲害的發生規律調整種植時間,錯開病蟲害高發期。

三是為了避免病蟲害蔓延,種植人員要摘除發病的葉片。玉米螟幼蟲能越冬,因此在玉米收獲后要及時清除田間殘留的玉米稈、穗軸,徹底進行無害化處理,滅殺玉米螟幼蟲。

4.2 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技術是利用害蟲的天敵防治,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還具有環保優勢。

一是種植人員要分析病蟲害的發病規律,針對常見的病蟲害引入天敵。例如蚜蟲的天敵是蚜繭蜂,紅蜘蛛的天敵是七星瓢蟲。適量引入害蟲的天敵能夠高效且安全地減少害蟲的數量,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二是種植人員要做好生物防治技術的細節工作,比如在引入蚜繭蜂時要選擇晴朗天氣。

4.3 物理防治技術

物理防治技術是指種植人員通過色膜色板驅避、燈光誘殺或毒餌誘殺等措施防治病蟲害。

一是合理運用昆蟲的趨光性防治。采用白熾燈、黑光燈等誘捕玉米螟蟲,減少害蟲的落卵量,達到安全防治的效果。這種誘殺方法不僅具有極強的殺蟲效果,還能避免對人畜健康造成損害,安全性較高,值得大范圍推廣應用[4]。

二是利用色膜色板驅避方法防治。昆蟲具有光色特性和光色生態規律,通過色板和色膜能夠實現殺蟲效果。在田間可以適當使用銀灰色的色膜或捕蟲板滅殺害蟲。

三是毒餌誘殺法。將99%敵百蟲30倍液與豆豉等混合攪拌并適當噴灑,能夠有效防治病蟲害。

4.4 化學防治技術

化學防治技術是通過化學藥劑防治病蟲害,減少病蟲害數量,這種方法需要注意用藥劑量和配比的合理性[5]。

一是利用仿生物殺蟲劑防治,如阿維菌素等。阿維菌素具有極好的觸殺、內滲效果,能夠預防玉米甜菜蛾蟲。

二是利用植物源殺蟲劑防治。植物源殺蟲劑能夠有效控制玉米害蟲數量,易分解,不會對人畜造成嚴重的損害[6]。

4.5 針對性處理對策

4.5.1 大斑病

一是篩選出具有抗性的玉米品種。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特性,選用適宜的玉米品種,降低大斑病的發生概率。

二是種植人員應結合田間條件,采取科學的控制措施。例如,可以改變種植結構,防止在農田中長期種植玉米。玉米收獲后要及時做好無害化土壤處理工作,清除菌體,翻整農田。若發現染病植株要連根拔除,以免傳染給其他植株。

三是藥劑防治。根據大斑病的發病規律,在易發病時節采用合適的藥劑,由專門的防治人員合理配制藥劑,每間隔7 d噴灑1次。

4.5.2 蚜蟲

一是選擇合適的玉米品種,例如黑玉米、春玉米、高油玉米等,這些品種對蚜蟲的抵抗力較強。

二是適量噴灑農藥,減少蚜蟲的數量,控制蚜蟲天敵的數量,保持生態平衡,提高對蚜蟲的防治效果。

三是在玉米種植過程中,要科學確定種植密度,避免因種植密度過大引發蚜蟲。調節玉米播種時間,降低蚜蟲的發生概率。

4.5.3 瘤黑粉病

一是選擇抗病性較強的玉米品種。種植人員要先消除病菌來源,把農田里剩下的植物全部清理干凈,然后深翻土壤,滅殺病原體,在苗期加強土壤管理,連根拔起病株。在玉米拔節期和成熟期,如果發現病株要及時割除,割除部分要統一銷毀,以免病菌傳播。

二是藥劑拌種能有效控制病菌,用50%多菌靈拌種能夠有效降低瘤黑粉病的發生概率。

三是在玉米破土之前施一次化學藥劑,一般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750~1 000倍液,也可用烯唑醇等殺蟲劑噴灑植株,降低發病率。

5 結束語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頻繁出現導致其產量、質量不斷降低。加強對玉米病蟲害的防治,圍繞玉米種植環節,依托實際情況,采用多點位、多方面的綜合防治措施防治病蟲害,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實現玉米高產。玉米病蟲害種類較多,不同病蟲害的影響和防治對策不同。相關人員要分析玉米病蟲害形成的原因,制訂合理的防治對策。

玉米病蟲害常見類型包括蚜蟲、玉米螟、青枯病、大斑病等,文章從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生物學防治和農業防治4個角度分析病蟲害的處理對策,根據不同的病害類型,制訂相應的防治措施,以保證玉米健康生長,從而達到提高玉米產量和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鄭穎.玉米病蟲害發生的原因與防治技術分析[J].農家致富顧問,2021(6):84.

[2]楊智蘭.玉米病蟲害發生的原因與防治技術分析[J].糧食科技與經濟,2020,45(9):107-108.

[3]王青蘭.玉米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和防治技術[J].河南農業,2018(8):20.

[4]馬小雪.玉米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新技術探究[J].農家致富顧問,2021(10):62.

[5]陶艷,張效花.玉米病蟲害發生原因及防治新技術[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10):42-43.

[6]李雪霞.玉米病蟲害發生的原因與防治技術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21(21):65.

猜你喜歡
病蟲害防治玉米產量
2022年11月份我國鋅產量同比增長2.9% 鉛產量同比增長5.6%
收玉米啦!
今年前7個月北海道魚糜產量同比減少37%
海水稻產量測評平均產量逐年遞增
我的玉米送給你
2018上半年我國PVC產量數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