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視角下的簡單零件數控車床加工課程教學改革

2023-07-20 17:35張清梅羅啟典
職業 2023年10期
關鍵詞:能力培養課程改革課程思政

張清梅 羅啟典

摘 要:本文以廣西南寧技師學院為例,介紹了如何在當前課程綜合改革背景下,從新課程整體思政管理視角對中職簡單零件數控車床加工課程進行梳理,通過一系列專業改革及實踐,培養學生擁有多種應用型基本工程專業能力,例如數控車削零件加工的工藝標準制定、程序表編制規范及正確使用數控車床設備、熟練操作數控加工技術等,同時注意培養從業人員良好的工作習慣意識與職業操守、團隊高效合作、溝通交流及高效組織、協調指揮等關鍵工作能力、愛崗敬業的責任心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關鍵詞:課程思政 課程改革 教學設計 能力培養

課 題:本文系2021年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崗位需求簡單零件數控車床加工課程思政學習資源開發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GXZZJG2021B113)的研究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全國教育大會閉幕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為全面做好新時代干部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為當前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推動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由思政課程模式向課程思政轉變。簡單零件數控車床加工是技工院校數控加工專業核心課程,深入挖掘簡單零件數控車床加工課程思政元素,對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有著重要作用。

一、基于課程思政視角的簡單零件數控車床加工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中國正在實施“中國制造2025”,奮力向現代化制造強國快速邁進,需要培養大量高素質、具有創新能力的制造技術技能人才。但目前我國現代制造業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高技能人才總量不足,結構問題比較突出,人才培養質量與培養成效不高,未能滿足我國現代化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需要。

工匠精神是從業人員對待職業的一種態度,是職業精神的重要內容,是現代職業預備教育制度的內在訴求。為了實現“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型,技能人才必須具備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保證中國制造的質量,創立中國產品的口碑。

為盡快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技工院校作為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的主陣地,不能只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思想素養和職業素質。

(二)滿足現代制造業人才需求

筆者走訪了幾家制造業企業,如南寧燎旺車燈有限責任公司、廣發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南南鋁業有限公司、桂林機床股份有限公司、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了解到這些企業目前都配置了數控機床與設備,數控加工技術得到了普遍應用,這為數控加工專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的統計數據,數控加工專業領域的人才非常緊缺。當前,廣西除了因特大項目的開工建設引進大量的數控裝備、需要大量的數控人才之外,原有的南寧燎旺車燈有限責任公司、南南鋁業有限公司這些大型企業對數控人才也是求賢若渴?!笆奈濉逼陂g,隨著廣西鋼鐵、煉化、鋁深加工、新能源汽車等特大項目的建設,所需要的數控技術應用專業人才數量將以萬計,特別是承擔數控機床具體操作的數控加工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更大,在企業數控崗位中占82%,其次是能在生產崗位上承擔數控編程的工藝人員和數控機床維護維修人員。筆者通過對廣西制造業中的重點企業的用人標準、內部人才培養途徑等各個方面的調研,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隨著廣西規劃區內大型裝備制造業產品從最初簡單的產品部件的開發制造轉變為面向高精尖技術產品零件的加工研發、制造,產品部件加工對精度要求日益提高,需要充分依靠現代數控機床系統來持續保證高速、穩定、高效的高精度產品加工生產研究與生產制造,預計將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對于高素質數控機床技術操作人員和技術編程設計人員有巨大需求。

第二,企業十分重視對已從事數控技術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和熟練操作型數控機床人員技術水平的逐步提高,對操作人員綜合素質和崗位技能素質的要求亦在逐年提高。企業對初入職場的技工院校畢業生,不僅要看其實際操作技能水平,還要綜合看其是否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職業能力,能否在未來為企業及社會發展發揮更多潛在價值。

第三,企業領導對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知、工作態度等方面非常重視。因此,技工院校數控加工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和教學課程體系設置中可以逐步增加一些企業文化課程,創新可以傳遞優秀企業文化的教學途徑,為學生轉變身份、進入一線崗位提供一個學習認知平臺。

同時,企業領導對員工的重要職業素質,如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等也十分看重。

(三)符合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律

技工院校學生是企業發展的主力軍,為了學生健康成長和職業生涯規劃順利實現,教師要順應時代發展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水平。

簡單零件數控車床加工是數控加工(數控車工)專業的核心課程,蘊藏著豐富的思政教育內容,本課程主要以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訓練為課程思政落實的重要載體,有助于學生成長的學習活動。在簡單零件數控車床加工課程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確立職業目標,從而促進學生多元發展,滿足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需要。

二、基于課程思政視角的簡單零件數控車床加工課程改革思路

根據廣西南寧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學生年齡特點和學院設備情況,按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頒發的數控加工專業國家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及一體化課程規范,結合學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真實的校企合作生產案例為載體,引入數控加工行業新工藝、新技術,以課程標準要求對知識、能力進行序化、分解,對課程進行了二次開發。

(一)合理制定課程目標,打造課程思政主戰場

原有課程目標側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筆者根據學院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標準及崗位能力需求,基于課程思政理念對簡單零件數控車床加工課程重新進行整體設計,將本課程目標修訂為學生學完本課程后,能夠勝任定位軸、手柄、帶輪、氣缸連接頭、螺紋端蓋等零件的數控車床加工工作任務,并嚴格執行行業安全環保管理制度和6S管理規定,在工作過程中養成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職業素養。將質量意識、科技創新、嚴謹細致、精益求精、愛崗敬業的職業素養和行為表現等思政目標落實到課程目標中。

(二)重構教學內容,細化思政目標

首先,梳理本課程支撐的崗位能力要求,對接崗位能力需求,重構教學內容,將本課程劃分為五個學習任務,即定位軸數控車加工、手柄數控車加工、帶輪數控車加工、氣缸連接頭數控車加工、螺紋端蓋數控車加工。每個學習任務包括工藝分析、編程與模擬、工件加工、檢驗與質量分析、任務評價與反饋五個學習活動,按六步法基于工作過程進行系統化學習。任務之間是一種遞進關系,知識內容由淺到深,技能要求由低到高,制定每個學習任務目標的過程也是細化思政目標的過程,將職業素養等思政目標貫穿始終,遵循學生認知規律。

(三)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讓課程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讓課程思政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本課程教學采用工學一體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教學中將小組學習、個別輔導和班級集中學習等多種教學組織方式相結合,既尊重學生個性特點,也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利用工作頁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生運用手機收集、查閱學習資料,編制零件加工程序,使用計算機進行模擬仿真加工;教師錄制示范操作及學生操作視頻,方便學生對比學習;根據企業標準使用數控車床、工量刀具進行零件加工。

利用學習通平臺發布學習任務、上傳學習資料、投票及進行教學評價,自動生成學習數據;學生就疑難問題通過班級微信群與教師在線交流;教師進行操作示范,對學生不規范的操作,教師進行指導,解決存在的問題;使用斯沃數控仿真軟件對每一個加工程序進行模擬仿真加工,方便快捷地實現模型的各項參數設定、模擬加工,提高工作效率,優化加工程序。

采用微課等數字化資源指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任務涉及的重難點內容;利用PPT課件進行課中教學。

三、基于課程思政視角的簡單零件數控車床加工課程改革實踐

匠心獨具,技近乎道,在中國的古代哲學里,新手到專家的過程體現在三個境界——“技”“藝”“道”,通過“學技能—練手藝—入門道”三個學習過程,踐行大國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本門課程是2020年學院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項目,由課程團隊共同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方案,在教學過程中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深度融入工匠精神、誠信精神、勞模精神等思政元素,使學生能夠成為工程技術高、專、精技能型人才,踐行工匠精神,爭當大國工匠,達到知行合一。

(一)豐富課程思政資源,為課程思政提供資源保障

我國是制造大國,制造產業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充分挖掘思政資源,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中國制造業的歷史文化。如在完成學習任務二手柄(圓弧端)的手工編程與模擬加工時,引用《大國重器? 中國柳工》教學資源,讓學生了解中國制造的歷史與成就,以數控仿真軟件、動畫、學習課件等為教學輔助手段,通過云課堂平臺實現課前預習,要求學生會編制手柄(圓弧端)的加工指令,并獨立完成手柄數控車加工程序的編制,能輸出加工程序,具備程序校驗的能力,能解決加工干涉的問題。同時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工作習慣和6S職業素養,以及溝通與協作的能力。

引用《大國工匠》教學資源中的“大國工匠寧允展:高鐵上中國的精度”,講述的是大國工匠寧允展執著追求極致,對質量精益求精、對制造一絲不茍、對完美孜孜以求的故事。要求學生以大國工匠為榜樣,通過手柄零件的加工,不斷發現問題、記錄問題、解決問題,優化手柄零件的加工工藝、程序及精度,讓學生深切體會在實際加工過程中每一個步驟、每一個參數都會對產品有重大的影響,要想生產合格的產品就必須做到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在手柄零件的加工過程中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運用混合式教學法,拓展教學空間

為了更好地實現“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育人,本課程運用混合式教學法,從學習行為、職業行為、學習成果三個維度將思政目標分解到課前、課中、課后。在推進課程思政落實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云課堂等教學平臺、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化手段,為一線學生有效推送基本課程與思政理論的學習資源,供學生課前自學、課中導學、課后研學,形成有難題共同解決、有經驗共同分享、有心得共同探討的學習格局,不受時間和空間影響,拓展了學生學習空間,教師通過線上答疑和直播等形式拓展了教學空間。

(三)優化課堂教學方法,提升課程思政的效果

為了增強課程思政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任務驅動法創設任務情境,讓學生在企業工作情境中學習,自主學習與小組討論相結合,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例如,在手柄(圓弧端)的手工編程與模擬加工學習任務中,教師采用豐富多樣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對應不同的教學環節。

課前,學生利用學習通平臺、微課等實現自主學習,掌握程序編制技巧,了解企業標準、生產加工要求等,為后續的工作儲備學習資源。

課中,利用頭腦風暴、思維導圖確定設計思路,形成工作方案,進行編程前的節點的坐標計算,并完成G71指令加工編程與模擬校驗,通過G71指令加工編程與模擬校驗,發現G71指令并不能完成手柄零件的加工。通過課前環節的“試錯”,學生更易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在此基礎上進行封閉復合循環指令G73的分析與知識點的討論。這樣,學生對所學知識容易接收與理解。通過獨立操作數控仿真軟件校驗零件的車削程序,驗證參數設置的合理性,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加工干涉等問題的能力。課后通過小組展示、互評、企業專家點評、教師點評與總結的方式,優化手柄(圓弧端)零件加工程序,從而完成本次任務。

通過完成本次任務,有效并系統深入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以及科學嚴謹、精益求精、崇尚創新的良好工作生活態度。

(四)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優化課程思政的途徑

完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是本課程實施課程思政的重要環節,為此,筆者在設計教學評價方案時,要求學生依托工作頁與某平臺,實現人工、智能全過程數據采集;課程考核貫穿“課前—課中—課后”整個教學過程,結合學生課前自學、課中和學習任務、課后任務拓展等開展過程性評價,并與模塊考核和期末考試等總結性評價方式結合,建立了完善的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結合的評價體系。

為對接企業崗位人才需求,實施“3+1”評價模式,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的多元評價基礎上,增加企業專家評價,并將《ISO 9001-2015 質量管理標準》 作為評價標準貫穿整個項目教學評價。

四、基于課程思政視角的簡單零件數控車床加工課程改革實施成效

(一)學習任務真實化,學生認知更全面

在教學中以企業真實的機床零件加工為載體,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工作過程中遵從信息收集—明確任務—分析任務—程序編輯—程序模擬—程序優化—總結評價—任務拓展等教學環節,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如手柄(圓弧端)的手工編程與模擬加工生產任務,通過教師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分析手柄尺寸計算節點坐標,明確編程思路,確定編程所用指令,使用數控模擬軟件完成生產加工程序校驗任務。這有助于學生正確掌握數控車編程相關知識技能,有效提升學習效率,全面了解企業生產過程。

(二)學生參與度高,教學效果好

本課程采用“多維課堂”教學模式,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課內課外設計組織和開展與之適應的多種學習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和優勢,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完成知識、技能、素養、思政四個維度的學習目標,有效增強教學效果。

(三)學生崗位適應性強,企業認可度高

在教學中模擬真實企業工作環境,引入企業質量管理模式,學習小組分工對應企業崗位,每個崗位有明確的崗位職責,每一項工作都有相應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規范。模擬真實的企業工作環境,有利于學生了解真實的“職場”,有效滿足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企業對學生認可度較高。

五、小結

進行課程思政視角下的技工院校簡單零件數控車床加工課程教學改革,有助于技工院校培養專業能力過硬、綜合素質優秀的加工制造類技能人才。課程思政的落實,使簡單零件數控車床加工課程教學明確了育人目標,引領了技工院校教學改革的新方向。在教學改革實踐中,技工院校應以課程思政理念為指導,通過合理制定育人目標、優化課堂教學環節、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實現課程思政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的育人目標,為企業培養優秀技能人才,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技師學院)

猜你喜歡
能力培養課程改革課程思政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