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厚植新時代首都發展的綠色基底

2023-07-21 16:59高大偉
學習與研究 2023年7期
關鍵詞:和諧共生綠色發展生態文明

[摘要] 新時代十年,北京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首都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市域綠色空間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建成了“千園之城”,北京成為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市民綠色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新征程上,北京將聚焦綠色空間拓展、森林功能完善、花園城市建設、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持續為首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注入綠色動能。

[關鍵詞] 生態文明;? 綠色發展;? 和諧共生

[中圖分類號] D616; X2?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3)07-0063-04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北京作為首善之區,平衡、協調好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應有作為,更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應有擔當。

新時代十年,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北京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綠色家底”不斷增厚,綠色已經成為首都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新征程上,北京市將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不斷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京華大地形成更多生動實踐,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北京貢獻。

砥礪奮進新時代,首都園林綠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首都生態環境建設,親力親為推動北京綠化美化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連續11年參加首都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并發表重要講話,為做好新時代首都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北京市委市政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首都園林綠化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市域綠色空間結構不斷完善,城鄉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綠色獲得感顯著增強,建成了“山區有綠屏、平原有綠海、城市有綠景”的生態宜居城市。

綠色空間大幅拓展,不斷夯實宜居之都生態基底。新時代十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接續實施兩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全市累計新增綠化面積24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由2012年的38.6%提高到44.8%,城市綠化覆蓋率由46.2%提高到49.3%,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一屏三環五河九楔”綠色空間布局基本形成。北京一道綠隔地區城市公園達到109處,二道綠隔地區建成郊野公園44處。城市副中心新增綠化面積26萬畝,建成各類公園30余處。平原地區形成萬畝以上森林濕地40個、千畝以上綠色板塊498處。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實施20年累計造林營林921.9萬畝,山區綠色屏障不斷加厚。

綠色福祉持續提升,首都邁入“千園之城”。新時代十年,北京市統籌城市更新和疏整促專項行動,新增城市綠地7293公頃,完成留白增綠、戰略留白臨時綠化8800公頃,建成城市休閑公園309處、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609處、城市健康綠道1405公里,全市公園總數達到1050個,成為名副其實的“千園之城”。全市林果、花卉、種苗、蜂蜜等園林綠化產業年產值達126.3億元。全市持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通過工程帶動、政策支持、綠崗就業等方式,帶動40萬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平谷、延慶等7區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全市公園風景區年接待游客3.6億人次,年均舉辦各類文化活動500余場,建成首都園藝驛站100余家,不斷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優質生態產品、優秀生態文化需要。

資源管護從嚴從實,全力打造生物多樣性之都。新時代十年,北京市持續提升森林火災、林業有害生物、外來物種入侵等災害防控能力,嚴厲查處涉林涉綠違法犯罪行為,科學有序恢復野生動植物的棲息環境,全力守護首都生態安全。加強資源養護管理,實施山區森林撫育經營700萬畝,對201萬畝平原生態林實行差異化管理,對9.3萬公頃綠地實現精細化管護。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全國首個國家植物園在北京揭牌。全市現有維管束植物2088種,陸生脊椎動物608種,其中鳥類達515種,已成為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草木蒼翠、蟲鳴鳥啼、鳶飛魚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動場景,正是北京這座城市生態發展理念革新的真實寫照。

感悟思想偉力,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首都園林綠化事業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十年,首都園林綠化建設成效顯著,其最根本原因在于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全市園林綠化系統廣大黨員干部深刻把握蘊含其中的使命擔當、宗旨意識、價值追求、科學路徑、底線約束,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胸懷“國之大者”,擔起服務首都核心功能的使命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國之大者”,明確要求“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北京作為首都,歷來與黨和國家的使命緊密相連,在民族復興的進程中擔負著重要職責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10次視察北京、18次對北京發表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北京市委市政府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堅定做首都工作關乎“國之大者”理念的學習者、踐行者、推動者。2012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實施平原地區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的重大決策;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復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后,2018年市委市政府以更大決心和魄力開展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全市園林綠化系統堅決落實中央和市委決策部署,攻堅克難高質量完成兩輪百萬畝造林任務。這體現了緊緊圍繞“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的根本要求,彰顯了以首善標準立標桿、樹旗幟的決心信心。

堅持人民至上,堅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園林綠化關乎首都人民的幸福生活。全市園林綠化系統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起鄉愁”指示要求,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事項,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持續推進疏解建綠、留白增綠,建成東城安德、西城廣陽谷等一批群眾身邊的城市森林、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8.7%。溫榆河公園、城市綠心公園、奧北森林公園等一批大尺度森林濕地公園建成開放,成為區域性生態綠肺和市民網紅打卡地。大力培育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豐富了“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市民園長、綠色志愿者等市民參與形式;形成了“森林音樂會”等10余個各具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輻射人群近百萬人次;建成了八達嶺森林體驗中心、西山自然觀察徑和休憩教育區等不同類型的自然教育示范區10處;西山林場、松山自然保護區等11家市屬林場和苗圃被納入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營造出生態文明全民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氛圍。

踐行“兩山”理論,持續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皟缮健崩碚摮浞煮w現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觀點,剖析了經濟與生態在演進過程中的相互關系,打破了發展與保護對立的束縛,樹立了保護自然環境就是保護人類、建立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的新理念。全市園林綠化系統深入踐行“兩山”理論,積極盤活園林綠化資源,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美”“百姓富”有機統一。在園林綠化產業拉動綠色增長方面,全市林果、花卉、種苗、蜂、林下經濟等傳統產業蓬勃發展,觀光采摘、自然教育、森林康養、創意文創、展會經濟等新興產業方興未艾,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民實現以林為業、生態增收。在以惠民政策帶動農民脫低增收方面,全市出臺完善涉及生態補償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山區、平原生態林養護管理吸納8.7萬農民就業,退耕還林后續政策惠及農戶9.5萬戶,新型集體林場創造就業崗位1.1萬個,綠崗就業已成為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的綠色引擎。

堅持系統治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家園。堅持系統觀念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是我們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加快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重要工作方法和根本思維方式。全市園林綠化系統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尊重生態系統的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持續維護生態平衡,增強循環能力,努力展現生態和諧之美。在綠化建設中注重因地制宜,“用生態的辦法解決生態的問題”,在潮白河、永定河流域營造了林水相依生態景觀;在溫榆河公園、黃村公園打造了林田相融合的特色景觀;在淺山區促進山體休養生息,恢復了“綠不斷線”的景觀風貌。在植物配置時注重“復層、異齡、混交”,栽植一定比例的食源、蜜源植物和漿果、堅果類樹種,結合地形整理營造小微濕地、人造灌木叢等生態保育小區,為鳥類和小動物提供食源、棲息和庇護場所。通過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式的保護、修復、治理,全面提升了北京市域內生態系統的連通性、完整性、穩定性、多樣性。

嚴守生態底線,健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體系。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提出“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西方工業化進程中發生過很多重大環境污染事件,這就是大自然對人類不計后果攫取自然資源的懲罰。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了歷史教訓,提出“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等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們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時代十年,北京市先后制定、修訂一系列地方性法規及配套制度,健全了以《北京市城市綠化條例》為主體,《北京市公園條例》《北京市濕地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為框架,一系列配套制度為支撐的較為系統全面的園林綠化法規體系。建立首都特色林長制體系,壓實了各級黨政領導保護發展園林綠化資源的責任。以“零容忍”態度開展執法監督,堅決捍衛首都生態資源安全底線。

接續奮斗新征程,全力繪就大國首都壯美生態畫卷

黨的二十大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生態文明發展,進一步提升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鮮明提出未來五年要基本建成天藍水清、森林環繞的生態城市,實現生態文明顯著提升的奮斗目標。首都園林綠化系統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北京實踐的主力軍,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為首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注入綠色新動能。

以科學綠化為路徑,持續厚植生態基底。堅持生態優先、科學綠化原則,積極恢復森林、濕地,持續拓展綠色生態空間,不斷優化完善綠色空間布局。全市森林覆蓋率逐步提升至45%,加快實現全域創建森林城市的目標。在城區,結合城市更新、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大力實施代征綠地綠化、留白增綠、疏解建綠、拆違還綠。在平原地區,持續拓展綠隔地區生態空間,建設美麗鄉村千村千林,因地制宜實施填空造林、斷帶補齊、濕地恢復,優化打造大尺度森林濕地。在生態涵養區,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和自然恢復相結合,科學恢復林草植被。

以精準提升為手段,踐行森林“四庫”理論。全面提升森林碳匯能力,創新管理模式,實施“地被變革”,提高城市綠地養護管理可持續性;按照“近自然林”理念,調整平原生態林林分結構,恢復森林原真性;強化山區森林健康經營,實施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促進林水相依,結合海綿城市推進小微濕地和雨洪濕地建設,持續推進溫榆河、南苑森林濕地重點項目,建設大尺度森林濕地,優化濕地生態功能。大力推動傳統林業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自然體驗、森林康養等新興業態,持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多渠道強化森林糧庫、錢庫功能,帶動綠崗就業增收。

以花園城市為藍圖,加快推動綠城融合。以生態文明為引領,通過全社會參與、精細化治理,促進生態生活生產空間有機融合、城市綠色發展,不斷增強市民的獲得感。樹立全域公園理念,打造以燕山長城、西山永定河綠色空間為城市風貌背景,以“一屏三環五河九楔”為骨架,以“城鄉公園—自然公園—城市綠道”為脈絡,以歷史名園、文化遺產、生態文化為特色的城市公園體系。實施全齡友好公園改造,建設無界公園,完善郊野公園配套設施,引入“森林+”場景,提升公園綠地服務功能。加強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培養教育,營造全民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氛圍。

以改革創新為引擎,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健全首都特色四級林長制責任體系,完善園林綠化資源管理長效機制。創新資源管護經營模式,大力發展新型集體林場。全面提升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能力水平。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科學保護恢復生物多樣性,穩步推進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北京基地、國家植物種質資源庫建設。注重科技攻關,加大信息技術應用,建設科技園林、智慧園林。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以首善標準打造行業高地,探索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

[2]習近平.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

[3]蔡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北京篇章[N].北京日報,2022-07-04.

(作者簡介:高大偉,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書記)

責任編輯 / 陳? ?寧

猜你喜歡
和諧共生綠色發展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生態文明視閾下河北省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發展研究
基于綠色發展觀視角關于產業轉型路徑的思考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路徑探討
基于遺址保護的城市和諧共生機制研究
神圣的復興 精美的定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