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探究

2023-07-21 04:53毛新軒
教育界·A 2023年17期
關鍵詞:任務單

【摘要】新課標將整本書閱讀作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之一,不僅明確了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也為教師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使整本書閱讀的地位上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文章首先對2022年版語文新課標關于小學整本書閱讀的相關要求展開分析,然后分別從讀前導讀課、讀中任務單和讀后交流課三個方面,對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策略進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夠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導讀課;任務單;交流課

作者簡介:毛新軒(1983—),男,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顯勝實驗學校。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的形式組織與呈現,而整本書閱讀作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之一,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根據閱讀目的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圖書,制訂閱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借助多種方式分享閱讀心得,交流研討閱讀中的問題,積累整本書閱讀經驗,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提升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1]。整本書閱讀能夠有效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發展和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以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力,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2022版語文新課標關于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要求解讀

(一)新課標對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的要求

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進行了相對完整的設計,根據難易程度合理推薦書目,有助于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螺旋式的提升。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新課標對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作出了相應的要求。第一學段主要是要求學生閱讀富有童趣的圖畫書等淺易的讀物,閱讀、朗誦優秀的兒歌集,閱讀自己喜歡的童話書;第二學段主要是要求學生閱讀表現英雄模范事跡的圖書,閱讀兒童文學名著,閱讀中國古今寓言、中國神話傳說等;第三學段主要是要求學生閱讀反映革命傳統的作品,閱讀文學、科普、科幻等方面的優秀作品[2]。

(二)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整本書閱讀內容的呈現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整本書閱讀主要體現在每個語文園地欄目后面的“快樂讀書吧”板塊,通過推薦閱讀書目和提供閱讀策略,促進學生閱讀素養的提高。具體安排如下:一上“快樂讀書吧”的主題是“讀書真快樂”;一下的主題是“讀讀童謠和兒歌”,推薦閱讀《讀讀童謠和兒歌》;二上的主題是“讀讀童話故事”,推薦閱讀《沒頭腦和不高興》;二下的主題是“讀讀兒童故事”,推薦閱讀《神筆馬良》《七色花》《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和《愿望的實現》;三上的主題是“在那奇妙的王國”,推薦閱讀《安徒生童話》《稻草人》和《格林童話》;三下的主題是“小故事大道理”,推薦閱讀《中國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四上的主題是“很久很久以前”,推薦閱讀《中國古代神話》《山海經》和《希臘神話故事》;四下的主題是“十萬個為什么”,推薦閱讀《十萬個為什么》《看看我們的地球》《灰塵的旅行》和《人類起源的演化過程》;五上的主題是“從前有座山”,推薦閱讀《中國民間故事》《一千零一夜》《列那狐的故事》和《非洲民間故事》;五下的主題是“讀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推薦閱讀四大名著;六上的主題是“笑與淚,經歷與成長”,推薦閱讀《童年》《愛的教育》和《小英雄雨來》;六下的主題是“漫步世界名著花園”,推薦閱讀《魯濱遜漂流記》《騎鵝旅行記》《湯姆索亞歷險記》和《愛麗絲漫游奇境》。

“快樂讀書吧”的語文要素比較清晰,關注學生的認知,總體呈現螺旋上升的趨勢;關注學生的閱讀能力,提供整本書閱讀支架[3]。

二、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讀前導讀課—順勢而導,激發興趣

1.導讀課片段的選擇

想要提高導讀課的效率,教師在選擇導讀片段時就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趣味性,教師選擇的片段不僅要讓學生感到快樂,還要能夠引發學生的多元思考和價值判斷。第二是適切性,如果文本的因果關聯比較緊密,則盡量選擇文本靠前的內容,如故事的開端,讓學生對故事的發展產生好奇和閱讀期待;如果文本是若干個相對獨立的故事,則可以根據閱讀體驗和興趣這兩個因素來選擇。第三是典型性,盡量選擇文本的重點部分或是高潮部分的內容,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第四是層遞性,教師可以通過層層推進、環環相扣、扣人心弦的導讀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五是完整性,教師要盡量呈現完整的片段,讓學生置身于相對完整的語境中。

2.導讀課的激趣方式

導讀課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愛好。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導讀課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六種:一是精彩片段激趣,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內容,創設豐富的情境,引導學生朗讀文本,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感,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二是人物形象引路,教師可以展示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行為和性格特征,讓學生對作品人物產生興趣,引發學生的閱讀欲望;三是作家故事勾連,學生一般都有自己比較喜歡的作家,對相關書籍的了解也較多,教師可以在導讀課講述作家的故事,如作家的成長故事和作品的創作故事等,讓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期待;四是文本插圖預測法,部分文學作品配有大量的插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插圖,猜測故事的發展情節,預測故事的最終結果,吊起學生閱讀的胃口;五是影視作品激趣,很多文學作品都被改編、制作成了影視作品,這些影視作品就是學生閱讀的“引路人”,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觀看影視作品,引導學生將書籍與影視作品進行比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六是同伴導讀示范,教師可以讓一部分學生先讀,然后讓這部分學生為其他同學做導讀,以實現相互帶動。

(二)讀中任務單—基于任務單,構建支架

1.重視任務單的設計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預先為學生設計任務單,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解決各種問題。教師在設計任務單時,需要堅持適度性、層級性、創造性和發展性等原則,綜合考慮《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語文教材和學生學情三個方面的因素,參考本學段課程標準的要求,緊靠教材單元導語和編寫意圖,考慮學生既有的知識條件、現有的理解水平和實際生活經驗,設計科學合理的閱讀任務單。

任務單的設計方法有很多,這里重點談談兩種類型的任務單設計。一種是根據文本的類型設計任務單。成長類小說的任務單設計重點可以是根據線索梳理故事,包括時間、地點和人物,如《城南舊事》任務單的設計可以從故事情節、故事的主角以及英子的年齡三個方面展開;童話類的任務單設計的重點可以是時間軸,如《愛麗絲漫游奇境》任務單的設計可以根據變化次數和人物心情來畫時間軸,像愛麗絲身體發生過幾次變化,每次變化后的心情如何等;古典名著類的任務單設計的重點可以聚焦于經典回目和人物傳記,如《水滸傳》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要考慮上梁山之前、上梁山之后和招安前后這些不同階段的角色信息,任務單的設計可以從人物經歷的事情和身份的變化兩個方面展開,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傳記類的任務單設計重點可以從圖文結合入手,如《居里夫人的故事》中,居里夫人成功提煉了鐳,但是卻放棄了生產鐳的專利權,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圖文結合的任務單,圖中天平左邊支持拿到專利權,右邊支持放棄專利權,讓學生寫一寫理由[4]。另一種是根據課型設計任務單,引導課主要以激趣為主,旨在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推進課主要以探究為主,旨在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延伸課主要以拓展為主,旨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2.優化任務單的實施

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使用任務單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是靈活選擇呈現的時機。任務單并非只能在課中使用,課前和課后都可以使用,教師要靈活地選擇運用任務單的時間,確保閱讀的連續性,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其次是協作完成探究項目。自學環節,學生可以根據任務單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環節,組長負責記錄組員的成長足跡,帶領組員展開合作學習[5]。再次是展示學習成果。交流展示環節既需要組內學生的參與,也需要臺上臺下的互動。教師既要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和發言能力,也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補充能力。最后是反饋任務單完成情況。教師要注重評估內容和評估主體的豐富性,主動使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效提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效率。

(三)讀后交流課—智慧分享,共同成長

1.交流課的基本路徑

整本書閱讀結束以后,教師還需要開設閱讀交流課。交流課要堅持放松自由、師生平等、包容開放等原則,并遵循以下四個基本路徑。一是分享感受。學生可以制作一張表情圖,一邊閱讀書籍一邊將對應的表情符號貼上去,如喜悅、悲傷、高興、憤怒等,以記錄自己在閱讀中產生的真實感受,讀完后在交流課上與同學交流,會產生很多不同的全新感受。二是分享精彩。每一本書都有很多令人難忘的片段,每個學生產生的閱讀體驗也是不同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記錄下自己認為最精彩的部分、最難忘的片段,在交流課上與同學分享、交流和互動,甚至是演繹這些精彩的片段,以加深學生對書籍內容的印象。三是分享困惑。學生在閱讀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困惑,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學生在交流課上提問,與同學共同討論,將閱讀變得更加深入、更有價值。四是分享發現。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書中與眾不同的部分或是故事的線索等,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針對書中的某一觀點展開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認真傾聽和接受他人的看法,以此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6]。

2.交流課的展開方式

整本書閱讀的交流課主要可從情節、人物和作品三個方面來切入展開。

首先是聊情節。整本書的情節通常較為復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梳理和概括整本書的情節,抓住故事發展的線索。比如,《城南舊事》中有五個故事是相對獨立的,但是每個故事都有一個主角,即英子在不同階段所遇到的人。其中,《惠安館》講述的是英子六歲時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秀貞和妞兒;《我們看海去》發生在英子七歲時,故事的主角是蹲在草堆里的男人;《蘭姨娘》發生在英子八歲時,故事的主角是蘭姨娘;《驢打滾兒》發生在英子九歲時,故事的主角是宋媽……[7]。

其次是聊人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進行評價,包括人物的穿著、語言、動作以及性格特征等。教師可以通過簡單描述,讓學生猜測所描述的人物是誰,讓人物形象更為鮮活生動。比如,《手斧男孩》中男孩的前后變化很明顯,他一開始較為懦弱,在經歷飛機失事被迫在叢林中獨自生活了54天以后,變成了一個非常勇敢的少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男孩發生的變化[8]。

最后是聊作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作品的語言、構思、插圖、作者的生平經歷和創作背景等,還可橫向對比同類作品,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整本書閱讀。比如,老舍先生的語言功底比較深厚,文字特別具有美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品味其作品中的語言表達。

結語

總之,整本書閱讀是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和終身閱讀習慣的重要途徑。教師需要掌握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理論知識,根據學情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借助讀前導讀課、任務單設計和讀后交流課等教學設計,開展有效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整本書閱讀效果和閱讀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田喬.小學低段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探尋:以《沒頭腦和不高興》為例[J].華夏教師,2022(34):67-69.

[3]李勇.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中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理念研究[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22,37(06):80-84.

[4]劉茜.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2,38(11):148-151.

[5]施楚紅.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指導方法探究:以《魯濱遜漂流記》為例[J].亞太教育,2022(20):106-109.

[6]王少鋒.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探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08):59-61.

[7]王麗,曾會珍.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策略分析[J].科教文匯,2022(13):118-121.

[8]胡楊梅.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22,8(11):187-189.

猜你喜歡
任務單
“任務單”教學模式在“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中的實踐研究
基于學情的學習任務單在培養小學生英語合作學習能力中的應用
“從目標入手”,設計高效課堂任務單
關于“不定積分概念”的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教學中“任務單”的使用研究
借助任務單 讓學生在機械識圖課堂上動起來
用翻轉的理念上文言文
“任務單”式高職數學教學
微課“任務單”設計的問題與對策
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銜接之實用性教學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