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語文高效教學策略

2023-07-21 04:53許娟
教育界·A 2023年17期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策略核心素養

【摘要】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培養核心素養、落實學科育人理念成為教師需要達成的重要目標。從“引入合適素材,培養學生文化自信”“采取多種方法,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開展多樣活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應用多種手段,培養學生審美創造能力”四個方面對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語文高效教學策略展開探究,旨在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滿足如今的教學要求。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許娟(1984—),女,江蘇省鎮江市揚中市外國語中學。

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新課標的發布,如今的教學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新課標也對學生應具備的且能在學生的未來充分發揮作用的核心素養進行了解讀。在語文學科中,核心素養分為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個方面。從這四個方面來看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可以發現部分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做出不少改變,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將原來的教學評價轉變為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評價。這也意味著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取向會發生變化。筆者認為,要想使這種積極的質的變化發生,很關鍵的一點是要采用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相結合的方法,這樣才能實現初中語文高效教學。如何轉變教學觀念,切實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1]。教師也需要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積極轉變教學方式,構建新的教學模式,以此切實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效果。

一、引入合適素材,培養學生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要求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有堅定的信心。所以讓學生充分了解中華文化是相當關鍵的。這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引入合適的素材,有效增進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理解,進而讓學生認同中華文化,樹立文化自信。

(一)創設趣味情境,充分展現漢字魅力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漢字的魅力,認識到漢字的優越性,是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關鍵要素。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有很多種,如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游戲活動、講故事等。初中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在這樣的情況下,以單一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是不合適的。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手段和素材創設富有趣味的情境,有效展現漢字的魅力,在幫助學生夯實語文基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2]。

例如,在《愚公移山》一課的教學中,對于“孀妻”“智叟”等生詞,教師一方面可以圖片的形式解釋這些生詞的意思,另一方面則可以書法作品的形式展現這些生詞,讓學生充分理解漢字的內涵。而為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漢字,教師還可開展成語接龍的游戲,讓學生回顧之前所積累的成語,并進行總結。這樣,通過情境和多種素材,教師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展現漢字的魅力,這對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拓展相關素材,促進學生了解傳統文化

認識中華傳統文化是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相當重要的方法。語文學科與傳統文化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語文課本中有相當多的古詩和古文,這些內容能充分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利用這些內容,能讓學生對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認知,對于切實培養學生文化自信也有著重要的作用[3]。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所教學的內容,拓展更多有關傳統文化的知識與素材,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華文化,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例如,在《智取生辰綱》一課的教學中,為了有效激發學生對本篇課文的興趣,教師可以播放經典電視劇《水滸傳》的片段,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智取生辰綱的整個過程和其中的人物形象。在背景的概述中,教師可以做好《水滸傳》整本書的導讀工作,并結合課文所在單元的“名著導讀”的內容,為學生布置閱讀《水滸傳》的任務,讓學生在日常的閱讀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并定期開展讀書會,以集中展開交流。這樣,通過相關素材的引入和閱讀作業的布置,教師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認識傳統文化的優點。

二、采取多種方法,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語言運用是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能充分認識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朗讀需要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等方面的多種能力。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采取多種方法,為學生創建合適的語言運用環境。

(一)設置朗讀環節,有效培養學生語感

語言運用能力需要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朗讀是常用的語文學習方法,朗讀既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記憶文章內容和其中的知識,也能有效培養學生語感,提高學生認識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設置朗讀或朗誦環節,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4]。

例如,在關于詩歌的單元的每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都可以設置朗誦環節,讓學生以朗誦的方式明白所學詩歌的節奏、感情。在學生學完單元內所有課文之后,教師還可以開展詩歌朗誦比賽。在這項比賽中,學生需要選擇本單元的詩歌,配上合適的背景音樂進行朗誦。學生既可以選擇進行集體朗誦,也可以選擇進行單人朗誦。在比賽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投票的方式選出表現最優異的小組或個人,給予其表揚。這樣,通過朗誦比賽的開展,教師一方面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設計合適活動,充分聯系日常生活

如今,學科知識應用能力成為學生應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其要求學生能將所學知識與實際情境充分結合起來。語文知識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所學語文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倡導以生活中的人和事為教學的內容,以生活化的場景為實踐的場景。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基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目標,通過多種方法充分聯系日常生活,以此有效促進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應用所學的語文知識。

例如,在“君子自強不息”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尋找自強不息的人物”為重點,設計調查與采訪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學生需要以小組為單位,圍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進行采訪。學生要先列出采訪提綱和提問的問題,再聯系采訪對象,確定合適的采訪地點、時間,在采訪時注意語言得體。在采訪結束后,學生還需要寫采訪稿。教師可以將每個小組的采訪稿粘貼在教室的墻上,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通過采訪活動,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切實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三、開展多樣活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要求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并且思維具有一定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在這一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沿用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是不合適的,而需要教師開展多樣活動,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開展探究活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的思維有正確的邏輯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基本要求。為此,教師需要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建思考的平臺。而采用以往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很難實現這一目標。探究式教學以問題探究為主要環節,是引導學生通過問題的提出與解決一步步認識所學內容,通過思考的過程培養邏輯思維,這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教師需要基于教學內容積極開展探究活動[5]。

例如,在《皇帝的新裝》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多遍的閱讀認識生字,理順課文思路,并以合適的方法進行批注。在探究環節,教師可以提出一系列有一定的難度和開放性的問題,如“為什么只有這個小孩子才敢說出真相?”“國王為什么要不穿衣服上街?他難道不知道自己沒穿衣服嗎?”“在小孩子‘一語道破天機后,故事會怎樣發展?你能說出大致的脈絡嗎?”等,要求學生回答這些問題時有理有據。這樣,通過探究活動的開展及問題情境的構建,教師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注重辯論活動,培養學生辯證思維

具有批判性是對學生思維的要求之一。在這一要求下,學生既需要充分認識到一個事物、一種觀念的優點,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缺點,即需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辯論活動是許多教師經常開展的活動。在活動中,學生能通過展開激烈的辯論,充分認識一個事物的兩面,從而有效培養自身的辯證思維。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所教學的內容積極開展辯論活動。

例如,在講解完課文《范進中舉》的主要內容后,教師可以引出“范進中舉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的辯論話題,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支持相同觀點的學生坐到同一塊區域內,引導其收集相關資料進行討論。在辯論活動中,支持不同觀點的學生會不斷發現對方觀點的缺陷,補充自己的觀點。同時,學生也會發現對方的觀點并不是完全錯誤的,而是有可取之處的。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有著積極的影響。

四、應用多種手段,培養學生審美創造能力

審美創造要求學生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語文是有美感的,通過審美教學,教師能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有效增進學生對文章的了解,達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應用多種手段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

(一)落實學科融合,培養學生欣賞美的能力

能夠欣賞美是學生具備審美創造這一素養的重要表現。在語文教學中,能否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語言文字之美相當關鍵。對于那些無法直接感受到語言文字之美的學生來說,圖片、音樂等更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激發他們探究的動力。教師落實學科融合,對于培養學生欣賞美的能力有著積極的影響。

例如,在《鄉愁》這首現代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詩人余光中的故事,并拓展詩人續寫《鄉愁》的內容,以此讓學生充分了解《鄉愁》所蘊含的感情,感受其中的美。為了展現詩歌的節奏美,教師可以播放知名朗誦家朗誦的視頻。通過觀看搭配了合適的音樂和動態的背景的視頻,學生能進一步感受到現代詩的美。這樣,通過將語文、歷史、音樂、信息技術等學科進行融合,教師能夠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

(二)布置合適任務,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審美創造不僅需要教師培養學生欣賞美的能力,還需要教師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而比起與聽、讀的聯系,創造美與說、寫這樣的語言輸出方式的聯系更密切。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說和寫這兩種方式,布置以學生為中心的多項任務,以實踐活動有效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滿足新課標的要求。

例如,在對《春》這一課中的“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這一句的欣賞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句子中使用的修辭方法開展仿寫任務。這樣一方面能有效加深學生對文章的了解,另一方面能讓學生將所學的修辭方法化為己用。之后,教師還可以布置語言表達任務,讓學生將自己對課文的感受表達出來,由其他學生和教師點評。這樣,通過仿寫和語言表達活動,教師能夠有效降低后續創作任務的難度,提升學生創作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理念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成為教學的重點。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從素材、方法、活動和手段的角度出發,將語文學科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充分融入日常教學中。只有充分轉變教學的模式,教師才能在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素養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何彥真.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探究[J].天津教育,2020(34):85-86.

[2]徐國珍.語文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J].語文世界(中學生之窗),2020(12):25-27.

[3]王清泉.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語文教學研究[J].課外語文,2020(33):84-85.

[4]栗旭濤.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11):20-21.

[5]鄧本科.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探究[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0(21):156-157.

猜你喜歡
初中語文教學策略核心素養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