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初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意識的策略

2023-07-21 07:02竇瑋平
求知導刊 2023年13期
關鍵詞:初中語文

摘 要:自主學習意識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心理傾向。在實施初中語文教學時,教師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應將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應用多樣策略引導其自主學習,促使其養成自主學習意識,學會自主學習。文章以語文教學的三大階段(課前、課中和課后)為立足點,闡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學習意識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立項課題“雙減背景下初中寄宿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2]GHB0573)。

作者簡介:竇瑋平(1978—),男,甘肅省卓尼縣教育科學研究室。

自20世紀70年代“自主學習”被提出以來,其受到了教育研究領域的高度重視。我國在國際教育改革的影響下,將“自主學習”問題列入國家教育科學“九五”規劃課題的重要研究內容。在義務教育深入發展的過程中,對“自主學習”的研究逐步深入,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反復提及“自主學習”,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意識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站在自覺主動的角度,覺察、認識自己學習的一種心理傾向[1]。其內涵可以概述為,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并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發揮自主性,投身學習活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實際上,自主學習意識是學生潛在的行為動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只有在意識到外界環境中有某種可以滿足自身需求的誘因時,才會主動采取行動。由此可見,外界環境中的某種誘因是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的關鍵。外界環境中的誘因有很多,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其中之一。因此,在實施初中語文教學時,教師要以生為本,轉變傳統的教學行為,應用適宜的方式,將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借此調動學生潛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其自主學習,久而久之,形成自主學習意識。

一、課前:布置學習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學習

課前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關鍵階段[2]。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忽視了課前階段,將課中階段作為教學重點,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效果。針對此情況,教師要轉變教學行為,重視課前階段,并利用適宜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習任務是驅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關鍵,對此,在課前階段,教師可以聯系教學內容,布置學習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學習,使其形成自主學習意識。

以《阿長與〈山海經〉》為例,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詳略得當地描述了與長媽媽有關的幾件事情,借助這些事情,凸顯了長媽媽的性格特點,表達了自己對長媽媽的情感態度。對此,教師可將發生在長媽媽身上的事情、長媽媽的性格特點、“我”的情感態度作為重點,設計學習任務,具體見表1。

在課前階段,教師可將學習任務發送至“希沃易課堂”。學生在學習任務的驅動下,會發揮自主性,走進閱讀文本中,邊閱讀邊思考,找尋相關內容,認真探索,建立整體認知。同時,一些學生通過自主反思,能發現自讀問題,認真記錄,為課堂自主學習提供依據。

如此做法,不但能使學生受到外界環境誘因的刺激,產生自主學習意識,自覺投身到自主閱讀活動中,還能使學生通過讀、思結合,整體了解文本內容,發現閱讀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同時,學生也能因此增強自主學習意識,便于在課堂上進行自主學習。

二、課中:組織多樣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3]。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單向解讀教學內容,很少組織活動,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發展。組織多樣的活動,是教師轉變傳統教學行為的具體表現。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依據教學內容,發揮教學智慧,組織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使其潛移默化地發展自主學習意識。

(一)組織誦讀活動

誦讀是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4]。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可以由淺入深地理解文本內容,同時,也可以因此感受到自主學習的魅力,增強自主學習意識。所以,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誦讀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依據學生的自讀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借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以《背影》為例,在講解“父親為兒子買橘子”這一內容時,教師可讓學生自主誦讀,并向學生提出問題:“在讀的過程中,想象畫面,試著表述你看到了什么?”在此問題的作用下,學生邊誦讀邊想象,在腦海中描繪具體畫面。在誦讀后,學生暢所欲言,表述自己看到的內容。如有學生提道:“我看到了一個穿著黑馬褂、深青色棉袍,戴著黑帽子的老人?!被诖?,教師提問:“作者在描述父親穿著時,突出了哪種顏色?”學生帶著問題,再次誦讀、思考,發現是黑色。教師就此追問:“作者為什么要突出黑色?”在此問題的驅使下,學生發散思維,聯系上文內容與背景知識,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尋找原因,如“因為作者的祖母剛剛去世,穿黑色衣服表示哀悼”“因為作者的家境愈加慘淡,父親穿黑色的衣服,恰好可以反映出家境的困頓”。教師立足于學生的作答內容,引導其探尋文本的整體色調,借此使其完善認知。最后,教師再次發問:“從父親黑衣服的描述中,大家可以感受到什么?要用什么樣的語氣進行誦讀?”此時,不少學生嘗試用沉郁、壓抑的語氣進行誦讀,借此實現情景交融,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之后,教師按照如此方式,繼續引導學生“誦讀—思考—誦讀”。

實踐表明,學生通過體驗“誦讀—思考—誦讀”活動,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自主探尋了關鍵字詞的內涵,品味到作者蘊含其中的情感,由此加深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同時,不少學生因此感受到了自讀的魅力,增強了自主學習意識,掌握了自主學習方法,提高了自主學習水平。

(二)組織交流活動

交流活動是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途徑。合作學習的過程,正是學生發揮自主性的過程,有助于學生發展自主學習意識[5]。同時,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可以彌補自身自學的不足,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依據教學內容,應用提問法、任務驅動法等,組織交流活動,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借此使其發展自主學習意識。

以《社戲》為例,作者在描述平橋村看戲場景時,成功塑造了雙喜、六一公公等人物形象。品評人物形象,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小說內容。在課堂上,教師可引導學生與小組成員一起品評人物形象,如在品評雙喜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如下任務:作者用生動的筆觸塑造了平橋村一群可愛的少年。其中,雙喜最為搶眼。閱讀文本,找出描寫雙喜的語句,作簡要分析,并與小組成員交流,談談雙喜是一個怎樣的少年。

在提出任務后,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自讀、交流時間。在充足時間的保障下,學生才能發揮自主性,認真閱讀,細心勾畫,耐心思索,了解雙喜。之后,學生主動與小組成員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同學生呈現出不同的內容,剖析雙喜的性格特點。如有學生提出:“在‘我看社戲遇到波折時,雙喜提議。當外祖母擔心都是孩子時,雙喜大聲地打包票。通過語言描寫,反映出雙喜考慮周到,善解人意,辦事果斷?!边€有學生提出:“雙喜在將我送回家后,表示自己打過包票。從語言描述中可以看出雙喜是一個做事有始有終的人?!睂W生綜合小組成員的表述內容,從不同角度分析了雙喜的人物特點。

在規定的時間結束后,小組派出代表展現本組的交流成果。在學生代表分享之際,其他學生認真傾聽,發現漏洞或問題,擴大交流成果。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幫助學生建立系統認知。

由此可見,學生通過體驗交流活動,切實發揮了自主性,增強了自主學習意識。同時,學生自主剖析人物形象,了解文本內容,積累人物分析方法,獲取諸多描寫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助于增強閱讀效果,獲得閱讀滿足感,為進行自主閱讀做好準備。

(三)組織讀寫活動

讀寫活動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具體方式。簡單地說,在體驗讀寫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發揮自主性,遷移閱讀認知,積極思考,組建語言,踴躍表達,由此增強自主學習意識,發展讀寫能力。在語文課堂上,學生自主體驗多樣的閱讀活動,能建構閱讀認知,產生表達欲望。教師可以把握時機,組織讀寫結合活動,滿足學生的表達欲望,促使其強化自主學習意識。

以《貓》為例,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選用了不同的動詞來描述三只貓的具體動作,借此展現了三只貓的特點。在課堂上,學生通過體驗多樣活動,了解了如何描寫貓的動作以及所用動詞的特點。立足于學生的閱讀所得,教師組織寫作活動:“請大家以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或自己了解的小動物為對象,仿照作者的寫法,描寫其動作,展現其特點?!?/p>

在此活動中,學生發揮自主性,遷移閱讀認知和生活經驗,認真描述。如有的學生寫道:“我家的金毛有些見異思遷。平時圍在我身邊寸步不離,等來了客人,一下子就把我拋棄了,圍著客人,搖著尾巴,哼哼唧唧,用它的大腦袋蹭人家的腿,用它的大腳掌,拍人家的腳,磨得人家不得不跟它‘握手‘拍手。等它玩得差不多了,毫不留情地轉頭就走,不帶走一片云彩?!?/p>

在學生自主描述后,教師組織集體展示活動,鼓勵學生毛遂自薦,誦讀描述內容。在學生誦讀之際,教師要認真傾聽,發現優秀作品時,應及時贊賞。與此同時,教師要及時指出學生的語言問題,并提出完善建議。

通過體驗讀寫活動,學生做到了學以致用,加深了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同時鍛煉了寫作能力,積累了寫作經驗,寫作水平得到提升。此外,一些學生因此獲得了學習滿足感,增強了自主學習意識,嘗試自主進行閱讀、寫作,發展讀寫能力。

三、課后:搭建展示舞臺,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課后是學生展示自我的階段。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課后服務走進校園。課后服務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為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機會。學生進行自我展示的方式多種多樣,如繪畫、角色扮演等。在進行自我展示時,學生會發揮自主性,遷移已有認知,由此順其自然地加深對所學的認知,感受學習樂趣,強化自主學習意識。此外,一些學生會在進行自我展示時,發現學習的不足,及時彌補,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在實施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把握課后服務時機,為學生搭建展示舞臺,促使其自主學習。

以《變色龍》為例,在課堂上,學生體驗了多樣閱讀活動,整體了解了故事內容,理解了人物形象,明白了作者的創作意圖。角色扮演,是學生增強角色認知、理解故事內容的重要途徑。同時,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生會查漏補缺,強化認知。于是,在課后服務期間,教師搭建展示舞臺,引導學生與小組成員合作扮演角色,演繹故事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先給予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在探究時,各組成員發揮自主性,遷移課堂認知,描述故事內容,分析人物形象。此時,不少學生暴露出一些課堂學習問題。如在讀到“‘嗯!不錯……奧楚蔑洛夫嚴厲地說,咳了一聲,擰起眉頭?!睍r,他們沒能從“咳”“擰起”兩個詞中感受到奧楚蔑洛夫的裝模作樣。面對種種問題,各組成員們合作交流,結合具體語境,解決問題。通過不斷地自主解決問題,學生加深了對故事內容尤其是人物形象的認知。

在學生做好準備后,教師鼓勵他們輪流上臺表演。在表演時,教師和其他學生認真觀看,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方面入手,判斷其是否展現出人物形象的特點,由此做出評價。

如此做法,不僅使學生獲得了自主復習機會,及時地查漏補缺,增強對所學的理解,還使學生增強了自主學習意識,鍛煉了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表演能力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

綜上所述,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影響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外界誘因。課前、課中和課后,是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重要階段。所以,在實施初中語文教學時,教師要立足不同的教學階段,聯系教學內容,應用多樣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借此轉變自身的教學行為,促使學生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形成、發展自主學習意識,鍛煉多樣能力,增強語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濱榮.如何達成初中語文自主學習的有效性[J].亞太教育,2022(4):110-112.

[2]田野.農村初中學生如何提升語文自主學習能力[J].課外語文,2021(12):31-32.

[3]曾冬秀.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18):56,58.

[4]錢領.“隨心所欲”的語文學習:初中語文自主學習議[J].新作文:小學低年級版,2020(7):1.

[5]袁茂森.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9(12):90.

猜你喜歡
初中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聯系式教學法在歷史與社會課教學中的運用
音樂快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學管理目標研究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