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智融合新探索,“雙減”賦能向未來

2023-07-21 12:13焦明強
求知導刊 2023年13期
關鍵詞:雙減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的革新對英語教學和課程改革產生了深遠影響,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然成為英語學科發展的重要動力。文章以在線教育平臺“易加學院”為例,探討教師在新技術賦能下交互式、多元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與小學低年級學生合作、探索、交流的聽說學習體驗,兼顧小學生的語言輸入與輸出,有效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進一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為“雙減”助力。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英語;聽說課教學;教智融合;“雙減”;“易加學院”

作者簡介:焦明強(1992—),男,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

隨著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大數據驅動下,將信息技術與傳統課堂教學進行有機融合的教育模式逐漸得到普及,催生了眾多在線教育平臺。同時,在落實國家“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有效提高學生作業效益,成為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促進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綜合運用,實現教智融合,為“雙減”賦能,成為新時代英語教師思考的重要課題。本文以蘇州工業園區“易加學院”在線教育平臺為例,將在線教育平臺與小學低年級英語聽說課堂相結合,探討創新課堂教學中的交互式體驗與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化建構,以此有效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發展。

一、小學低年級英語聽說課課型的建構

小學低年級英語學習以聽說為主,讀寫為輔,培養學生理解、表達和運用英語的能力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

(一)理論支撐

克拉申提出的二語習得輸入理論認為,可理解性輸入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他強調,學習者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接收到的語言材料應當是可理解的,即語言材料水平略高于其現有的語言水平,這就是“i+1”公式。學習者要想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就需要接觸到一定數量且高質量的語言材料[1]。小學低年級正是學生養成良好聽說習慣的關鍵期,“聽”是聽說讀寫的起點,是一項重要內容,因此,純正地道的語音輸入能有效促進學生聽的方面的能力。

語言的“可理解輸入”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語言習得的充分條件。要想習得一門語言,不僅需要可理解的語言輸入,還需要可理解的語言輸出。Swain認為輸出假設對語言習得有三大功能:(1)注意功能;(2)檢驗假設功能;(3)元語言功能。Swain強調學生應充分利用現有語言資源,對即將輸出的語言進行思考,使它更恰當、更準確、更容易理解,提高語言輸出的準確性[2]。在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遺余力地創造機會,讓學生模仿、表達、運用,直至語言知識的內化?;诖?,教師要兼顧學生聽的輸入和說的輸出,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有效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發展。

(二)課型建構

小學英語聽說課堂的建構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包括課前活動、課中活動以及課后活動,以此實現教學過程自然流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訓練和培養小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增加學生對語言的輸入和輸出[3]。

1.課前預習,感知課文

課前,教師根據英語聽說課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多元化的預習任務,幫助學生提前了解課堂上將要學習的內容。常見的課前活動有課文預習、導學單引領、思維導圖制作等。學生通過有效預習對課文有了初步的感知,為進一步課堂學習打下基礎。教師也可設計一些課前的熱身環節,如游戲、歌曲、日常對話等。通過多元化的活動,如自由交流、頭腦風暴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有話可說,能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表達意愿,有效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

2.課中探討,拓展思維

課中,教師著眼于教學重點,突破難點,通過問題驅動啟發學生思考,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水平。常見的課中活動有互動問答、講解訓練、小組討論和情景表演等。在英語聽說課中,互動問答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增加了語言輸出,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此外,情景表演也至關重要。情景表演注重將所學進行語言輸出,對課堂內容加以鞏固和運用。生動活潑的方式能有效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3.課后延伸,有效運用

課后延伸是對課堂內容的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課后作業的布置,教師可采用分層設計的方法,布置適合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的個性化作業,讓學生將所學積極應用在實際生活中,促進語言知識的內化。常見的作業設計有聽音模仿、情景表演以及唱英文歌,通過多樣化的作業設計,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二、教智融合下的交互式體驗與個性化學習流程建構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憑借具體事物或從具體事物中獲得的表象進行感知。在線教育平臺集動畫、聲音、圖片等資源為一體,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智能化場景,實現了課堂場景的多元化和生動化。同時,在線教育平臺通過大數據收集與分析,輔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實現學習流程的個性化[4]?!耙准訉W院”在線教育平臺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向學生發送學習資料,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學習狀況進行自由選擇,自主學習。這有效彌補了傳統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不足,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一)“前學—共學—延學”課堂模式

“易加學院”在線教育平臺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為資源的整合和共享提供了條件。課前,教師通過設計線上前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任務驅動啟發學生自主探索,夯實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中,教師帶領學生攻克重難點,以任務為導向,通過多媒體技術和“易加學院”在線教育平臺創設智能化場景,帶來人機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交互式共學體驗,鼓勵學生展開合作、探索式學習。課后,教師設計線上延學,實現課堂內容的延伸和拓展,讓學生將所學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易加學院”在線教育平臺擁有多元化的評價系統,如學生課前在平臺上完成的小測試,可以生成初步的診斷性評價,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學生登錄“易加學院”在線教育平臺進行線上學習,系統會有詳細的記錄,并形成學生的過程性評價。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點贊”也會實時記錄到相應的評價系統中。學生上傳作業后,同學之間在線分享交流也可以進行“點贊”評價,這些評價最后匯聚到學生的形成性評價中,形成學生的成長記錄檔案。

(三)大數據收集與輔助個性化學習

“易加學院”在線教育平臺借助大數據技術,詳細記錄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具體分析并形成報告,這有助于學生準確了解自己的薄弱之處,同時也為教師備課和反思提供了技術支持?!耙准訉W院”在線教育平臺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的需求,為教師提供了課后輔導和階段練習功能。教師在電腦端可以看到每個學生的在線學習情況,然后可以根據他們的自學狀況設計分層作業來進行課后輔導。對于理解力強、學習用時少、作業完成度高的學生,教師可推送提優的資源;對于基礎薄弱、知識點掌握欠佳、作業完成度低的學生,教師可推送鞏固基礎的資源。經過個性化的輔導,教師還可推送階段練習,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做到有針對性地提優扶弱[5]。

三、教智融合下的小學低年級英語聽說課堂教學模式探索

在小學低年級英語聽說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在線教育平臺向學生發送微課等資源進行語言輸入,提高學生的聽力技巧。同時,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提升學生在情境中對話的能力,增加課堂語言輸出。本文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二年級下冊Unit 3 We all like PE!聽說課為例,探究“易加學院”在線教育平臺與英語聽說課堂的有機融合。

(一)多元化前學,完成預習導入

預習環節是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有效的預習可以幫助學生提前了解課堂上將要學習的內容。課前,教師通過“易加學院”在線教育平臺發布微課讓學生觀看。微課內容為本單元Story time板塊,內容精簡,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能夠有效輔助學生展開線上預習。學生在課前可以隨時隨地登錄“易加學院”,在平臺里找到前學任務,點擊任務觀看視頻,聽一句跟讀一句,注意語音語調,讀不準的地方可反復跟讀,直到可以自主朗讀課文,讀出喜歡,讀出自信,實現課前的有效預習。同時,讀完課文后輔以相關的練習,可幫助學生提前感知課文。在學生做完練習后,點擊教師發布的小調查,以多選的方式選出自己喜愛的科目,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

多元化的前學設計夯實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培養了學生線上自主學習的能力,豐富了預習的作業形式,有助于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重難點的講解和語言的運用上,學生對新內容的學習也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二)交互式共學,突破重難點

課中,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和“易加學院”在線教育平臺,通過任務驅動、問題導向的方式,增強學生在智能場景中交互、合作、探索的學習體驗,創設人機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本案例課中分成讀前、讀中和讀后三個教學步驟。

讀前,教師呈現小調查結果,自然順暢地過渡到本單元主題,通過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讀中,創設情境,以問題為導向,學生一邊聽錄音一邊在平板上圈畫單詞,答完題提交答案,實現了人機互動。在本單元Story time板塊的教學中,教師以問題為導向,拋出問題“Who likes PE in the story?”和“What lessons do they have today?”,并運用“易加學院”的截圖提問功能把題目發送給學生,學生的平板會自動接收教師發送的題目,在平板上答完題即可提交答案。教師可以實時了解學生的線上答題情況,針對有疑問的學生進行答疑解惑,攻克重難點。在復習鞏固環節,教師提前在平臺上設計好游戲和動畫,學生通過點讀單詞鞏固所學知識,完成闖關挑戰。趣味性的小游戲和動手操作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原本枯燥無味的練習變得活潑有趣,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讀后,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鞏固所學,提升學生在情境中對話的能力,增加課堂語言輸出,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三)個性化延學,發展能力

課后,學生登錄“易加學院”在線教育平臺,可在線上自主設計喜愛的課程表。學生通過“拖一拖”,把自己喜愛的科目拖動到指定位置上,每拖動一張科目類單詞的圖片,都伴有與之對應的發音。學生根據自己喜愛的科目,設計出一張理想的課程表,并向他人介紹自己的課程表,將所學進行語言輸出。同時,學生將設計好的課程表上傳至“易加學院”在線教育平臺,同學之間可以互相瀏覽和評價。通過合作、交流、探索,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發展綜合能力。

線下作業不出校門,線上活動發展能力,構建了新型學習圈范式。新穎的作業設計也改變了以往單一的作業形式,給作業增添了趣味,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助于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進一步為“雙減”賦能。

通過應用新技術的“前學—共學—延學”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登錄“易加學院”在線教育平臺進行自主學習,海量的教學資源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人機之間的互動能幫助學生答疑解惑,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受語言特色,促進語言知識的理解和內化。課后豐富新穎的作業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有效促進了學生語言知識的運用和拓展,讓學生把所學真正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實現學以致用。

結語

“易加學院”在線教育平臺與小學低年級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進一步優化英語教與學的方式,實現教智融合,構建高效課堂。交互式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學習流程有助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兼顧了小學生語言學習的輸入和輸出,能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為“雙減”賦能。

[參考文獻]

[1]Krashen S 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M]. London:Longman,1985:2-31.

[2]Swain M.The Output Hypothesis:Just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n't Enough[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3(1):158-164.

[3]王英杰,任鴿.小學英語聽說教學模式探討與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1,37(4):5-8.

[4]邱敏.智能場景與學習流程的個性化重建:從“翼課網”看在線英語課堂的新技術賦能前景[J].新智慧,2021(8):27-28.

[5]潘萃靈.教智融合下的交互式體驗與個性化學習流程建構:基于“易加學院”的小學英語新技術課堂賦能前景[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1(19):69-71.

猜你喜歡
雙減
“雙減”之下,教育投資急轉彎
“雙減”政策下,“宇宙補課中心”海淀黃莊“人去樓空”
落實“雙減”需多方協力
落實“雙減”工作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 深入推進“雙減”工作
“雙減”重構義務教育格局
“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