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青年師生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有效路徑

2023-07-25 04:54劉巍祖志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青年學生融合發展青年教師

劉巍 祖志

摘 要: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尊重青年教師和學生在價值引領方面的同向性和價值需求方面的同構性,一體化構建工作協同機制,確保思政工作取得實效。

關鍵詞:青年教師;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高校是青年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做好高校青年師生的教育引導,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環節。青年師生在價值引領上具有同向性,在價值需求上具有同構性,一體化推進青年師生思政工作十分必要。

高校青年思政工作現狀

1.重視學生思政,忽視教師思政。近年來,學生思政工作在理念思路和內容形式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進步,但不少高校仍然存在對青年教師思政工作重視不夠、工作方法不多、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等問題。重學生思政、輕教師思政的情況仍有存在。李敏等(2020年)研究指出,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一定程度被淡化和形式化,工作方法滯后于形勢需要,工作體制不健全、評價標準欠科學,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持續性。[1]

2.青年教師和學生思政工作各行其道,缺乏有效融合。在很多高校,青年教師和學生思政工作由不同部門獨立開展,缺乏有效協同,沒有形成一體推進的“大思政”格局。一方面,缺乏整體系統觀念,青年教師和學生思政工作計劃分別由不同部門制定,條塊分割明顯,缺乏一體性。另一方面,缺乏協同互動,青年教師和學生思政工作相對獨立,工作內容和形式呈現出碎片化、分散化,沒有構成一個協同創新、資源共享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系統”。

促進高校青年師生思政工作融合的邏輯基礎

1.價值引領同向性。青年教師和學生的價值引領具有同向性。青年教師是最貼近學生的群體,相近的話語體系使得學生更容易接受、理解來自青年教師的觀念輸送。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育人、育德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礎,青年教師和學生的價值引領應當同向同行。

2.價值需求同構性。青年教師和學生同處在“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的時期,對接觸新事物和新思想同樣充滿渴求。針對他們共同的行為特點和價值訴求,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強化內容供給,讓青年師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可體驗、可交流,才能使針對青年人的思政教育發揮最大效能。

促進高校青年師生思政工作融合的路徑探索

1.注重協同機制,構建統籌聯動的思政工作大格局。實行學校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實施推進、全校協同聯動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由學校黨委將青年教師與學生思政工作一并納入頂層設計,整體謀劃、一體實施,形成包括教育、實踐、保障在內的青年思政工作體系和資源共享、合作聯動的工作格局,實現各部門之間“育師”與“育生”職能的對接聯動。

2.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青年師生需求精準施策。第一,堅持青年師生思政工作與理想信念教育相結合。一是持續優化內容供給。充分發揮高校教育優勢,通過理論宣講、座談交流等方式,將黨的創新理論成果及時傳遞給青年師生。二是精準對接需求期待。利用高校調查研究優勢,常態化開展青年師生思想狀況分析研判,捕捉思想關切,解答理論困惑,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創新工作方法手段。針對青年思想活躍、參與意識強的特點,以翻轉課堂、理論研討等方式,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分享傳播理論。借助新媒體手段營造泛在學習環境,精準傳達教育內容。第二,堅持青年師生思政工作與紅色革命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各類紅色教育資源,探索與紅色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建實踐基地。通過沉浸式教育提升青年師生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認識,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第三,堅持青年師生思政工作與社會實踐調研相結合。組織專任教師結合自身學科專業背景,帶領學生走進田間地頭、車間廠房、城鎮社區開展調查研究、提供志愿服務;組織管理人員結合崗位特點和自身專長在校內外輪崗交流、掛職鍛煉,并指導學生實崗鍛煉。通過社會實踐促進青年師生充分了解國情、黨情、社情、校情,增進對理論知識的理性認知和情感認同。第四,堅持青年師生思政工作與論壇交流研討相結合。充分尊重青年人樂于溝通、勇于批判的行為特點,搭建師生論壇、校長與青年師生座談會等平臺,建立平等、自由、理性的對話機制。給予青年師生更多參與行政決策的機會,鼓勵他們表達在治學治校方面的意見建議,激發青年師生的責任感和愛校、榮校情懷。

3.注重共融共建,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共同體。第一,以“青馬班”為抓手,構建先進分子教育共同體。以“青馬工程”的深入實施為契機,推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范圍從青年學生向青年教師延展,選拔先進青年教師參加教師“青馬班”的系統培養。針對師生各自特點,構建相互融合聯動的培養體系,通過聘請教師“青馬班”學員擔任學生“青馬班”輔導員,開展“青馬讀書會”師生共讀、“青馬面對面研討”“青馬共走四史之路”等活動,暢通青年師生之間分享交流、雙向溝通的渠道,使青年師生在“青馬班”一個熔爐中共同鍛造成長,實現教師“青馬班”和學生“青馬班”一體化協同發展。第二,搭建思政隊伍協同培育平臺,將師生共育理念融入日常。搭建青年教師思政隊伍協同培育平臺,打通不同崗位類別青年教師之間思政教育資源壁壘,建立健全青年教師參與學生思政工作的長效機制。以課程思政建設為抓手,構建“思政課青年教師—專業課青年教師—學生課程教育共同體”。架起思政課與專業課教師之間的橋梁,開展結對活動,思政課教師在幫助專業課教師挖掘專業課程中思政教育資源、提煉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基因的過程中,共同實現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和立德樹人意識的升華。鍛造培養青年輔導員隊伍的堅強平臺,建立基礎培訓、專題培訓和專業化培訓“三位一體”的內容體系和進階式培訓體系,并拓展輔導員培養受眾群體,使青年教師一同接受專業培養,加強“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等工作,進一步完善協同育人機制,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2]。第三,發揮院系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建立縱橫覆蓋教育網絡。在院系層面,切實發揮院系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通過建立教師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共建機制,達到師生共育目的。在垂直層面,依托院系、學科群,選擇學科背景、研究方向、科研活動場所相對趨近的師生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形成資源共享;在橫向層面,充分發揮青年師生黨員積極性,組織他們共同參與院級黨組織活動,從而建立縱橫覆蓋的教育網絡,建立以黨建帶動師生思政教育的雙贏機制。

參考文獻:

[1]李敏,顏吾佴.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對策——基于北京部分高校的調查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3):57-60.

[2]謝輝. 增強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奮力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北工大篇章[J].北京教育(德育),2021(12):4-7.

(作者單位:劉巍,北京工業大學黨委組織部;祖志,北京工業大學黨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翟 迪]

猜你喜歡
青年學生融合發展青年教師
如何指導青年教師上好一節數學達標課
青年教師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論社會實踐對農業類院校青年學生的素質提升的作用
長征精神對于構建當代青年學生精神家園的啟示
以“四進四信”教育引領校園文化研究
論五四時期青年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探索歷程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傳統媒體走出“融合發展”誤區的理論與現實
引導青年教師走專業化成長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