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的創新研究

2023-07-25 12:09劉靜
中國新通信 2023年9期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教學信息化教學互聯網+

摘要:隨著我國當前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社會對移動網絡的廣泛運用,我國“互聯網+”技術已經逐漸并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盎ヂ摼W+”技術不僅是當前人們在生活中會經常接觸到的東西,更是人們在工作中不能分割的技術??傮w而言,“互聯網+”技術在我國的應用還存在相應問題,這就嚴重造成了部分領域對“互聯網+”存在應用障礙和片面了解等情況。以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為例,由于部分中職計算機教師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不全面,這就極大程度上導致了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和教師教學效果較差等情況。因此結合“互聯網+”技術的本質特性對當下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方式進行相應創新不僅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直接途徑,更是教師突破當前教學困境、打造信息化教學“新天地”的直接方法。以下則針對中職院校在“互聯網+”背景下出現的計算機信息化教學困境進行相應問題研究,并結合其問題提出相應解決措施和整改方法,供教育工作者進行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中職計算機教學;計算機;信息化教學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人們在工作以及生活中都越來越依賴于網絡信息技術。但目前而言,我國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方面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還存在相應的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式落后、教學結構落后等現象。因此針對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進行相關改進不僅是幫助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突破當下教學困境的重要措施,更是幫助中職學生進行計算機相關最新技術學習的直接途徑[1]。以下則針對“互聯網+”技術在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問題進行相關分析,并結合其問題給予相應處理措施。

一、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

信息化教學即為在信息化技術的使用以及信息化設備的使用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活動。新時代面向中職學生展開計算機信息化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更為貼切地了解當下社會信息技術發展的具體情況,還能幫助學生在了解“互聯網+”背景下計算機信息化發展的具體程度??偟膩碚f,在“互聯網+”背景下展開計算機信息化教學不僅是幫助學生突破當下計算機學習困境的重要方式,更是幫助教師突破當下計算機信息化教育瓶頸的重要方式。教師通過對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理念及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在增強學生理解力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創新力、突破力。

二、“互聯網+”背景下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的特點

(一)及時性

“互聯網+”的及時性就在于其在發展過程中的“動態變化”。這種“動態變化”的出現不僅會導致課程教材不斷變動,還會導致學生的學習內容不斷被充實。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實際學習能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相應調整。例如,教師可將當前建筑行業較為火熱的“BIM建模技術”融入課堂,對學生進行相應教導以促進學生的建模能力,為日后對建筑建模有意向的同學埋下“發展的種子”。

(二)多樣性

計算機信息化教學要做到多樣性,才能在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情況下促進教學內容的豐富性。例如教師在進行計算機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從書本理論中“抽象”出來,轉而在課本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拓展教學[2]。例如將時代城市宏觀規劃信息技術、建筑行業建模技術、動畫制作技術等引入課堂,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開放性

開放性不僅是網絡的突出特點,更是網絡技術教學的突出特點。就“互聯網+”背景下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的開放性而言,其開放性往往體現在兩個方面,分別是教學內容的開放性以及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就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而言,教師在其教學過程中往往可以從“具象”的理論書本中“抽象”出來,例如教師可以就書本對計算機WORD程序操作中獨立出來,在其對WORD程序介紹的基礎上拓展延伸至學生對WORD的應用缺陷方面進行探究,并結合其問題提出相應的問題整改方法及建議以促進教育教學的“實際化”。就教學方法的開放性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達到對學生的預期教育效果往往不止書本以及計算機,教師可通過“實操”等手段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了解。

三、計算機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發展策略

就“互聯網+”背景下對中職學生進行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的發展策略大致有二,分別是轉變當前教育結構以及根據學生實際學習能力設計教學內容等方面。就轉變當前教育結構而言,大多數中職學校雖然緊跟當前信息發展技術引入了信息化教學,但并未對自身教學手段進行升級,這就直接導致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難以達到預期目標,因此轉變教育結構則是解決當前問題的直接方法。要實現教育結構的改革通常需要改變“教、學”主體地位。例如,傳統計算機在進行教學過程中通常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但這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且學生也會在長期的“教師講”過程中迷失個人的學習方向,會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受損。因此加快轉變當前教育結構,促進教育結構現代化、科學化、規范化不僅是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的發展方向,更是當前整個教育學界的轉型方向[3]。由于中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基礎及學習能力相對而言較弱,且教師的教學內容往往是根據教育部教學大綱進行調整的,而教育部教學大綱又是以學生的普遍情況進行編制,對不同階段、年級、班級的學生存在一定的教學需求差異,因此教師在制定相應學習內容時應當充分結合中職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進行整合以促進學習“切到實處”。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計算機銷售教育時,應當結合本班級學生的實際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若A班學生更加需要教師對其進行計算機銷售方面的理論教育,則教師在進行教育過程中就應當側重于對其理論知識的剖析與講解;若B班同學更加需要教師對其進行計算機銷售方面的“實操經驗”教育時,教師就應當結合自身知識經驗以及學習經驗對學生進行相應經驗教學。當教師的實際教學“供給”與學生的實際教學“需求”得到對接時,教與學才能在實踐中不斷更新進步。

四、“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式存在缺陷

教學方式存在缺陷是導致當前教育不能滿足新時代教育標準的重要“導火索”。就教學方式存在缺陷而言,其主要方面有三個,分別是教學方法、教學設計以及教學評價。第一,教師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不了解以及個人對國家教學政策的過分解讀就會導致教學方法不當。例如,教師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不注重提升個人對計算機最新技術知識的學習和理論知識的學習,則會忽視學生的實際情況,現階段信息化教學就會回到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之中。再者,教師對政策的過分解讀主要是由于教師個人教學理念存在一定錯誤,例如不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不注重學習新時代教學方法等都會導致教師在閱讀政策文件中存在一定“偏執”,而這種“偏執”便是導致教師出現教學方法問題的直接原因[4]。第二,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脫離學校發展實際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會導致“問題”的出現。例如,教師在計算機信息化教學過程中不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片面地進行教學,這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實際需求得不到滿足。第三,教師對教學評價形式過于單一也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學習能力減弱。

(二)教學制度不完善

教學制度不完善也是導致“互聯網+”背景下中職學生出現學習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常而言,教學制度不完善而帶來的教學事故往往是多層面的,以下則以計算機信息化教學設備管理制度為例。計算機教學課室設置往往較為集中,這就對學校計算機處理能力要求較高,若A、B班同時進行計算機課程教學,那就可能因為計算機老化或計算機處理器老化等原因導致教學過程中出現進度不一、顯示屏不齊整等情況。與學校的計算機設備管理制度在缺漏方面存在較大關系。

(三)缺乏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念

教師缺乏先進的教學觀念也是導致“互聯網+”教學存在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對現有信息技術進行全面分析,僅僅依照傳統的課程教材對學生進行教學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例如,教師未關注當下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的動態發展情況,在課堂上僅僅依靠書本對學生進行“照本宣科”式講課就會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等現象。若教師不結合該情況進行相應整改,其教學效率只會在實踐中更加低下。

(四)教師專業水平偏低

教師的專業水平偏低也是導致當前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師專業水平偏低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現聘教師對新時期計算機信息化教學先進知識學習不足而導致的“教、學失衡”及“教、學信息斷層”;二則是因為中職院校在聘用中對教師的實際水平能力把關不嚴導致的。學校在招聘中過分注重應聘者的學歷,未注重個人的實際經驗以及操作能力。這也是導致教師專業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創新方向

(一)豐富教學內容

豐富教學內容是“互聯網+”背景下計算機教師進行豐富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手段。而計算機教師豐富計算機信息化教學內容的直接途徑即為教師在現有教學內容上引入時代知識進行教學。所謂時代知識不僅包括對當下社會新技術的知識,還包括當下社會對新技術的應用知識等[5]。

例如,教師可依托當前計算機網絡銷售技術的發展,對學生進行計算機網絡銷售知識的講解。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計算機網絡銷售系統知識講解時,可從傳統理論講解中抽象出來,并在其中為學生添加網絡銷售背后的技術知識,如抽獎概率、銷售流程、營銷手段等。這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提升了課堂文化內涵,還有利于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提高教學針對性

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即為教師在制定教學內容時要嚴格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例如,當高年級教師在進行低年級計算機信息化技術授課時,應當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實際計算機教學需求進行調整。促使教學“尺度合法、張弛有度”[6]。再者,教師在對學生群體進行教導時應當注意學生個人發展情況。例如,由于年級教學組教學目標的制定導致部分對計算機建模技術較為感興趣的學生沒有在課堂上學到相關知識,教師則應當根據該部分學生對計算機建模技術的具體需求進行相關講述,并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從而不斷的“課后講解”中提升學生對計算機建模技術的了解。這也是當前教育環境下提升教學針對性和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三)實現課堂“時空延伸”

實現課堂“時空延伸”即為教師應當根據當前學生的成長環境延伸教學內容。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手機對學生的計算機學習情況進行統計。例如當前校園常見的網課,教師通過網課對學生進行教學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突破當下傳統教育對教育形式的束縛,尋找“互聯網+”背景下教育發展的新方向。其次,教師還應當充分利用教室多媒體、投影儀等輔助技術設備,例如教師在教師上課時就可以通過投影儀模型為學生現場演示投影儀拆卸裝載過程,并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如此才可在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主觀能動性。

(四)提升教師團隊綜合素質

提升教師團隊綜合素質主要有兩個方面的途徑,一方面是學校要加強對現有學校教師的定期培訓,并且要為專業教師提供相應的進修機會。例如,學??梢酝ㄟ^向教育部門申請計算機教師進修機會,勸導教師前往高等職業學校,例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較為著名的計算機學院進行進修學習,并督促教師將自身學到的知識通過幻燈片講述的方式進行傳遞,如此便可實現教師能力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中職院校在進行新教師招聘時應當注意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適當提高學校的招聘“門檻”,同等條件下可優先聘用計算機學歷以及具有計算機相關實踐經驗的教師。這種“以新促舊”進行教師“大換血”的方法也是當前提高教學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7]。

六、結束語

隨著當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無論是社會發展還是企業轉型都離不開信息化技術的支持。就當前“互聯網+”視角下的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育而言,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課程內容,還能在滿足學生對信息化技術學習的實際需求基礎上滿足學生的“拓展性”需求,這不僅極大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還能響應信息化教育政策以促進“教學相長”。目前,我國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在“互聯網+”背景下卻存在著較多教學困境,其不僅包括教學內容傳統、教學形式單一,還涉及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手段淺薄等方面,因此針對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進行相應創新研究不僅是幫助當前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突破困境的重要方法,更是幫助教學質量進行“質變”的直接途徑[8]。本文就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相關剖析與討論,并針對其問題提出了相應意見與建議。我國中職計算機信息化課程改革不僅需要相關教師的努力,更需要學生、家長、學校及社會的配合和指導。

作者單位:劉靜 山東省菏澤信息工程學校

參 ?考 ?文 ?獻

[1]時影.信息化教學在中職院校計算機課程中的有效性探索[J].學周刊,2022(31):21-23.

[2]覃素華.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應用“建用評優”四程式的策略和方法[J].數據,2022(04):141-143.

[3]陳世屹.計算機技術在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22,6(01):134-135.

[4]趙建東,朱麗.“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計算機信息化教學對策探析[C]//.《“雙減”政策下的課程與教學改革探索》第四輯.,2022:63-64.

[5]葉新宇.基于信息化教學改革背景下的高職計算機教學分析[J].數字通信世界,2021(12):273-275.

[6]馬成虎.論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J].數字通信世界,2021(05):255-256.

[7]馬興.“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的創新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09):131-132

.[8]包艷麗.互聯網時代高職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策略研究[J].學園,2021,14(09):22-24.

猜你喜歡
中職計算機教學信息化教學互聯網+
信息化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的構建
淺析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信息化教學課程改革研究
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提升學生實用能力的策略
淺談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探究
網絡環境下小組協作學習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