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2023-07-26 01:13麻俊玲
高考·下 2023年2期
關鍵詞:概念課新課程理念有效教學

麻俊玲

摘 要:在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下,課程教學標準的提升,使高中物理概念課程備受重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在學習時,學生需要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規律,掌握了這些概念和規律,就代表學生掌握了物理學習的關鍵。在物理的概念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切實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識和了解,引導學生掌握物理知識,構建良好的知識框架。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高中物理;概念課;有效教學;策略

社會的發展影響了教育,在新課程理念下,需要重新定義教學的有效性,以提升學生對高中物理概念的理解,促進物理學科發展。物理是一門理論性的學科,在教學時,探究新課程理念的標準,切實結合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認識,加深學生對高中物理概念課的理解,這有助于學生在接受物理知識時更加有效地記憶并理解物理概念。

一、高中物理概念課教學的重要性及常見的問題

高中物理概念課程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在教學時,教師應重視利用各種教學方式,采取各種教學手段,將學生需要學習的新概念融入現有的知識中,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切實加強學生的認知。根據這一定義,對物理學科中關鍵性的概念,需要做到深入講解,讓學生能夠理解和應用。學生在理解關鍵性概念的基礎上,才能整體性地掌握物理知識,做到理解每一章節的物理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對高中物理概念的掌握,決定了學生的物理學習效果。學生的概念課學習效果,關系到學生對物理學科的整體認知,決定學生是否能夠提升自己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物理概念教學具有以下的功能:1.學習物理概念,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提升學生的技能;2.在教學時,開展一系列實踐活動,以此為教學手段,切實提升學生的物理素養,讓學生能夠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3.通過學習物理概念,能夠讓學生了解到物理學科的具體研究方式;4.利用物理概念課,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足夠的學習動力[1]。

現階段,物理概念課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如:1.忽視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在教學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能力;2.在教學的時候,布置了過多的物理題目,不重視對物理的概念進行深入講解,導致學生在完成物理作業時,覺得十分疲憊;3.物理概念課程的教學將形象化的思維和抽象化的思維相割裂;4.物理概念教學中對詞語的應用不夠合理、不夠嚴謹、不夠科學,不重視正確使用教學用語。

二、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課的教學現狀

部分教師已經認識到高中物理概念課的教學可以切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教學時,將知識的學習和實驗進行融合,能夠切實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掌握物理的學習方式。但在當前的高中物理概念課教學中,仍存在著問題,如教學方式的陳舊化;忽略了物理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忽視了物理的背景知識;教師將題型練習作為教學的主要方式,沒有體現物理課堂的教學有效性[2]。

三、高中物理概念課的教學原則

(一)順序發展原則

在教學時,需要按照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抓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解決學生學習時的疑難點。對于學習的知識要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進行教學,逐步提升教學的難度。

(二)靈活性原則

在教學時,需要使用靈活性的基本原則,訓練學生從概念的不同角度去認識和解決不同的物理問題,切實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解題時尋找多樣的方式,打開學生的學習思路,讓學生靈活地看待物理這門學科[3]。

(三)直觀性原則

在教學時,應用實驗、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讓學生清楚了解物理的概念性知識,使用直觀性的語言,為學生生動地描述物理知識,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良好的表象。

(四)鞏固性原則

在教學時,鞏固知識需要做到在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在平時的教育中,復習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工作,學生經過復習,才能更新自己的知識庫,鞏固自己的物理技能。

(五)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在教學時,需要以概念為主導,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在理論的指引下進行物理概念的學習。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對物理概念的應用能力,利用實驗的方式,重視引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讓學生多進行物理技能訓練。

(六)可接受原則

在教學時,需要做到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學生發展的特點,提升學生對物理概念課的接受度[4]。

四、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分析教材和學生情況,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

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是落實高中物理概念課的出發點。物理概念課的成效,影響著整個物理學習活動。制訂合理的物理概念課教學目標,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方向,能夠激發出學生的學習動力,及時檢驗學生的物理概念課的學習成果,進而調整學習的內容和進度。傳統的高中物理概念課中,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只分析教材,以大綱為準,這樣的教學目標制訂和新課程理念并不相符。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對高中物理概念課程有了更深度的要求,教師需要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關注提升學生的物理能力。結合有效教學的相關理論,教師應重視基于物理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訂合理的、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學

目標。

高中物理的教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材料,教師依據教材開展教學活動,學生根據教材學習物理知識。因此,需要將教材作為有效教學的重要依據。教師在深度發掘教材時,需要先參考新課程的理念,引導學生探究物理的概念,認識概念的本質,學習物理規律,繼而掌握物理學科的方法和思維,最終對物理學科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

為實現高中物理概念課有效教學的基本目的,在教學時,需要做到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這就要求教師時刻把學生的基礎和學習進行對比?;谟行缘母咧形锢砀拍钫n的教學應考慮到學生對物理概念的接受能力,做到因勢利導,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在制訂有效的教學目標之前,教師應對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學生的物理思維水平等方面進行分析。要掌握以下情況:學生平時的物理成績、學生在物理課堂上的表現、學生和教師的溝通交流的情況等。教師在做到深度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前提下,才能制訂出更符合有效學習要求的教育目標,才能讓物理概念課堂變得更具有效果[5]。

(二)聯系生活實際情況,激活學生感性

認識

物理概念的形成來自科學家們對生活現象的觀察,所以可以換一種說法——物理這門學科來源于生活。在講解物理概念時,引入視頻、照片、演示實驗、模擬動畫,輔助以語言描述,以生動化的方式為學生展示包含物理概念的生活現象,將抽象化的物理概念知識變得具體化和形象化,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選擇生活中的實例,緊密結合物理概念的內容,選擇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生活實例。

例如,在“加速度”相關知識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展示汽車的比賽的視頻,在視頻中,一共有兩輛汽車,向著同一個位置出發,但是在一段時間之后,一輛車超過了另一輛車。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視頻,思考汽車“越跑越快”中,代表了哪兩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結合視頻,學生能夠說出是物體速度隨時間的變化,再引導學生認識加速度這一概念。在概念的引入環節中,深化學生對概念的感性認識,讓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從理性化的角度認識概念。此外從生活入手,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通過展示視頻和圖片的方式,激發學生對學習物理概念的興趣,讓原本枯燥化的物理概念課堂變得更多彩,從而幫助學生接受物理概念。

(三)類比原有的物理知識,幫助學生構建認知框架

類比教學在高中物理的概念課堂教學中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通過對概念進行分析,能夠發現物理的概念和事物之間存在著類比的關系。在概念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原有的知識和將要學習的物理概念進行類比,對比兩者之間的關系,分析兩者之間使用的研究方式和包含的科學思維。利用兩者之間的相同點,以原有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為基礎,引導學生建構新概念的認知框架。

例如,在“電場和磁場”這一部分知識的教學時,在教學中引入類比教學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深度認識關于電場和磁場的知識,構建新的知識框架。在教學內容上,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先學習靜電場的知識,再學習磁場的知識。在學習靜電場的知識時,學生需要掌握電場的性質,這一部分的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學生在理解時,存在著困難。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將電場和重力場的相關內容進行類比,引出新概念的內容。在進行電場教學時,引入重力的概念,讓學生理解重力的特點,將電場力和重力進行類比。在學習靜電場內容后,引導學生學習磁場的內容,讓學生對于“場”的概念有一個深刻的認知,理解“場”中物體的能量特點和“場”中物體受力的特點。應用類比的方式,將新的知識和舊的知識進行對比,引出磁場概念的教學。

通過類比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復雜抽象的物理概念,引導學生類比原有知識和概念的各個方面,以原有的知識為基礎,建構新知識的學習框架,讓學生形成對物理概念的系統性理解。在這一階段中,引導學生分析新的概念和舊的概念,讓學生對舊知識理解更深入,對新知識理解更加透徹。

(四)演示相關物理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在物理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物理概念需要以大量的實驗作為基礎。在引入概念時,教師可以通過展示相關物理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中的現象,進而結合這些現象提出思考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利用演示實驗的方式,向學生展示一些在生活中不常見到的物理現象,讓學生對物理實驗產生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此外,對于一些在課堂演示中難以展示的物理概念,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進行輔助,將實驗的過程和現象以視頻的方式進行展示,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超重與失重”這一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展示“我的體重會變”這一實驗,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演示視頻,在視頻中為學生展示這樣的情境:將電子秤放在了電梯上面,記錄電梯在靜止、加速上升、勻速上升和減速上升過程和加速下降、勻速下降和減速下降過程中,電子秤數的變化情況。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相關的實驗數據,讓學生進行分析,帶領學生觀察視頻,記錄實驗數據,一起分析實驗中包含的物理學概念知識。在教學時,為學生展示電子秤,讓學生按照視頻的方式,開展關于自己體重的實驗,讓學生自己觀察電子秤上數量的變化情況[6]。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通過引入觀察實驗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切實提升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發散學生的物理思維。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進行物理概念的學習,有利于提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在進行演示時,教師應重視設計符合概念內容的實驗方案,以順利開展概念教學為基本的目的,在這一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實驗的安全,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的步驟,關注實驗中的注意事項。

(五)結合物理學史,引導學生體會概念的來源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很多的概念、規律都是科學家經過不斷探索和研究得來的。在學習物理學知識時,對物理學史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在講解物理概念知識時,教師應重視結合物理概念,切實做到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在教學時,教師應重視向學生展示物理學家對概念的研究資料,為學生講解關于物理概念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物理課程時,以物理概念的背景為基礎,體會物理概念的起源,從而為學生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在物理學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受科學家在總結物理概念過程中使用到的物理思維和學習方式,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例如,在學習《行星的運動》這一課時,在教學時,教師可以介紹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兩位學者的研究過程,對于哥白尼的“日心說”進行講解。在學習《萬有引力定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蘋果落在牛頓頭上”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你是牛頓會如何考慮蘋果下落和月球不下落的問題。在物理概念的學習中,通過引入物理學史的方式,尋找真實可靠的內容,促進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成長。此外,引入物理學史的資料有很多形式,如從教材中選擇、課外的文獻資料、影音資源。從這些資料中,教師應重視篩選,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物理學史資料,讓學生體會到物理概念的來源。

(六)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在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下,要求學生掌握物理學科的核心概念,讓學生對于獲取到的知識進行客觀化的分析,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夠對事物進行質疑。在實際的物理概念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帶著自己已有的物理知識經驗在情境中進行思考,在思考中產生矛盾和沖突,讓學生對已有的物理信息進行質疑和反思,切實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7]。

例如,在學習“摩擦力和推力”的關系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今天讓小明同學來推一下這個講桌,小明同學推了很久,這個講桌卻沒有變化,但是如果我們換成小剛同學來推這個講桌,小剛同學將這個講桌推動了,那么是不是能夠這樣想:小明同學使用的推力小于桌子和地面的摩擦力呢?學生在經過思考之后,會得出肯定的答案。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物理受力平衡的內容,思考一下小明同學在推講桌時講桌的受力情況。當學生經過思考之后,會發現推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利用這樣的思維,讓學生思考小剛同學在推講桌時,摩擦力和推力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通過對于這兩次情況進行分析,引導學生認識靜摩擦力。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的思維經歷了沖突的過程,學生對于教師提出的結論進行質疑,使用批判性的思維進行分析,在分析時找到矛盾,有利于學生理解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對摩擦力和推力進行深入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創設的情境應具有科學性,創設教學情境時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引導學生按照教師創設好的情境進行質疑和分析,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個人想法,讓學生學會質疑,在教學中逐步進行有效學習。

(七)繪制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內涵

物理學科教學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在教學時,物理概念作為基礎性的學習內容,每個概念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在學習物理概念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為學生展示各個物理概念之間的聯系,讓這些聯系清楚直觀地展示在學生的眼前。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每一節的教學都是圍繞幾個核心概念開展的,在教學時以物理核心概念為中心,繪制思維導圖,讓學生發現物理概念之間的聯系,切實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的本質,從而做到掌握內涵。

例如,在學習《電場強度》這一課時,教師可以以“電場強度”為中心,按照學生需要學習的核心概念,引出電場、電場強度、電場線三個知識作為二級主題,逐步向外延伸,最終引導學生理解電場強度的物理概念,讓學生理解各個物理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應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思維導圖,逐步理解各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將復雜的物理概念知識變得更加容易理解、有條理性。

(八)設計探究性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

在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下,教師在開展高中物理概念課堂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學習時,掌握合作能力。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高中物理的有效學習,圍繞物理課堂概念,教師應重視設計關于物理概念的探究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讓學生在進行探究時,擁有一定的團結合作能力。在進行探究時,根據物理概念內容、特點等相關的要素,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設計恰當的方案,體會物理知識的產生過程。在教學時,教師應重視自己的引導者地位,在教學時,以學生為中心,向學生提出物理概念的探究問題,讓學生進行猜想和假設。當學生的物理探究遇到問題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幫助學生突破物理學習中的難題,引導學生解決物理概念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結合學生的分析,讓學生自己總結關于物理的概念描述[8]。

例如,在學習“摩擦力”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設置探究性問題,讓學生探究一下影響摩擦力大小的相關因素。在進行探究時,學生可以結合生活中的現象進行猜測,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研究方案的設計,進行實驗的操作,總結結論。在進行實驗操作時,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制訂探究方案,對教學方案進行不斷改進。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理解靜摩擦力、最大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等知識。應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進而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下,教師在開展高中物理的概念課時,應重視引入全新的教育理念,提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物理學科的主要特點,教師應重視將教學目標和合理的教學方式進行融合,要求學生夯實自己的物理基礎,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在教學時,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進而在實踐中提升物理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范春陽.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課的有效教學策略[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20(11):23-24.

[2]靳取.高中物理力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0.

[3]霍得榮.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課的有效教學策略[J].新課程(下),2019(12):100.

[4]羅永林.芻議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教學的有效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9(9):58-59.

[5]蘇新瑞.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課的有效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19(3):151.

[6]史琪.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課的有效教學策略[J].高考,2018(26):96.

[7]崔海元.淺談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課的有效教學方法[J].新課程(下),2017(9):39.

[8]溫曉.小議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課的有效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7(65):158.

猜你喜歡
概念課新課程理念有效教學
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探析
淺談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新課程理念下生物課堂教學藝術的“變”與“通”
基于新課程理念的小學信息技術游戲化教學探析
加快中職會計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研究
高中數學概念課教學淺析
評價機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