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思政課有機滲透新時代勞動教育研究

2023-07-26 04:33朱昕苗
高考·上 2023年3期
關鍵詞:思政課高中

朱昕苗

摘 要:勞動是中國傳統美德,隨著社會進步和發展,這一美德卻在現代高中生群體中很難體現,甚至有許多高中生做著“一夜成名”的美夢。高中思政課肩負著十分艱巨的使命,將新時代勞動教育有機滲透進高中思政課中,可以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現代教育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有效途徑。本文對高中思政課有機滲透新時代勞動教育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高中;思政課;有機滲透;新時代勞動教育

高中思政課的真正目的是培養和提高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素養,有助于和諧文明社會的構建。在高中思政課中有效滲透新時代勞動教育內容,可以讓高中生深刻懂得勞動的光榮和偉大,將勞動精神發揚光大。同時,通過勞動實踐,可以提高高中生的勞動技能及其生活自理能力,這對培養學生堅定的意志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另外,在高中思政課中滲透新時代勞動教育,可以加深學生對生活的感受,有助于高中生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對提高學生獨立能力和應變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中思政課融入新時代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對勞動教育價值的正確認知

開展勞動教育的關鍵目標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端正其對勞動態度。有關研究表明,大多數學生認為開展勞動教育,對其成長具有很大幫助,不僅可以鍛煉其動手實踐能力,還可以培養其創新能力。當然,也有少數學生認為勞動教育課程擠占了文化課學習時間,對其學習造成了影響??偟膩碚f,大部分學生對勞動教育持贊同態度,這也意味著仍有部分學生缺乏對勞動價值的認知,對勞動教育理解得過于片面,也就無法體會到勞動的真正意義[1]。同時,高中生通常面臨著比較大的學習壓力,這種課程對于提高學生成績而言沒有太大幫助,故而這部分課程無法轉化為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作為受教育的主體對象,其思想認知及心理傾向,對勞動教育課程的開展有著直接影響,想要在高中思政課中有效滲透勞動教育內容,首先要糾正學生對勞動教育錯誤的觀點和認知。

(二)資源匱乏且形式單一

在素質教育普及的今天,仍舊有許多學校未對勞動教育給予高度重視,勞動課程的學科地位始終處于游離邊緣,可有可無。當然,也有部分學校開設了勞動課程,但課時少之又少,嚴重阻礙了勞動課程的貫徹落實。目前,開展勞動課程的教師通常是由其他科目教師兼任,專業程度比較低,導致勞動教育形同虛設,無法充分發揮其立德樹人的教育作用。有研究顯示,大部分學生參加的勞動教育活動,要么是勞動值日生,要么是班級集體勞動,真正意義的勞動活動非常少[2]。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有勞動實踐的經歷,但實踐方式比較單一,難以調動學生在勞動中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勞動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另外,課程內容的匱乏,也是導致勞動教育弱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與教育者對勞動教育內涵認知不足有很大關系,沒有意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再加上自身專業素養不足,無法對勞動教育的教育內容和考評環節進行全面把握。在勞動教育實踐中,大多數教師依舊沿用傳統老舊的教學手段,故而無法激發學生對勞動的熱情。要知道,教育手段的創新與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及勞動意識有著密切關系,因此,教師應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創新自身的教學手段,這樣才能在勞動教育活動中游刃有余,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然而,從勞動教育開展狀況來看,許多教師只是將勞動教育內容停留在表面,并沒有對學生進行深層次引導,以至于教學效果不佳。

(三)勞動教育保障機制不夠完善、規范

相關調查顯示,不論是教師隊伍,還是教育設施,均處于匱乏狀態,導致勞動教育課程無法順利開展。之所以存在這個問題,與勞動保障機制不完善有著直接關系[3]。教師隊伍的不成熟,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很多教師并不具備專業勞動教育的相關素質,從一定層面來說,不僅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而且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勞動教育課程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學評估是勞動課程開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對整體教學效果有著很大影響,通過客觀、全面的評估,評判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課程的可操作性及規范性。不過,大部分學校并未重視勞動教育課程的貫徹落實,評估手段比較單一,也未建立健全課程評估方式。

二、高中思政課滲透勞動教育的有效對策

(一)拓展勞動教育覆蓋面

首先,合理拓展外部渠道。勞動教育活動要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目的是讓學生真正意義上領會勞動活動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勞動價值觀以及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學校要積極落實國家政策,從科學發展角度,合理設置勞動必修課程和勞動周,將思政課與勞動教育進行有機結合。教師在勞動教育中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其教學能力直接關系到最終的教學效果。因此,學校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勞動教育的開展配備優秀人才,確保勞動教育的貫徹落實,不斷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加強實踐鍛煉,將勞動內容與課本教材進行有效融合,實現課堂教學內容的創新。在此基礎上,積極拓展課外渠道,實現校內勞動教育的延伸,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有助于既定教學目標的實現。

其次,多為學生提供勞動機會。家庭教育對學生成長同樣具有重要作用,發揮著十分突出的優勢。因此,家長應及時轉變教育觀念,多為孩子提供勞動實踐的機會,倡導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一來可以讓他們掌握一些常用的實踐技能,二來使其充分感受勞動的快樂,提高其對勞動價值的認同感。

最后,社會增強與學校、家庭的密切合作。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的支持,良好的社會風氣,對勞動教育的開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社會各個領域應主動承擔起一定的育人責任,如事業單位、農場等,可為學生勞動實踐提供場所;紅十字會、工會等,也可以為學生提供適宜的勞動平臺,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到公益勞動中來,使其切身感受勞動的魅力。

(二)優化教育教學理念

新時代賦予了教育新的責任和使命,以往單純灌輸知識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新時代教育強調的是“以人為本”,要求學生全面綜合發展。教師作為教育實踐環節的直接執行者,應當具備更加先進的教育理念。高中思政課為勞動教育的融入提供知識邏輯,而勞動教育也可為高中思政教育的開展提供實踐邏輯,二者相得益彰,故而思政課教師應當牢固樹立學科融合教學的綜合性課程理念[4]。在教學實踐中,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強調學生的勞動體驗,有效解決學生不重視勞動、不會勞動等問題。新版高中思政課教材有許多與勞動教育相契合的內容,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內容、“勞模精神”等,教師可以對這部分內容進行充分利用,進一步優化課程設計,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和勞動素養。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實地參與旁聽勞動爭議仲裁,接受相關部門負責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科普。并引導學生從直接體驗中總結勞動的意義。也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勞動權益,提高學生自覺學法、守法和用法的能力。

(三)保證勞動教育內容的多元化

首先,加大對勞動教育實踐資源的開發力度。勞動教育強調的是學生個人體驗,進而幫助學生深入掌握勞動教育內容。不過,根據當前勞動教育開展狀況來看,勞動教育僅停留于說教層面,教學內容單一且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學生勞動素質的培養。因此,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內容,立足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中感受勞動的樂趣,培養學生動手、動眼和動腦的能力[5]。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還應轉變教學策略,倡導合作式學習,考慮到學生發展情況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對知識的需求等指標,進一步優化和細化教學計劃,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情境學習中,有助于勞動教育德育效果的提升。良好的管理秩序,是保證勞動教育順利實施的基礎前提。對于學校而言,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勞動教育管理:第一,時間管理。制訂系統化、可行性的課程機制,將勞動教育更深層次地融入思政課教學中。比如,在實際教學中,融入學校值日內容的相關課題,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環衛工人的角度看待勞動,使其深深體會環衛工人的偉大以及其突顯的個人價值,從而激發學生想要勞動的積極性。第二,空間管理。傳統教室已經無法滿足勞動教育創設真實情境的需求,故而應當為勞動教育的實施提供更加充足的場地和設備,以此提高學生對勞動的認可度。

其次,對思政課教材中的勞育結合點進行深入挖掘。高中思政課教材中含有許多勞動元素,通過對這些元素進行深入挖掘,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意識和觀念。比如,必修三《政治與法治》中的改革開放能夠極大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使我國綜合國力獲得顯著增強,人民的生活質量也獲得明顯改善。要讓學生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離不開廣大人民的不斷奮斗和拼搏,由此體會勞動的重要價值。當然,也可以在思政課中融入新時代勞動熱點。值得注意的是,融入的時政要聞,既要符合學科特點,又要體現課程性質。如必修二《經濟與社會》,可以結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中所取得的杰出成果,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數據,感受改革開放之后通過廣大勞動人民堅持不懈地努力,換來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也可以將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帶一路”倡議等熱點問題,融入思政課教學中,讓學生深刻明白通過改革開放實現進步,改革開放是我國實現繁榮富強的必經之路。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現在幸福的生活,是在社會發展中不斷探索出來的,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意義,理解勞動觀念,更能夠理解唯有勞動才是創造幸福的真諦。

最后,充分利用課內外資源。學校應立足學生的實際生活,全面打造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與精神家園,潤物細無聲地開展勞動教育。充分利用校內各種硬件設施,如樓道的展板、樓道的墻壁等,張貼有關勞動知識的手抄報、手寫的倡議書等。也可以在教學樓大廳的顯示屏上循環播放一些先進勞動者的光榮事跡,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勞動文化的洗禮和熏陶,使其在潛意識中領悟勞動的偉大[6]。當然,也可以利用傳統節日,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比如,在世界環境日帶領學生到街道上清理垃圾;在重陽節帶領學生去看望孤寡老人,幫助他們整理衣物;在交通安全宣傳周帶領學生走上街頭,在路邊安全的地方進行安全知識宣講活動,提升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市民的安全意識等。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感受自己的勞動成果,必然會使其產生榮譽感,有助于學生勞動素養的培養。另外,還應重視勞動教育方式的創新與優化。學??梢愿鶕约旱牡赜騼瀯?,對本地的文化根源進行深入挖掘,精心設計校本課程。比如剪紙圖案多種多樣,蘊含著極為濃郁的中國特色,且與傳統節日一一對應,可以與剪紙文化相結合,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梢匝堃恍┟耖g手藝人來學校開展剪紙文化交流會,也可以在學校內部設置剪紙工作坊,讓學生參加這項勞動。在勞動實踐中,既可以讓學生開闊自己的眼界,又可以極大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四)健全勞動教育保障機制

完善勞育評價體系,優化完善評價指標和內容,以發展性評價為主,涵蓋勞動價值觀、勞動意識、勞動技術知識和勞動理論知識學習成果等內容,以此提高學生參加勞動實踐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創新評價方法及形式,強化評價方法的多樣性。通過課堂測試,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階段性測試,可以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對教學規劃進行合理編排和設計;通過診斷性評價,能夠將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充分反映出來,同時,也是對教師教學成果的考查,對推動勞動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完善勞育監督檢查,依法對勞動教育進行指導,確保勞動教育開展的全面性和規范性。這就需要教育部門盡快出臺相關勞動教育法,進一步保障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開設。

結束語

綜上所述,與所有人預想不同的是,“一夜成名”“坐享其成”等不正之風,正在逐漸腐蝕廣大高中生的精神,在不正確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引導下,一些高中生表現出好吃懶做、隨意踐踏他人勞動成果等惡劣的行為。高中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在素質教育普及的今天,勞動教育的缺失,成為高中生全面發展中最大的不足。新時代背景下,培養和提升高中生的綜合素質,是我國教育目前面臨的迫切問題,在高中思政課中融入勞動教育是一種必然,致力于培養高中生科學的勞動價值觀,使其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曹雅蓉.勞動教育助力高中思政課教學論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43):50-52.

[2]李俊文.勞動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課的價值與實踐[J].新智慧,2022(29):1-3.

[3]向小琴,張登奎.勞動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課教學的基本內容、原則及實踐要求[J].基礎教育參考,2022(8):12-15.

[4]何紫喬.新時代勞動教育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育人的路徑研究[J].科教導刊,2022(18):86-89.

[5]李敏,葉文明.新時代勞動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課的路徑探究[J].新課程導學,2021(31):45-47.

[6]蔣五倉,袁佰萬,張志彩.讓高中思政課有機滲透新時代勞動教育[J].學苑教育,2020(29):7-8.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常規課題“縣域高中思政課教學中勞動教育“1-1-3”路徑研究”(課題編號:FJJKZX22-754)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思政課高中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三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啟示——以四川工商學院教改為例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中文言文實詞教學研究
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政治課中的分層導學探討
理順高中政治課堂問題教學流程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