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醫養結合看護理人才隊伍的戰略性開發

2023-07-30 18:10李建偉吉文橋錢誠鄒穎高飛劉家秀張春雷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醫養結合老齡化

李建偉 吉文橋 錢誠 鄒穎 高飛 劉家秀 張春雷

[摘?要] 人口問題是“國之大者”,重視老齡化已成為國家戰略?;谖覈煌挲g段老年人口規模和各類失能、半失能老人規模的預測,分別提出到2025年、2035年和2050年我國養老機構護理員需求約為242萬、399萬和533萬。建議基于我國養老護理人才開發標準體系,借鑒國際經驗,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好護理人才中長期培育發展規劃,加強法制保障,以開放性、多元化的思路,建設彰顯“天醫匠心”的老年護理人才隊伍,不斷提升老人健康水平。

[關鍵詞] 老齡化;醫養結合;護理人才

[中圖分類號] ?R192.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8-1763(2023)04-0050-07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Nursing Talent T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ng Medical and Nursing Care

LI Jian-wei1, JI Wen-qiao2, QIAN Cheng1, ZOU Ying3, GAO Fei4,LIU Jia-xiu5, ZHANG Chun-lei6

(1.Research Department of Social and Curltural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of the State Council,

BeiJing?100001,China;2.Celestial Star Medical Education Brand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Jiangsu College

of Nursing,Huaian?223300,China;3.School of Rehabilitatione,Jiangsu College of Nursing,Huaian?223300,China;

4.Instit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Jiangsu College of Nursing,Huaian?223300,China;

5.School of Nursing Midwifery ,Jiangsu College of Nursing, Huaian?223300,China;

6.Deans Office,Hua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Huaian?223001,China)

Abstract:The population problem is “the great in the country”, and it has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y to emphasize aging .Based on the prediction of the size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at different ages and the size of all kinds of disabled and semi disabled elderly in China, it is proposed that by 2025, 2035 and 2050, the number of ??nursing staff needed in Chinas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will be about 2.42 million, 3.99 million and 5.33 million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standard system of eldly talents development in China, its suggested to draw on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herit and promote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make the mid-long term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 for nursing talents. Its also advisable to strengthen legal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 the team of elderly nursing talents showing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of the elderly.

Key words: aging;combination of medicine and nursing;nursing talent

人口老齡化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民生問題。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老齡事業發展納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作為實現健康老齡化的一項重要內容,當下,中國醫養結合事業快速發展,養老服務資源和醫療資源加速融合,服務供給進一步擴大,服務質量不斷提升,老年護理人才隊伍穩步壯大。

十年來,針對全國養老護理人才培養規模小、層次單一、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國務院及各部門按照“積極發展、多種形式、全面加強、突出重點”的原則,先后制定一系列指導性政策,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規劃,擴大養老護理人才培養規模,提高養老護理人才培養層次,以更好地適應養老護理人才隊伍發展的需求,護理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發展。其歷史性成就突出表現在“三個推進”與“四有”兩個方面。具體地說,“三個推進”即推進了大、中專院校增設相關養老服務專業的建設,推進了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上層次,推進了“醫(護)養”服務機構多元化建設。截至2022年11月,全國開設護理專業的高等職業院校已達757所,全國開設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已達331所?!八挠小?,即有國家戰略實施所形成的發展“大勢”,有平穩運行的養老保障機制,有優質化的服務與品牌創新,有全社會范圍內形成的尊老惠老的文化自覺和醫業大道的責任擔當。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相對較快。同時,中國老年人口高齡化、空巢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撫養比上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規模也快速擴大,對養老護理人員需求不斷增加?;仡櫱笆甑臍v程,我們取得的成果是顯著的,但面對老齡化的嚴峻形勢,護理人才隊伍特別是老年護理專業人才隊伍的需求,以及為滿足這一巨大的需求,戰略性人力資源開發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當前中國醫養結合老年照護

需求總體形勢

運用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和李建偉等的人口結構模型[1],我們首先估算出2025年、2035年和2050年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其次根據不同年齡段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比例估算需要照護的老年人口規模,最后根據養老護理人員行業標準——《養老機構崗位設置及人員配備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行業標準MZ/T 187—2021)預測養老護理人員需求規模。 在養老護理人員需求分析的一些研究中(如李建偉等,2022),有的按照“9073”模式對養老護理人員進行了分類。其中,“9073”模式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我們認為這種估算口徑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原因如下:首先,這個比例是上海、浙江等地的經驗數據,不能很好地反映全國的情況;其次,中國人口形勢相較十年前發生了顯著變化,這個比例難以反映目前的實際情況;最后,作為一種職業,我們認為只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系統培訓并取得職業資格的人士才能被稱為養老護理員,未經過培訓和認證的臨時性護工,雖然客觀上起到了護理作用,但不應納入此養老護理員范圍,因此,居家養老者請的部分“非專業人士”不在我們研究范圍內?;谝陨峡紤],我們以民政部頒布的職業標準為基礎,以養老護理員為需求估算對象,并結合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對養老護理員需求做出預測。

(一)中國不同年齡段老年人口規模預測

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為1.91億人,占人口總量的13.53%。分年齡段看,65~69歲老年人口7400萬,占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38.82%;70~74歲老年人口4959萬,占26.01%;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口比例逐漸降低。老年人失能程度一般會隨著年齡增加逐步提高,同時,隨著年齡增加,高齡老人自我照顧能力也不斷下降,因此,養老護理人員的需求也會顯著增加。

基于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預測,到2025年,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將達到2.23億人。2035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總量約為3.39億人。2050年,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將達到4.59億人。[2]32分年齡段看,2040年之前,65~69歲老人仍將是占比最高的群體。從長期趨勢上看,人群規模出現“下降-上升-下降”特征,2025年、2035年和2050年的規模將分別達到7396萬人、1.09億人和9028萬人。70~74歲老年人的變動趨勢是呈現兩個“倒U型”,到2028年出現第一個拐點后開始下降,2032年出現第二個拐點后開始上升,2043年前后出現第三個拐點后開始下降,2025年、2035年和2050年這個年齡段的老年人規模分別為6506萬人、8105萬人和8523萬人。至2050年前,75~79歲老人規??傮w呈上升趨勢,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人口規模分別達到4048萬人、6235萬人和9869萬人(見圖1)。80~84歲老年人口的變化趨勢與75~79歲年齡段接近,根據人口隊列原理,在一定死亡率水平下,這個階段的人群規模也是呈總體上升趨勢,但階段性拐點比上一個年齡段推后五年,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人口規模分別達到2368萬人、4824萬人和8465萬人。依此類推,85~89歲老年人口變化曲線峰值比上個年齡段又推后5~6年,2025年、2035年和2050年的人口數分別為1297萬、2369萬和5192萬。到2025年、2035年和2050年,90~94歲老年人口規模分別為521萬人、954萬人和2757萬人,95~99歲老年人口規模分別為122萬人、327萬人和1399萬人,10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分別為26萬人、112萬人和632萬人。

數據來源: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和人口結構模型測算。

(二)中國不同年齡段自理、部分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比例的估算

根據李建偉等的研究[1]9,重度失能老年人意味著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中度失能老年人則表明生活可以部分自理,輕度失能老年人屬于生活能夠自理人群。由于失能、半失能情況主要與老年人年齡有關,高齡老人中失能、半失能的比例更高,低齡老人中能夠自理的老人比例更高。因此,需要估算出不同年齡段老年人輕度、中度和重度失能的比例。

根據人口結構模型和老年人失能程度比例調查數據,我們估算出2025年至2050年不同年齡段老年人中輕度、中度和重度失能人口比例和規模,并根據各年份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預測值得到中國失能老人的規模(見表1和圖2)。

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失能老人規模為3077萬人,占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的13.81%。到2030年,中國失能老人規模為3817萬人,占比為14.05%。到2035年,中國失能老人達到4658萬人,占比達到13.75%。到2040年和2050年,中國失能老人規模分別為5420萬人和6477萬人,所占比例分別為13.57%和14.12%。其中,到2025年,輕度、中度和重度失能老人規模分別為2760萬人、227萬人和89萬人。到2035年,輕度、中度和重度失能老人規模分別為4156萬人、359萬人和143萬人。到2050年,輕度、中度和重度失能老人規模分別為5636萬人、593萬人和248萬人(表2)。

(三)2050年前中國養老機構護理員需求測算

2021年,民政部頒布了《養老機構崗位設置及人員配備規范》,對養老機構養老護理員配備比例提出新的標準。其中,自理老年人配備比例為1∶15~1∶20,部分自理老年人配備比例為1∶8~1∶12,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配備比例為1∶3~1∶5。參考此標準,可以對具有職業資格和一定從業能力的養老護理人員做需求分析。本節所指養老護理人員是經專業院校培養,具有一定專業能力和從業資格的人員。對于居家養老者雇傭的照護人員,由于無法判斷其專業能力和從業經驗,暫不將其納入養老護理人員范圍。

根據測算,按照配備比例的下限和上限,到2025年,中國養老護理人員需求分別為175萬人和242萬人。到2030年,兩個口徑的養老護理人員需求增加至218萬人和302萬人。到2035年,最低需求和理想需求規模分別為266萬人和369萬人。到2040年,養老護理人員需求范圍為312萬人至434萬人。到2045年,需求分別增加到349萬人和487萬人。到2050年,中國養老護理人員的最低需求規模和理想的配置規模分別為381萬人和533萬人(表3)。

二?“健康中國”背景下養老護理

專業人才開發標準體系建設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生育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和適齡勞動人口均呈下降趨勢,而人口撫養比則不斷上升,養老護理人才愈顯緊缺。緣此,養老護理專業人才開發標準體系建設就成為助推養老護理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實際上它就成了擴大養老護理人才規模和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一個“指揮棒”。

(一)當前中國養老護理人才開發標準體系的建設現狀

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加劇,為了進一步彌補養老服務人員的巨大需求缺口,全面提升養老服務供給質量,有效化解養老服務人才供需結構性失衡矛盾,國家養老服務主管職能部門加快了對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修訂。2002年國家頒布了《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以下簡稱《標準》),2011年對該《標準》進行了修改完善,2019年則頒布了新的《標準》。這套新的職業標準體系是為了吸納更多人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緩解人才短缺困境,順應居家和社區養老需要而制定的。與舊的標準體系相比,2019年版《標準》在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方面體現了“四大發展導向”。

一是注重職業技能的導向。主要體現在強化服務上,在各職業等級中新增養老護理員須具備的相應技能要求;強化安全,在“基礎知識”中新增“消防安全”要求;強化照護,并將其分層次納入各職業等級的工作內容和技能要求。

二是體現“低門檻”入職的導向。主要是入職條件的三個“放寬”:放寬學歷要求、放寬申報條件、改革和豐富考試方式。

三是拓展職業空間的導向。實行空間上的上升下延:將職業技能等級由原來的四個增至五個;同時,提升設置“一級/高級技師”等級。

四是放寬等級晉升年限的導向。對從業時間要求逐級縮短:申報五級/初級工的由2年縮短為1年;申報四級/中級的,由5年縮短為4年;申報三級/高級工的,由4年縮減為2年;申報二級/技師的,由5年縮短為4年。

(二)國際養老護理人才開發標準體系的構造特色

人口老齡化是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趨同現象,這一現象及其引發的席卷全人類、關涉全領域、影響深遠的挑戰,被聯合國稱為“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面對老齡化,各國紛紛從本國實際需要出發采取了積極行動。在這些有特色的做法中,多有值得我們借鑒的。

一是德國模式。相較于世界其他國家的養老護理人才開發標準體系,德國的明顯優勢在于其強大的職業教育。德國將老年護理人才納入職業教育的系統化、規范化、層次化培訓,從而形成了多層次、綜合性的標準評價機制,這樣通過“標準化”保證了高校、社會在人才培養上的合力,最終確保了從業人員的行業服務質量。與此同時,德國還十分注重“個性化”培訓,他們一直堅持入職后開展“一對一”師傅帶徒弟式的實踐“帶教”,這就便于讓作為“師者”的個人經驗,能夠以一種“個體標準”的形式進行傳遞。[3]

二是美國模式。美國模式主要體現了以市場認可的差異化為標準,以病人為中心的實踐作標準,以市場化競爭形成的人才“高門檻”為標準。美國目前已有了較為清晰的老年護理人才培養體系,有了較為完善的老年專業護士(老年初級認證護士)、老年高級認證護士(老年開業護士和老年臨床護理專家)等各層級能力標準和相應的考評認證體系。美國養老護理服務人才隊伍目前主要由擁有學士、碩士、博士等學位的人才組成。而在人才培訓方法上,隨著老齡化形勢的日益嚴峻,其培養途徑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將老年護理內容納入護理高等教育的課程設置;二是對所有的在職護士和新畢業護士進行老年護理能力培訓,通過考試給予認證。

與此同時,為緩解老年護理人才緊缺的問題,為培養更多的執業護士和注冊護士助理,美國形成了一套長期穩定的老年護理培訓標準方案。

三是日本模式。養老介護服務人才的教育培養在日本有一套較為完整的標準,并由厚生勞動省負責統一職業標準體系建設,實行分級管理和質量控制。近年來,多元化的發展方向成為日本養老護理人才培養的一大趨勢,即把多元化的培養方向加載于標準化課程結構。這樣,遵循著標準化與重點培養方向相結合的原則,以“標準化+個人志愿方向”的方式,培養多樣化的養老護理服務人才。

四是泰國模式。泰國的老年護理起步較早,其老年護理人才隊伍建設涵蓋本科、碩士、博士多個層次,老年護理是護士執照考試8門必考的科目之一。

與處在不同區域和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的模式相比,我國自《標準》出臺后,也擁有了較為完備的養老護理人才開發標準體系。這一《標準》對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與我國現階段老年人照護技能技術發展水平及現階段社會需求已基本相適應,但其面臨的一些問題仍須堅持不懈地予以改進完善。 如,養老護理人才標準體系適用范圍較窄,各層次的職業教育的專業課程設置有待優化,職業證書與市場認可體系須無縫對接等。

三?關于進一步加強老年護理

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建議

家家有老人,人人會變老。老齡化國家戰略的實施關乎億萬百姓福祉。面對中國老齡化社會來得疾、老年人口規模大、專業護理人員緊缺、從業人員專業水平低的實際,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開發的頂層設計。健全中國新時代面向養老服務業發展需求的人力資源規劃,是強化老年護理人才隊伍的首要任務。

(一)立足老齡化國家戰略與德才兼備的人才質量,切實做好老年護理人才隊伍中長期培育發展規劃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全面開啟了“全民健康”“全生命周期健康”“全政策”融入健康的新時代,人們習慣稱之為“三全”“健康中國”時代。[4]習近平強調要把健康觀念融入所有政策之中,同時,圍繞老年人照護服務和醫養結合也多次作出指示。養老服務、老齡健康等問題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我們必須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面向2035年,從供給規模、隊伍結構、培養質量和人員素質等方面確定量化目標,制定中長期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的指導意見,明確總體思路、開發路徑、任務措施和組織保障。

教育、民政、衛健、人力資源等部門應在本部門規劃中體現養老服務業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老年護理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通過“規劃”的引領,讓教育(培訓)機構及用人單位,堅守以文化人主陣地,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5]的新時代醫者精神。廣泛開展為師有“道”,凡課有“觀”的“三全五度”[6]課程思政與“烙印著人類文明進步健康使命的殊途同歸”[7]諸如天醫星文化的職業道德教育,培養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群體的“從事醫業泰然無悔,面對疾病泰然無懼,身處名利泰然無爭”的“天醫匠心”[8,9]。

(二)順應老齡化社會需求,以開放性、多層次、多元化的思路,建設老年護理人才隊伍

積極面向養老服務產業需求,著力健全以學校、企業、養老機構及社區等為主體的多主體、多層次、多學科的人力資源開發培養體系,體現專業性、市場化和應用性的導向。健全“中等衛生職業學?!叩刃l生職業院?!獞眯捅究圃盒!o理繼續教育”的現代護理教育體系。提升涉老專業的辦學層次,積極探索其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在社會學、老年學、人口學等學科招收和培養研究生,推進老年護理專業的單獨設置,以及在護理學中的專業單列,從而加快推動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最終使其適應老齡化社會需求加速發展,并早日成專業、成行業。

積極探索在學科評估等方面對高校開辦養老護理專業的激勵。全方位探索以符合臨床需求的專業集群建設,打造共建共享的課程體系,逐步實現專業群內多個專業彼此聯系、相互滲透、共享開放的課程體系,以課程建設為紐帶,推進專業群內涵發展。建立多元化養老服務專業方向,除基礎護理、社會工作、健康管理、康復治療、康復輔具應用、社區服務外,開設老年照護、老年旅游、老年產品設計、運用和營銷等特色專業。

加大對職業院校的扶植力度,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在培訓和教學標準體系建設中的主動性。將1+X證書中的重點證書融入課程體系中,做到課證融通,重點建設具有實踐意義的特色課程,實施“SPOC+PAD”和Seminar等教學模式。打造中國特色的養老護理職教品牌,培育國際一流水平的中國養老護理職業教育。

在相關重點高校開展綜合學科建設試點,探索綜合職業能力標準培養體系。在養老從業人員分工日趨細化的現實基礎之上,依托重點院校探索相關的綜合學科建設工作。進一步探索在試點高校建設“養老護理專業課程體系”,并在綜合性重點大學推動老年學和養老服務理論研究的創新。

大力開展養老護理人才培育提升行動,鼓勵引導用人單位和從業人員開展繼續教育、在職教育和企業培訓,細化培訓方案、內容與目標,提升養老服務人員職業發展技能。簡化流程標準降低準入門檻,擴大人才開發規模并提升效率。

(三)強化法治,注重從法律制度上保障養老護理人才隊伍建設

借鑒發達國家養老護理人才的法律規范體系建設經驗,中國應有序推進與養老護理人才隊伍建設相關的系統的立法工作。目前,中國在執業資格認證、高級執業證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無法可依”現象,同時,還存在對已有的相關的制度、法規、通知、文件等“有法不依”的現象。

在養老護理相關法律法規方面,日本的《老年人福祉法》《社會福祉士與介護福祉士法》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德國的《護理保險法》、美國的養老護理人才第三方職業資格證認證制度和職稱評定制度,對我們都具有借鑒意義。

(四)加強老年照護服務標準體系建設,不斷提升老年人照護水平

中國應全面推進養老服務標準化和管理評價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探索養老護理領域在職從業人員和經營管理人才體系的標準化建設,逐步使養老護理人才在從業過程中,接受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以促使養老服務人才培養質量與服務質量“雙提升”。對標準化實施的評估工作,應注重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堅持由第三方社會組織實施公開公正的科學評估監督。

綜上所述,在“健康中國”大政策的全面落實和老齡化的國家戰略深入推進的進程中,尊老惠老安老、養老服務、醫養結合等業已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老齡事業發展的標識。醫護兩支專業人才隊伍的強化建設及其職能化的鼎力聯手與同頻共振,鑄就了支撐老齡文明社會的醫養結合,醫康養服務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一對擎天巨柱。中國老齡化背景下的老年護理專業人才隊伍的加速建設,正成為一個戰略性與戰術性兼備的問題,我們必須以開放的理念與放眼世界的目光,以大道初心般的信仰,去擔當,去探索,去踐行。

[參?考?文?獻]

[1]?李建偉, 吉文橋, 錢誠. 我國人口深度老齡化與老年照護服務需求發展趨勢[J]. 改革,2022(2):1-21.

[2] 李建偉, 周靈靈. 中國人口政策與人口結構及其未來發展趨勢[J]. 經濟學動態,2018(12):18-26.

[3] 崔恒梅, 孫銳, 朵冉,等. 國外養老護理員體系研究進展[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23):5870-5873.

[4]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 老齡化背景下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創新發展研究[M]. 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 2021.

[5] 吉文橋. 淮醫交響:第五卷[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

[6] 吉文橋.醫者有星在天——天醫星文化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2020.

[7] 吉文橋.天醫星光[M]. 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21.

[8] JI W Q. The celestial medical star shines on you and m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21.

[9] 吉文橋. 大學之道與立訓立校[N]. 歐洲時報德文版, 2020-07-03(6).

猜你喜歡
醫養結合老齡化
健康老齡化十年,聚焦骨質疏松癥
老齡化研究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國務院力推“醫養結合”
多省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獲中央認可
劉貴芳和總理談了談“醫養結合”
唐山推進“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醫養結合實施現狀及對策研究
國家發改委專家:全面放開二孩不足以應對老齡化
健康老齡化與養醫結合
應對老齡化 中法共同課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