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視域下延川剪紙藝術傳承和發展現狀研究

2023-07-30 09:46李文鳳劉雅婷
藝術科技 2023年15期
關鍵詞:傳承與發展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

李文鳳 劉雅婷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剪紙作為我國最常見的民間藝術形式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我國國家級“非遺”延川剪紙作為中國傳統民間表現形式之一,是中國民間藝術的珍品,顯示了當地民眾非凡的活力和創造性。文章從“非遺”視角出發,探討延川剪紙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現狀。延川剪紙將自然、人文、宗教等元素融于一體,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但是,現代文明的發展、多元文化的沖撞、傳承人斷層,使得延川剪紙的傳承與發展面臨困境。因此,為了更好地傳承與發展延川剪紙,文章在總結國內外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當前延川剪紙文化傳承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結合延川剪紙的發展現狀,提出了相應的改造方法,例如,利用多媒體打造新的傳承方式,緊跟時代潮流,將“平面”變為“立體”,促使民間藝術進課堂,開展田野調查等。要想有效推動“非遺”的傳承與發展,應將當地政府、社會組織、藝術家以及當地發展者聯合起來,這樣不僅能夠為延川剪紙的傳承與開發提供理論依據,還能使其走向更廣闊的舞臺,展現更璀璨的光彩,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延川剪紙;傳承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J5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5-00-03

剪紙是一種在視覺上給人立體透視感的鏤空藝術,也是民間美術中較為流行的藝術形式[1]。剪紙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陜西剪紙藝術歷史悠久,從黃土高原到八百里地秦川,四處都是鮮紅的剪紙。陜南漢中的剪紙較為簡單,剪紙風格粗獷有力。定邊、靖邊等地的剪紙比較細巧,風格以平直為主,整潔暢達。風格比較粗獷、曲線運用較多是宜川剪紙的特點。而關中地區的剪紙則以精細聞名,線細似針尖是鳳翔地區剪紙的特點,這一特點使鳳翔地區剪紙更具有簇新風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延川剪紙,有重要的美學意義與藝術價值,本文結合當前社會情況對延川剪紙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使其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煥發新的生機,對延川剪紙的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延川剪紙的基本概況

1.1 延川剪紙的歷史

延川剪紙作為陜西省延川縣境內較富有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之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悠久歷史的延川剪紙,與當地民間風俗密切相關,大多用于民間的祭祀活動,同時延川剪紙還融入了當地的社會生活,每逢佳節或娶妻生子等喜慶之日,離不開剪紙的身影。延川縣建于隋文帝時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但延川剪紙出現于何時并未有資料詳細記載。延川剪紙雖然起源較早,但是長期以來都未受到太多的關注,一直被埋沒于民間,直到1985才逐漸發展起來,20世紀90年代進入了成熟期。但在現代文明的推動、多元文化的發展影響下,延川剪紙的傳承與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困難。

1.2 延川剪紙的地域文化背景

延川在陜北享有“文化大縣”的美譽,延川剪紙被譽為“人類歷史的活化石”,延川縣是一個有深厚文化積淀的地方,充滿智慧的勞動人民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許多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相傳,如泥塑、剪紙等。2014年,高鳳蓮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大河之魂”剪紙藝術展,展館中展出的作品得到了我國眾多剪紙藝術家的好評,如今收藏在中國美術館中。當地的勞動婦女是延川剪紙的主要創作人群,剪紙藝術所表現的內容大多是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而剪紙所呈現的藝術形式又分為兩類——寫實與寫意,由于創作者的不同特點,表現形式也有所不同。

直到20世紀90年代,我國本土的剪紙創作者多達15 000余人,其中比較有名的代表人物是高鳳蓮、高河曉、郭如林、劉潔瓊等。延川縣計劃到2020年之前,累計擁有1項國家級“非遺”項目、3項省級“非遺”項目、7項市級“非遺”項目、15項縣級“非遺”項目,以及4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6名市級“非遺”傳承人、27名縣級“非遺”傳承人。

1.3 延川剪紙的特點

延川剪紙起源于祈禱求福、驅除災禍的民間風俗,民間的圖騰文化、生殖崇拜與延川剪紙密切相關。剪紙初期主要是為了美化居住環境,被稱作窗花。位于邊陲之地的延川,一直以來自然條件惡劣,頻繁發生自然災害,人民生活很是貧困,常常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因此剪紙不僅是一種經濟實惠的家居裝飾,還體現了婦女們對平安、美好生活的真實期盼。剪紙因內容豐富,被譽為北方農耕生活的剪影以及民俗生活的大觀園。其中包括神仙佛像、人物、動物、植物花卉等,常采用窗花、燈花、墻花等藝術形式,畫面簡潔生動,結構嚴謹,所表現出來的形象淳樸大方,外輪廓有方有圓,線條比較粗放,便于修剪,具有樸素自然、熱情奔放的地方特色。

2 延川剪紙在傳承中面臨的問題

2.1 現代文明的阻礙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些項目已經無法滿足當今市場的需求。延川剪紙與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同樣的傳承發展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年輕的傳承人較少,傳承人以中老年人為主,年輕人缺少對剪紙藝術的傳承和保護意識,因此人們擔心一些延川剪紙會隨著老手工藝人的離世而慢慢消失,使得中華文化的多樣性不斷減少。

2.2 多元文化的沖擊

當今,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變得越來越頻繁,多元文化的輸入降低了人們對民間傳統文化的關注度,延川剪紙的藝術價值逐漸被人們忽略。如今,手機、電腦等智能設備愈發普及,人們的關注焦點逐漸分散,獲取的信息更多,忽略了最傳統的文化藝術,不僅其他地區的人不了解延川剪紙,甚至連延川當地的年輕人也不了解延川剪紙的歷史,不知道應如何保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人們被不同的思想、文化沖擊之后,對“非遺”的保護意識也變得越來越淡薄。

2.3 民間剪紙生存環境惡化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藝術的傳播與發展渠道不斷遭到壓縮,其生存空間越來越窄[2]。延川剪紙藝術在現代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現代社會、現代文明、現代生態、現代社會風氣的影響,剪紙的樣式、風格都在發生變化,為適應當前社會的變化,延川剪紙的生存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這就使得剪紙的生存環境逐步惡化。

綜上所述,由于現代文明的阻礙、多元文化的沖擊以及民間剪紙生存環境的惡化,延川剪紙的傳承與發展面臨許多困難。

3 延川剪紙的科學發展路徑

3.1 利用多媒體打造新的傳承方式

多媒體的運用之所以變得越來越廣泛,是因為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型技術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不斷改變著人們的認知。數字化時代,應借助多媒體的力量來創新“非遺”的傳承與發展方式。網絡技術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實現了資源共享,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必須借助現代技術進行自我宣傳與營銷推廣[3]。

UI設計是近幾年興起的一個新風潮,可以將延川剪紙與UI界面設計相結合,為延川剪紙設計一個UI界面,在界面中設計不同的板塊,例如,介紹延川剪紙發展歷程的板塊、介紹延川剪紙特點的板塊、欣賞不同剪紙作品的板塊,同時還可以設計互動板塊,讓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去創作出只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剪紙形象。如今,人們使用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多,越來越不喜歡長時間閱讀或者長時間做一件事情,通過設計剪紙的UI界面,可以利用一些碎片化時間了解剪紙藝術,通過手機界面自由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也可以在界面中進行互動,這樣的方式更容易被社會大眾接受,也可以使人們更直觀地感受到剪紙藝術的魅力,對剪紙的歷史、形式以及內涵進行快速解讀,為延川剪紙搭建一個更好的交流平臺。

3.2 緊隨時代潮流,將“平面”變“立體”

剪紙中的圖案,尤其是吉祥圖案,是大眾日常生活智慧和生活理想的審美化構成[4]。隨著社會的發展,傳承方式也不斷創新,當今大眾越來越喜歡立體化的物體,因此可以將剪紙中寓意吉祥的圖案變成立體的圖案。

首先,利用3D建模技術將平面的剪紙變為立體圖形,設計立體的裝飾品,這樣可以延長剪紙的保存時間。其次,將建模后的裝飾品與時下流行的盲盒形式結合,盲盒是現代社會人們喜愛的一種新的購物方式,可以將剪紙設計成不同的系列,如十二生肖系列、傳統節日系列、傳統節氣系列等,放在銷售平臺上進行售賣,通過這樣的形式來吸引社會大眾的注意力,不僅能夠提升剪紙的關注度,還有助于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3.3 民間藝術進課堂

調查研究發現,關注剪紙藝術、了解剪紙藝術的人群以中老年人為主,大多數青少年對剪紙藝術不太了解。青年是傳承的主力軍,增進青年對剪紙藝術的認識十分重要,因此要在青年的學習中向他們滲透剪紙知識,將有關剪紙藝術的課程納入學生的學習課程,使其更了解剪紙藝術。針對兒童,可以設計容易被他們接受的方式,比如將剪紙拍為動畫片,讓兒童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了解到與剪紙相關的知識,讓兒童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3.4 借助田野調查方法

延川剪紙的傳承與發展僅憑民間傳承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立足現代社會及市場的需求,在傳統剪紙的基礎上,需要藝術家的驅動、政府的支持、企業的資助。藝術家要深入農村,貼近當地人的生活,從而獲得參與式的體驗,真正做到感同身受,這樣才能更加深入地看到延川剪紙存在的問題,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政府作為“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的重要領頭人,一直發揮著總攬全局的作用,針對延川剪紙的傳承與發展,政府要搭建發展平臺,做剪紙藝術傳承與發展的主導者,舉辦剪紙藝術展覽會,為傳統工藝搭建更多展示交易平臺。人民群眾作為“非遺”的創造者和傳承者,只有廣泛參與社會活動,“非遺”才能被賦予旺盛的生命力,如今在“非遺”傳承方面,大眾的參與積極性不高,需要政府發揮引導作用。

為了使剪紙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政府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宣傳,發揮主導作用,引導社會團體、組織、企業單位、專家及公眾在內的各界力量共同參與剪紙的發展。這樣有助于將具有獨特魅力的延川剪紙藝術發揚光大,同時政府還可以創建相關的學習場所,為大眾提供較好的學習環境,在學習中感受剪紙藝術的獨特魅力,進一步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吸引更多人投身延川剪紙的傳承與保護中。

4 結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不論是剪紙藝術還是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我國寶貴的財富,需要社會、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剪紙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參與,需要藝術家、政府、企業、傳承者的共同努力,需要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將剪紙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落到實處,充分考慮到延川剪紙的特點及文化內涵,采用與時俱進的、多元化的傳承方式。

延川剪紙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從中可以看出我國的文化底蘊。傳統文化是國家進步與發展的強大支撐,應高度重視延川剪紙藝術。本文對延川剪紙傳承與發展現狀的研究是一個新的嘗試與探索,希望能夠對延川剪紙藝術未來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引更多人,以更加先進的手段展示出不一樣的藝術魅力,創造新的時代生命力,掀起剪紙藝術發展的新高潮。

參考文獻:

[1] 張莉.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民間剪紙藝術的活態傳承研究:以山西剪紙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22):40-41.

[2] 張泉,柳照娟,鄒成東.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發展路徑研究:以阜陽剪紙為例[J].阜陽師范大學學報,2022(3):10-17.

[3] 張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視角下徐州剪紙的藝術探究[J].藝術綠色包裝,2022(12):71-74.

[4] 毛巧暉.傳統與現代的交融: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山西中陽剪紙的傳承[J].賀州學院學報,2015,31(3):86-90.

作者簡介:李文鳳(1979—),女,山東諸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設計學。

劉雅婷(2000—),女,山西晉中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設計學。

猜你喜歡
傳承與發展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
淺談貴州地區布依族舞蹈的傳承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