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遠千里 只為宋刻孤本而來

2023-07-31 14:54齊民
中國收藏 2023年7期
關鍵詞:上海圖書館刻本典籍

齊民

第二站?上海圖書館東館

走進上海圖書館東館,除了展示上海圖書館珍藏的經典古籍外,還融入了與這些典籍相關的歷史場景。司馬遷的書房,《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舉辦的農學堂,李時珍開設的醫館……讀者可在此“移步換景”,沉浸式感悟典籍的魅力。

難得一見的國家一級文物、海內孤本!就在上海圖書館東館七樓館藏精品館。在這里展出的“典冊琳瑯”展覽中,就有堪稱“鎮館之寶”的宋刻本《長短經》。

近年來,上海圖書館圍繞館藏典籍文獻精品舉辦的年度大展,總能掀起觀展熱潮,成為滬上熱門文化事件,比如“縹緗流彩——中國古代書籍裝潢藝術館藏精品文獻展”“文明互鑒:上海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藏珍稀文獻展”“大唐氣象——上海圖書館藏唐碑善本展”……去年9月,新近開放的上海圖書館讓館藏精品有了更好的“安家”之處。在這里,一個具備博物館級別專業展陳條件的館藏精品館“生根”于東館七樓北側。

曾經限時可見的珍稀典籍文獻,如今集結在優化升級的全新展廳,長期與大眾輪流見面,可謂邁出了讓優秀傳統文化彰顯新魅力、煥發新光彩的一大步。

五代泥金寫本《妙法蓮華經》

經折裝,每卷一冊。經文用泥金楷書寫就,書寫于特制的瓷青紙上,每半開5行,每行17字。瓷青紙顏色深藍,氣象靜謐幽遠,與泥金明暗相映,更顯莊嚴肅穆、尊貴典雅。

宋刻孤本《長短經》

此為唐代趙蕤撰寫的一部經世致用的雜家類書。大眾或許不曾聽聞趙蕤其名,不過他有一個赫赫有名的朋友——李白,二人也被并稱為唐代的“蜀中二杰”,當時更有“李白文章,趙蕤術數”的說法。

這部宋刻孤本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版本,在清初時為徐乾學傳是樓收藏,日后傳至勵守謙手中。清代翁同龢贊嘆此書為“宋刻之極佳者”,然而價格也十分高昂,當時書商竟開價八百金,最后以三百五十金“巨價”購藏。此后,這部宋本一直由翁氏家族收藏。

《四庫全書總目》將這部宋刻孤本定為南宋本,但上海圖書館古籍專家陳先行從印章、版式、字體等多方面論證發現,該本呈現出不同尋常的南宋浙江刻本的面貌,很有可能刻于北宋。而北宋刻本目前存世者極為罕見,可謂“希世之珍”。

傳世孤本《臺灣府志》

蔣毓英字集公,奉天錦州(今屬遼寧)人,康熙二十三年(16 8 4年)調任臺灣知府。其為臺灣置府后的首部方志,所知涉臺文獻皆未見著錄,乃傳世之孤本。1975年,上海圖書館在重檢上世紀50年代從造紙廠廢紙堆中搶救出來的故紙時,這件藏品才得以重見天日。

《江流記》《進瓜記》

清乾隆內府四色抄本清乾隆年間,敕命張照編寫戲本供宮廷聚會演奏,此二種無別本流傳。其以四色精寫,曲牌名用黃字,曲文用墨字,科白用綠字,場步注腳用紅字。此兩冊曲本曾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小云收藏。日后尚小云將其贈予以收集戲曲文獻著稱的藏書家周明泰,并附信一封。

《妙法蓮華經》 五代泥金寫本

《長短經》 唐 趙蕤撰 宋刻本

康熙《臺灣府志》 清 蔣毓英篡修 清康熙刻本

《江流記》《進瓜記》 清乾隆內府四色抄本

猜你喜歡
上海圖書館刻本典籍
鄭之珍《勸善記》明清刻本流變再論
《典籍里的中國》為什么火?
圖書館中文圖書借閱排行榜(2019年12月)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論
在詩詞典籍中賞春日盛景
數字閱讀推廣新形式研究
中美公共圖書館社交媒體營銷比較研究
創新創業環境下公共圖書館企業信息服務的轉型
山西發現北宋刻本《崇寧藏》
西夏刻本中小裝飾的類別及流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