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知識圖譜的我國冬奧會研究情況

2023-08-01 16:00劉軍
科技資訊 2023年12期
關鍵詞:冬奧會文獻計量預測

劉軍

摘要:為深入了解我國關于冬奧會的研究動態,以中國知網數據庫里中文核心和CSSCI收錄我國冬奧會研究相關文獻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計量、內容分析、數理統計分析法,從學術研究趨勢、研究核心作者和機構、主題聚類等方面,對我國冬奧會研究的演進路徑和熱點進行探索。結果顯示:(1)奧會主題研究大致可分為萌芽期(1993—2000年)、緩速發展期(2001—2013年)和快速攀升期(2014—2020年)這3個階段;(2)冬奧會研究發展呈三次函數增長趨勢,未來7年不會出現明顯拐點;(3)馬毅、戈炳珠、孫葆麗、易劍東等為代表的核心研究作者帶動了北京體育大學、沈陽體育學院和國家體育總局等機構成為該研究領域的核心機構,核心研究機構主要分布在北方城市;(4)研究熱點呈現出14個主題。從奧運遺產研究、5G技術下冬奧會的傳播模式、冬奧背景下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課程思政及美育視域下冬奧會奧林匹克教育研究、東京奧運會延期對我國舉辦冬奧會的啟示這5個方面,對我國冬奧會的研究趨勢進行了預測。

關鍵詞:冬奧會?學術態勢?文獻計量?預測

中圖分類號:G811.212???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on?Winter?Olympic?Games?in?China?Based?on?the?Knowledge?Graph

LIU?Jun

(Yangmei?Experimental?School,?Shenzhen,?Guangdong?Province,?518100?China)

Abstract:In?order?to?gain?an?in-depth?understanding?of?Chinas?research?trends?on?the?Winter?Olympics,?this?paper?takes?the?related?literature?of?research?on?Chinas?Winter?Olympics?included?in?Chinese?Core?and?CSSCI?in?the?CNKI?database?as?the?research?object,?and?uses?bibliometrics,?content?analysis?and?mathematical?statistical?analysis?methods?to?explore?the?evolution?path?and?hot?spots?of?research?on?Chinas?Winter?Olympics?from?the?aspects?of?academic?research?trends,???core?research?authors?and?institutions,?topic?clustering,?etc.?The?results?are?as?follows.(1)Research?on?the?theme?of?the?Winter?Olympics?can?be?roughly?divided?into?three?stages:?the?budding?period?(1993—2000),?the?slow?development?period?(2001—2013)?and?the?rapid?climbing?period?(2014—2020).(2)The?development?of?research?on?the?Winter?Olympics?shows?a?cubic?function?growth?trend,?and?there?will?be?no?obvious?inflection?point?in?the?next?7?years.(3)Core?research?authors?represented?by?Ma?Yi,?Ge?Bingzhu,?Sun?Baoli,?Yi?Jiandong,?etc.?have?driven?Beijing?Sport?University,?Shenyang?Sport?University,?General?Administration?of?Sports?of?China?and?other?institutions?to?become?core?institutions?in?this?field,?and?core?research?institutions?are?mainly?distributed?in?northern?cities.(4)Research?hots?pots?present?14?themes.??The?research?trend?of?the?Winter?Olympics?in?China?is?predicted?from?five?aspects:?research?on?Olympic?heritage,?the?dissemination?mode?of?the?Winter?Olympics?under?5G?technology,?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he?Beijing-Tianjin-Hebei?region?in?the?context?of?the?Winter?Olympics,?research?on?the?Olympic?education?of?the?Winter?Olympics?from?the?perspective?of?the?curriculum?on?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dimension?and?aesthetic?education,?and?the?enlightenment?of?the?postponement?of?the?Tokyo?Olympics?to?Chinas?hosting?the?Winter?Olympics.

Key?Words:Winter?Olympics;?Academic?situation;?Bibliometrics;?Forecast

2022年2月,北京和張家口舉辦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冬奧會”),是我國第一次舉辦冬季奧運會。冬奧會涉及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多個方面,受到了社會各界,尤其是科研工作者的重點關注,并且“科技冬奧”也是我國一直所倡導的奧運戰略。該文運用陳超美教授開發的CiteSpace?軟件,以中國知網作為數據來源,對國內冬奧會文獻進行回顧性研究,以便相關研究人員能夠捕捉到冬奧會的研究熱點與趨勢,從而推動我國冬奧會研究向更加有效的方向發展。

1數據來源與研究設計

運用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以“冬奧會”為檢索詞,采用組配方式,時間設定為2020年12月31日前,期刊來源選擇中文核心和CSSCI,經除重后得到530條文獻(數據截止于2021年2月17日)。借助CiteSpace作為分析工具,對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結合Origin和SPSS軟件展示冬奧會的研究趨勢。

2我國冬奧會研究的演進路徑與研究熱點分析

2.1研究趨勢分析

某個領域的學術研究趨勢和受關注程度可以用學術關注度、學術傳播度和用戶關注度這3個概念來進行具體分析,學術關注度是指對該研究主題發文量趨勢的統計;學術傳播度是指該研究主題被引次數的趨勢統計;用戶關注度是指該研究主題下載次數的趨勢統計;由于論文的被引頻次和下載次數會因出版時間的早晚而出現較大的波動,因此,學術傳播度和用戶關注度分別統計歷年被引頻次和下載次數[1]。

從學術關注度曲線的發展趨勢來看,冬奧會相關研究自1993年被首次刊載于核心期刊上,但沒有立即在冬奧會研究領域產生影響,直到2006年,冬奧會的科研論文才開始快速增加,其原因是中國隊在2006年意大利都靈冬季奧運會上取得了2金4銀5銅,11塊獎牌創造了歷史,同年2月23日,韓曉鵬拿下了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決賽,力挫群雄,拿到了中國體育代表團的第一塊冬奧會金牌,是中國選手在冬奧會歷史上獲得的首枚雪上項目金牌,在奧運上取得的豐碩成果,鼓舞了科研工作者對冬奧會的學術關注和熱情,年發文量出現大幅度增長,2014年超過了40篇。2015年,中國申奧成功,冬奧會的研究得到持續關注,3年后發文量便超過了65篇,于2020年達到峰值102篇。第24屆冬奧會將在我國北京、張家口和延慶等地舉辦,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北京冬奧會的籌備與建設工作,強力地推動了冬奧會在我國的宣傳與冰雪運動知識普及,讓冬奧會受到了空前的關注,有關冬奧會的研究將會持續升溫。

從學術傳播度曲線來看,冬奧會相關論文的被引頻次處于歷年增加的狀態,但1995—1998年是“零”增加,主要是該期間發表論文的數量極少,1995年和1997年是“零”發文量。2001—2013年的曲線趨于平緩,表明這段時期論文被引頻次的環比增長率在平穩上升。2013年后的曲線一直處于上揚狀態,表明論文被引頻次的環比增長率在不斷增加,反映出相關研究成果在此階段的傳播率很高,這一時期冬奧會研究的發展速度較快。

用戶關注度曲線最能反映出相關研究人員對冬奧會領域的關注程度。從圖1的所有曲線來看,用戶關注度曲線和學術傳播度曲線趨勢大致相同,均在2014年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觀察圖1中的3條曲線,綜合分析可知:冬奧會主題研究大致可分為萌芽期(1993—2000年)、緩速發展期(2001—2013年)和快速攀升期(2014—2020年)這3個階段??傮w上來看,冬奧會相關研究熱情仍然很高,仍是冬奧會研究的黃金階段。

觀察圖1可知,年發文量在不同的年份出現波動,其影響因素較多,曲線波動性也較大,數值易受外界干擾,難以形成穩定的規律性,對主題領域學術發展趨勢的反映也容易出現誤差,且難以用數學函數表征,累計發文量可較好地避開這些干擾,并可用函數進行預測[2]。我國冬奧會相關文獻的累計發文量更接近于一條平面代數曲線。運用SPSS和Origin軟件,探索論文發表年份與累計發文量之間的關系,對我國冬奧會研究的文獻增長規律進行預測,處理后發現其與三次函數曲線的擬合程度較為理想。圖2為我國冬奧會研究累計發文量與發表年份之間的三次函數關系圖,擬合度R2=0.990。擬合的預測模型如表1,擬合方程式中F(t)為累計發文量,t為發文年份。如圖2虛線,未來7年內,我國冬奧會相關研究的累計發文量曲線將穩步增長,并在很長時間內不會出現明顯拐點,研究熱度仍然高漲,冬奧會相關研究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2主要研究力量

依據普賴斯定律[3],高產作者的分布可用。已知Pmax為13,因此M值取整為3,即有關冬奧會研究主題的發文量超過3篇的作者為高產作者,這些高產作者可作為核心作者的候選人,經統計核心作者候選人共有44位,共計發文量為201篇,占總發文量的37.92%,沒有達到發文總量的50%,這就表明我國冬奧會研究領域的高產作者群尚未完全形成,只是部分作者表現較為突出,起到了良好的引領作用。采用綜合指數法確定核心作者。

綜合指數法是指將對評價對象有較強影響的各項指標賦予相應的權重,并轉換為特定的指數后進行匯總排序,最后根據綜合指數和排序對評價對象的級別進行判定。借鑒鐘文娟[4]的成果進行處理,主要步驟:(1)確定評價指標,由發文量和被引量所構成。(2)賦予權重,首先計算測試指標平均值設總候選人(即高產作者)為N,,其中?是第位高產作者的被引量(或發文量),其次處理折算指數,,Fij為被引量(或發文量)的折算指數,最后確定權重,選取鐘文娟的成果,即被引量和發文量的權重都為0.5。(3)計算指數,,Hj為被引量(或發文量)的權重值。(4)確定閾值,經計算,可以將核心作者的閾值設為100,即加權綜合指數高于100(包含100)的作者定義為冬奧會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5)匯總排序,對作者的綜合指數進行排序,具體情況見表2。

經計算,核心作者共15名,排名越靠前表明其在冬奧會研究領域的貢獻越大,對冬奧會研究感興趣的學者可以多關注這些作者的科研動態與新聞報道,他們的著作和觀點往往代表著該領域的研究前沿和熱點。此外,馬毅、易劍東、戈炳珠、孫葆麗等人的綜合指數突破了250,明顯高于其他作者,在冬奧會研究領域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對核心研究機構的確定也采用綜合指數法。利用普賴斯定律篩選高產研究機構,計算得出發文量閾值為6篇,因此高產機構共20個(將二級單位全部并入為第一單位)。我國冬奧會核心研究機構是北京體育大學、沈陽體育學院、國家體育總局、哈爾濱體育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結果表明:(1)核心研究機構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如北京市、東北三省等是冰雪項目開展的重點區域,擁有得天獨厚的位置優勢和群眾基礎;(2)核心研究作者與核心研究機構之間聯系密切,如馬毅、戈炳珠、常波都來自沈陽體育學院,孫葆麗、邱招義都來自北京體育大學,劉俊一來自東北師范大學,王飛、朱志強來自哈爾濱體育學院,董宇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

2.3研究演進路徑分析

對某一研究領域的研究路徑進行可視化分析與處理,可使研究人員能更清晰地了解該主題領域的發展脈絡與方向,根據演進路徑也可對主題領域的演進趨勢進行預測。CiteSpace軟件中的Timeline?View功能可實現上述處理,該功能還可將相關關鍵詞進行主題聚類[5]。觀察圖左上角的運算信息中Modularity?Q(簡稱為Q值)和Mean?Silhouette(簡稱為S值),運用兩類指標來判斷聚類網絡的可拆分性和評估聚類本質的不確定性[6],研究表明,Q>3意為聚類結果顯著,S>5表示結構是合理的,S>7表為結構是令人信服的[7],圖3中的Q值為0.7274大于0.3,S值為0.9377大于0.7,可見主題領域的關鍵詞聚類網絡結果是非常顯著且非常合理的。LLR對數似然率算法是該文采用的聚類途徑,過濾后得到14個主題聚類,除#0和#1聚類為概述性聚類,以及#4、#7、#8、#11、#13為事件性聚類外,其他7個聚類主題皆為冬奧會研究領域中的重要研究分支,圖中的時間線可充分展示各分支主題的活躍年份,也可讓研究人員清晰地觀察冬奧會研究領域主題的變遷。對軟件所計算出的聚類結果進行人工歸納,分析出對應聚類的研究主題,對于重要的研究節點進行文獻溯源與驗證。

聚類#2為空中技巧。時間跨度為1999—2018年,1998年長野冬季奧運會,徐囡囡獲得了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銀牌,為中國贏得了第一枚雪上運動項目獎牌,實現了中國雪上項目獎牌零的突破,引起了冬奧會研究界人士的廣泛關注,為女性冰雪運動和空中技巧研究奠定了基礎。關鍵詞主要有徐囡囡、女子、動作難度、短道速滑、陸地訓練、三周動作、無氧運動能力、專項力量等,這些關鍵詞充分說明了空中技巧在冬奧會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聚類#3為冰雪運動。時間跨度為2000—2020年,表明在2000年12月《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提出后,“努力實現冬季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在國際體壇的地位進一步提高”是體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冬季奧運會的關注,如冰壺運動、冰球運動等如何在國內普及和推廣、如何滿足人民群眾對冰雪運動的需求、如何在世界冰壇樹立中國旗幟等。主要關鍵詞有體育管理、辦賽優勢、場館設施、地域特征、世界競爭格局等。

聚類#5競技體育。時間跨度是2000—2020年,表明以競技為主導的冰雪運動是冬奧會研究中的重要主題。競技冰雪運動是以取得優異成績為導向而展開的工作,直接服務冬奧會,在整個冬奧會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促進競技冰雪運動與全民冰雪運動融合發展。主要關鍵詞有力學分析、速度滑冰、哲學思考、發展策略、亞冬會、冰雪項目、冬運會、競爭格局、越野滑雪。

聚類#6冰雪旅游。時間跨度為1993—2020年,貫穿于整個冬奧會的研究之中,滑雪產業是冰雪旅游的核心項目,自1995年起,一批國內滑雪場出現,在雪資源天然富集區相繼誕生了黑龍江亞布力、吉林北大壺和崇禮塞北等代表性滑雪場,大部分以本地客源、體育愛好者為主,娛雪和滑雪旅游開始出現,這也標志著我國冰雪旅游進入萌芽期,各產業機構開始著手于打造中國特色的冰雪旅游產業,設計適合群眾參與的各類冰雪旅游活動,以滿足冰雪旅游需求。主要關鍵詞有公共服務、中國夢、十九大報告、“雙創”運動、京津冀地區、冬季旅游、一帶一路、體育強國、冰雪文化。

聚類#9體育經濟。時間跨度為2003—2019年,表明在冬奧會研究中,針對冰雪體育經濟的研究非常受到重視,研究人員針對冰雪體育經濟提出了要普及冰雪文化、推動冰雪體育科技創新、大力發展冰雪教育、完善治理法治化等發展建議。主要關鍵詞有滑雪運動、滑雪場、文化內涵、體育史、會徽設計、創意產業、滑雪產業、2022年冬奧會。

聚類#10體育賽事。時間跨度為2004—2020年,表明在冬奧會推廣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研究人員開始對大型冰雪賽事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使冬奧會的研究更加豐富飽滿。同時,也將冰雪運動研究從廣泛性研究推向了專深性研究,探索運用多地資源協同打造大型冰雪賽事。關鍵詞主要有大型體育賽會、舉辦城市、公共治理、體育賽事、世界杯足球賽、降雪量、張家口、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5G等。

聚類#12體育場地設施。時間跨度為1993—2015年,表明在2015年之前,我國學者對于冰雪運動項目開展與實施的場地做出了較多探索,主要由于冰雪運動的開展受到場地設施的一定影響。主要關鍵詞:奧林匹克運動會、生態環境、體育雜志、體育明星、體育新聞等。

聚類#4平昌冬奧會、#7索契冬奧會、#8悉尼冬奧會、#11溫哥華冬奧會、#13北京冬奧會。這5個聚類的時間跨度為1999—2020年,這一方面說明對于國外冬奧會舉辦的研究與借鑒是我國冬奧會研究中的重要主題,另一方面表明我國科研人員十分關注奧運會等世界頂尖賽事,大部分科研項目都服務于奧運會。由于,國內對于冬奧會,甚至冰雪運動的研究起步晚于國外,因此,研究人員會從國外的相關研究與實踐中汲取經驗和吸納優秀成果,并在籌備北京奧運會中加以借鑒與利用。這些聚類的主要關鍵詞有心理服務、膳食調查、體育大國、都靈冬奧會、生態環境、平等化趨勢、戰術分析、成功因素、啟示、視覺識別系統設計、傳播策略、可持續發展、體育組織、隱形營銷等。

3我國冬奧會研究趨勢

3.1奧運遺產研究

事業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一項意義重大、涉及面廣泛、操作難度較大的戰略方案,其設計和操作實施都需要系統規劃、規范流程和科學方法,前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科學發展觀后,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融入各行各業當中,在我國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理論和實踐成果,但我國有關冬奧會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多是借鑒國外優秀經驗,較少重視結合國情的冬奧會可持續發展研究。國際奧委會旨在發揮體育的力量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與和平,過去25年來,可持續發展無不彰顯著其在冬奧會中的重要地位[8],2020年5月,《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可持續性計劃》發布,“環境正影響”“區域新發展”“生活更美好”3個目標,將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緊密相連、融為一體。雖然孫葆麗、徐子齊和孫葆潔等人在北京冬奧會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但冬奧會可持續發展戰略和治理的相關研究仍然有限,如何將國外優秀經驗實踐在我國冬奧會可持續發展的具體進程之中,突破現有的局限性,是未來北京冬奧會遺產的重要課題。

3.2?5G技術下冬奧會的傳播模式

隨著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移動數字終端的全面普及和軟件工程的持續創新,人們獲取熱點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電視端冬奧信息的傳播雖仍有存活空間,但年輕一代卻更傾向于數字化和新媒介的信息獲取渠道,面對這種重要的轉變,冬奧賽事推廣者和主辦方應主動適應冰雪項目愛好者的需求,著力開展智能化冬奧賽事、知識的傳播和推廣活動。黃河等認為傳播技術的變化是促進體育傳播手段與方式更迭的重要因素,5G技術是一個巨大的歷史契機[9]。英特爾公司不僅運用5G技術提升平昌冬奧會的轉播水平,而且計劃為東京奧運會的基礎設施提供5G技術支持[10]。俞鵬飛等針對碎片傳播、惡搞文本、多元傳播主體等新媒體時代中國冰雪運動文化傳播困境,提出:一是要打造冰雪運動傳播平臺,塑造品牌賽事增強用戶“黏性”;二是要細分用戶精準傳播,彰顯不同地區冰雪文化特色,三是要創新理念增強趣味,構建冰雪運動文化產業鏈[11]。因此,如何將5G技術和國外優秀經驗運用到北京冬奧會之中的研究也將不斷深化和拓展。

3.3冬奧背景下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

為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經濟協作,2014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京津冀一體化的方案。2015年7月,我國成功拿下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這不僅是首次舉辦冬奧會,還是首次跨城市、區域聯合舉辦奧運會。區域協同舉辦大型賽事,可打破冰雪資源封閉和不足枷鎖,使多地在協同合作中溝通交流、互相支持、協作互補,從而實現系統化的冬季奧運會建設,從低碳場館到生態修復,從環境保護到服務民生,北京河北兩地三賽區,在一張藍圖上統籌布局、協同發力,使冬奧會成為城市和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創造一個奧林匹克運動與城市和區域發展良性互動、相互促進的范例[12]。目前,有關北京冬奧會區域協同發展研究比較少,如靳勇等對京津冀冰雪人才院校協同培養開展了一定研究、吳玲敏等研究了京津冀冰雪旅游發展效應與協同推進策略、元利興探索了冬奧會與京津冀的協同發展。而冬奧會涵蓋眾多研究方向,還有許多未能深入探索的內容,因此,冬奧會區域協同發展將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主題。

3.4課程思政及美育視域下冬奧會奧林匹克教育研究

2022年北京冬奧會是我國重要歷史節點,奧林匹克教育是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和北京冬奧組委聯合下發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計劃》的通知,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研究是五大工作目標之一,旨在建立一批奧林匹克教育特色示范學校、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同心結學校,形成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示范成果,組建奧林匹克教育研究機構,為奧林匹克教育留下可持續的豐厚遺產[13]。2019年,《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指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需要深化[14],而課程思政正是一體化建設中的重要部分,有助于培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和愛集體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不論是在思政課程中融入奧林匹克文化與精神,還是在奧林匹克教育中融入思政內容,都是嶄新的方向,此外,充分發揮各學科蘊含的體現中華美育精神與民族審美特質的元素是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冬奧會包含眾多表現難美項目,所蘊含的美育元素非常豐富,因此,要抓住北京冬奧會這一歷史契機,融于學校美育工作。從現在的研究成果來看,思政及美育視域下冬奧會奧林匹克教育的研究并不多,因此,該方向有可能成為冬奧會研究的突破口。

3.5東京奧運會延期對我國舉辦冬奧會的啟示

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影響[15],東京奧運會延期至2021年舉行,是史上首次延期舉辦奧運會,在奧運體系中,夏奧的影響力可以輻射四年之久,而冬奧的影響力和關注度最多只能輻射兩年,因此,北京冬奧會的影響力也將被延期舉辦的夏奧會所壓制。另外,北京冬奧會也會面臨延期甚至取消、被抵制等風險,因此,借鑒東京奧運會經驗、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營造良好的國際冬奧氛圍等將會成為冬奧舉辦之前的重要課題。

4結語

基于質性與量化相結合的研究方式,從文獻計量學角度,利用CiteSpace軟件對我國冬奧會研究態勢做出了較為全面地分析。經過20余年的探索,冬奧會研究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重要時期,近5年的發展勢頭欣欣向榮,相關研究與實踐的熱情和活力較高,在未來7年內不會出現明顯拐點。馬毅、戈炳珠、孫葆麗、易劍東等為代表的核心研究作者帶領著他們科研團隊為冬奧會研究的理論與實踐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們也帶動了北京體育大學、沈陽體育學院和國家體育總局等機構成為該研究領域的核心機構。整個領域的研究熱點呈現出14個主題。

雖然我國關于冬奧會的研究已有較長的歷史,取得了頗為豐碩的成果,國內研究人員也不斷借鑒國外優秀經驗,助力我國奧林匹克事業的發展,但是國內的實踐卻仍存在較多障礙,這些障礙如何解決,也成為了未來研究的主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冬奧研究的關注點也發生變化,冬奧會遺產研究、冬奧背景下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疫情下將如何舉辦冬奧會等可能成為冬奧研究的重要方向,而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互聯網+”環境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將為冬奧會傳播模式的更新帶來新的歷史機遇,最后,奧林匹克文化與課程思政、學校美育的有機融合,將是冬奧會研究的重要突破口。

參考文獻[1] 王貴海,孫鵬.我國閱讀推廣研究演進路徑、熱點與趨勢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3):49-54.

[2] 王貴海.基于文獻計量與知識圖譜的我國閱讀療法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0,38(4):76-86.

猜你喜歡
冬奧會文獻計量預測
無可預測
選修2-2期中考試預測卷(A卷)
選修2-2期中考試預測卷(B卷)
不必預測未來,只需把握現在
我國醫學數字圖書館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國內外智庫研究態勢知識圖譜對比分析
國內外政府信息公開研究的脈絡、流派與趨勢
張家口居民對2022年冬奧會的感知及其參與意向研究
基于文獻計量分析我國生物科學素養研究狀況(2001~2016年)
冬奧會中我國國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構與傳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