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牙美學定位在正畸臨床診斷與設計中的應用

2023-08-03 06:02朱睿揚盧海平
現代口腔醫學雜志 2023年2期
關鍵詞:矢狀傾斜度唇部

朱睿揚 常 寧 施 源 盧海平

作者單位:310053 杭州,浙江中醫藥大學口腔醫學院

隨著人群對美貌的普遍追求以及正畸技術的迅猛發展,醫患雙方對治療的預期目標逐漸從咬合改善向兼顧咬合的側貌改善轉變。切牙美學定位成為正畸研究領域的新熱點,引起了專家學者們的廣泛關注。本文對近年來正畸切牙美學定位的研究及應用情況進行總結,以期為臨床醫生的診斷治療提供理論與實踐參考。

一、切牙美學定位的作用

早在上世紀中葉,切牙與側貌的關系就開始被學者們注意到。Riedel 認為牙齒、骨骼的結構與軟組織側貌密切相關,指出唇移位與切牙移動具有相關性[1]。Hunter 在研究安氏Ⅱ類1 分類患者時發現,正畸治療后切牙的位置和鼻唇角之間存在非常密切的相關性,認為切牙傾斜度直接影響側貌外觀[2]。此后為了探究切牙矢狀向位置對美學的影響,Xue 等通過視覺模擬量表對不同唇舌位上頜側切牙的受試者微笑相進行美學評價,發現上頜側切牙相對中切牙無唇舌向移位時的微笑最吸引人,且評價者對上頜側切牙舌側位時微笑相的滿意度比唇側位高[3]。倪潔麗等基于CBCT 進行3D 影像重疊分析,進一步證實拔牙后通過控制切牙矢狀向位置,能有效改善成年女性凸面型患者的軟組織側貌[4]。由此可見,側貌輪廓及微笑相受切牙傾斜度與矢狀向位置的影響較大,臨床上可通過設定切牙目標位來精準評估治療所需的切牙傾斜度、移動量及方向,利于治療后側貌的改善。

二、切牙美學定位的方式

1.上切牙美學定位

Andrews 在其《口頜面部協調六要素》中提出,上頜中切牙FA 點(facial-axis point)落在目標前界線(goal anterior limit line,GALL)上,且下頜切牙與上頜切牙形成良好的咬合接觸關系,此時的側貌是最理想的。當前額傾斜度≤7°,GALL 線通過前額臨床中心點;當前額傾斜度>7°,該線位于前額臨床中心點前方,每增大1°,該線就前移0.6 mm,但最前不超過眉間點[5]。該理論明確了上頜中切牙矢狀向位置在審美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時也強調對患者的治療不僅基于傳統美學規范,更應重視他們獨特的面部美觀。有學者陸續就FALL 線(Forehead’s Anterior Limit Line)和GALL 線進一步展開研究。He 在對拔牙治療后面部輪廓良好的安氏Ⅰ類患者的側位片和側面照重疊后,發現接受拔牙治療患者上切牙的平均位置在GALL 線后2.4 mm,約在GALL 線和FALL 線中間,且前額傾斜度越大,上切牙越接近GALL 線[6]。Resnick 研究表明,高加索女性上切牙位于GALL 線前后2~4 mm 時側貌較為理想,而男性理想的上切牙位置則在GALL 線后4 毫米范圍內[7]。但有學者認為FALL 線和GALL 線并不是上切牙美學定位的唯一指標。Naini 研究發現上頜中切牙唇面切線與真性水平線夾角為85°時的側貌最吸引人,且切牙唇傾超過105°的患者建議進行正畸治療[8]。Zhou 在一項牙、骨、軟組織等因素對中國美貌女性上切牙位置影響的多元回歸分析中得出,上切牙定位與鼻根點-頦前點連線(N-Pog)存在顯著相關性[9]。然而該研究只針對骨性Ⅰ、Ⅱ類錯牙合,該結論是否適用于骨性Ⅲ類錯牙合尚需進一步驗證。綜上所述,FALL 線和GALL 線在各面部參考線中是相對穩定可重復的,可以用來輔助確定正畸患者上切牙目標位,但同時應注意前額形態在不同性別和種族背景下的差異。

2.下切牙美學定位

Tweed 提出以眶耳平面—下頜平面角(FMA)、下中切牙—眶耳平面角(FMIA)和下中切牙—下頜平面角(IMPA)構建“診斷性面部三角”,認為FMIA為65°是建立良好面型的重要條件,若下切牙直立于下頜骨則可實現側貌美觀[10]。故同時期矯治主要依靠改變下中切牙位置和傾斜度來完成。然而Tweed 只強調了下切牙與下頜骨的位置關系,未考慮其和上頜骨的位置關系,無法充分體現面下1/3整體的平衡協調。Downs 首次使用上牙槽座點-頦前點連線(A-Pog)作為參考來描述下切牙的矢狀向位置,并認為該線對側貌美學有指導意義[11]。Ricketts通過對一批術后穩定病例的研究,發現下切牙長軸與A-Pog 線間的交角為22°且下切牙切端位于該線前1 毫米時,可得到較為滿意且穩定的療效[12]。在此基礎上,Williams 對Ricketts 的A-Pog 線做了進一步評估,支持A-Pog 線是下切牙定位及實現面下1/3軟組織協調穩定的關鍵,同時認為A-Pog 線與下切牙牙冠的相對位置關系尤為重要[13]。此外,Thompson在評價使用Begg 矯治技術治療的病例時也發現,治療后側貌美觀的患者,其下切牙始終接近A-Pog線[14]。A-Pog 線在側貌美學中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較易受骨骼形態及生長發育等因素的影響,仍需后續深入研究。

三、影響切牙美學定位的因素

1.牙槽骨厚度與密度

牙槽骨作為重要的牙周支持組織,對牙移動的范圍和速度有極大影響。Kim 等對符合手術指征的III 類錯牙合病例上、下前牙區牙槽骨的分析結果表明,下切牙區牙槽骨骨量小于上切牙區,上切牙區舌側牙槽骨較唇側厚,下切牙區則相反[15]。李哲儀等利用Simplant 軟件對未行正畸治療的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下切牙區牙槽骨分析后得出,高角組唇舌側牙槽骨厚度較低角組和均角組小,且下切牙較舌傾[16]。牙在牙槽骨內移動的范圍取決于骨厚度,而移動的速度及對矯治力的反應程度則受骨密度影響。鄒冰爽等在對3 組不同垂直骨面型樣本的下頜骨骨密度研究中注意到,低角組下頜骨骨礦含量和骨密度最高,高角組骨礦含量和骨密度最低,均角組居中[17]。隨后,Al-Masri 對3 組不同矢狀骨面型樣本前牙區牙槽骨密度研究后發現,Ⅲ類錯牙合患者相較Ⅰ類錯牙合與Ⅱ類錯牙合患者唇側根尖區牙槽骨密度最大,3組唇、舌側牙槽骨密度從牙頸部至根尖區均逐漸增大[18]。臨床上,對于Ⅱ類低角型患者,雖然其牙槽骨厚度及密度較大,但由于下切牙唇傾,仍需避免過度牙性擴弓代償;而對于Ⅲ類高角患者,其下切牙舌傾,舌側牙槽骨厚度及密度較小,應避免下切牙進一步舌傾代償。所以,正畸醫師應充分意識到上述治療過程中潛在的危險因素,謹慎制定治療方案,嚴密監控牙移動過程,及時調整前牙轉矩,將牙根吸收、骨開窗、骨開裂等風險降至最低,因為只有在穩定前提下的切牙美學定位才是有意義的。

2.唇部軟組織厚度

現代正畸美學強調鼻唇頦關系的協調,然而Burcal 發現治療后唇部軟組織的位置改變相較于頦部軟組織的位置變化更重要[19],這對正畸診斷和方案制定尤為關鍵。然而臨床工作中常發現唇內收差異現象,在雙頜前突的拔牙病例中,上切牙內收與上唇內收比為0.45~1.25:1,下切牙內收與下唇內收比為1.2~6.2:1[20]。Hodges 在對比白人成年女性和白人青少年女性治療前后的頭顱側位片時發現,隨年齡增大,拔牙后唇部軟組織的內收量更大[21],這一定程度上證實了生長發育是造成唇齒內收量不一致的原因之一。除該影響因素外,鄒蘭熠等研究發現上唇軟組織厚度對安氏Ⅱ類Ⅰ分類女性患者上唇回收有影響,上唇隨切牙回收量與上唇軟組織厚度呈負相關[22]?;谏鲜鲇^點,李莎等學者提出唇部軟組織厚度不一與該區脂肪分布和肌肉張力密切相關[23]。Lee對Ⅱ類Ⅰ分類患者軟組織分析進一步證實,上唇張力受上切牙傾斜度和矢狀向位置影響較大[24]。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眾多學者對切牙內收引起唇及周圍軟組織厚度的變化情況進行了研究[25]。Mirjam 觀察到拔牙治療的患者下唇厚度減少了約2.5 mm[26]。Lu 注意到雙頜前突的成年女性患者在切牙內收時,下唇厚度和頦前點軟組織厚度增加,下牙槽座點處的軟組織厚度減少[27]。Maddalone 研究也表明,唇突度、上唇角和上唇溝的測量值與唇部軟組織厚度呈正相關,且不同唇部軟組織厚度的人其上述測量值的增加均與唇傾的上切牙有關,相對于較厚的軟組織,較薄的軟組織更傾向于緊密地跟隨上切牙移動[28]。由此可見,切牙內收是通過改變唇部軟組織的厚度及位置來達到改善側貌的目的。因此,臨床上在面對前突且唇部軟組織較厚的患者時,正畸醫生應結合其唇肌緊張的因素,制定方案時適當增加切牙內收量以獲得較為滿意的側貌效果。而面對上切牙唇傾且軟組織較薄的患者,則可通過調整上切牙位置及利用唇部軟組織較大的可移動量來彌補該處的厚度不足。

3.微笑時切牙暴露量及笑弧形態

正畸治療不僅追求側貌的平衡,也注重通過協調唇齒齦關系重塑迷人微笑。一般認為,嚴重的露齦笑或上切牙暴露不足、反向的微笑弧都對微笑美學有顯著的影響[29],而這些特征與上、下切牙垂直向位置密切相關。Pausch 研究指出,顯露75%的上切牙牙冠到2 mm 的牙齦的微笑是美觀的[30]。毛艷敏等研究發現,牙弓越寬者,笑弧越平坦[31]。上述研究提示,臨床上在糾正面部垂直向發育不足的深覆牙合患者時,應觀察休息位時的切牙暴露量,并認識到該類人群缺乏上頜前部順時針旋轉的潛力,切忌盲目壓低上切牙打開咬合,因為這可能導致治療結束后笑線過低或下前牙暴露。相反,適度伸長后牙使平面發生一定的順時針旋轉,且過程中避免上切牙過度唇傾,可在獲得充分暴露上切牙以遮擋下切牙的同時,起到改善笑弧的療效。

四、總結和展望

當前,以“目標位”為導向正畸治療已成共識[32]。正畸美學發展有賴于對顱頜牙合形態的深入理解和各結構間合理位置關系的不斷探究,其中切牙定位在正畸側貌美學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多數學者對上切牙美學定位觀念較為一致,而下切牙的美學定位作用及鼻唇頦軟組織隨切牙位置改變的機制尚有進一步研究空間。雖然目前可以通過VTO 軟件來模擬患者切牙移動后面部軟組織變化,對處于生長發育期的患者卻很難精確預測其變化程度。當然,切牙美學定位還需綜合考慮種族、性別、年齡、頦聯合形態、舌體位置、口周肌功能[33~37]等諸多因素,但人們對于審美的基本要求還是大致相同的。相信未來隨著切牙美學定位作用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三維X線頭影測量技術和生長預測分析軟件的持續研發及完善,將會對正畸美學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猜你喜歡
矢狀傾斜度唇部
脛骨內側開放楔形高位截骨術中矢狀位截骨傾斜角度對脛骨平臺后傾角的影響
頭頂中間有道棱
——該叫矢狀脊還是矢狀隆起?
超聲測量最小矢狀肌厚度在診治剖宮產瘢痕妊娠中的應用價值
上頜不同區域牙槽骨頰舌向傾斜度的CBCT測量分析*
唇部美人計
冬季護唇小竅門
運用模型外科治療上頜骨矢狀骨折1例并文獻回顧
嬰幼兒唇部血管瘤的臨床分型和治療探討
地表面傾斜度與踝關節護具對垂直著地運動中地面反作用力、踝關節運動學和動力學的效應
威金斯氣柜活塞傾斜度運行分析及改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